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气温舒适的11月,广州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食客”。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广州开幕。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赛事,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赛期最长的一届全运会。 2025年11月6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在广东奥体中心游泳馆进行。(图/视觉中国)
李孔武是本次全运会广州赛区集中就餐点的厨师长。据他介绍,餐饮团队今年的目标是“全民全运食力护航,食在广州”。
比赛期间的美食供应以粤菜为主,广州本地元素占了大部分,例如早餐中的叉烧包、干炒牛河,午餐的隔水蒸鸡,以及各式各样的汤和糖水。 肠粉和白粥是广州早餐中的常客。(图/Kyla)
在李孔武看来,全运会菜单中的招牌菜“白切鸡”,是最能代表广州美食的经典之作。 白切鸡主要选用胡须鸡,烹饪手法也有讲究。把鸡处理干净后,烹饪时,首先在一锅冷水中下姜片,然后把水烧开。接着手提鸡头,将鸡身浸入开水中3到5秒即提起,如此重复三次,谓之“三起三落”,随后将鸡放入锅中,加盖熄火浸25分钟。用筷子插入鸡腿位置,流出透明鸡汁为刚好熟。此时捞出鸡,放入冰水浸泡,俗称“过冷河”,令表皮收缩紧致,皮脆肉滑。调味料以姜葱蓉为主,也可以选用沙姜豉汁,根据各人口味选择。 姜和蒜蓉的白切鸡。(图/视觉中国)
李孔武还表示,菜单中也会包含川菜、湘菜、客家特色菜等等,厨师团队中有川菜、湘菜、湖北菜等各地区的菜式厨师作为后勤团队的美食保障,让全运会的饮食在保留广州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口味运动员的需求。 对运动员们来说,参加全运会不仅仅是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赛后的广州美食,或许也能成为他们此行难忘的体验。比赛是正经的,吃美食也是正经的。难怪有人开玩笑说,真怕运动员们在广州都吃胖了。 人们的目光因体育赛事聚焦广州,而这座城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当然也远不止于美食。 作为广东本地人,李孔武观察到,近年来广州的变化发展是突飞猛进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体育场馆奥体中心升级建设改造。市民对体育健身的活动需求意识正在增长,生活方式也在动态变化。可以说,广州将以更好的姿态和面貌拥抱未来。”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经过改造焕新铺设全新跑道,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运动。(图/视觉中国)
而作为赛事的餐饮负责人,他也希望能为广州这座城市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了保障相关人员能准时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整个团队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工作。当城市还在沉睡,他们已在灶火与蒸汽中忙碌,从无怨言。这种辛勤与奉献,让李孔武深感自豪,也成为了全运会顺利举办的坚实保障之一。
赛事期间,李孔武肩负着厨房整体运营管理的重任,从食材的源头质量把控,到成本控制、菜单设计,再到每一道出品的严格把关,乃至处理用餐人员不同的饮食偏好与特殊需求,事无巨细。“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用餐高峰期的出餐压力,以及食品安全的保障。”
李孔武和后厨的同事们一起备菜。(图/受访者提供)
在李孔武看来,他们通过美食传递的,远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种不断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勇于创新的粤菜传承精神,它是务实、开放、包容的“广东精神”的一部分。他说:“我们希望通过粤菜的色、香、味、型,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弥漫在岭南空气中的温暖烟火气,以及这座传统城市的温度与温情。”
广州这座城市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既能以最极致的美食征服你的胃,也能以最澎湃的活力抓住你的心。全运会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月,但广州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永远在运动的活力与美食的温度中,生生不息。
[1] 广州日报,《博采众长融一席食在广州味常新》 [2] 美食导报,《广州陈家祠这八家店,吃完才懂什么叫鸡有鸡味》 [3] 印象南沙,《别拦我!开渔啦!我128G胃要去南沙吃海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