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5|回复: 3

[查经解经] [释经学原理-钟鹏章编写] 第九章(下) - 更正教释经体系(五) - 文体与修辞解经(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8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oujie 于 2011-8-8 17:22 编辑

    在还没有继续讨论其他文体的解经时,我们知道每个人对圣经中某一卷书,某一段文字,到底应该属于那一类的文体,各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巴特(1886 - 1968,Karl Barth)不相信圣经中的神话材料,对于见证上帝的启示有什么价值。有一位十九世纪福音派基督徒洋洋洒洒写了一巨卷的书,他把挪亚时代大洪水解释成一个寓言故事,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雅歌是一本最受争议的书。我们或者把它当作是一本寓意性的书,代表上帝与人,以色列和耶和华,基督与教会,基督与信徒,上帝和信徒之间的关系;或者按字义来解释,当作是神学上解释为人类男女关系的问题。我们对于这本书是属于什么样文体类别的立场,可以决定我们对这本书的解释。

9。2。6      书信文体(Epistles):这是指新约中由罗马书至犹大书的书信。书信和信有什么分别?严格的说,“信”(letter)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写给另一个人,或一团体。“书信”(epistle)是以信的形式而流传在一班人之间。所有新约的“书信”也是可以被称为“信”的。书信的体裁是双方在信息上的交流,是写信者对收信者的关怀,是写信者解答收信者的疑难,或对方心理上的问题、环境上的危险、信仰上的挑战。新约书信都是按着当时的书信格式而写的:有问候、祷告、谢恩、内容、祝词及嘱笔问安。解释书信的困难是,我们没有对方的信是作者要回答的;我们不知道作者要应付的情况;我们只能从书信本身中推论出促使他写这封信的情形。这里有一些步骤是解释书信体裁不可缺少的:

把整卷书信阅读至少三、四遍,千万不要读一章两章或者几段就想尝试解释那段经文,这是很危险的。

查考书信的历史脉络:由于新约的书信都是“应时”的文件,也就是这些书信是因作者或读者的特殊状况而写,因此重新回溯当时的状况便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是专家学者,所以必须借助一些工具书,查考谁是收信者及其有关的情况,那些是书信中明显提出的?那些是暗示的事?是否有收信人需要改过的行为?或缺乏什么认识?他们需要安慰、劝诫、或纠正?若是牵涉到某些特殊问题,该问题是来自外界或内部?作者如何知道这些情形等?

确定文学文脉:每一个写信的人不会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他一定会先有个构思才动笔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探讨作者的思路,追踪整封书信的主题是什么。如果我们肯花点时间详读经文的话,是不难发现作者的思路,特别是保罗的书信,因为他是一个大思想家,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我们甚至可以用图解的方式把他的思路描绘出来。尝试简洁而确实的写出经文的“逻辑”、“内容”和“主题”,注意“钥字”和一些重复出现的词句,查考经文汇编,看看这些字在这段经文中有没有不寻常的用法?将书信按内容重新分段,不要管圣经原来的章节,这是结构分析,目的是分析经文的段落的结构关系,我们在下文有详细的探讨。

下面列出一些解释书信文体的原则供大家参考:

那段经文的意思若不是作者要收信人明白的,它也一定不是给我们的。譬如,林前十三: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有人这样解释:当完全的,也就是新约来到的时候,那些不完全的,如方言、先知预言就在教会停止了。收信人当时绝对不可能知道“新约”这回事,保罗不可能写一些他们不明白的东西。

第二个原则刚好和上面的相反。如果我们现在的处境和第一世纪的处境一样,经文的意思对我们和对他们都是一样。譬如,罗三:23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弗二:8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西三:12 “。。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这些有关救恩、行为的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如果经文的细节和上下文跟今天的教会相似,这段经文是否可以引用到今天别的情况呢?譬如,林前三:16 - 17 “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毁坏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这里指的是上帝的教会,是上帝的灵居住的地方,是神圣的,若有人要毁坏教会的话,就一定会受上帝严厉的惩罚。这段经文是否也适用于信徒的身体呢?上帝是否会惩罚信徒若他们糟蹋自己的身体呢?同样的道理,林前三:10 - 15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这里指的是那些负责建立教会的人,他们若建造的不当,在上帝面前将难辞其咎。既然这段经文提到用火来试验工程,是否也适用于信徒事工的审判呢?我们认为除非在别处经文有支持这样的教导,这样将经文的应用引伸至别的情况是很危险的。

