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20

[原创] Lisa Cook 被川普试图解雇事件对市场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0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isa Cook 被川普试图解雇事件对市场的影响

Lisa Cook 被川普试图解雇事件对市场的影响

背景概述

2025 年 8 月至 9 月,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因故”解雇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 Lisa Cook,理由涉及房产贷款信息披露不实。然而,Cook 拒绝辞职,提起诉讼,并获得联邦法院临时禁令保护其职位。这场事件正在引发市场、央行独立性及政策预期的广泛关注。[1]

市场影响分析

  1. 货币政策独立性受质疑,导致市场波动
    投资者担心总统直接干预联储人事将破坏联储作为独立中央银行的信誉。这种干预可能会削弱市场对其货币政策中立性的信心,尤其是在控制通胀与经济软着陆之间权衡的敏感时期。[2]
  2. 美债市场短期反应谨慎,利率略有上行
    在特朗普宣布解雇 Lisa Cook 后,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小幅上升,表明市场对联储政策前景的稳定性产生担忧。投资者将此视为潜在的“政策不确定性溢价”。[3]
  3. 美元短线走强,但后续走势依赖司法与政策结果
    部分投资者将此事件解读为特朗普将推动更鹰派货币政策的信号(因计划提名更保守的理事),导致美元短线走强。但若联储受到干预,则可能长期损害美元信用。[4]
  4. 股市整体反应中性偏负
    虽未出现明显抛售,但市场对央行稳定性的担忧导致金融板块与房地产相关板块出现轻微回调。投资者密切关注法院判决与利率走向预期的更新。[2]
  5. 长期影响:或引发关于央行治理结构的立法审查
    若特朗普通过法院或政治手段移除 Cook 成功,可能引发对未来联储理事任免权的立法修改讨论,间接影响市场对政策的前瞻性判断。[5]

总结

Lisa Cook 被尝试解职事件虽然目前法律程序仍在进行中,但已经对市场产生心理与结构性影响。核心在于:联储是否仍被视为独立可信赖的政策制定机构。投资者将持续关注法院最终裁决、Cook 的去留,以及特朗普是否提名更鹰派的继任者。

引用资料(References)

  1. Reuters - US appeals court declines to let Trump remove Fed Governor Cook
  2. CNBC - Trump fires Lisa Cook from Fed, legal battle ensues
  3. Bloomberg - Bond markets uneasy after Trump targets Fed official
  4. MarketWatch - Dollar rises on Trump Fed move
  5. Financial Times - Cook firing raises questions about Fed governance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趋势(模拟)

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趋势(过去 30 天,模拟数据)

图表:交互式折线;标注:示例“关键事件”(可替换为真实事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0 12: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想职权范围,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只有上帝可以做他想干的事情。什么事都可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risisInvesting 发表于 2025-9-20 12:23 PM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想职权范围,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只有上帝可以做他想干的事情。什么事都可 ...

同意。 当权力越界时,市场信心的代价往往比利率更昂贵。
金融市场最害怕的不确定性,不是利率高低,而是制度边界被破坏。若连美联储官员的任期都可能因政治干预而失效,独立性将名存实亡,投资者对政策的预期也会迅速瓦解。短期或许是市场波动,长期则是信任成本上升——这才是最昂贵的代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0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表现是股市不停的上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lephant 发表于 2025-9-20 07:06 PM
实际表现是股市不停的上涨

目前法律程序仍在进行中, 等到有结果时验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1 02:3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联储的官员都是总统提名,国会通过的

