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4

[影乐之声] 最难懂的豆瓣9.2分动画,80后和00后都看哭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8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难懂的豆瓣9.2分动画,80后和00后都看哭了

Screenshot 2025-11-18 at 6.08.10 PM.png


IMG_5471.PNG






《天鹰战士》最终章上映,圆了许多人的EVA情结。剥开动画青春、机甲和宗教符号等外壳,它其实是一面跨越时代的镜子,持续映照着当代人的彷徨与孤独。

作者 | 张文曦
编辑 | 詹腾宇
题图 |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2025年10月31日,《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豆瓣9.5万人打出了9.2的高分(包括四年前在日本上映后陆续累积的打分),超过70%的人给了五星评价。


这部原名《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的作品,为这部跨越近三十年的日本动漫传奇,以及许多人的青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对不熟悉这个系列的观众来说,可能会困惑于,为什么连《新世纪福音战士》(以下简称EVA)的铁粉都觉得“看不懂”,但又痴迷于此30年。时至今日,EVA似乎成为了一个“看不懂但好厉害啊”的亚文化符号,存活于网络世界。


所以,这个贯穿三十年的经典IP,到底有什么魅力?


IMG_5472.PNG

(图/《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8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473.PNG
机甲战斗的皮囊,心理治疗的里子

表面上,《天鹰战士》沿袭了EVA的设定框架,讲述了少年少女驾驶巨型机甲与神秘敌人“使徒”战斗的故事。但它的核心远非如此。

 

从表面看,EVA具备一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勃兴的日本机甲动画的典型特征:酷炫的巨型机器人、邪恶而神秘的敌人、世界末日背景,以及被赋予救世主任务的少年少女

 

但很快观众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任何看到诸如主角开挂、热血战斗的传统套路的期待,会随着剧情推进,慢慢成为困惑:为什么战斗场面都那么短而突兀?为什么热血场景基本都在预告片就看完了?


IMG_5474.PNG

(图/《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Air/真心为你》


剧集本身的大量时间里,都是角色的内心独白、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以及全员谜语人式的对话——开头你以为自己在看热血爽漫,结果剧中所有人都在给你念设定集。

 

烧脑,头疼,是许多人初看EVA的客观评价,而这种“反类型”的叙事方式,恰巧是EVA作为划时代作品的革命性所在。它在1995年首播,在那个动画片受众大都是中二少年,基调都是简单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年代它没有沿袭热血漫画里主角光环一开就万事大吉的传统叙事套路,而是将镜头转向驾驶舱内那个颤抖的,被许多人咒骂的懦弱少年。

 

EVA男主角碇真嗣,和他的前辈、《机动战士高达》初代男主角阿姆罗情况很不一样。同样是临危受命,同样是以震惊、不解的姿态初次登上机甲,但阿姆罗最终成长为所向披靡、拯救世界的王牌机师,而碇真嗣自始至终都在自我怀疑中绕圈。

 

传统主角持续而曲折上升,非典型主角在螺旋下降中挣扎,两经典动漫的男主角对比,凸显了本质上EVA是一部关于一群心理受创的青少年,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直面自己内心恶魔,同时坦诚地面对问题与失败的故事。


IMG_5475.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如前所述,碇真嗣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个怯懦、自卑、不断逃避的14岁的孩子他自开局起就是个不成器的少年,在漫长的剧情推进中越来越不成器。

 

翻遍日漫的漫长历史,自我价值被否定、人生陷入停滞甚至失败的主角其实不少,但沉沦得如此彻底,和自身问题缠斗到终章的,怕是只有碇真嗣一个。

 

他被迫驾驶初号机的理由不是出于保护世界的正义感,而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会被讨厌”。这种基于恐惧而非勇气的动机,颠覆了传统机甲动画的主角设定。

 

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伴同样问题重重:迷倒无数少男少女的明日香用傲慢和自负掩盖内心深处的自卑和不安全感身为复制人的绫波丽,如同白纸一般缺乏情感,始终在探索着“成为人”的意义


