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3|回复: 0

[中华脊梁]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东亚的缩影--青岛之战 亚洲第一次空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1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inan90 于 2012-7-31 10:05 AM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东亚的缩影--青岛之战 亚洲的第一次空战

2012-07-11 14:23 孙力舟 经略

核心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般被中国人称作“欧战”,就是在欧洲发生的战争。中国在一战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中立,中国北洋政府在1917年参加协约国战后也因为日本反对,而只排出劳工奔赴欧洲,而没有一兵一卒参战。然而,作为列强半殖民地的中国,并没完全逃脱成为战场的厄运。在中国青岛及周边陆地和海域,日本、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四国进行了激烈的海、陆、空战役,俄国和法国军舰也在外围助战。从这个意义上看,青岛战役几乎囊括了一战的主要参战国,可以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缩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般被中国人称作“欧战”,就是在欧洲发生的战争。中国在一战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中立,中国北洋政府在1917年参加协约国战后也因为日本反对,而只排出劳工奔赴欧洲,而没有一兵一卒参战。然而,作为列强半殖民地的中国,并没完全逃脱成为战场的厄运。在中国青岛及周边陆地和海域,日本、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四国进行了激烈的海、陆、空战役,俄国和法国军舰也在外围助战。从这个意义上看,青岛战役几乎囊括了一战的主要参战国,可以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缩影。

列强在中国黄海的对峙

19世纪末,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德国在结束分裂,摆脱外国干涉后不久,就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把本国过去的苦难强加给别国。198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897年,2名德国传教士被杀,在与俄国达成默契后,德国舰队以此为借口闯入山东胶州湾。在从上到下弥漫的对外妥协投降的思想束缚下,守卫炮台的清军一炮未发就被解除武装。1898年,清政府被迫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租期99年。在清末邮政系统中,寄信往胶州湾被列入寄信到德国的分类,从这一细节可见胶州湾事实上成为了德国的殖民地。德国又夺取了修筑青岛到济南的胶济铁路的权利,势力伸展到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德国将青岛作为海军的东亚舰队基地,用来保护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

俄国强租了旅顺和大连(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后割给日本)。英国以保持实力均衡为借口,强迫清朝将结束日军占领的原北洋海军军港威海卫租给英国。这样,德国、英国和日本的海军在中国的黄海北部海域对峙。1902年的英日同盟和1907年的英俄协约,形成了在中国北部英、日、俄三国联合对德的局面。日本试图寻机报1895年德国参加“三国干涉还辽”的一箭之仇,对青岛垂涎已久,

坚固的青岛要塞

义和团运动时山东民众对侵略势力的打击,使得德国殖民当局更加认真的考虑青岛的防卫。在朝向内陆的方向,德军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沿着把青岛市区和港口与山东半岛分割的陡峭山岭修建。第二道防线长达17千米,也沿着峻岭修筑。最后一道防线在市区以上200米。德军著有堑壕、炮台和其他要塞工事。在朝向黄海的方向,德军在入港水道处布放了水雷,修建了4座炮台、5个多面防御堡垒。尽管有些大炮是清军在胶州湾炮台遗留的相对老旧的炮型,有的是从根据《辛丑条约》被迫拆除的大沽口的清军炮台上拆卸下来的,总体来看青岛的防卫设施比较完善,也得到了较好的操作。到了一战前夕,驻防青岛的德军有130门岸防炮,还有30余门12和88毫米的野战火炮,以及几十挺当时最为先进的马克沁姆机关枪,海军有16艘军舰在港内。从武器装备上,由于德国工业比较发达,特别是军火工业发达,德军的武器装备要优于进攻的日军。

1914年8月4日,英国以德军侵犯比利时的中立为理由,对德宣战。战争在三天后就扩展到了东亚。8月7日,德国的一条驱逐舰在南中国海伏击了英国的运输船队,这一下就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伏击事件发生的当天,英国驻日本大使要求会见日本外相加藤高明,提出要和日本联合在海上对德国作战,日本和英国早在1902年就订有军事互助方面的协议,这对日本人来讲出兵青岛就提供了一个借口。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国政府下了“最后通牒”,以将胶州湾租界地全部交还给中国为由,要求德国政府必须无条件的将青岛交由日本暂管,德国陆海军撤出中国,否则日本将采取必要的行动。德国在东亚的军力相当有限,这是与当时的欧洲局势和德国的战略有关的。在针对法俄联盟形成后,德国总参谋部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陷入不利,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要求德军在战争初期利用俄国政府效率较低和交通落后的弱点,在数周内攻下巴黎,然后向东击败俄国。这一计划客观上要求德军将兵力集中在欧洲大陆,限制了德国在非洲殖民地、大洋洲岛屿属地和中国山东的驻军规模。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初打响时,在中国的德国陆军仅有3,650人。还有一些编入德军的当地中国人也被当做炮灰加入守军队伍。。

