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5|回复: 7

《活着》系列 第十六季:老师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6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1-9-18 07:31 编辑

《活着》第16季:老师的故事(一)   麻雀小学
吴芳/摄影

唐权友,59岁,老师,37年教龄。
杜宇凡,6岁,一年级,父亲在外打工。
唐晓璐,6岁,一年级,父母在外打工。
何董辉,6岁,一年级,父母在外打工。

这是安徽省长丰县杜集乡上杜村上杜小学的完全师生名单。

9月1日开学第一天,记者抵达杜集乡上杜小学时已经上午10时许,台风过后的上杜村空气异常清新,整个学校被苍天白杨、碧绿农田包围,显得异常美丽。上杜小学地处江淮分水岭,安徽省长丰县最边缘,与定远县的霍集、上东、金庄3村相邻。距离最近的集市也有10公里,一年前还是一个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

一个简易的水泥操场,一排平瓦房,一间教室,黑板、讲台和两排桌椅,一间宿舍,是学校的全部家当。教室里,唐权友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刚上学第二天的三个孩子听得十分投入。

从60人到3人

“这里的学生多的时候有60多人,少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前年16个学生,去年10个学生,今年只有3名学生了。” 已经有37年教龄的唐权友是学校唯一的老师。“现在条件改善了不少,但孩子们却少了很多。”

唐权友是土生土长的上杜村人, 1975年村里为了让孩子就近入学,在村口盖了两间草房成立了上杜小学,高中毕业的唐权友和村里的另外一名年轻人成了这里的老师,当时一个月只能拿到7块钱的工资。两年后另外一个年轻人离开了学校,从此上杜小学只剩下唐权友一个人。1979年,上杜小学因两间草房破旧,被撤并到邻近的单圩小学,唐权友也来到单圩小学继续担任民办老师,这一教就是十几年,直到1987年转正。

1998年,当地整合教育资源,唐权友随单圩小学一道并入5公里外的巴张小学。但这样上杜村的孩子每天要来回四趟步行20公里上学,这对只有六七岁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十分困难。在村民们的强烈建议下,当地教育部门在上杜村重新盖房设立低年级教学点,并准备从巴张小学调教师赴任。当时,巴张小学就已经因地处偏僻而师源偏紧,谁也不愿意去更偏的教学点,最后重任落在唐权友肩上。“时间很快,一晃在上杜小学已经14年了。”

唐老师的住校生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只有一个教师,虽然只有3名学生,但教学依然毫不马虎,在上杜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眼保健操等课程,应有尽有。来到上杜小学后,唐权友每天早出晚归。后来他看到农忙时,家长每天6点前就送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们早点进教室,他干脆住到学校办公室里,以校为家。5年前,他又将老伴也拉到学校,给自己和孩子们做饭、打水,当起勤杂工。

整天跟孩子们在一起,唐权友很少出门,节假日是他最寂寞的时光。“孩子们在的时候,很充实,也很开心。放学后整个学校一片寂静,虽然有爱人陪着,也可以忙一些家务,但多少有些寂寞。”

“再有一年就要退休了!不知道退休后这些孩子怎么办!”说起自己的年龄,唐权友多少有些惆怅,“希望有年轻老师过来。”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一个老师,三个学生。一个简易水泥操场,一排平瓦房,一间教室,黑板、讲台和两排桌椅,一间宿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是安徽省长丰县杜集乡上杜村上杜小学,从60人到3人,37年教龄的唐权友老师坚守着这个“麻雀”小学,只为了不跑远路的孩子们。吴芳 图/文



