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史地人物] 高赞丨西藏人口不足 500 万,为何能在 7 世纪时建造如此庞大的布达拉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3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赞丨西藏人口不足 500 万,为何能在 7 世纪时建造如此庞大的布达拉宫?

Screenshot 2025-11-13 at 10.34.49 PM.png


参观布达拉宫时,你是否会疑惑:为何西藏人口稀少,却在 7 世纪就能建起宏伟的布达拉宫?其实,这座圣殿的建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接力工程。从松赞干布初建的小规模宫殿屡遭毁坏,到 17 世纪在清朝鼎力支持下大规模重建,再到改革开放后国家投入巨资全面修缮,布达拉宫的每一次新生都离不开中央政权的支持。



西藏人口直到今天也没超过 500 万,为何却能在 7 世纪时建造如此庞大的布达拉宫?










答主:托卡马克之冠

1.2 W+ 赞同



松赞干布 631 年修的宫殿已经在朗达玛主持二次禁佛运动时被改成养猪场了……


松赞干布修建的那个宫殿,在西藏连 300 年都没扛住,更准确来说是刚修建完成后的 100 年,在 7 世纪后期就遭到了大规模劫掠,当时由信奉原始宗教苯教的贵族大臣发起的第一次禁佛运动,大量的珍贵珠宝被搬离布达拉宫。


在 8 世纪后吐蕃王朝解体,于 869 年发生了「平民和奴隶大暴动」,布达拉宫遭受了严重破坏,各种僧侣们集体出逃,一共遭到了 4 次大的洗劫,长期被弃于一隅,规模日益缩小。


在 9 世纪时,布达拉宫已经缩小到只剩几座房子了,所以被合并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9 世纪中期,由朗达玛发起的第二次禁佛运动,使大昭寺或沦为屠宰场,释迦牟尼像两次被埋于地下,而布达拉宫仅剩的几间房子的石砖瓦块全部被搬走建了养猪场。


只有法王修行洞无法被搬走,一直留在了原地。


宋,元、明时期,吐蕃分裂成了十几个小政权,政权的政治中心根本不在拉萨,各大割据的政治中心在萨迦、帕竹、仁蚌等地方,拉萨就这样被抛弃了,拉萨城的布达拉宫更是彻底被荒废了。


一直到明正德十三年(1518 年),支持格鲁派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击败西藏各个地方势力,建立了蒙藏联合的甘丹颇章政权,重新再一次统一西藏。


1520 年帕竹政权的第悉阿旺扎西扎巴坚赞投降,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重新进入拉萨城,时隔 500 年,拉萨才重新变成西藏的政治核心,修建宫殿甘丹颇章,此后二世、三世、四世、五世达赖喇嘛都以此为住宅。


1645 年,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会见了他的灵友由贡却杰布后,决定开始选址修建布达拉宫,而选址地就位于哲蚌寺、色拉寺和拉萨旧城之间,这是一个政权建设的理想地,并把政权机构从甘丹颇章迁来。


同期,蒙古的固始汗曾派出蒙古兵丁帮助运送建筑材料并维护建设工程的安全。


1648 年基本建成大概的框架。


1682 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摄政第巴·桑结嘉措为了让工程顺利进行,将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秘不发丧长达 13 年之久。


这个时候的布达拉宫基本由藏族人独立建造,受到了部分蒙古人的帮助,想象图大概如下图。


IMG_8354.JPG


此时的布达拉宫,基本全部由藏族人自己打造,和原来这些和尚们所居住的宫殿甘丹颇章基本是一个模样的,我们看看有多豪华。


一个白色的石头主体建筑,两层再带一个阁楼,上面铺点木板作为屋顶。


IMG_8355.JPG


1690 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在白色部分之上的红色部分,作为顶级宗教祭祀场所,也就是「红宫」