政府能不能干涉美联储?只是川普有点着急了。

他认为自己是对的,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其他人有点慢,而且不是同一条心。

至于他是不是突破了体系,他并没有。走的是程序,国会和高院拥有决策权。这也警告联储成员,想保住饭碗,就要洁身自好,下一个领导可能又是和川普一个脾气。而且cook的理念是对的吗?
本届美联储在该加息的时候搞不清楚通胀来自哪里?该降息的时候却搞不清楚是不是该调整,现在又被迫降息!
只能说是一群垃圾,早该一个个都换了。当时通胀高飞的时候就该有所行动,就该质疑数据的正确性。拿着错误的数据,还每次都强调我们要根据数据制定相应政策。很搞笑吧。
至于川普破坏制度了没有?答案是no.
规则内的行为,他完全有权利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只要是他权力范围之内,就完全正确。
至于别人为什么没有做过,哪我们应该考虑他们为什么你没有做?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这个Vision,没有那个魄力。
至于鲍威尔能不能顶住压力?那也是他自己的职业操守,他要是为了他的责任和利益,坚持他自己的判断,只要是对美国好的,川普能把他怎么样。这么多美国人都看着呢?谁能把谁咋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1 03:4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鮑的缺点两个
一个是当时莫名其妙选举前降息两个点,而后又每一次都不降息。
另一个就是不能随机应变适应变化。如果不是川普,而是贺锦丽,那他估计早就降息救经济,而放任通胀继续高涨了。
而且一本正经的告诉大家美联储会竭尽全力保护民众,尽力维护通胀的增速。
不想川普上台,一脚就把通胀率给降下来了。一把扯下了美联储无作为的底裤。而后就看这些人赤裸裸的不知所措地表演。
“妈的,这通胀怎他妈的就这么下来了呢?关税还已经开始加了?这不显着我们都太无能了吗?我们…..”
你们一群小丑在风中凌乱,还不穿底裤!不,是没有底裤🩲!
要是贺锦丽上台或者拜登总统继续执政,情况就很不相同,美联储的独立性也不会受到挑战。当然还是那样的西装革履道貌岸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1 04:0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美国制度的优点,
在政党轮换中,大家就会发现什么是好的,什么应该改变。谁都不要想走极端。

虽然我有很多的tmf,但是如果鮑威尔如果成功的维持利率不变,没有让利率跟随川普的指挥棒,我肯定会给老鮑鼓掌助威摇旗呐喊!
现在的失业率完全可控,而物价又在上涨?你坐了那么久,现在应该彰显自己的价值观。虽然你已经无法控制局面了。但是你可以更硬气一点!
我是光脚赤贫,没有上桌,所以说各种话都不显腰疼。
我真的要是在那个位子上,我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会怎样决策。
我就过一下嘴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1 06: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方 发表于 2025-9-21 02:39 AM
美联储的官员都是总统提名,国会通过的

政府能不能干涉美联储?只是川普有点着急了。

你写到:
“政府能不能干涉美联储?只是川普有点着急了。”
“这是规则内的行为,他完全有权利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的解释: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虽然由总统提名、国会确认的官员组成,但一旦被任命,其职能是独立于政府运作的,专门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
美国法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包括总统)不得干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

川普总统在任期间确实对美联储及其主席鲍威尔进行了多次公开批评,但这些做法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政治干预尝试,虽然未必“违法”,但违背了美联储制度设计的核心——独立性

混淆了“合法权力”与“制度惯例”,低估了总统影响美联储的行为对市场、政策预期和独立性构成的冲击。

你写到:
“他并没有突破体系,走的是程序。”
“规则内的行为,他完全有权利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的解释:
虽然总统在程序上有提名美联储官员的权力,但利用职权频繁更换官员、公开施压、威胁罢免或人身攻击主席,都是破坏制度惯例的做法。这些并非违法行为,但却有削弱制度稳定性和专业性的趋势,属于“破坏制度精神”。

忽视了“制度不仅仅是明文规则,更是长期建立的专业规范和政治中立性”。

你写到:
“美联储在该加息的时候搞不清楚通胀来自哪里?该降息的时候却搞不清楚是不是该调整...一群垃圾。”

我的解释:
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式逻辑**。通胀问题受到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如供应链中断、地缘政治、能源价格、财政刺激等)。在决策当下,信息有限,滞后效应强,因此不能以事后效果来简单否定政策判断。

混淆结果论与过程合理性,忽视宏观经济政策的复杂性与前瞻性判断的不确定性。

你写到:
“只要他坚持他自己的判断,只要是对美国好的,川普能把他怎么样?