还有一个例子:林后六:14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传统上,这节经文被用来禁止信徒和非信徒结婚。但是,在古代,“轭”(yoke)这个隐喻是很少用来指婚姻这回事的。从上下文,我们也看不出它和婚姻怎样扯上关系。其实,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里的“轭”是指什么,也许是关于禁戒参与拜祭偶像的筵席。(林前十:14 - 22)

碰到经文所谈论一世纪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世纪找不到相对应之时,怎么办呢?在林前八至十章,保罗就谈论到三个这样的问题:(A)哥林多信徒争论是否可以在偶像的庙里坐席,吃祭偶像之物?(林前八:10,十:14 - 22)(B)哥林多信徒质疑保罗的使徒身份。(林前九:1 - 23)(C)是否可以吃在市上卖的献过祭的物?(林前十:23 - 十一:1)在今天的西方社会,我们找不到这些相对应的问题。我们认为,从保罗的回答可以找到一些原则来遵循:

对问题(A),保罗提出食物若叫弟兄跌倒,他就永远不吃肉。(林前八:7 - 13)这个原则不是用在会“得罪”(offend)弟兄的情况下,而是他因良心软弱,也跟着你放胆去吃,以致“沉沦”(destroyed)的情况。保罗却完全禁止人在庙里坐席,因为这是等于和魔鬼相交。这个原则是可以应用在今天的情况,信徒不能参与任何有关邪术、占卜、交鬼、观兆等活动。

对问题(B),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使徒,但“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九:14)的原则应该适合今天的情况,因为别处经文也支持它。(提前五:17 - 18)

对问题(C),保罗说,在市集卖的肉尽管吃,也可以在别人的家中吃,不要过问究竟它们是祭拜过偶像没有。不过,若有人提醒你,那是祭拜过偶像的,就要为那告诉你的人,并为他良心的缘故不吃。我们可以或吃或喝,都为荣耀上帝而行,只要不叫弟兄跌倒。这里的难题是,这些对上帝,对保罗来说,是无关痛痒的食物,对别人来说可能不是。罗十四里的百物(罗十四:2)或日子,西二:16 - 23 的节期、饮食都是有关的例子。对不同的种族、文化、团体,各有不同的“无关痛痒”的东西,如电视、音乐、衣着、跳舞、美容等等。那些不沾染这些东西的人,也会像那些论断保罗吃祭物的自由一般,绝不会把这些东西当作是“无关痛痒”的。我们要怎样决定什么是“无关痛痒”的东西?这里有几个建议:

书信里列出的饮食、节期等东西。

不是与道德有关,只是文化上的差异,譬如喝酒文化和不喝酒文化。

那些罪项没列在罗一:29 - 30,林前五:11,六:9 - 10,提后三:2 - 4,也不是罗十二,弗五,西三等所明文禁止的。
肯定的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同意我们所说的。我只希望大家能按着罗十四不要论断弟兄的精神,彼此包容。

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书信里文化的相对性(relativity)。我们都知道书信有大部分材料反映了他们时代的文化背景。按新约学者布特曼(Rudolf Bultmann, 1884 - 1976)的理解,文化并不是真理,所以这些材料不能被接受为上帝的启示,对我们是没有约束性的。在这里,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首先,我们要分辨圣经里什么是核心信息,什么是次要和附带的信息。一方面,这可以保证福音不会因为文化的相对性或宗教的风俗习惯以至于沦为律法规条,另一方面,也不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文化,将福音改头换面。譬如,人类的堕落、借着基督的受死和复活,人从堕落中得拯救、基督的再来等信息是福音的核心,其他如女人蒙头、说方言、受洗的方式则是次要的。
我们也要分辨什么是新约里视为道德性的,什么不是。道德性的东西在不同文化圈子里都是一样的,如罗一:29 - 31 和林前六:9 - 10 的罪项。至于洗脚、 女人蒙头、不结婚、妇女在会中闭口不言、吃市集献过祭的肉等,并不是道德性的东西,在不同文化场合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我们要注意在新约里什么教导是一致的,什么不是。譬如,彼此相爱、不报复、不怀恨、不杀人、远避奸淫、不醉酒等教导是一致的。至于女人在教会的事奉就有点不一致了:罗十六:1 有非比的女执事,林前十一:5 有提到女人祷告或是讲道,但提前二:12 又说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管辖男人。会不会提前二的教导是局限于地方性的以弗所?

我们要分辨什么是绝对的原则,什么是个别的应用。在书信中,作者有时用一个绝对的原则来支持一个相对的应用,这样就使得那个应用变成绝对了。譬如,在林前十一:2 - 16,保罗诉诸于创造的次序(十一:3)来支持教会里一个女人要蒙头的相对性问题。从十一:16 说到规矩这件事,可能蒙头不蒙头只不过是关于当时教会里的规矩。现在我们要问的是,什么衣着在今天的教会里是不合乎规矩的?