IMG_5476.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8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当代人问题于一身的碇真嗣,在父权和巨大使命的压力下,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创伤,“持续而彻底的自我否定渴望被接纳之间不断挣扎,反传统地诠释着一个“螺旋式下降”式主角的生命历程

 

作为敌人的“使徒”,只是这场浩大战斗的背景内心的阴影战斗,才是EVA主角团甚至大多数配角的宿命EVA里,驾驶机甲不是一般片子常见的耍帅酷炫,而一种极其痛苦的精神体验驾驶员需要与机甲“同步”,同步率的高低反映了角色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

 

所以你甚至不需要看到动画,都能想象出碇真嗣驾驶机甲的情形

 

对很多少年机甲漫主角来说,驾驶舱是不断成长和表演的舞台,主角光环一开,对手基本白给对碇真嗣来说,EVA的驾驶舱是公开处刑的灵魂牢笼机甲每一次启动都伴随着精神的碎裂与艰难重组

 

很多人从中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当观众的精神和EVA进行艰难地“同步”,也是他们开始痴迷于这部动画的开始:我理解了这种痛苦,而这种痛苦似乎也理解了我。

 

还有一个“同步”的例子:EVA最为人所津津乐道也最为人诟病的,是在结局处理上的大胆尝试。1995年TV版的最后两集完全放弃了传统叙事,转而采用大量的意识流画面、快速闪回的镜头和抽象的心理独白,变成了一场动画形式的精神病情展示和分析治疗。

 

这种设定上的大胆颠覆、艺术上的大胆尝试,使EVA从卷到不行的日漫长河中脱颖而出,从一部普通的电视动画升华为值得反复品味的艺术作品。

 

EVA系列动画的制作公司GAINAX用有限的预算创造了动画史上的奇迹,长达一分钟的静止帧、反复使用的战斗画面,反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十分贴合于导演庵野秀明反复强调的,抽象但真实的剧情:

 

真正的战场根本不在外部,而在每个角色的内心。战胜自己,往往才是最可怕和最艰难的事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8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477.PNG
一面映照时代的镜子

EVA TV版最初于1995年在日本播出,彼时恰逢日本社会经济低迷危机频发的时期。作品准确地捕捉了当时年轻人的迷茫、疏离感和精神困境。

 

1995年的日本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彼时经济泡沫破裂后,“平成大萧条”正式拉开序幕,整个社会被一种压抑的氛围笼罩。同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阪神大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灾难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安定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普遍受到质疑,高速增长的富足生活成为过去,年轻人开始对未来产生怀疑在这个背景下,EVA描绘的模糊善恶边界、不确定的世界观充满心理问题的角色,正好呼应了特定时代的精神状态。

 

庵野秀明在作品中探讨的人类补完计划、人类融为一片“橙汁换取互相理解和融合奇特意象,某种程度上正是对社会原子化、劳动者异化、人类之间互不信任、沟通受限、信仰崩塌等现象的预言。


IMG_5478.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预言穿越到30年后,依然在击打我们的神经。这不是远去的问题,而是当下的忧虑。


IMG_5479.PNG

(图/《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御宅族文化在当时开始显现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蜷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沉浸在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的社交和责任。EVA中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的极端化体现。


IMG_5480.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TV版中,碇真嗣躲在随身听音乐里的画面,成为了一代年轻人的精神写照——是啊,长辈们弄出了经济泡沫的巨大社会灾难,却把救世的责任扔给毫无准备的年轻人,还PUA年轻人“该你们上了”——这和EVA的剧情极为相似不是吗?