02.JPG
“这里的学生多的时候有60多人,今年只有3名学生了”, 唐权友说,“现在条件改善了不少,但孩子们却少了很多。”图为只有四个人的教室,空空荡荡。



03.JPG
唐权友是土生土长的上杜村人,教龄37年,学校虽然只有3名学生,但教学毫不马虎,体育、音乐、美术、眼保健操等课程,应有尽有。



04.JPG
杜宇凡,6岁,一年级,父亲在外打工。杜宇凡向记者做鬼脸,乡村里的孩子对外面世界十分好奇。



05.JPG
何董辉,6岁,一年级,父母在外打工。上课时,何董辉常常开小差,用嘴巴吐泡泡玩。



06.JPG
唐晓璐,6岁,一年级,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刚刚上学,很多不懂,唐老师在一旁帮忙。图为下午到学校,唐晓璐突然发现送她的爷爷走了,哭了起来,唐权友在一旁安慰。



07.JPG
每次孩子们回答问题正确,唐老师总会表扬一番。



08.JPG
每次孩子们回答问题正确,唐老师总会表扬一番。



09.JPG
开学第一课,是学习拼音“a,o,e”。



10.JPG
何董辉在黑板上写上刚刚学到的拼音。



11.JPG
三个孩子帮老师收干辣椒,然后上体育课。两天功夫,孩子们就已经和唐老师“混”得很熟。



12.JPG
操场上的水泥地也刚刚修建不久,给孩子们上体育课,唐老师仿佛也回到童年。



13.JPG
上体育课的孩子们,显露出童年的质朴样貌。



14.JPG
唐晓璐没有上过幼儿园,拼音一点也不会写,唐老师手把手教她。



15.JPG
下课时,唐老师在给唐晓璐开小灶。



16.JPG
作业虽然很少,但唐老师在孩子们身上花的时间更多。



17.JPG
原来的教室黑板字迹依然保留着。



18.JPG
放学后,唐老师歇不住,帮爱人做一点家务。农忙时,家长每天6点前就送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们早点进教室,他干脆住到学校办公室里,以校为家。



19.JPG
唐老师的爱人2006年也住到了学校,成了唐老师的重要帮手。他们养了两只小猫,让枯燥的生活增加不少乐趣。



20.JPG
在偏僻的学校里,生活很不方便,因此生活也很简陋。



21.JPG
每天早晨,打扫好教室后,两口子要为孩子们烧点开水,下雨时孩子们会在学校吃饭。



22.JPG
唐老师帮爱人喂鸡,种菜、喂鸡,这是老俩口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



23.JPG
唐老师在学校周围种了很多花草,春夏季节十分美丽。



24.JPG
唐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合影。“再有一年就要退休了!不知道退休后这些孩子怎么办!”说起自己的年龄,唐权友多少有些惆怅,“希望有年轻老师过来。”



25.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1-9-6 23:38 编辑

老师的故事(二)  “编外教师”冉跃敬
刘飞越/摄影

北京市昌平区向上学校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冉跃敬是该校的一名老师。9月的北京依然燥热,冉跃敬形容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的教室,就像一个洞,闷得透不过气。说着,她擦了一把脸上汗水。每月1000元的收入,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她的生活仿佛也陷入了一个洞,看不到前面有光,也看不到脚下有路。说到这里,她又抹了一把脸,不是汗,是泪。

开学

8月22日,其他学校的师生们还在享受暑假,向上学校已经开学了。重新走进熟悉的教室,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冉跃敬一扫暑期的沉闷,整个人也精神起来。窄小的教室,挤满40多张桌椅,学生的课桌与冉跃敬的讲桌紧紧挨在了一起,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情绪 。不可否认,冉跃敬深爱这份职业。

3年前,冉跃敬从河北保定老家来到北京的时候,是下定决心不再当老师了。从1995年到2008年,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13年间,她把这些时光全都奉献给了孩子们。丈夫因病晕倒10多个小时,她在讲台上毫不知情,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丈夫落下了终身残疾。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民办代课教师的身份让她始终等不来一纸合法的公办教师身份证明,以及相应的薪酬待遇。在北京,她又一次选择了讲台,这一次,叫她“冉老师”的是一群被称作“打工子弟”的农村孩子。