在离开书信文体之前,我再要提醒大家:书信中偶然有提到神学的问题,它不是有系统的讲述,只是点到为止。譬如,林前六:2 - 3 说圣徒一天要审判天使,既然如此,信徒就不该将彼此相争的事带到不信主的人面前求审。除了这里,我们对这审判天使的事一无所知,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在这不清楚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对于一些新约当时的读者没有问的问题,如堕胎、再婚、婴儿洗礼等,我们当然也不会从书信中得到什么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oujie 于 2011-8-8 17:23 编辑


9。2。7     使徒行传文体(Acts):使徒行传是叙述文体,在第九章上有关叙述文体的解经原则都适合用在这里。问题是,很多人把使徒行传的记载当作是今日教会应当遵循的榜样,我们不时听到这种口号“回到新约教会”,究竟我们对使徒行传的记载采取怎么样的态度呢?这里有几项建议:

除非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定要做的,那些通过叙述文体告诉我们的东西不应成为我们的规范。这是很有理由的。一般上,教义的命题分为三种:(A)有关基督徒神学的(信徒相信的)。(B)有关基督徒道德的(信徒该行的)。(C)有关基督徒经验的(信徒所做的)。在这三种命题中,我们还可以将它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首要的,圣经明确地教导,如上帝是独一的、上帝是爱、世人都犯了罪、基督的神性等命题;另一层面是次要的(并不是不重要),是从首要的引伸出来,如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怎样同时存在。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从叙述文体的先例引伸出来成为规范的东西都是属于上述的第三种,也是属于次要的。譬如,基督徒要继续虔守圣餐是首要的命题,是基督亲自教导的,书信和使徒行传都有记载。但虔守圣餐的次数是属于次要的,是按照传统和先例实行,圣经没有明文规定。同样的道理,洗礼是首要的,洗礼的方式是次要的。
历史上的先例要成为我们的规范,除非作者叙述这个先例的原意是真的要给后人树立一个规范。譬如,徒六:1 - 7 有关教会拣选执事的事情,路加记载这件事的目的何在?这要仔细研究使徒行传的结构形式和文脉才能知晓。我们明白这不是容易定夺的问题,我们最好还是看圣经别处有没有类似的教导才来定夺。
我们最好不要采用对比(analogy)的原则,把历史上的先例当作是权威,要今天的教会也照章实行。譬如,因为耶稣是圣灵感孕生的,而他要在受洗的时候领受圣灵的大能才开始事奉,我们重生之后,也需要受圣灵的浸(the baptism in the Holy Spirit) 才能得力。这种采用对比的原则建立教义是很危险的,难道耶稣被钉十字架,受死埋葬,三天后复活也成为我们的规范?
虽然作者在叙述中没有给后人树立规范的原意,使徒行传仍然有说明一些教义的价值和有时设立一些典范的作用。其实,新约里偶然也有应用旧约一些叙述问题来警戒后人,如林前十:1 - 13 保罗怎样引用出埃及的故事作为鉴戒,可二:23 - 28 耶稣怎样引用大卫吃陈设饼的故事为门徒在安息日的行动辩护。我们都没有上帝这种解经的权柄,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历史的先例虽然可以为今天的行动辩护,但它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规范。譬如,今天我们不用吃陈设饼,或在安息日掐麦穗以证明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的。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警告,若你想用先例来为自己今日的行动辩护,你还是要在圣经的别处经文找到相似的教导才行。譬如,耶稣洁净圣殿,并不等于你也可以动义愤洁净宗教场所。说方言不能单单根据使徒行传的叙述,也要看林前十二至十四章怎样的教导才行。
由于篇幅的关系,别的文体,如比喻、预表、预言和启示文体将另用新章来说明。这里,我们先谈谈文体的结构分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oujie 于 2011-8-8 17:23 编辑


9。3     文体的结构分析:

为什么我们要认识文体的结构?理由很简单,每一个写作的人在没有下笔之前,一定会先构思,看怎样把自己的信息用最佳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就好像室内设计,假设你有一盏灯、一个衣柜和一面镜子,你如何安排这三件物品,取决于你的目的及希望造成的效果。这便是结构,或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圣经文体的结构分析是致力于分析经文的段落的结构关系。

9。3。1     较大的结构分析:

