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2|回复: 0

zt九问九答显般若无知 僧肇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3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问九答显般若无知 僧肇大师 1 难曰:夫圣人真心独朗。物物斯照。应接无方。动与事会。物物斯照。故知无所遗。动与事会。故会不失机。会不失机故。必有会於可会。知无所遗故。必有知於可知。必有知於可知。故圣不虗知。必有会於可会。故圣不虗会。既知既会。而曰无知无会者。何耶。若夫忘知遗会者。则是圣人无私於知会。以成其私耳。斯可谓不自有其知。安得无知哉。 答曰。夫圣人功高二仪而不仁。明逾日月而弥昏。岂曰木石瞽其怀。其於无知而已哉。诚以异於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子意欲令圣人不自有其知。而圣人未尝不有知。无乃乖於圣心。失於文旨者乎。何者。经云。真般若者。清净如虗空。无知无见。无作无缘。斯则知自无知矣。岂待返照。然後无知哉。若有知性空而称净者。则不辨於惑智。三毒四倒亦皆清净。有何独尊於般若。若以所知美般若。所知非般若。所知自常净。故般若未尝净。亦无缘致净叹於般若。然经云般若清净者。将无以般若体性真净。本无惑取之知。本无惑取之知。不可以知名哉。岂唯无知名无知。知自无知矣。是以圣人以无知之般若。照彼无相之真谛。真谛无兔马之遗。般若无不穷之鉴。所以会而不差。当而无是。寂怕无知。而无不知者矣。 2 难曰。夫物无以自通。故立名以通物。物虽非名。果有可名之物当於此名矣。是以即名求物。物不能隐。而论云圣心无知。又云无所不知。意谓无知未尝知。知未尝无知。斯则名教之所通。立言之本意也。然论者欲一於圣心。异於文旨。寻文求实。未见其当。何者。若知得於圣心。无知无所辨。若无知得於圣心。知亦无所辨。若二都无得。无所复论哉。 答曰。经云。般若义者。无名无说。非有非无。非实非虗。虗不失照。照不失虗。斯则无名之法。故非言所能言也。言虽不能言。然非言无以传。是以圣人终日言而未尝言也。今试为子狂言辨之夫圣心者。微妙无相。不可为有。用之弥勤。不可为无。不可为无。故圣智存焉。不可为有。故名教绝焉。是以言知不为知。欲以通其鉴。不知非不知。欲以辨其相。辨相不为无。通鉴不为有。非有。故知而无知。非无。故无知而知。是以知即无知。无知即知。无以言异。而异於圣心也。 3 难曰。夫真谛深玄。非智不测。圣智之能。在兹而显。故经云。不得般若。不见真谛。真谛则般若之缘也以缘求智。智则知矣。 答曰。以缘求智。智非知也。何者。放光云。不缘色生识。是名不见色。又云。五阴清净故。般若清净。般若即能知也。五阴即所知也。所知即缘也。夫知与所知。相与而有。相与而无。相与而无。故物莫之有。相与而有。故物莫之无。物莫之无故。为缘之所起。物莫之有故。则缘所不能生。缘所不能生。故照缘而非知。为缘之所起故知缘相因而生。是以知与无知。生於所知矣。何者。夫智以知所知。取相故名知。真谛自无相。真智何由知。所以然者。夫所知非所知。所知生於知。所知既生知。知亦生所知。所知既相生。相生即缘法。缘法故非真。非真。故非真谛也。故中观云。物从因缘有。故不真。不从因缘有。故即真。今真谛曰真。真则非缘。真非缘。故无物从缘而生也。故经云。不见有法无。缘而生。是以真智观真谛。未尝取所知。智不取所知。此智何由知。然智非无知。但真谛非所知。故真智亦非知。而子欲以缘求智。故以智为知缘自非缘。於何而求知。 4 难曰。论云不取者。为无知故不取。为知然後不取耶。若无知故不取。圣人则冥若夜游。不辨缁素之异耶。若知然後不取。知则异於不取矣。 答曰。非无知故不取。又非知然後不取。知即不取。故能不取而知。 5难曰。论云不取者。诚以圣心不物於物。故无惑取也。无取则无是。无是则无当。谁当圣心。而云圣心无所不知耶。 答曰。然。无是无当者。夫无当则物无不当。无是则物无不是。物无不是。故是而无是。物无不当。故当而无当。故经云。尽见诸法而无所见。 6难曰。圣心非不能是。诚以无是可是。虽无是可是。故当是於无是矣是以经云。真谛无相故般若无知者。诚以般若无有有相之知。若以无相为无相。有何累於真谛耶。 答曰。圣人无无相也。何者。若以无相为无相。无相即为相。舍有而之无。譬犹逃峰而赴壑。俱不免於患矣。是以至人处有而不有。居无而不无。虽不取於有无。然亦不舍於有无。所以和光尘劳。周旋五趣。寂然而往。怕尔而来。恬淡无为。而无不为。 7难曰。圣心虽无知。然其应会之道不差。是以可应者应之。不可应者存之。然则圣心有时而生。有时而灭。可得然乎。 答曰。生灭者。生灭心也。圣人无心。生灭焉起。然非无心。但是无心心耳。又非不应。但是不应应耳。是以圣人应会之道。则信若四时之质。直以虗无为体。斯不可得而生。不可得而灭也。 8难曰。圣智之无。惑智之无。俱无生灭。何以异之。 答曰。圣智之无者。无知。惑智之无者。知无。其无虽同。所以无者异也。何者。夫圣心虗静。无知可无。可曰无知。非谓知无。惑智有知。故有知可无。可谓知无。非曰无知也。无知。即般若之无也。知无。即真谛之无也。是以般若之与真谛。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异而同。同故无心於彼此。异故不失於照功。是以辨同者同於异。辨异者异於同。斯则不可得而异。不可得而同也。何者。内有独鉴之明。外有万法之实。万法虽实。然非照不得。内外相与以成其照功。此则圣所不能同。用也。内虽照而无知。外虽实而无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此则圣所不能异。寂也。是以经云诸法不异者。岂曰续凫截鹤。夷岳盈壑。然後无异哉。诚以不异於异。故虽异而不异也。故经云。甚奇世尊。於无异法中而说诸法异。又云。般若与诸法。亦不一相。亦不异相信矣。 9难曰。论云。言用则异。言寂则同。未详般若之内。则有用寂之异乎。 答曰。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名更无无用之寂。而主於用也。是以智弥昧。照逾明。神弥静。应逾动。岂曰明昧动静之异哉。故成具云。不为而过为。宝积曰。无心无识。无不觉知。斯则穷神尽智。极象外之谈也。即之明文。圣心可知矣。 此结答问意也。谓能观之智无知。所观之理无相。以无知之智。照无相之理。故心境如如。一道齐平。所以理绝三乘之迹。兔马。三乘浅深之喻也。而般若照彻无馀。故无不穷之鉴。如此。所以权智应会羣机而不差。触事当理而无是。实智则寂然不动。怕然无为。故无知而无不知矣。圣智如此。岂以不矜其知为无知。又岂绝然无知为无知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4 08:43 AM , Processed in 0.0545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