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休闲时尚] 痴迷过山车的年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痴迷过山车的年轻人

Screenshot 2025-11-02 at 5.14.05 PM.png
IMG_4393.JPG


当你系好安全带,压肩杠缓缓落下,过山车在链条的咔嗒声中爬升至最高点,那一刻,整个世界在脚下铺开。紧接着是俯冲,是呼啸的风,是失重带来的内脏漂浮感,是尖叫与欢笑的混合。这几分钟的旅程,是现代人精心设计的「安全冒险」,是都市生活中难得的压力释放。


从17世纪俄罗斯的冰雪滑梯,到19世纪美国的「重力铁路」,再到今日时速240公里的「罗萨方程式」,过山车始终是人类对速度与失重感的极致追求。


如今,在中国有一个极小的爱好者群体,他们痴迷过山车,会去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主题乐园,只为体验各种过山车。在他们眼中,每一辆过山车,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那或许是他们最接近飞翔的时刻。





文|易方兴
编辑|李天宇
图|(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供图




告别猝不及防


老虎与飙飙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5月份。


那时她还不知道,这会是他们的最后一面。那一天的天空是水蓝色,飙飙陪着老虎在成都融创乐园度过了难忘的一天。乐园里很冷清,工作人员比游客多,因此也很安静,没什么人来打扰他们。如今回想起来,一切可能早有预兆。飙飙还是像上次见到时那样,有着古铜色的皮肤,身体的线条充满力量感,他们一起在乐园里横冲直撞,那天的回忆都是关于速度与激情。


飙飙是一辆过山车。


这台由世界著名过山车制造商Intamin打造的「极速狂飙」,是亚洲首台超大型双弹射过山车,轨道长度特意设计为1314米,暗合「一生一世」的浪漫寓意。它由成都融创引进,拥有两次强劲的LSM电磁弹射,最高时速可达105公里,让游客在短短几秒内体验犹如波音747加速起飞的推背感。过山车爱好者们给它起了个亲切的名字——「飙飙」。


今年10月,因经营问题,飙飙已经「下岗待业」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一架过山车停运了,不会对这消息投以太多关注。但对于像老虎这样的过山车迷来说,这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情。


从被引进之日算起,飙飙才四岁。比起过山车的使用年限,或者是对比国内其他乐园,比如已经运行了近20年的北京欢乐谷的过山车「水晶神翼」,飙飙算得上「短命」。作为爱好者,老虎一共坐过153台过山车(其中120台都在国内),国内最好的过山车基本都坐过,有的还坐过十几次。在她心目中,「飙飙是一台非常好的车,我觉得在国内属于前五级别,真的非常可惜。」


对她来说,这就像一位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朋友,突然提前告别。


IMG_4394.JPG

飙飙的车头是一只蛮牛,很有辨识度


过山车「飙飙」的遭遇不是个例。


还有一些拥有过山车的乐园,倒在了疫情里。


那是2019年的夏天,疫情还未开始,杨凯淳决定去西双版纳的万达乐园里「刷车」。当时陪着他一起的,是「过山车之梦」的会长。「过山车之梦」是国内的过山车迷自发聚集起的一个爱好者团体。那是一次愉快的刷车经历,因为在当时,乐园里过山车的配置属于「精品」,一共有四台,可以一次玩个遍。


「乐园里有一台进口的飞行过山车,还有一台水上过山车——它和传统的激流勇进不一样,激流勇进是上去再下来溅水,而它是结合了过山车的失重刺激后,最后才会入水,非常创新。还有一台弹射式摩托过山车,以及一台自旋滑车。」杨凯淳说。


他记得,当时西双版纳的万达乐园打出了「包围迪士尼」的口号,花了重金投入。他觉得,「从万达的角度看也有道理,迪士尼建一个乐园,万达可以建十个,加起来的人流量难道还超不过迪士尼吗?但可能最后,万达低估了IP对乐园的影响力。」


当时他去时,乐园里游客已经不多了,人流量的锐减,往往也预示着乐园的萧条。那一次,他们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把园区里的过山车体验了一遍,有的还坐了多次。「等到了2020年5月,我们得知消息,它就暂停营业了,再没恢复。」