这是指整本的经卷。每一个人都要将整本书卷一口气先读几遍。在辨明了它的文体后,接下来,就是分析作者的思路,将经文的结构描绘出来。

譬如,使徒行传可以分为三部分,以耶稣在使徒行传一章 8 节中所提的地域为根据:“你们。。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A。徒一至七章:耶路撒冷

B。徒八至十二章: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

C。徒十三至二十八章:地极

路得记的结构显示一个有趣的平行结构,称为倒装法(inversion),如下所示:

A     家庭历史、亲族、伯利恒的妇女(一章)

    B     波阿斯、路得(二至三章)

A’    家庭历史、亲族、伯利恒的妇女(四章)

第二及第三章有如下的平行:

第二章        第三章
          
1。路得得到拿俄米
的许可,到田间去。        1。路得受拿俄米的
指示,到禾场去。
2。路得去到田间。        2。路得去到禾场。
3。波阿斯询问路得
身份        3。波阿斯询问路得
身份。
4。波阿斯接纳、赞
赏路得,并供应她
食物。        4。波阿斯接纳、赞
赏路得,并供应她
食物。
5。路得向拿俄米报
告及听取意见。        5。路得向拿俄米报
告及听取意见。
             在马太福音书,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五次,是这卷书结构的线索:“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七:28);“耶稣吩咐完了十二个门徒”(十一:1);“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十三:53);“耶稣说完了这些话”(十九:1);“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二十六:1)根据上述的五句话,这本书的大纲如下:

A。弥赛亚的准备(一:1 至四:11)

B。弥赛亚的宣告(四:12 至七:29)

C。弥赛亚的显现(八:1 至十一:1)

D。弥赛亚的敌挡(十一:2 至十三:53)

E。弥赛亚的引退(十三:54 至十九:2)

F。弥赛亚的表现及遭弃绝(十九:3 至二十六:2)

G。弥赛亚的受难及复活(二十六:3 至二十八:20)

9。3。2     较小的结构形式:

现在我们写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要强调某一要点,我们可以用不同字体,不同颜色把它突出;我们也可以在排版上花点心思,使读者一眼就注意到那个要点。以前可不同了,书写的材料,如羊皮纸不是便宜的,写作的人不可能用现在的方式把要点突出。况且,当时都是在会堂或其他公开场合诵读这些经文,作者如果要强调某一要点,惟有通过经文的结构,使读者在聆听的时候可以分辨出来。这是为什么圣经的书卷,不论是希伯伦文的还是希腊文的,均带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形式。这也使圣经的文学素质增加了绚丽缤纷的色彩。

9。3。2。1     平行结构(parallel patterns):在解释诗歌文体时,我们已经谈过这种结构。请读者参考第九章上(9。2。3)。

9。3。2。2     循环结构(ring pattern):在这种结构中,一个中心部分的前后均有平行的内容。譬如,创世记第三十七章记载约瑟被卖到埃及(A),第三十八章说到犹大及他玛(B),第三十九章则重提约瑟的故事(A’)。第三十七及三十九章好像一个环围绕着第三十八章,目的是对照犹大丑恶的罪和约瑟的纯洁。

9。3。2。3     交叉结构(chiasm pattern):这种结构在新旧约经常出现,即第一点及第四点为平行思想;第二点及第三点亦为平行思想,它的结构形式是 ABB’A’。如诗篇一百三十七篇 5 至 6 节: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A)

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B)

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B’)

我若不记念你。(A’)

不是诗歌体才有交叉结构,叙述体裁也常有,如马太七:6节

不要把圣物给狗,(A)

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B)

恐怕它践踏了珍珠,(B’)

转过来咬你们。(A’)

9。3。2。4     交替结构(alternating pattern):在交替结构中,第一点及第三点平行;第二点及第四点平行。(ABA'B')譬如,约伯记第一章13 - 19 节,约伯遭受四个大灾祸:

第13 - 15 节  遭受示巴人抢劫(A)

第16 节 上帝从天上降下火(B)

第17 节  遭受迦勒底人抢劫(A’)

第18 - 19 节  上帝用狂风袭击(B’)

有的交错配合比较复杂,如林后五:18 - 21,结构是ABA'B'B"A"

18  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上帝和好(A)

      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B)

19  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

      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A')

       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B')

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

      就好像上帝借我们劝你们一般

      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B")

21  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

       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A")

保罗用这种交错结构,强调的是,上帝是借着基督使人与他和好,方法就是不将过犯归到人的头上,反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使我们成为上帝的义;既已和好,人就有了两个新的责任在他的身上:和好的道理要去明白,以及和好的职分要去履行,以致他要替基督求人与上帝和好。

