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节假日时间,Simon已参加了7项越野跑比赛,将汗水洒在南昌、台州、湖州等山野。可他最想参加的,仍是浙江临海的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以下简称“柴古”)。 在他看来,这场五千人参加的赛事,相当于“中国越野跑的年会”,不仅能见识到中国最顶尖的越野跑手、结识全国各地的跑友,还能享受古城居民的夹道欢呼。 遗憾的是,他连着四年报名,不是名额秒光,就是没中签。今年他想到“曲线救国”,报名了系列赛。只要明年初拿到好成绩,就能获得“直通资格”,即不用抽签就参加明年的“柴古”。 △今年Simon仍未能抽到“柴古”的参赛资格。(图/Simon)Diana起初不理解这种火爆。2016年她开始接触越野跑时,报名都不用抢,只要不错过报名截止日期,并提交适当的体能证明,基本就能获得参赛名额。这些年观察下来,她发现:“玩越野跑的中产数量在扩大。” 越来越多人从路跑、健身房转向山野。有人拍下“人生首野”的视频发社交平台,有人利用复杂的地形和天气来给自己的锻炼上难度。旅行博主、美食博主也加入其中,让越野跑成了新的“生活方式”。 而越野跑比赛不仅意味着30至100多公里的实际奔跑距离,还包括几百甚至几千米的爬升高度。如果说马拉松是城市魅力的秀场,那么越野跑就是多元野性的舞台。 黄山徽州古城的越野赛道穿行于青砖黛瓦与山林溪流之间;甘肃瓜州的“八百流沙极限赛”设在戈壁,白日热风夜里繁星;贡嘎100冰川极限挑战赛,则让人在草甸、森林与冰瀑布之间快速切换。 △湖南张家界武陵源举办的越野跑比赛,吸引外国选手参与。(图/视觉中国) 赛道复杂、天气难测,这也意味着不是每位选手都能完赛。有人笑称自己是去参加“大型户外自助餐活动”:跑100公里能沿途吃10顿,50公里吃5顿,25公里吃2顿,到了终点再集体吃一顿大餐。每顿饭之间会安排10公里山路帮助大家消食;如果吃撑了走不动,还可以坐车去终点参与最后的大餐。 越野跑赛的补给餐单,也朝着“满汉全席”靠拢。靠海就吃海,深圳安排海参畅吃,舟山赛场的水煮虾和特色熏鱼管够。靠山就吃山,莫干山上甲鱼汤伴母鸡汤,福安廉岭古道上卤味旁烤全羊。华南的赛场上,还有莲雾、油柑、樱桃等小众水果在补给站“恭候”。 △越野跑主办方卷起了“自助餐”。(图/小红书截图)在吃与跑的节奏中,越野跑也成了社交、旅游与自我挑战的综合体验,与其说是一项运动,不如说是一场“run hard,play hard”的狂欢。不过,吃好喝好之前,跑山的人们得付点入场费。
“越野跑太上头了。”Simon常说,不过下一句往往接着“比路跑更烧钱”。他给九行记者算了笔跑步账:以60公里越野赛为例,报名费就要七八百块,加上交通、住宿等,一场比赛少则两三千。 普通城市马拉松比赛的报名费约为百元,而越野跑按距离计价,平均一公里对应的报名费为10至15元。“60公里的比赛,跑下来要是多了5公里,我们还开玩笑说‘主办方送的’。” Diana当官方摄影师时注意到,越野赛办赛成本也高。四姑娘山的补给物资要靠马匹运上去,贡嘎冰川挑战赛甚至动用无人机。路标、急救和撤场都需专人完成,高海拔赛段还得请高山向导担任医疗保障。 复杂的赛道也让装备成为门槛。自2021年白银越野赛事故后,比赛主办方会严格检查选手的“强制装备”,会根据路况、天气等因素,要求选手带上冲锋衣、头灯、登山杖、急救毯等装备。 △参加一场越野跑赛的装备与用品。(图/Simon 摄) 选手们还会自备一身的行头。抓地力好的越野鞋七八百、轻量背包七百、显示轨迹心率的电子表几千……光是这些入门级装备,越野跑至少比路跑要多花2000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的越野跑鞋销售增长100%。 如果从丘陵跨入高山,费用就更高了。Diana参加环四姑娘山比赛时,为了应对高海拔的天气,特意买了排湿保暖的打底衫。仅一件打底上衣,海淘价也要六七百。再加上能量胶、盐丸等消耗品,这些一次性消耗品单场比赛就要两三百元。 △高海拔越野赛对选手装备的要求更高。(图/Diana 摄) 对于上班族来说,比花钱更难的是花时间。想要参加100公里项目的越野赛,平均每周末至少得有十多个小时在山里训练。搬到江苏常州后,Simon发现新家附近没有太多的山地,他得开车往返50公里去做跑山练习。 越野跑赛的举办地点极少位于高铁直达的地方,往往需要高铁转大巴或者自驾,在山路上绕半天才能抵达起点。参赛一趟下来得花至少3天时间。周末双休不够,还得另外请假。 尽管山路艰险、装备不便宜、时间要求高,但越野跑的热度仍在攀升。国际越野跑协会(ITRA)数据显示,2013 至 2019 年,中国参赛人数增加到 15 万,是同期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 人们在跑越野,到底是在跑什么?
△许多人还在梦中的清晨,越野跑比赛的选手们已经出发了。(图/Diana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