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傻蛋吞椰酥

[专辑2] 传教册子批判——《游》6-6-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喝水,吃饭,打完老七再来继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苦闷,犯困,先去睡个大破觉再继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7: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七被打得心灰意冷,这就继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7: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再来看一下突变率。细菌和真核细胞生物的突变率多在10E-8左右,DNA病毒在10E-6到10E-8之间,RNA病毒在10E-3到10E-5之间。里程的10E-10,又是一个不知源于何处的数据。充其量是只计算了有害突变,也许是摘了个别物种或单篇论文的樱桃。哪一种情况都是造假。

所谓中性突变和遗传漂移,是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机理,并未和种群进化中的自然选择矛盾。只有在生存环境变化的相对情形下,中性突变的结果才可能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所以随机突变作为进化的“原料”是没问题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7: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 神创论者们缺乏最基本的数学训练,或者是不爱用。比方说细菌,老鼠,人等等,由于个体数目和每个个体的基因组碱基对数目都很大,这些被神创论者看作太低的蛋白质和基因突变速率,按着突变有害论,其实是太高了。这里再举些例子。

德国科学家对拟南芥的研究:

在短短几年间,5组拟南芥中,平均每组有20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新的突变数目似乎非常低,不过,这一进程如果在一个物种所有个体中同时运行,遗传物质整体就会显示出令人惊讶的变化:如果有6000万个拟南芥,那么其基因组几乎每一个位置平均要发生一次变异。[2010年01月06日 科技日报 ]

人基因组研究:

利用NGS技术首次大规模进行人基因组测序的“千基组项目”(1000 Genomes)在2011年6月实测的两例数据显示,新生儿基因中有30-50次突变源于双亲精卵复制。[Nature Genetics] 在这之前的估算结果有类似的,也有达到一两百次的。[Drake and Nachman]

如果九成以上的突变有害,一出生就得死个七八回,人类早就灭绝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7: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 接前面一段。无论是中性理论领头人木村,推算出双螺旋结构的克拉克,还是综合进化学说奠基人杜布赞斯基都精通数学,他们的成果建立在足够的实验证据上,如里程之流伪科学神创论者相比之下和村口二傻子没啥区别。

当然还不止数学功底方面,逻辑方面神创论者就更是一无是处了。在最后一段提到“三百亿年中尚无法自然形成一个最原始的生命DNA分子”这一最古老的神创谬论时,他们居然顺手就把自然选择给扔了。自个儿跟自个儿说话就驴唇不对马嘴。更不要提“化学选择性”等非随机因素。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里程写的这段垃圾这就差不多批完了。最后提一下开头部分,其实头一句话最能显现作者的无知。

先看一下什么是“新达尔文主义”,这个概念有些含混不清。从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历史看,魏斯曼切完耗子尾巴,用种质学说剔除拉马克主义之后,1896年就被冠以“新达尔文主义”创始人的称号,标志着遗传学的兴起。这是用来区别“古典达尔文主义”的。而杜布赞斯基1937年提出种群基础的综合进化学说之后的阶段,也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注: 受到批判的“新达尔文主义”是前一种,本身不是它自己的错。当时的几个重量级新达尔文主义者在把遗传学引入生物进化论的同时,过度强调生存斗争而不是真正的自然选择。其结果就是部分被利用为种族主义,纳粹和“优生学”的理论基础。这和学术圈子里的新达尔文主义以及社会生物学是两回事儿。

里程的荒谬在于叙述上的概念和时间混乱。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理论,在遗传学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已经逐渐成型,也就是说和前一个“新达尔文主义”相关。公认的分子生物学起源于三十年代,得益于大分子结构解析技术的进步和其他生物学科的成熟。所以里程的说法,到底是哪一种“新达尔文主义”,前后没法对得上。更搞笑的是“一些学者开始寻求进化论的理论基础”要等到“分子生物学兴起后”。好像之前几十年积累的生物学证据都不算一样。这是要雷死杜布赞斯基啊!


短短一段,就有这么多谬误。不多说,这就是一个顶着生物学博士头衔传教的牧师应该具备的水平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eferences:

Drake, J. W., B. Charlesworth, D. Charlesworth, and J. F. Crow. 1998. Rates of spontaneous mutation. Genetics 148: 1667-1686.
Nachman, M. W. and S. L. Crowell. 2000. Estimate of the mutation rate per nucleotide in humans. Genetics 156(1): 297-304.
Nature Genetics Volume: 43, Pages: 712–714  (2011) doi:10.1038/ng.862

为开发长效除草剂指明了方向  2010年01月06日 科技日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 待会儿整理后发V2.0版,然后请筒子们来挑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5:38 PM , Processed in 0.05509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