我的解释:
总统不能直接罢免美联储主席,除非有“正当理由”,而且程序极其复杂,因此鲍威尔理论上可以顶住政治压力。

但公众舆论、金融市场和政治环境会给美联储主席构成“间接压力”,总统的持续施压可能影响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预期,从而影响市场稳定。

低估了总统言论对市场和制度稳定的系统性影响。

你写到:
“拿着错误的数据,还每次都强调我们要根据数据制定相应政策。很搞笑吧。”

我的解释:
美联储依赖数据制定政策是现代货币政策的基础(data-dependent policy)。数据滞后、修正常见,并非“错误”,而是政策制定需要接受的现实。相反,如果政策不依赖数据、依赖主观判断,那才是真正“搞笑”。
误解货币政策必须依赖数据的不确定性本质,将正常的数据滞后性当作“失职”。

总结:
1        误解美联储独立性,        忽视总统施压对独立性的破坏
2        忽视制度精神,        只看法律权限,忽略制度惯例
3        情绪化、非理性批评,        用侮辱性语言替代事实和逻辑
4        误判政治影响,        低估总统施压的系统性风险
5        数据与政策误读,        对“依赖数据”的政策制定模式完全误解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1 07: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普是否能“一个个都换了”?
可以影响未来提名人选:这是川普真正的权力来源。
几乎不可能:总统不能单方面罢免大多数理事,只能等待任期届满或在空缺时提名。
如果总统想“清洗美联储”:
那将涉及:
1. 政治对货币政策全面主导(如土耳其、阿根廷)
2. 市场信心崩溃
3. 通胀预期失控
4. 美元信用削弱
5. 引发债市和股市大波动
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防止“川普这样的人”轻易改变货币政策路线,即便他当上总统。 这是民主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防火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1 08:4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方 于 2025-9-21 08:52 AM 编辑
xinxing 发表于 2025-9-21 06:57 AM
你写到:
我的解释: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虽然由总统提名、国会确认的官员组成,但一旦被任命,其 ...



你说的也都对,非常理想化。
但是现实社会就是现在这样,
总统和美联储的矛盾历史上也多有发生,老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xinxing,你太认真了。
我呢,又太随性。

FE迪职责是控制通胀,可结果呢?
通胀在鸡蛋危机中川破上台后,被川普立马控制住。

在关税大战开始谣言四起的时候的无作为,
到关税逐步展开后,通胀开始起头回升时,却随波逐流,开始降息。可以说川普给老鲍他起的太慢先生绝对的贴切。

老鲍他如果主导这次仍然主导不降息,把降息机会留给下一次,估计川普都会更尊敬他一些。起码他是个有自己见解的演员。当然已投票情况这个息是肯定会降的。但是他坚持了他的原则和他的“理念”,川普得到了他的结果。两个人都各得其所。

现在他在通胀率抬头的情况下,也同意降息基点.25。其结果就是老鲍里外的不一致性,证明他自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你说对吧? 理性哲人,理想性的理性哲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1 09:0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鲍这个人本身就是这样,他能坚持这么久,对于他这种温文尔雅的学者来说,也算是个硬汉了。

他在辱骂声中,为美国以及现在的川普节省了重要的子弹。

要是像新来的米勒或者米兰一样,每次都是2个点.50。不久美联储就没有了话语权,必须中间加息reload。这也是川普现在不太攻击fed和老鲍的原因。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1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方 发表于 2025-9-21 08:49 AM
你说的也都对,非常理想化。
但是现实社会就是现在这样,
总统和美联储的矛盾历史上也多有发生,老川不 ...

哈,我其实挺欣赏你敢直说的风格,但有几点我觉得可能咱们得对一对现实背景了。

首先,鸡蛋危机 说他“立马控制住通胀” 但这背后有很多全球因素,比如禽流感防控、供应链恢复、农业补贴政策等等,不太可能是一个人一上任就立马生效的。

其次,关于老鲍(鲍威尔)——他其实从2018年就被川普任命为主席,后来拜登又续任,他是两党都认可的央行行长。这种人你要说“没有想法”,我觉得有点过头了。他要真的摇摆不定,也不可能在动荡的几年里稳住市场预期。

最后,美联储不只是管通胀,还要兼顾就业。在经济动荡时,降息有时是防止衰退的必须选择,而不是“随波逐流”。你说他没坚持,其实换个角度看,他是在平衡各方风险。

所以我还是那个理想主义的理性哲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制度运作中每个人都在试图做出最优选择,而不是演戏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1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nxing 于 2025-9-21 09:17 AM 编辑
阿方 发表于 2025-9-21 09:01 AM
老鲍这个人本身就是这样,他能坚持这么久,对于他这种温文尔雅的学者来说,也算是个硬汉了。

他在辱骂声中 ...


