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时评] 停火后的以色列,不安全感挥之不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2 08: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停火后的以色列,不安全感挥之不去

Screenshot 2025-11-12 at 7.26.01 AM.png
IMG_7441.JPG
特拉维夫街头张贴的人质照片。

文丨李小龙(发自以色列特拉维夫、耶路撒冷) 

编辑丨漆菲

11月10日,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正式生效满一个月。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停火协议生效后不久,我于10月15日夜里抵达特拉维夫,开启长达两周的以色列之旅。

我住在当地朋友Erez Shasha的家里,位于市中心Allenby街。Erez告诉我,10月13日,当幸存的最后20名人质全部回到以色列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表面来看,这里一切生活如常。即便深夜,衣着清凉的年轻人仍在街角咖啡馆外喝酒聊天;全开放式的犹太面包店灯火通明。之后去到的耶路撒冷亦是一片和平景象,周末的Mahane Yahuda市场人多到爆,如同中国最热闹的菜市场。

停火之后,围绕加沙冲突不断,双方在交换被扣押人员问题上亦存在分歧。但以色列的朋友们都不怎么担心。他们说,20名人质能够回来,这场战争就算结束了,没有理由再进行下去。此后冲突会有,但不太可能是战争了。

不过,这次战争给以色列人造成的不安全感仍然挥之不去。另一方面,内塔尼亚胡政府此前强推的司法改革撕裂了国家,两年的加沙战争使得裂痕进一步扩大。许多累积的问题、压力与风险,不断浮出水面。

IMG_7442.JPG
◆犹太人的圣地——哭墙。右边的悬空廊道是通向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的唯一通道,为以色列控制。
IMG_7443.JPG

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

“这次袭击对以色列犹太人来说,比‘9·11’对美国人的影响还大。”在耶路撒冷,一位以色列政府官员对我说,“‘9·11’是飞机冲撞大楼,几乎没人看到恐怖分子。而这一次,哈马斯是冲进家里杀人,面对面的。”

这名官员说,过去两年,她11岁的女儿总是忧心忡忡,害怕遭到导弹袭击。她告诉女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最安全的地方,因为阿拉伯人的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也在这里,因此哈马斯不会袭击这里。女儿接着问道:“那如果恐怖分子冲进来杀我们,该怎么办?”

在特拉维夫,Erez带我参观了今年6月遭到伊朗导弹袭击的一栋高层建筑,隔壁大楼的玻璃亦被震碎。这里距离他家走路不到十分钟。上一次特拉维夫被导弹击中,还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由伊拉克发射的。

这一次,伊朗的导弹击中了特拉维夫市中心,让Erez至今心有余悸。他说:“我们当时都担心以色列要完了,因为哈马斯、伊朗、也门的胡塞武装还有黎巴嫩的真主党,几乎同时在袭击我们。”

IMG_7444.JPG
◆特拉维夫市中心被伊朗导弹击中的建筑。

跟加沙的满目疮痍相比,战争并没有给以色列的经济带来太大损害,这是由于面对国际市场的IT、国防、医疗系统等行业在以色列经济中占比很大,而这些行业受战争影响不大。

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迅速推出刺激措施,进一步阻止了经济的下滑。以色列国内经济总值(GDP)2024年增长了0.9%,国际机构预测2025年这一数字会超过3%,如果没有新的大规模军事冲突,2026年预计会有更快的增长。

然而,战争让以色列经济失去了惯常的活力,其赖以自豪的高科技产业也陷入低潮。2025年上半年,外资流入减少近40%,多家初创公司转向美国和欧盟寻求融资。特拉维夫科技园区的咖啡馆客流锐减,一位软件工程师无奈地说:“我们赢了战争,却输掉了未来的投资信任。”

此外,以色列近年来物价上涨明显,尤其是食品、住房等基本生活开支。有调查显示,39%的以色列成年人“支出超过收入”。虽然整体失业率较低,但高房租、高生活成本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压力加大。

今年9月,80位经济学家在一份请愿书中警告称,如果以色列坚持继续战争并占领加沙,它将付出沉重的经济和政治代价。他们认为,占领加沙将使以色列陷入令人窒息的经济危机,减缓其经济增长,损害其信用评级,使其遭受国际制裁,并导致人口逆向迁移。

一个显著的影响是,战争造成了劳动力短缺,而填补这些空缺的努力进展缓慢,这可能造成更大的问题。

过去两年,以色列军队先后征召了四十万预备役军人,影响到各行各业。建筑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但这不是因为预备役人员被征召,而是因为非以色列蓝领工人的缺乏。

战争爆发前,以色列建筑工地上有三分之一是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还有一小部分外籍工人。战争爆发后,出于安全考虑,约12万巴勒斯坦人的工作许可被取消,这让很多住宅和公共工程建设陷入停滞。这加剧了本就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以色列2024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7.3%,大城市涨得更多,背后原因主要是工人短缺造成的市场供应不足。在特拉维夫,未完成的公共工程和住宅楼的工地随处可见。