 

迷茫的年轻人只能寄情于随身听和耳机之中,隔绝了世界的喧哗,即便因此要背负“无用”的骂名。


IMG_5481.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这些心理困境穿越了时间和文化界限,在今天的年轻人中依然引起普遍共鸣。当我们看碇真嗣在驾驶舱内颤抖,听他反复问“我在这里做什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特定角色,而是在现代社会中挣扎的每一个自我。

 

从这个角度看,谁不是某种程度上的“碇真嗣”呢?猝不及防地被扔到巨大机甲里与鬼魅般的敌人进行战斗,谁又能保证一定能比他做得更好呢?

 

近三十年过去了,EVA所探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反而更加明显。在如今社交媒体时代,我们与他人的连接看似便捷,内心却体验着更深的孤独。EVA将这种状态具象化为角色的挣扎,并将其放大,让不同时代的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EVA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正视自己的脆弱与不堪,意识到“众生皆有病”或许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故事中的角色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碇真嗣代表了许多人都有的,自我认同的困惑——“我到底为何而存在?”明日香展现了用自负掩盖自卑的心理防御机制,作为复制人的绫波丽探索了“何以为人”的本质问题,在与人的连接过程中遭遇困难。

 

EVA中引用的“豪猪理论”出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著作,形象地比喻了人类在亲密关系中的根本困境:彼此需要温暖却又害怕互相伤害。在作品中,这一理论被具象化为“AT力场”的概念——每个人周围都有一道看不见的心理屏障,既保护自己也隔绝他人。


IMG_5482.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赤木律子在剧中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豪猪想把自己的温暖传递给对方,可是越靠近对方,身上的刺便会让彼此受伤,人类也是一样的。”作品用“AT力场”的概念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防御。豪猪需要互相靠近取暖,靠得太近又会刺伤对方,最终它们找到了一个既能彼此温暖又不会受伤的恰当距离。

 

这种对人类根本困境的探讨,使得EVA超越了单纯娱乐作品的范畴,成为一部关于存在的哲学寓言。

 

它直面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完全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仍然必须在这个前提下,丈量彼此距离,努力建立联系。

 

作品中对“人类补完计划”的描绘,正是对这种困境的终极想象——如果打破所有心之壁,让所有人的灵魂融为一体,是否就能终结孤独?而《新世纪福音战士:Air / 真心为你》给出的答案发人深省:这种完全的融合实际上意味着个体的消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8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483.PNG
三十年,从绝望到和解的终章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是新剧场版系列的四部曲收官之作,承接了2012年上映的第三部《Q》的剧情。对于不熟悉系列的观众来说,理解这部最终章的意义,需要了解它在前作基础上的突破与转变。

 

对于新观众来说,EVA系列有一系列劝退的标签:晦涩,复杂,抽象。但实际上,2007年开始的《新剧场版》系列已经提供了一个相对TV版更友好的观看体验剧场版系列虽然保留了原作的核心要素,但在叙事节奏和角色塑造上更加平易近人。

 

《新剧场版》系列包括四部,即《序》(2007)《破》(2009)《Q》(2012)《终》(2021),第一、二部对TV版的重制,第三、四部则以原创剧情完善世界观这种结构让新观众可以在不了解老TV版的情况下,能更低成本理解故事的基本脉络和角色关系。


IMG_5484.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终》的副标题“最后的冲击”与旧剧场版“真心为你”中展现的"第三次冲击"形成呼应和对比,暗示最终章将以不同的方式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

 

在这个过程中,曾经以烧脑设定折磨观众闻名的庵野秀明,似乎跟近些年让魂系列游戏简化、展现“怜悯”著名游戏人宫崎英高样,展示了他仁慈的一面。

 

经历近三十年的探索,庵野秀明让角色们从反复的自我拷问、彼此的情感折磨中回归平凡生活,给了他们一个与自己和解的机会——是啊,当年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少男少女都长大成人,是时候给戏里戏外的人们一个彻底的解脱了。

 

EVA系列一直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无法互相理解的情况下,人们应该如何相处?每个人都在最终章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末日后的幸存者村落“第三村”中,从系列开始以来一直被当工具使用的绫波丽第一次体验了普通人的生活:种植水稻、与小动物互动、接触婴儿。这些简单的日常,让她开始思考:“明明没有接到命令,为什么我还活着呢?”