像冉跃敬这样的打工子弟教师,仅在北京就有8000名左右,他们依然被身份所困,进而是被现实所困,甚至连最基本的保险都不具备。

学生

还记得2009年时,冉跃敬接收了一个新班级,班上有个同学名叫高森(化名),成绩很差,还非常调皮。他妈妈每天都来给他送早点,每天早点的时间准点儿来敲教室的门。冉跃敬从内心里有点烦这个家长,认为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后来才得知,高森酷爱上网,屡教不改,他妈妈是担心他用买早餐的钱上网,怕他饿坏了身体。他妈妈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儿子,让他走上正轨。后来,高森的妈妈也放弃了,他也不再来上学。“调皮鬼”走了,烦恼没有了,冉跃敬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我要是不去管,就违背了职业道德,自己良心上也过不去。”

高森重新回到了学校,冉跃敬的麻烦也来了。高森仍沉迷网络游戏,家长对冉跃敬心存误解。当她花了3个多小时找回高森后,冉跃敬当着他的面哭了,坚强的内心轰然倒塌。 那件事后,高森却奇迹般得变好了,再没有迟到、旷课、不交作业等情况。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冉跃敬得知,那件事情后高森曾说,“没有一位老师因我犯错误而流泪,我不会再让老师为我流泪了。”

那一刻,冉跃敬体会到了幸福的感觉。

然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租住的不足十平方米的房子时,当拿着1000元的工资面对残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时,幸福感荡然无存,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她不得不质疑自己的选择,开始重新考虑3年前来北京时的决定。

“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这句歌词,在曾获第三届“新公民园丁奖”银粉笔奖的冉跃敬看来,唱的就是自己的心路,在民间最具影响力的教师节“新公民园丁奖”上获奖和教室外面现实的窘迫,这一切都让冉老师百感交集。

抑郁症

由于现实中的生活压力,冉跃敬开始失眠、焦躁。她病了,却舍不得在北京治疗。这座充满魅力的国际大都市,承载着她的梦,却容不下她的身。冉跃敬已经做了16年的老师,她还有几个16年可以奉献?想起这些,她望着窗外,泪水从眼眶中淌出。冉跃敬又下了决心,一定要教完这个六年级毕业班。一年又一年,从农村到城市,民办代课教师和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冉跃敬面对的都是农民的孩子,只是她的身份从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问起她如果重新给你选择的机会,今生是否还会再教书。冉跃敬擦去脸上的泪珠说:“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

(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冉跃敬曾是民办代课教师,现在是北京市昌平区向上学校的一名老师,这是一所“不在编制内”的打工子弟学校,在北京,冉跃敬月收入1000元。刘飞越 图/文



02.JPG
冉跃敬曾是民办代课教师,现在是北京市昌平区向上学校的一名老师,这是一所“不在编制内”的打工子弟学校,在北京,冉跃敬月收入1000元。



03.JPG
冉跃敬曾是民办代课教师,现在是北京市昌平区向上学校的一名老师,这是一所“不在编制内”的打工子弟学校,在北京,冉跃敬月收入1000元。



04.JPG
下午,冉跃敬讲完课给学生留了练习题,闷热的教室没有电视更没有空调,她总是满头大汗。



05.JPG
冉跃敬在课间为学生批改作业。尽量把工作结束在工作时间,冉跃敬没有精力加班。



06.JPG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中午冉跃敬和学生在教室里吃午饭。上午教完数学课后下午还要教语文课,冉跃敬当班主任一人带多门课,每月工资1000元。