「很多游乐园就是这样,错过一个时间节点,可能就再也去不成了。每次听到乐园倒闭或设备关停的消息,我心里都挺不是滋味。」杨凯淳说。


此前,对于更多普通人而言,乐园与过山车承载的,是一种稀缺的、高效的「快乐选项」。在被KPI、房贷、内耗挤压的现实生活中,走进乐园坐一趟过山车,是成本可控的「出逃」。短短几分钟,风声呼啸而过,烦恼被甩在身后,多巴胺的分泌带来最直接的愉悦。这种无需太多准备就能获得的强烈感官刺激,是现代人难得的情绪出口。


当一台独特的过山车停运,对爱好者来说是失去一位朋友,对普通人而言,则像是城市里一个可靠的「快乐补给站」熄灭了灯火。


IMG_4395.JPG

西双版纳万达乐园里的水上过山车图源公众号过山车



触摸身边的风


如果选一个标志性的设施代表乐园文化,过山车会是一个不错的符号。


以前的中国乐园建设者有一个「三件套」理论:乐园必须有旋转木马、摩天轮和过山车。旋转木马代表浪漫和儿童趣味,摩天轮是高地标观景设施,过山车则象征刺激和现代感。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观念在很多人眼里有点过时了。


比如迪士尼就没有设置高大的摩天轮,因为它会破坏园内的视觉沉浸感。在迪士尼,你不该在园区里看到外面的现实世界,否则「魔法的一天」就打破了。视角和氛围的营造确实很重要。


不过对过山车爱好者们来说,在空中带来的爽感是很难找到替代的。


许多人会觉得,过山车是心跳的考验,是挑战胆量的仪式。但老虎不这么认为,她更觉得坐过山车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安全的飞行。


她的过山车故事,始于童年时一次近乎「无感」的初体验。


小学还没毕业的她,当时跟家人去香港旅游,坐上了人生中第一台过山车——「极地快车」。记忆已经模糊,只留下一些温和的碎片:车在海上飞驰,坐箱很大,将她整个人温暖地包裹着。「因为太小了,我其实什么都看不到,但那种被包裹的感觉非常安全。」几十秒,倏忽而过,像一场懵懂而舒适的梦。失重感或许存在,但并未在她幼小的心中留下惊惧。


真正的觉醒时刻,发生在多年以后。2021年,大学毕业旅行时,她在常州恐龙园遇见了那台名为「过山龙」的4D过山车。这成了她从一个「尝试者」变为「热爱者」的决定性瞬间。


「那台车,比较暴力。」与传统过山车不同,「过山龙」的座舱本身就能360度旋转。「你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下一秒你的脸朝哪个方向都不知道。」她自己就像在滚筒洗衣机里被不停地甩动。「整个流程下来是一个很混乱的状态,但就这种混乱感,会让你觉得它真的好有意思。」


这次体验为她开启新的大门。


后来,她发现自己身上存在一个有趣的矛盾:她敢于挑战任何庞大、高耸的过山车,比如乘坐中国最高的80米过山车,她特别松弛,但有一次却在仅4米高的海绵池蹦极台上害怕得不敢跳下去。


「过山车与蹦极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老虎觉得,过山车的轨道是预设的剧本,每一处俯冲、翻转都被精确设计,坚固的压肩和座椅是绝不会背叛的承诺。她将自己交付给的是一个庞大而可靠的系统,这份安全感是她能够彻底放松、享受飞翔的前提。


「而蹦极是主观意愿的坠落,需要的是纵身一跃的孤勇,过山车则更像是一场被护送的冒险,是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系统里体验飞翔。」老虎说。


她也掌握了独属于自己的坐过山车快乐秘诀——放手。


坐车时,她会用一只手轻轻抓着扶手,另一只手则会伸出去。有时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她会将手举过头顶,「像是在触摸身边的风」。


IMG_4396.JPG

老虎乘坐过山车时,触摸身边的风


这种飞翔感,在乘坐「宽翼」过山车时达到了巅峰。这种车型没有地板,人是悬空状态,压肩像一件小背心。「宽翼的第一个元素,一般是拉升后直接一个向下的回环俯冲,失重感非常强。」但对老虎而言,这很像是在玄幻小说里体验修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双脚踏在空中,像是在空中走路,就像斗宗强者,恐怖如斯。」


