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胡珈萌
英伟达还是OpenAI?
这两家公司都处于人工智能热潮的核心,日本软银集团却决定出售其在英伟达的股份,以便加大对OpenAI的投资力度。
软银在周二发布财报时披露,十月已经出售了价值58.3亿美元的全部英伟达股份。
这也意味着两家公司之间长达多年的故事画上了句号。软银曾是英伟达最大股东之一,甚至一度提出愿意借钱给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以协助将公司私有化。然而,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后来逐步削减了对英伟达的投资,结果错失了数千亿美元的潜在收益。
那么,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出呢?
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这和英伟达本身没有关系。”他指出,出售股份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需要为其在OpenAI上的巨额投资筹集资金。
软银一直主导着对OpenAI最高达400亿美元的投资,并计划将其中的100亿美元分配给共同投资者。周二,软银表示,共同投资者已经承诺认购全部分配份额,公司还将在12月通过愿景基金二期向OpenAI追加225亿美元的投资。软银同时也是OpenAI参与的5000亿美元“星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的合作伙伴。
孙正义一直是OpenAI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与这家人工智能公司的CEO萨姆·奥尔特曼建立了密切关系。到目前为止,这是一笔颇为可观的投资——受益于对OpenAI持股份额的重新估值,软银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也上涨了两倍多。孙正义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预计OpenAI将在未来几年内公开上市,并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普通投资者现在可能更倾向于英伟达相对确定的营收——据FactSet预测,分析师预计其本财年营收将达到约2080亿美元——而非软银的押注。根据奥尔特曼的说法,OpenAI预计今年的年化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并在2030年前增长到“数千亿美元”,但与此同时,未来八年基础设施投入的承诺支出约为1.4万亿美元。
不过,英伟达的股东们或许需要关注OpenAI和软银联合造芯的野心。软银是芯片设计公司Arm Holdings的大股东,并在8月份向英特尔投资了20亿美元。
据彭博社报道,今年早些时候软银还曾就收购定制芯片设计公司Marvell Technology进行过谈判,但据称谈判最终未能达成协议。Marvell方面拒绝对此置评,软银方面也未回应置评请求。
奥尔特曼一直公开表示,希望对公司芯片供应拥有更大控制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他此前曾提出一项计划,筹集高达7万亿美元,用于建设一系列芯片制造工厂,尽管目前他似乎已经暂时搁置了如此宏大的项目。
不过,可以合理推测,无论OpenAI将来如何制定定制芯片的计划,软银都很有可能会参与其中。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从英伟达的支持者转向其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