但是由于藏族人的能力有限,无法在三层以上的高楼再修建一座巨塔。


于是开始求助于清朝朝廷


康熙皇帝大力支持布达拉宫的修建,这次修建耗资 300 多万两白银,动用各类工匠近 7000 多人,最终在原来的白宫旁边修了一座更大更加宏伟的红色宫殿。


IMG_8356.JPG


而乾隆对西藏的援助比他爷爷更多,一挥手帮助布达拉宫在红色宫殿外面又修建了三个大庭院。


IMG_8357.JPG


1791 年以西藏未按时缴纳岁币为由入侵西藏,乾隆帝派福康安为征讨大将军,率军从青海进入西藏,与当地驻军汇合后发起反击,乾隆皇帝在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期间,多次派大将军福康安等前往拉萨,与八世达赖会商并资助修葺布达拉宫。


最终又修建了很多城墙,僧官学校,将布达拉宫彻底堡垒化,在 1804 年乾隆死后 5 年才彻底完工。


IMG_8358.JPG


在布达拉宫彻底建成的这一年,林则徐通过了科举考试开始了他的仕途,美国西点军校正式成立,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国民法典,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出生,德国哲学家康德去世,英国科学家里特发现了紫外线并且观察到温差电现象, 吉塞普·皮亚齐发现第一颗 小行星谷神星,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出生。


这座 1804 年才彻底落成的布达拉宫,一直到了 1914 年,100 多年过去了才留下了自己的照片。


远远的看过去,非常有气魄。


IMG_8359.JPG


我们走近看一看修建的这些房子,更能看出这座千年宫殿的大气磅礴。


IMG_8360.JPG


有人看到这里就要说了,我怎么感觉这些房子跟你描述的形象相差的有点儿远呢。


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维修

emmm,这房子好像确实有点儿破,不过没关系,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决定,再次大规模维修布达拉宫。


国务院于 1988 年 10 月 25 日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国务院关于维修布达拉宫的批复》(国函〔1988〕129号),回应西藏自治区 1987 年提交的抢修布达拉宫紧急请示。


文件明确布达拉宫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要求通过维修落实统战、民族宗教政策及文物保护,并设定1993年底前完成工程的目标。


批复批准成立由李铁映任名誉组长的维修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财政部、国家计委等部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 3500 万元,分阶段拨付:1988 年拨付 500 万元用于前期准备,1989 至 1993 年每年拨付 600 万元。施工由西藏自治区组织,国家文物局提供技术支持,维修材料优先本地解决,短缺部分由国家调配,国家计委等部门对重点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强调施工中文物安全与经费合理使用原则。


在 1988 年,花费了 4000 万对这一大堆破土屋进行全方面的改造,前前后后动员了 21 万人,又是修墙,又是盖楼,又是拆迁周围的破屋,又是挖山的,将周围的各种破烂儿土墙全部移平,又从附近运来了最结实的石料全程用大吊车机械化操作,先修房子再刷漆,最终建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布达拉宫。


IMG_8361.JPG


这样的雄伟壮阔的布达拉宫,基本上 90% 以上全都是在汉族工匠以及中央财政拨款才建造出来的,藏族人自己一开始修的那个小白宫简直没眼看。


所以说布达拉宫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它象征着吐蕃人生产力相当低下,即使是拼尽全力也只能建起三层的破土楼,因为雪域高原的生产力极限也就这样了,他必须要建立在中央汉人的帮助上才能勉强的完成正常的社会运作。


吐蕃人要知道,即使是他们心目中的宗教圣地,也是汉族工人拿着铲子跟铁锹帮他们建起来的,若某部分极少数宗教分子拥有排汉去汉心理,那请先把布达拉宫拆掉。


没有历代中央,就没有西藏人心目中的这座圣城宫殿,这段历史是不应该也不能被忽视的。


IMG_8362.JPG


有人说,这怎么看起来跟我们老家县城里的差不多,这布达拉宫看起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雄伟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你只要在配合上一点点摄影技巧和一点点滤镜


IMG_8363.JPG


看,这一下子就好看起来了吧。


IMG_836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4 09:38 AM , Processed in 0.0359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