07.JPG
今天是开学的第三天,选出了班干部,班级开始走上正轨。新学期开始她担心被调整去带另一个班级,冉跃敬很难受,她舍不得这些一直带了3年的学生。



08.JPG
开学第二天冉跃敬这一天上了7节课,疲惫不堪。



09.JPG
冉跃敬谈起曾经班里的几位问题孩子时,忍不住流出了流水。她担心这些孩子,如同惦念着自己的亲人。



10.JPG
等学生们都走完后,老师们打扫各班的卫生区域。冉跃敬班级的卫生区是楼梯,每次都等学校最后一位学生下楼后,她再把楼梯打扫干净。



11.JPG
放学后冉跃敬走出了教学楼,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这一天,她一人上了7节课。



12.JPG
一个宁谧的夜晚。冉跃敬家窗外的电线和网线交织在一起,上面悬挂的是她晾晒的衣服。在学校忙了一天,她回家后还要做一大堆家务。工作和生活,也杂乱交织着,成了她的日子。



13.JPG
晚上7点,冉跃敬蒸好了素包子端上饭桌,丈夫在叫醒熟睡中的儿子起床吃饭。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他们一家三口已经住了三年,房租从每月240元涨到了300元,占了她工资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冉跃敬说,房租再涨她就承受不起,需要另觅住处了。



14.JPG
冉跃敬在走廊里做饭。这个狭窄的走廊,是14户人家的大“厨房”。



15.JPG
游客娱乐结束后冉跃敬忙着收拾游乐设施。她在这里一天工作10个小时,赚50元钱。大多数时候,她会花10元钱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家旁边的幼儿园看管,来到这里为别人的孩子打工,相当于一天挣了40块钱。



16.JPG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一儿童游乐场,这是冉跃敬暑假打工的地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8岁的儿子,当顾客玩的时候,她也会让儿子蹭着玩一会。她能给儿子的,她毫不保留,只是经常会力不从心。



17.JPG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曲阳县东庄乡冉庄村,这是冉跃敬的老家。她这次回家是为了看病。由于压力过大,冉跃敬开始失眠、焦躁,却舍不得在北京治疗。“家”真是一副良药,一回来她身体的不适好像消失了。她说,和家人聊聊天就感觉好很多,在北京总觉得喘不过气。



18.JPG
冉跃敬回到老家的第二天中午,父亲请来村里的医生为她查看病情,准备输液。



19.JPG
冉跃敬的父亲花了30元钱为她配了三天的液体。要是在北京,这一瓶液体就要100多元。“在北京,病不起呀!”冉跃敬感叹。



20.JPG
冉跃敬躺在炕上输液,心里也一下安宁下来。



21.JPG
这曾是冉跃敬当代课老师的地方。去北京前的8年,她在这里怀揣梦想教书育人,现在却永远不想回到这里。



22.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故事(三)   特教不放弃

刘筝/摄影(除署名)

美国阿拉巴马洲的康复学博士

杨光是来自美国阿拉巴马洲的康复学博士,每周五天往返于天津、青县、廊坊等需要康复师的地方,为脑瘫、智障、自闭症孩子们做物理治疗,同时培训那里没有专业背景的年轻教师们。三年多来,她从未间断这份工作。

极其稀有的男特教

王洪亮是极其稀有的男特教老师之一。他今年27岁,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排球专业。由于人高马大,他被分配带机构里最重最高最大的孩子徐小舟,徐小舟跟着他学会了翻跟头、仰卧起坐,字也写得漂亮了很多。

民营自闭症儿童培训机构“梦工厂”

“梦工厂”有教师8人,却只有5个孩子。由于政策原因,这家由家长创办的民营自闭症儿童培训机构七年多来步履维艰。尽管创办人郭建梅咬着牙为老师们上了保险,但他们还是要算计着花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

同时带6脑瘫儿童

由于人员缺乏,孙靖曾经要同时带六个0-6岁的脑瘫孩子。医专毕业的她,只想做一个好的康复师。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可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进步她就非常欣慰。孙靖今年24岁,每月收入在1200元左右。

艰难的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训练模式,让特殊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到正常教育环境中,适应同伴群体。老师要手疾眼快,耐心细心,才能确保孩子安全。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孩子以失败而告终。