9。3。2。5     倒装结构(inversion pattern):这和交叉结构相似,但内容多过四点,有更多对照及比较。譬如,

诗六十七全篇就是一首倒装结构的诗:

第一节与第七节相对

第二节与第六节相对

第三节与第五节相对

第四节是全诗的中心。

创世记的洪水记载中可以看出另一个倒装结构:

1。上帝与挪亚立约(六:11 - 22)
2。挪亚带洁净的畜类入方舟(七:1 - 5)
3。挪亚带不洁净的畜类入方舟(七:6 - 10)
4。挪亚进入方舟(七:11 - 16)
5。洪水往上长(七:17 - 24)
6。水势渐落,方舟停在山上,上帝记念挪亚(八:1 - 5)
7。洪水减退(八:6 - 12)
8。挪亚出方舟(八:13 - 19)
9。挪亚献祭(八:20 - 22)
10。挪亚的食物(九:1 - 7)
11。上帝与挪亚立约(九:8 - 17)

在这段经文,1 与 11 相对,2 与 10 相对,3 与 9 相对,4 与 8 相对,5 与 7 相对,6 是结构的中心,是作者所要强调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4     修辞手法:

当施洗约翰说:“看哪!上帝的羔羊。”(约一:29)大家都明白,施洗约翰指的不是一只动物,而是指耶稣,他将耶稣与羔羊相比。这就是修辞手法,又称象征性语法。圣经是上帝用人的手写成的,所以它像一切的文学作品,充满修辞手法。简单地说,修辞是运用词或短语,表达超出字面和自然的意思。有人将圣经中的修辞归纳出两百多种,举了八千多个例子!由于圣经有那么多的修辞,因此我们必须辨别它们,并找出它们表达的意义。不然,我们就会变成“死板板的字义主义者”,以为圣经说的末世大战,还要用什么弓、箭、矛之类武器。基要主义者就是因为缺少对文体类别和修辞手法的认识,才会作出这般荒谬的解释。

如何决定语句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还是表达字面意义?一般而言,当一句说话与其主题特征不相符,或是与事实、经历、观察有矛盾时,便很有可能是运用修辞手法。下列指引或可帮助辨认修辞用语:

一般而言,经文应按字义来解释,除非有充分的理由。不过,我要提醒读者,一定要注意经文是什么文体,如果是启示文体或诗歌体裁,我们就要小心,不要将那些象征性的语法也照字义来解释。譬如,启示录里的许多象征性语法,十四万四千人、六百六十六、一千、羔羊的婚宴、巴比伦、马军有二万万、三分之一、一千二百六十天等,这些是不能照字面意义来解释的。“当挪亚六百岁”(创七:11),我们没有理由不按字面意义来解释这句话。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1。明喻(simile):用“好像”、“如同”等字将两件事物相像之处作一比较。譬如,“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彼前一:24)

2。隐喻(metaphor):常用“是”、“就是”等比喻词,将一物直接说成另一物。譬如,“你们是世上的盐。”(太五:13)

3。借喻(hypocatastasis):用直呼其名的方法暗示比较的相似之处。当大卫写道:“犬类围着我。”(诗二十二:16)他将敌人直呼为狗。

4。借代(metonymy):将一物代替另一物的方法叫借代。“来吧!我们可以用舌头击打他。”(耶十八:18)这里的舌头是话语。

5。举隅法(synecdoche):以部分代表整体,以整体代表部分的方法。如“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路二:1),这是整体代表部分,就是罗马人。

6。相代(merism):是举隅法的一种,用两个相对或相反的部分来代替整体。当诗人写道:“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诗一百三十九:2),他不是将上帝对他的认识限制在坐下或起来,他是说上帝知道他所有的行为。

7。拟人法(personification):将人的特征、行为加于死物或动物之上。如赛三十五:1 “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

8。神格拟人法:用人的特征、行为、情绪来形容神,例如说神有指头(诗八:3),说神为锡安大发烈怒。(亚八:2)

9。夸张法(hyperbole):作者故意夸大,言过其实,以达到强调的目的。诗人说:“我每夜流泪,把床榻飘起,把褥子湿透。”(诗六:6);“你们十次羞辱我”(伯十九:3),实际上约伯的朋友只有五次发言。

圣经还有很多修辞手法,如似非而是(paradox),反语法(irony)等,我们不能一一列出。当然,圣经也引用当时一些成语,如“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约二:4)这些我们可以参考解经工具书,就不会误解它们的意思。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11:36 AM , Processed in 0.1149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