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万亿投资风口,宁德时代最大“劲敌”浮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3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亿投资风口,宁德时代最大“劲敌”浮现

Screenshot 2025-11-03 at 5.00.59 PM.png
1.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I算力需求激增引发的能源危机担忧正在日益加剧。马斯克近日提出,大规模部署工业级电池储能系统,可让美国电网有效发电能力提升一倍,称“晚上运行发电厂为电池组充电,然后在白天将电池组放电,为AI供电”。


如马斯克所言,电池储能系统类似于一座“能量银行”,将电网的富余电力存入,在AI算力爆发时精准投放,不仅纾解了AI的能耗焦虑,更按下了能源高效利用的加速键。也是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这一明确目标也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储能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三年,中国储能产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年均新增装机约35GW的庞大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发布的《2025年下半年储能市场展望报告》,中国、欧洲、中东等市场需求强劲,预计到2035年全球累计装机将达2TW/7.3TWh。全球储能市场进入爆发期,在这个万亿级投资风口上,作为储能系统集成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可谓最大受益者之一,反映在股价上,其今年年内累计涨幅超1.5倍,市值站稳4000亿元。


从阳光电源今年中报披露的数据开始,储能业务已超越光伏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今年整体朝着储能发货量(非订单量)40-50GWh的目标迈进,而得益于储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其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58.3%,首次超过国内业务‌。‌10月5日,阳光电源还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进一步助力其全球化布局。


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电芯成本通常占储能系统总成本的一半以上。作为阳光电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宁德时代储能业务也处于大规模扩张阶段。今年第三季度,宁德时代出货量约180GWh,其中储能电池占比达到大约20%,“目前储能的出货受制于交付,今年产能利用率打得太满了。随着后续产能上来,交付会有进一步增长。产能会在未来一两个季度得到逐渐缓解,交付不是最大问题。”宁德时代管理层在近期举办的三季度业绩解读会上透露。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储能系统技术路线也开始多元化发展,“大电芯”升级趋势尤为明显。在这一方向,宁德时代与阳光电源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宁德时代认为587Ah电芯是大容量储能的“最优解”,对应的单个20尺集装箱容量为6.25MWh;阳光电源则推出30尺储能系统、系统容量达12.5MWh,对应配置684Ah电芯。业内人士认为,这两种容量差别较大的电芯产品预计将循序渐进地占据市场,共同推动储能技术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两家企业从上下游合作伙伴转向正面竞争的战略转变。


一方面,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连续四年稳居第一的企业,储能产能规划超200GWh/年,且正在向下游系统集成领域扩张,这促使阳光电源加强与其它电池厂商的合作。另一方面,阳光电源作为全球储能系统龙头,业务更接近产业链下游应用端,在光储领域持续深耕,并反向定义储能电芯。业务边界的相互渗透,使得彼此竞争的意味愈发浓厚。


而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宁德时代A股今年年内涨幅逾50%,逊于阳光电源。不过,尽管阳光电源股价和业绩表现都颇为突出,但其净利润规模(今年前三季度118.8亿元)与宁德时代(前三季度490亿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值也相差甚远(宁德时代最新市值超1.7万亿元)。


更重要的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来看,阳光电源虽然在全球储能系统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由于不生产电芯这一储能系统核心部件,需要外购电芯,与掌控核心技术的宁德时代相比,在成本和供应链稳定性方面可能面临一定压力。这种差异也直接体现在两家企业的发展战略上:宁德时代相对更注重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自主可控,而阳光电源则更侧重于系统集成和市场应用端的开拓。


与此同时,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扩张,上游锂资源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动态。近期,宁德时代增资天华新能,中创新航和华友钴业与盛新锂能合作,这些动向可能预示着锂矿行业新一轮“抢矿潮”的到来,这背后是储能电芯市场超预期增长带来的锂矿需求增加,以及行业低迷期新增产能低于预期。显然,锂矿供需格局的变化,也在对储能产业链的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来看,在投资价值方面,两家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阳光电源展现出较高的成长弹性,其想象空间主要依赖于储能赛道的持续爆发和自身新业务的拓展;而宁德时代的确定性相对更强,其估值建立在已经验证的全球龙头地位和宽广的护城河之上。这种差异也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毫无疑问,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和价值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这意味着储能市场的竞争格局仍在动态演变中。未来三年将是中国储能企业抢占技术高地、布局全球市场的关键时期。在这场关乎能源转型进程的竞争中,无论阳光电源还是宁德时代,或许都只是刚刚来到黄金时代的起点。(财富中文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4 09:32 AM , Processed in 0.0859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