对车迷来说,过山车如此令他们着迷,除了飞翔的失重感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


杨凯淳总结,自己对过山车是「生理上的喜欢」。「之前,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喜欢坐过山车,后来发现,其实有个更大的群体——铁道迷,他们也是生理上就喜欢看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我突然想通了,没什么复杂原因,我就是身体需要。」


他甚至到了不用自己坐,光是看别人坐过山车的视频,就能开心起来的地步。「2012年,我在B站上找过山车视频看,绝大部分人拍的画面都很抖,但我发现有一个团队拍的视频特别稳、特别顺滑,还有片头片尾和水印,给人感觉很专业。」


看到那个视频后,他非常喜欢,还加了那个视频下方的QQ群链接,就这样进入了「过山车之梦」的爱好车群,开启了「打卡刷车」之路。


「我们有个口号叫『刷过山车治百病』。游乐园本身是让人放松和快乐的地方,我身边再愁眉苦脸的人,出去玩一圈、坐上车,烦恼就都没了。每个目的地都有它的意义,草原、大海、山川……乐园也一样,它的快乐是观光给不了的。那种失重感、急速飞驰、风吹在脸上的感觉,以及趴着、躺着、悬挂着的极致感官刺激,能刺激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分泌,不仅从心理上带来快乐,生理上也能冲刷掉之前的悲伤。」杨凯淳说。


这种生理上的愉悦,其实离普通人并不遥远。美国的社会学家玛吉·克尔所著的《尖叫:恐惧带来的刺激、创伤、反思和裨益》一书中提到,在安全环境中体验恐惧,身体会产生内啡肽、多巴胺等带来愉悦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种「积极压力」,能让人暂时忘记现实烦恼,进入专注的「生存模式」。


对于日常困于格子间、被琐事缠身的上班族来说,过山车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情绪重启方式。它不像极限运动需要长期训练,只需一张门票和一点勇气,就能体验「战斗或逃跑」的原始快感,之后便是焕然一新的松弛。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在压力倍增的当下,人们其实渴望乐园。


除了爽感,过山车甚至还能「治病」。比如,今年10月份,《华商报》就报道,王先生去日本玩,坐了一趟当地过山车「飞天翼龙」,然后就去厕所尿出了一颗黑色的肾结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天还分析说,这是过山车带来的物理性刺激,属于小概率的偶然事件。


IMG_4397.JPG

杨凯淳(左一)在新加坡环球影城坐弹射过山车



在乐园和现实之间切换


对于许多过山车爱好者而言,乘坐过山车已不再是简单的游乐场体验,而是一种精心规划、强度极高的「特种兵」式旅行。


对老虎来说,一个典型的周末可能是这样的:周五下班后,赶最晚一班飞机在凌晨抵达目的地,周六周日两天内「扫荡」完当地所有主题乐园的过山车,周日晚上再飞回家,次日早晨8点准时出现在工位上。「感觉就好像从乐园世界回到现实。」


更极致的是一次年假:9天时间,她辗转7个游乐场,打卡20多台过山车,每日步数超过25000步。


旅程的终点,是周日晚上7点的飞机,抵达家中已是凌晨,短暂休息三四个小时后,她便切换回那个内向、寡言的公司职员身份。她很认同这份铁饭碗的工作,她也需要这份工作,只不过,她更喜欢那个坐过山车时的自己。


去年,她还开始了短线炒股——另一种心理层面的「过山车」体验。「周一到周五(炒股)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周末就出去玩也很开心,过山车也是我努力上班、挣钱的动力,我要玩全世界的车。」


过山车与她已经产生一种羁绊,她也很难想象失去了过山车之后的生活。「我现在要努力攒钱,明年去阿联酋,那里的法拉利公园里有全球最快的过山车——罗萨方程式。它可能会被拆,再不去就玩不到了。」


而在中国的车迷中,老虎坐153部过山车的经历,还不算多的。


还有更特种兵的刷法,比如已经体验过700多部过山车的荀航。而过山车之梦的会长,甚至已经坐过了1200部过山车。


荀航是从坐完第300部过山车后,才开始系统记录每一次过山车的经历。而在2019年突破300部后,接下来6年里,他又新增了400多部的过山车的体验。他从小就喜欢过山车。1991年出生的他,痴迷过山车的时间已接近人生的一半。大约从2010年前后开始接触,至今已有15年。