我所居住的Allenby街是特拉维夫的一条主干道,从2023年开始改造,整条街都围起来挖开了。原计划明年竣工,如今看来肯定要延期,因为这个工程要跟特拉维夫的轻轨扩建工程进行协调,但因为没有工人,两个工程都无法推进。

以色列中央银行估计,巴勒斯坦工人的缺乏使得以色列劳动力减少了5%。而目前,以色列政府并不打算给巴勒斯坦人重新发放工作许可,预备役的征召也没有减少。

为了缓解劳工短缺问题,政府决定增加外籍劳工来解决这个问题。加沙战争爆发前,以色列政府已经雇佣了一些外籍工人。我在特拉维夫机场出境的时候,排在前面的便是中国某建筑公司的工人们。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主要在红海边建住宅楼。

除了中国,以色列政府亦决定从印度、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输入更多建筑工人。但雇佣外国人涉及内政、外交、劳工、住建、财政等诸多部门,目前这些部门的协调进展缓慢。以色列中央银行和经合组织都警告,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尽快解决,对该国的经济增长、通胀、经济政策调整空间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IMG_7445.JPG

对内塔尼亚胡不满加剧

停火协议生效的第二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议会面对尖锐质询。“停火等于失败吗?”这是媒体的追问,也是社会的集体质疑。

根据《耶路撒冷邮报》今年10月发布的民调,仅有28%的以色列人认为内塔尼亚胡“有能力带来国家安全”,这一比例在战前曾高达52%。执政联盟的极右翼成员公开批评他“屈服于国际压力”,要求重新审议停火条款。

在特拉维夫等大城市,反政府示威重新出现。抗议者高举“换掉内塔尼亚胡,换来真正的安全”标语。在以期间,我亲历了一名人质的葬礼,感受到该国抗议者的不满。

IMG_7446.JPG
◆10月17日,Inbar Hayman的葬礼现场。

以哈停火协议签署之际,27岁的涂鸦艺术家Inbar Hayman是尚未被送回以色列的人质中唯一的女性。直到10月16日,她的遗体才被送回,第二天,她的葬礼在特拉维夫郊区一处公墓举行,约1000人前来参加。

IMG_7447.JPG

◆27岁的涂鸦艺术家Inbar Hayman。

然而,几位政客的到场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尤其是协助内塔尼亚胡进行司法改革的主力、司法部长莱文(Yariv Levin)和被认为呼应右派言论的总统赫尔佐格(Isaac Herzog)。

葬礼即将开始时,我身旁一个年轻人突然起身,质问这些人怎么有脸来。有人鼓掌,有人制止,几分钟后才平息。事后我问他,是不是有家人遇害,他说没有,但几个朋友都遇害了。我问他有几个,他回答说:“实在不想说,太难过了。”

在呼吁政府通过有效途径解救人质的行动中,以色列艺术家Hila Galili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存在,她也参加了这场葬礼。政客们发言时,她一直背对着他们。

IMG_7448.JPG

◆以色列艺术家Hila Galili出现在葬礼上。政客发言时,她转身背对他们。

几天后,我跟她通了电话。Hila告诉我:“这届政府在袭击发生的那天就应该下台。(没能阻止惨剧的发生)证明他们没有能力。之后打了两年仗,死了那么多人,还是没把所有人质给救回来,更说明了这一点。让我们到选举时看吧。”

哈马斯于2023年10月7日发动的袭击究竟何以发生,现任政府负有多大责任,政府之后的对策是否正确——这是以色列反对党和自由派一直在追问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政府强推的司法改革所引起的社会撕裂是袭击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袭击发生后,总理内塔尼亚胡让战争持续两年之久,完全是为了一己私利。

早在2020年,以色列法庭已经因为受贿、欺诈和公职背信对内塔尼亚胡开启调查,但这依然没能阻止他2022年重回总理府。

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本届政府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的政府,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态度强硬,支持极端犹太教徒在西岸扩大定居点,支持极端犹太教徒享有在教育以及免除兵役等社会领域的特权。而以色列左派政党更支持通过谈判解决跟巴勒斯坦的冲突,支持平等权利,反对极端犹太教人士的特权。

2022年底甫一上任,内塔尼亚胡所在的政党利库德集团就开始推动司法改革。改革方案包括加强行政系统对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决定权,给行政系统更大的权力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定等。

目前,针对内塔尼亚胡的审判仍在进行,他每周要参加两次到四次聆讯, 每次3到6个小时。而一旦司法改革成功,就能帮他脱罪。

从2023年初司法改革方案出台直到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以色列被持续不断的抗议浪潮席卷。当时,包括资深战斗机飞行员、军方情报人员、网络战专家的几千名预备役军人公开表示拒绝服役。哈马斯认为,以色列的国内形势给他们创造了袭击的绝好时机。