让家长参与训练

天津体育学院是全国第一个开创特殊教育专业的体育院校,通过让家长观摩孩子训练的过程,听取理论知识,亲自实践等方式,让家长学会教育和训练特殊儿童的方法。

(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自闭症,脑瘫,肢体残疾……极少数量的特教教师,承担着这样一个儿童群体的教育工作。而在爱心与付出的另一面,则是不为人知的艰难与清贫。6个故事,走进特教教师不放弃的生活。刘筝 图/文



02.jpg
“杨光”是来自美国阿拉巴马洲的康复学博士,每周五天往返于天津、青县、廊坊等需要康复师的地方,为脑瘫、智障、自闭症孩子们做物理治疗;同时培训那里没有专业背景的年轻教师们。三年多来,她从未间断这份工作。



03.jpg
杨光每周二都要去河北青县一个叫阳光康复中心的地方,为脑瘫、智障、自闭症孩子们做物理治疗。



04.jpg
杨光帮助一个四岁多的脑瘫孩子做康复训练,带上腿部矫正器行走、上下台阶,做躯体的力量练习。



05.jpg
杨光在帮一个四岁多的脑瘫孩子做躯体的力量练习。



06.jpg
杨光怕孩子们烫着,在给孩子喂饭时把饭吹凉。



07.jpg
杨光和所有老师一样,有时要帮着孩子解大小便。



08.jpg
杨光怀抱一名唐氏综合症婴儿。



09.jpg
天津体育学院是全国第一个开创特殊教育专业的体育院校,通过让家长观摩孩子训练的过程,听取理论知识,亲自实践等方式,让家长学会教育和训练特殊儿童的方法。



10.jpg
残疾儿童体育游戏是特教专业的一门特色课程。针对体育游戏对残疾儿童的身心影响和作用展开研究,包含了各类残疾儿童体育游戏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操作。老师学生上课的方式就是玩,十分开心。



11.jpg
学生玩起了盲人画鼻子的游戏。



12.jpg
20岁的黄津来自江西,是天津体院特教专业09级三个男生之一。他在残疾儿童体育游戏课上玩盲人画鼻子的游戏时把鼻子画错了位置。



13.jpg
金梅是现任健康与运动系心理与特殊教育教研室副主任,她正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使用手语。



14.jpg
特教专业的学生们在特殊教育实验基地跟老师学习训练方法。



15.jpg
“梦工厂”有教师8人,却只有5个孩子。由于政策原因,这家由家长创办的民营自闭症儿童培训机构七年多来步履维艰。尽管创办人郭建梅咬着牙为老师们上了保险,但他们还是要算计着花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



16.jpg
开学前最后一个周末,梦工场自闭症儿童助长中心的老师们在进行开学前的准备会议。



17.jpg
每天放学后,老师们也要聚在一起做总结。



18.jpg
整面墙壁贴满了孩子们的资料、数据、总结、注意事项等。



19.jpg
23岁的郭玉楠家住武清,为了在梦工场工作,她每月花240元在大学宿舍里租着一个床位,和7个各行各业的女生分享一个拥挤闷热的房间。学习其它专业的她,三年前来到梦工场,接触自闭症儿童,现在她希望把这个工作一直做下去。



20.JPG
融合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训练模式,让特殊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到正常教育环境中,适应同伴群体。老师要手疾眼快,耐心细心,才能确保孩子安全。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孩子以失败而告终。



21.jpg
一不留神,孩子就跑了出去,23岁的张蕊老师赶紧出去追他。



22.jpg
第一天入园融合的孩子闹起了情绪,张蕊老师只得把他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安抚他。



23.jpg
孩子的脾气一会好一会坏,只有老师陪着他。



24.JPG
由于人员缺乏,孙靖曾经要同时带六个0-6岁的脑瘫孩子。医专毕业的她,只想做一个好的康复师。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可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进步她就非常欣慰。孙靖今年24岁,每月收入在1200元左右。