几个月前,他经历了北美之旅,游历13个乐园,体验108部过山车,路线横跨加拿大和美国。他先赴多伦多一家乐园,随后在美国画出「五角星」路线——只为赶上乐园开放时间。


「美国的一些乐园淡季不开,比如暑期全开,8月下旬只开周末,9月也可能仅周末营业,10月除万圣节外基本关闭,11月直接歇业至次年三四月。」他根据乐园开放的时间逐一赶场,路线迂回。「有的乐园一年只开几个月,非常任性。若人少或天气差,就干脆不开。但开园时依旧人潮汹涌。」


美国、加拿大及欧洲部分发达国家,一个乐园里常有十几部过山车,听起来不可思议。他曾饶有兴致地计算各国大型过山车的人均拥有量。「排名第一的是文莱,纯粹因为人口少。第二是芬兰,美国排第五。」2022年数据显示,拥有过山车数量前几名依次是芬兰、丹麦、阿联酋,而中国大陆则排名第三十一。


据爱好者们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过山车1500多台,单从数量上看,甚至超过其他大洲。不过,我国的过山车分布,高度集中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广东和江苏两个省。


在荀航的印象里,江苏从北到南都有好乐园:徐州乐园、淮安方特、南京华昌龙谷和欢乐谷、扬州梦幻之城、苏州乐园、常州恐龙园、无锡融创等等。「我们现在常开玩笑说『散装江苏』,因为每个地方都各有特色,就像『苏超』的足球赛一样,在过山车上,各个城市之间也挺较劲。」


他觉得,如果没有这样的爱好,他可能就不会有动力去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看一看。「在这个过程中,你能体验到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还能结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朋友。哪怕彼此完全不熟悉,只要有共同话题,就能聊到一块儿去。」


有一次,在北美,他尝试过「无目的社交」:见到穿过山车主题T恤的人,会主动夸赞,对方往往很开心,随后一起排队聊天,甚至聊到上车。「这在国内很少见,一方面穿的人少,即便遇到也可能认不出。」荀航说。


但在国内,六七十岁的人玩过山车也十分平常。比如北京就有一位卢大爷,被称为过山车的硬核爱好者,75岁的他,曾在北京欢乐谷一天坐了43次过山车。


「过山车不是小孩的专利,」荀航说,「它是全年龄的、人类给自己的一种奖赏。」


IMG_4398.JPG
荀航在比利时Plopsaland乐园的「快乐之旅」过山车上呐喊,这是他最喜欢的过山车


「算不过账」的生意


对许多人来说,乐园与乐园之间,并没有太大不同,就像对于过山车的理解,似乎各地的过山车也都差不多。


但对过山车爱好者们来说不是这样的。老虎说,过山车是像朋友一样的存在。「每一台车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就像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南昌融创乐园的云霄飞车有近80米高,是中国最高的过山车,也是她的「哑巴老公」。「它是一台非常舒适的『吹风车』,只有失重加速度,速度飞快,高度在全国独一档。但『哑巴』的由来则带着一丝无奈——乐园对这台车的宣传不足,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去年,「过山车之梦」评选全国十大过山车时,这台车差点落选,「我不停地为它投票,好在最终它还是挤进了前十」。


有时候,她也会跟过山车说话。「我会拍拍它,说『我们见面了』。」对于前面带有形象的车体,如小白龙、小海豚,她更会直接喊它们的名字,「我去那里就像回家一样」。


IMG_4399.JPG

老虎和「小海豚」的合影


西安乐华城的「闪电」让她远远看到就发自内心地笑出来,「即使它没有启动,我也会笑。」而可能获得今年十佳第一名的「白龙飞天」,则有着无重力翻转的独特体验。「它在60多米高处做一个翻滚,整个车厢360度旋转,你感觉自己在空中翻了个身。我就是那条龙,在空中翻身后又下去。」