战争开始后,负责军方情报部门的最高官员辞职谢罪。但政府一直拒绝开展更加全面的调查,反而指责是抗议司法改革的人们给哈马斯创造了袭击机会。内塔尼亚胡更是抓住机会让战争久拖不决。反对派认为,他是想借此拖延将于2026年举行的议会选举。如果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强力干预,内塔尼亚胡预计会让战争继续下去。

按计划,以色列将于明年10月举行议会选举,但左派人士已经在担心这次选举能否如期举行——如果内塔尼亚胡重燃战火,选举可能会无限期推迟;即使如期进行,在右派势力的支持下,他预计还能连任。加沙才刚刚停火,内塔尼亚胡的支持者便开始呼吁重新推进司法改革。Erez说:“对于以色列左派来说,这是另一场战争。”

IMG_7449.PNG

保守派音量越来越大

以色列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其他成本也不断增加,例如世界各地日益高涨的抵制:从针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学术抵制、商业停摆、贸易和军事禁运以及政治孤立,到对以色列总理和前国防部长签发的逮捕令,以及以色列出口能力的下降及其学术教育质量的下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国际社会,以色列亦陷入空前孤立,西方国家纷纷承认巴勒斯坦国,就连英国这种美国的坚定盟友也加入了这一潮流。虽然这些承认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足够给以色列以后的国际交往和未来跟巴勒斯坦的谈判带来困难。

不过,这些依然无法给以色列带来致命打击,毕竟它还有美国的支持。

美国基督教福音派既是以色列的支持者,也是特朗普的重要执政根基。他在第一任期时就打破禁忌,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归属是巴以冲突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截至目前,将使馆设在耶稣撒冷的国家只有六个。特朗普的这一举动提振了以色列保守派的信心,这等于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IMG_7450.JPG
◆耶路撒冷锡安之友展览馆,外墙上挂着写有“特朗普是居鲁士二世再世”的巨幅海报。

耶路撒冷有一个名为“锡安之友”的展览馆,专门用来歌颂历史上帮助以色列复国的人们。10月下旬经过时,我发现展览馆外墙上挂有巨大的海报,将特朗普称作“居鲁士二世再世”。这位波斯帝国的创建者曾帮助被抓到巴比伦当奴隶的犹太人回到了耶路撒冷。从10月12日起到月底,特朗普、副总统万斯、国务卿卢比奥先后访问以色列。这个海报显然是应景而挂。

不过,美国前三号人物先后访问以色列,并不是来听感激的话。特朗普虽然支持以色列,却也对“和平总统”这一标签抱有执念。他的施压对于内塔尼亚胡同意停火起到关键作用。虽然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志趣相投,但他也担心后者不会好好执行停火协议。

万斯访问以色列期间,以色列议会投票初步批准了一项旨在将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置于以色列主权之下的法案,这令万斯十分不快。他直言:“如果这是想作秀,也是非常愚蠢的作秀。我把这看作对我的冒犯。”

不过,对于以色列极端保守派而言,不只约旦河西岸,整个加沙也应该是以色列的。在耶路撒冷老城,不少地方挂着写有“Make Gaza Jewish Again”的条幅。这不只是民间保守势力的声音,高级政客们也有过类似表达。

IMG_7451.JPG

耶路撒冷老城犹太人区,建筑外墙上挂有条幅,上面写着:“Make Gaza Jewish Again”。

在以色列的两周,我看到的类似宣示不只关乎领土。10月30日,20万人在耶路撒冷走上街头,捍卫犹太教正统派不用服兵役的特权。

犹太教分为三个派别,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正统派恪守传统信仰和礼俗,拒绝改革,是在以色列影响最大的犹太教派别。其中最保守的一群被称为极端正统派,即哈雷迪犹太人。

这些人往往身着黑衣、佩戴黑礼帽、两鬓各留一缕发卷。从1948年建国起,以色列便给予这群人很多特殊待遇:他们可以不工作,能得到政府补贴,最重要的是不用服兵役。

起初哈雷迪犹太人只有三四万人,但由于生育率高,目前他们已占到以色列犹太人的14%左右。在以色列劳动力短缺、几十万预备役军人被征召的背景下,反对他们特殊待遇的呼声越来越大。以色列最高法院于2024年6月作出裁决,裁定免除哈雷迪犹太人兵役的做法“不合法”,但内塔尼亚胡政府一直用各种理由不执行这一裁决。

我遇到的以色列人纷纷提到,不论在领土还是免除哈雷迪犹太人兵役的问题上,保守派的音量越来越大,这个国家向右转的趋势愈发明显。自从内塔尼亚胡政府开启司法改革,人们不禁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一些有资源的人纷纷开始向欧美国家移民或者寻求第二国籍。

加沙战争爆发后,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以色列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以色列人向外移民数字创下55400人的历史纪录。第二年,这一纪录又被打破,达到82700人。这些人里很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包括高科技技术人才。身为IT产品经理的Erez也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们还在以色列上中学,他早就离开了。(文内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2 04:06 PM , Processed in 0.0456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