IMG_5485.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触及了EVA最深层的主题——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被赋予的使命,而在于自我发现的过程。当绫波丽逐渐萌生“想成为人”的愿望时,从一个人偶般的复制体,逐渐萌生自我的意志,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何以为人”这一问题的动人回答。

 

一直逃避的碇真嗣也终于从自责和痛苦中走出来,主动选择承担责任,从“为什么要我驾驶初号机”转变为“我要去驾驶初号机”。这一转变标志着这个“永远长不大”的所谓废材男主角色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成长历程。

 

如果看得足够久,你才会知道碇真嗣的这种转变,有多么不容易。

 

TV版中不断逃避的那个少年,最终选择了面对这一切。人物弧光的艰难完成,让追随系列多年的观众为之动容。


IMG_5486.PNG

(图/《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Air/真心为你》


戳中东亚观众,恐怕是碇真嗣与父亲碇源堂关系的缓和。在整个EVA系列中,这对父子的关系一直充满我们所熟悉的东亚亲子关系的窒息感——父亲冷漠控制欲强,儿子怯懦而消极反抗。

 

在最终章中,碇真嗣没有通过暴力“弑父”(这看起来也不像真嗣做得出来的事),而是通过理解和接纳完成了心理上的独立他发现父亲其实是另外一个自己,和自己一样都是害怕受伤、不擅表达的普通人。碇源堂那句“和别人相处真的很痛苦,一直以来我都只想独处”的自由,揭示了这个看似全能的角色内心同样充满脆弱。

 

这种和解不是简单的原谅,而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它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真正的成熟不是战胜他人,而是理解他人。这一主题升华,使得EVA最终从一部关于创伤的作品,转变为一部关于疗愈的作品。

 

EVA最后尝试给出的答案也是如此——不需要完全融为一体,而是在保持适当距离的前提下,尝试理解与接纳。这与《新世纪福音战士:Air / 真心为你》中通过人类补完计划将全人类融为一体的极端方案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庵野秀明三十年来思考的改编和演进。


IMG_5487.PNG

(图/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也许,庵野秀明也在这些年中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于是让这部伟大的作品用一个不再激烈的方式落下帷幕。

 

于是我们看到,最终章中,明日香终于能够坦率地说出“我曾经喜欢过你”,而不要求对方的回应;绫波丽表达了感谢,而不期待更多的连接;碇真嗣学会了道别,而不执着于永恒。这些角色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也向他人敞开了心扉。这种“重复着亲近和疏远,从而找到能让彼此都不会受伤害的距离”的方式,或许正是庵野秀明和EVA历经多年探索后给出的最终答案。

 

当宇多田光《One Last Kiss》的歌声响起,无论是陪伴它多年的老观众,还是刚刚接触的新观众,都释然了——从2007年的《Beautiful World》到2021年的《One Last Kiss》,宇多田光的歌声始终与EVA相伴,成为了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甚至表示,去电影院看这部“残缺”的剧场版,也就是为了重温宇多田光这两首歌曲带来的感动。

 

EVA之所以能跨越近三十年熠熠生辉,正是因为它敢于直面人类永恒的精神困境,并鼓励我们:尽管互相理解如此困难,但我们仍应不断尝试。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奇迹,那一定是尽力理解某个人。

 

这部作品已从单纯的动画片演变为一个文化符号,它所提出的问题——个体如何面对孤独与疏离?如何在无力感中寻找自我价值?——在今天的语境中,依然在被不断提问,不断回答。

 

而无论是看着EVA长大还是刚接触EVA的人,也在这些问题中慢慢变得成熟,更能接纳自己,走上全新的人生道路。

 

愿每一个在孤独中挣扎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补完之路


IMG_5488.PNG
(图/《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9 06:57 AM , Processed in 0.0881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