现如今,在很多地方,乐园正在面临亏损,尤其是对于拥有过山车的大型主题乐园来说。


门票价格或许是第一道门槛。长隆400+、迪士尼600+的全价票,对普通家庭而言确实需要掂量。虽然夜场票或活动日能降至百元级别,但真正的爱好者反而会选择人少的工作日全价入场。「便宜票意味着爆园,一天玩不到三个项目。」这种追求体验的执着,与大众「孩子高兴就值」的消费逻辑已经不同。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主题乐园在当下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共鸣」。老虎甚至觉得,「主题乐园需要面对审批严、耗能大、运营成本高的重重压力。没有强大IP背书或政府政策扶持的乐园,即便设备顶尖也难以盈利。」


而在当下,一座没有超级IP加持的主题乐园,很可能是一门「算不过账」的生意。


在许多家长看来,乐园的核心功能是「让孩子高兴」。一个门票20元的无动力乐园,足以让孩子消耗一整天的精力,性价比极高。而花费数百元、排长队去体验一个需要理解故事线、感受主题氛围的大型乐园,在「值不回票价」的考量下,显得「没有意义」。


在老虎的分析中,乐园,尤其是大型主题乐园,是一座24小时不停燃烧的「钞票熔炉」。占地、审批、每个巨型机动设备耗电量、员工薪酬、日常演艺、维护费用……每一项都是巨额开销。然而,客流量却呈现出尖锐的「峰谷现象」:节假日人满为患,工作日却常常门可罗雀。「能盈利的,除了迪士尼、环球影城这种全球性大IP,可能就只有方特、长隆等少数几个超水准的玩家。」她坦言,「大部分乐园,其实是不盈利的。」


这样的说法也有公开数据支撑,比如,根据财报,海昌海洋公园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95亿元,大连圣亚利润降幅高达229%,华强方特在拥有国民顶流IP「熊出没」的情况下,净利润仍暴跌近八成。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的主题乐园,营收过于依赖门票收入,而在国外,乐园内的其他消费占了收入的大部分。


而从「人挤人」到「打折无人问津」,有一些主题乐园只用了几年,就从消费升级的象征,变成重资产、高成本、依赖单一IP模式下的产品。而头部企业接连易主,尤其是万达、融创等地产公司业绩下滑,导致资本频频「输血」,看似在续命,实则行业正站在关键十字路口。


但无论如何,过山车迷们的热爱没有消失。


「很多人来到『过山车之梦』的第一个感觉,就像我当初一样——找到组织了。」过山车迷杨凯淳说。「原来真的有人和我一样这么喜欢过山车,喜欢看过山车视频,在这里不会有人嘲笑你。」


他发现,这些年来,大家也很稳定,不会来来去去。「我们入会有个基本条件:坐过30台过山车,并能基本描述对过山车的感觉和喜爱程度。既然有一定基础又是真喜欢,他们就像一颗种子,大学忙或刚工作时可能潜水一两年,等生活稳定了,又会回归。不会有人之前喜欢过山车,后来突然又不喜欢了。」


去年,「过山车之梦」还给前十的过山车所在乐园发了奖牌,以爱好者团体名义送出。「我们的排名不涉及任何利益,完全公开透明,所有评审过程留痕,连奖牌制作费都是自掏腰包。」而乐园们也对这个民间评选很重视,有的还把奖牌挂在过山车入口处。


今年5月份,从成都融创乐园离开时,老虎拿到了乐园方拍摄的她和飙飙的视频。那段视频花了她50元钱,「比较贵,买的人其实不多。」但她很庆幸自己买了,那成了他们最后的回忆。她说,「每次回看这段视频,我都会跟着视频中的自己一起笑」。


对她来说,满载的过山车乘坐体验会更舒适。「满载和空载它是两个不同的状态,满载的话,车身重量会大一点,如果坐到后排,会吃到更多的失重,就会很舒服,但是因为我坐的都是空载,只有我一个人坐,所以整个车体特别轻,有一些像弹射的部分的话,整个车还是有一些震的。」


这成为了一个遗憾。老虎当时还发了一条朋友圈,「希望能坐到满载的飙飙」。


结果没有想到,那成为了最后一次。


IMG_4400.JPG

老虎和飙飙一起拍摄的视频,成了宝贵的回忆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3 09:47 AM , Processed in 0.0559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