25.jpg
孙靖每次都有意识地把东西举高,让脑瘫孩子在够东西的过程中,拉伸手臂肌肉。



26.jpg
上认知课的时候,孙靖狠狠心让脑瘫孩子支撑着调台站起来,以此锻炼站的能力。



27.jpg
要为她在工作环境中拍张照,年轻的姑娘把头发散开,说这样拍会漂亮一点。



28.JPG
王洪亮是极其稀有的男特教老师之一。他今年27岁,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排球专业。由于人高马大,他被分配带机构里最重最高最大的孩子徐小舟,徐小舟跟着他学会了翻跟头、仰卧起坐,字也写得漂亮了很多。



29.jpg
王洪亮在整理教室。一年多前,他被网上的一则招聘启示吸引,来到童之舟自闭症培训机构做了一名老师。



30.jpg
由于人高马大,他被分配带机构里最重最高最大的孩子,身高175厘米、体重170斤的14岁自闭症少年徐小舟。在他的带领下,徐小舟学会了翻跟头、仰卧起坐等难度动作,字也写得漂亮多了。



31.jpg
王洪亮在辅导徐小舟写作业。



32.jpg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徐小舟和王洪亮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有时会抱着、搂着、亲着王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情。



33.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故事(四) 留守儿童代管妈妈

吴芳 图/文

受台风南玛都的影响,上午9点开始合肥境内暴雨如注。下午雨虽然小了些,但依然没有停的意思,学校的教室和宿舍走廊都已经被雨水浸透。开学已经四天了,孩子们的那股新鲜劲还没有过去,下课后在雨中奔跑嬉戏,一个个头发都淋得湿漉漉的。

时针已经指向了傍晚6点,浓厚的云将天际覆盖,大地也逐渐暗淡了下来。8岁的张璇独自一人坐在床上等着妈妈回来,时不时发出轻微的呻吟。妈妈任桂梅的宿舍是由一间教室改成,硕大的教室里除了一张桌子外,就是他和妈妈容身的床,空荡荡的,地上一片潮湿。因为身体不舒服,张璇下午没有去上课,一直躺在床上,此时他多么希望妈妈能陪在自己身边。

此刻,任桂梅正在教室里忙着给孩子们打饭,招呼班级十几个孩子的晚餐,直到将菜盆里的最后一点菜分发给大家,看着他们将饭菜吃完。虽然她也惦记着自己的孩子,但面对这么多留守儿童,她无法抽身离去。接下来的时间里,她还得招呼孩子们洗澡,上晚自习。开学几天来,任桂梅一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每天早晨6点唤醒孩子们起床锻炼,然后早餐、上课。中午招呼完孩子们的午餐后,她必须呆在教室里一边批改作业一边看堂。晚上晚自习后,一些幼小的孩子甚至还要她哄着睡觉。任桂梅的丈夫也在外打工,她只能自己带着孩子工作,虽然儿子张璇就在身边,但每天母子俩在一起的时间往往还没有与这些孩子的多。

30刚出头的任桂梅不过是安徽省肥东县陈集乡小魏村“阳光小学”的十几名普通教师中的一名。“阳光小学”是全国首个民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现在有300多名孩子,清一色是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

“300多名孩子,有150多名孩子寄宿,并且寄宿的都是低年级孩子居多。”阳光小学创始人陈万霞说,“老师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书本是妈妈。”在这里工作的老师除了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外还有从事多年教师工作的民办教师,她们每天24小时围绕着孩子转,付出的很多。“在这里学校是孩子们的家,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妈妈。”

小魏村是江淮分水岭上的一个偏僻的村落,陈万霞原是小魏村小学的民办教师。2005年,小魏小学在教育布局调整中撤销,从教15年的陈万霞离开了小魏小学。但是,陈万霞心里却整天牵挂着小魏小学的孩子们,2006年8月,陈万霞从自己供职一年的职业中学辞职回乡,在原先的小魏小学基础上创建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并改名“阳光小学”。

