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1|回复: 1

[中华脊梁] 一代英主李世民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摘自《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作者:刘继兴 刘秉光  原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
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
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
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
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已逐渐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从隋炀帝大业七年(
611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
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农民革命队伍有三支:一支是河南李密、翟让的瓦岗军,一支是河
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浴血奋战,到了隋炀帝
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侯,隋朝政权的崩溃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路起义军也遭到了
严重创伤。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时机成
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

  据《旧唐书》记载,在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大肆掠
夺一番而去。突厥的袭击,使李渊、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而
且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如果不与突厥搞好关系,自己刚刚形成的势力就会遭
到灭顶之灾。为了消除突厥的威胁,李渊、李世民父子与心腹刘文静商议,由唐公李渊
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并许以“称臣纳贡”的书信,又带上一份厚
礼,派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

  刘文静到达突厥时,始毕可汗问:“唐公起事,今欲何为?”刘文静回答说:“皇
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
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始毕可汗听了大
喜,立即派遣大将康鞘利率领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前往太原,又献上马千匹表示友好。
刘文静这次出使突厥,秉承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的意图,抓住了突厥始毕可汗贪财图
利的弱点,许诺攻下京师长安后所有财帛金宝归其所有,正中始毕可汗下怀。这件史实
,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有所记载:“(突厥)又更强盛……大唐起义太
原,刘文静聘其国,引以为援。”打通了突厥这一关,向突厥称臣纳贡,引以为援,消
除自己争夺天下时来自突厥的居大威胁,消除后顾之忧,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李氏集团来
说,是非常值得的。

  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
,要李渊进贡财物。“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
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赏赐”这词用得很妙,下级
给上级应为进贡,上级给下级才为赏赐。李渊是臣子,突厥始毕可汗是君王。虽然唐书
颠倒主次混淆黑白但掩盖不住李渊称臣纳贡的事实。“优容”,实际上是由于实力不如
突厥,而不得不满足对方的贪欲,对突厥的各种无理要求不敢有违抗。始毕可汗去世后
,为了表示哀悼,李渊“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这是中国古代
只有国君死时才能举行的隆重礼节,而李渊、李世民父子认识到由于唐朝在实力上与突
厥相比仍处于下风,与其他集团争夺天下的局面还没有结束,所以只能稳住突厥,强忍
怒气,与突厥新任可汗处罗搞好关系。处罗可汗死后,李渊、李世民父子仍以“臣礼”
致吊,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唐朝统一全国后,突厥人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
此趁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之际,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突厥颉利可汗曾亲
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掳掠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
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626年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
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
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
,表示臣服,才领兵而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即位后,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注重经济发展,增强
军事实力,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以后,唐朝对突厥的臣服终于有了改变。此时,唐
朝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兵源极广,士兵人数也大幅度攀升;相反,突厥的实力却
逐渐下降,一些属国纷纷起来反抗,突厥上层统治者中间又出现分裂,形势出现了有利
于唐朝的变化。从617年到629年的这十二年里,雄材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
何解决突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时机,时机,他在等待时机。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做好充分军事准备后,认为彻底解决
突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兵突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彻底消除自己心
中隐忍了十二年的阴影,彻底改写大唐帝国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历史,命李靖率领唐
军主动出击突厥,大败突厥军,活捉颉利可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至此,李世民对突
厥的臣服历史宣告结束。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
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
大局意识和他十二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发表于 2012-6-21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5:13 AM , Processed in 0.1604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