你说得挺有意思,我也觉得鲍威尔在那么大的政治压力下还能保持基本稳定确实不容易。但我对“节省子弹”这个说法有点不同理解。

其实如果美联储因为“保留子弹”而不在该降息的时候降息,反而可能伤害市场信心,让经济提前进入放缓甚至衰退,到时候“子弹”反而不够用了。

至于说“米勒或米兰那种2个点.50”,可能有点极端了。毕竟联储的政策不是一两个人定的,是要FOMC集体(12人)表决的,而且每次决策都有数据依据,不太可能出现连环式暴力加息或降息。

我觉得川普现在不攻击老鲍,可能是因为目前通胀稳定,市场也在反弹,双方暂时目标一致,而不是因为过去“节省了子弹”。有时候经济政策之间的“好感”是一种短期共识,不一定能解释为长期信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1 09:2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inxing 发表于 2025-9-21 09:11 AM
哈,我其实挺欣赏你敢直说的风格,但有几点我觉得可能咱们得对一对现实背景了。

首先,鸡蛋危机 说他“ ...

老鲍是个各方妥协的高手。他这次应该投票不降息的,这是最佳结果。

他最后还是遵从了本心,差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1 09:3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方 于 2025-9-21 09:46 AM 编辑
xinxing 发表于 2025-9-21 09:16 AM
你说得挺有意思,我也觉得鲍威尔在那么大的政治压力下还能保持基本稳定确实不容易。但我对“节省子弹”这 ...


失业率是被扭曲了的,鮑威尔在他的报告了说了好多次。就业是稳定的,降息能不能像大家所想的那样增加就业,其实需要认真思考的。

降息后,你有足够的劳工去工作吗?现在失业的大多是AI杀掉一批人和新毕业生,降息他们也不会去建筑工地上去修房子,去服务业端盘子。

不降息,也不会影响到大公司扩张
降息也不会影响到大公司的AI裁员

降了个寂寞,降了通货膨胀压力剧增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1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方 发表于 2025-9-21 09:23 AM
老鲍是个各方妥协的高手。他这次应该投票不降息的,这是最佳结果。

他最后还是遵从了本心,差评!

你前面说“他是个妥协高手”,后面又说“遵从了本心”。那到底是妥协了,还是坚持了自己呢?

如果降息是他的本心,那他就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反而应该说他风格一致、立场明确,怎么会是“差评”?

从逻辑上看,这更像是个“好评”才对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1 09:5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inxing 发表于 2025-9-21 09:34 AM
你前面说“他是个妥协高手”,后面又说“遵从了本心”。那到底是妥协了,还是坚持了自己呢?

如果降息是 ...

他妥协了,遵从了他的本心妥协了。

要是政客他就会投不降息,和那个米勒米兰一样,表演一下。他一如既往的“懦弱”


其实他永远洗不干净的是大选前莫名其妙的那两个点。其他时间就是慢,也没毛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1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方 发表于 2025-9-21 09:50 AM
他妥协了,遵从了他的本心妥协了。

要是政客他就会投不降息,和那个米勒米兰一样,表演一下。他一如既往 ...

我理解你对鲍威尔“妥协”和“懦弱”的看法,确实他在大选前两次降息让人有很多猜测和质疑,也给市场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那段时间的操作确实比较特殊,可能涉及政策和政治之间的微妙平衡。

不过,从整体来看,鲍威尔作为美联储主席,面对的是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多方压力,他的每一步决策都必须权衡很多因素。慢一些、谨慎一些,虽然有时让人着急,但也避免了过于激进带来的风险。

你觉得如果他更果断、更激进,结果会是更好吗?这其实是个挺难回答的问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4 11:07 PM , Processed in 0.0510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