“300多名孩子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最大13岁。这些留守儿童,都需要父母般的照顾和关爱,时间越久和老师的感情就越深,越难以舍弃。”46岁的唐晓菊老师代课已经20多年,在阳光小学工作几年来,她感觉最大的不同就是留守儿童情感更为脆弱。上学期班级一个男孩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在晚上偷偷哭泣,后来了解到原来是因为奶奶去世而更加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唐晓菊除了给他语言上的安慰,还加倍给予生活上的关心,直到孩子从阴影中走出来。“作为留守儿童的老师,就要成为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有留守儿童超过5800万,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儿童中,79.7%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13%的是托付给亲戚和朋友……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像任桂梅这样的“代管妈妈”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推广,我们的老师在普通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也将付出更多。

(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阳光小学”是全国首个民办留守儿童寄宿学校,300多名孩子都像断了线的小风筝,缺少父母的疼爱。然而,老师们接过了这几百根“线头”,每天24小时围着孩子转,像妈妈一样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吴芳 图/文



2.jpg
傍晚6点,8岁的张璇身体不舒服,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宿舍床上等着妈妈回来开饭。他的妈妈任桂梅是阳光小学的老师。此时,张璇多么希望妈妈陪在自己身边。然而,妈妈却正在招呼自己所带班里的学生们吃饭。



3.jpg
任桂梅将饭菜端到教室,几十个孩子等着她照顾。虽然她也惦记着自己的孩子,但面对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她无法抽身离去。



4.jpg
教室就是食堂。孩子们排队等待“妈妈”打饭。



5.jpg
晚饭时间,天空阴云密布。孩子们却兴高采烈,挤挤攘攘吃得很欢。



6.jpg
一个孩子吃饭时想自己的父母了,泪珠子啪嗒啪嗒掉下来。陈万霞老师马上俯下身去安慰他。



7.jpg
吃完饭,孩子们自己洗碗。雨不停地下,陈万霞为他们撑伞遮雨。为了让留守孩子们尽早学会自立和坚强,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都让他们自己做。



8.jpg
妈妈任桂梅不在,小张璇只好自己接雨水洗碗。



9.jpg
任桂梅原来是在逐个帮学生们擦身。孩子太小,她必须一个个辅导。



10.jpg
在老师的指导下,女孩子的自理能力明显比男孩子提高得快。



11.jpg
要升国旗了,孩子们很兴奋。



12.jpg
留守孩子缺乏家长监督,学习上全靠老师管理。除了照料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课业辅导更是老师所肩负的重担。有懂事的孩子上课很认真,眼中透出求知的渴望。



13.jpg
宿舍是由老教室改建的,黑板上留着毕业孩子的字迹。



14.jpg
唐晓菊在辅导孩子,她是个民办教师,已经有20多年教龄。



15.jpg
课间,两个孩子在玩靠背游戏。



16.jpg
魏老师是一名代课教师,但教学一点也不含糊。



17.jpg
中午孩子们在教室里午休。



18.jpg
孩子们午休时,魏君老师在一旁备课,随时照应他们。



19.jpg
25岁的万蓉芳教书已经6年,放学后她常常泡在孩子们的宿舍里聊天,帮他们排解寂寞。



20.jpg
低年级的孩子晚上不上晚自习,洗澡后就上床睡觉了。



21.jpg
男孩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在床上滚来滚去。



22.jpg
万蓉芳细心地帮学生整理床铺,她说从孩子们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23.jpg
把孩子们都安顿好了,老师才能回到自己的宿舍备课、歇息。她们也是住在废弃的老教室里,光线昏暗。在这里,学校就是孩子们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时间越久,师生之间的感情就越深,越难以舍弃。



24.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9 03:10 AM , Processed in 0.0817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