然而,面对在东亚占压倒优势的协约国,德国并没有屈服的打算。德皇威廉二世亲自电告身兼青岛要塞司令的迈尔瓦德克总督:“务必保卫青岛要塞,战斗到最后一人。”根据艾德顿·罗伯特(Edgerton, Robert B).的《朝日武士》(Warriors of the Rising Sun)一书的记述,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说“向日本人交出青岛,比向俄国人交出柏林更让我感到屈辱”。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

德国东亚舰队原本规模有限,开战时主力舰只又不在青岛。原来德国驻青岛的远东舰队主力有5艘巡洋舰,战斗力很强,但对手比它还强。除了日、英两国的舰队外,法、俄舰队也都在外围布防,决心在青岛歼灭德国远东舰队。为保存实力,德国的5艘巡洋舰在日军合围青岛前就悄然出海,摆脱了对方数十艘军舰的围追堵截,分别进入了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攻袭作战。其中派往南太平洋的军舰,最终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阿根廷争议)附近被击沉。青岛港中剩下的,就是些德国的小型驱逐舰和一艘奥匈帝国的老式巡洋舰。因此,德国无力与日本争夺制海权,进行大规模海战,采取了港内防御的策略。青岛的德军孤立无援,德国海军主力——公海舰队无法突破英国舰队在北海的封锁,欧亚非的主要战略水道都在英国海军控制下,因此,这场战役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几乎注定,德军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日本军舰高千穗号在青岛港外被击沉

8月27日,由海军中将加藤指挥的日本第二舰队60余艘军舰到达崂山湾后,立即封锁了青岛海面,并限令中立国舰船于24小时内撤出封锁海域。第一舰队在朝鲜南部海域游弋,以保证登陆部队的侧翼及航线安全。当日军接近青岛时,德军司令下令德军撤出外围的两道防线,将军力集中在最内层的防线,即城市外的山岭至上。慑于青岛要塞炮火的威力,日本舰队不敢进入要塞炮射程之内,只是遥遥开炮,对德军造成的损伤不大,德国舰队也无法突破日舰封锁,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奥匈帝国的巡洋舰凯瑟琳 ·伊丽莎白号(Kaiserin Elisabeth )在战争打响时正在青岛港内停泊。在被围初期,该舰和德国炮艇加固尔号(Jaguar)对封锁港口的日本军舰发动突击,但没有成功。后来,这艘巡洋舰上的150毫米和47毫米火炮被拆下来,装在岸上,形成了“伊丽莎白炮台”,其官兵也加入了保卫青岛的战斗。在日英联军包抄青岛后路、日英法俄70多艘军舰形成多道封锁线,德奥军舰插翅难逃的情况下,德军决定自沉军舰,以堵塞敌舰进港的通道。9月28日,德军战舰“哥尔莫兰号”、“卢克斯号”和“伊尔奇斯号”首先引弹自爆,沉入团岛主航道。随后奥地利巡洋舰凯瑟琳 ·伊丽莎白号也自沉了。

1914年10月17日,德国海军的S-90号鱼雷艇溜出港口,仅仅发射一发鱼雷,就击沉了排水量为3,650吨的日本巡洋舰高千穗(Takachiho )号,杀死271名日军官兵。这艘军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制造,1885年下水,装备1880式260毫米主炮2门。在甲午海战中,曾经和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三艘航速较高一起编为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围攻击沉了邓世昌任舰长的致远号等北洋水师军舰。S-90号鱼雷艇无法穿越日舰封锁线再回到青岛港,在中国石臼所(今山东日照)海边用尽燃料后将艇焚毁,艇上官兵向当地中国政府投降,后被送回德国。

日德都有飞机参战

青岛战役中发生了亚洲土地上的第一次空战。在空战中,日军有9架飞机,分属海军航空队和陆军航兵队。陆、海军飞机共出动了135架次,飞行16小时,投弹243枚,但投弹命中率不高。日本的水上机母舰若宫号(Wakamiya)是航空母舰的前身,可以从甲板上起飞小型飞机。这是世界军事史第一次由军舰上起飞的飞机攻击海空目标的例子。

这场战役期间,德军只有一架飞机参战,飞行员是凯泽· 普路斯楚(Gunther Plüschow),还有一架飞机未及参战就坠毁了。这架飞机主要用来侦察,但普路斯楚对封锁港口的敌舰进行了几次骚扰性轰炸,投下临时配备的炸弹。他还声称击落了一架日本的Farman MF.7型飞机。1914年11月6日,普路斯楚带着德国驻青岛总督给柏林的最后的公文,飞离青岛,最终通过中立国外交系统送交了该公文。

日英联军艰难取胜

9月2日,5万多日军主力部队从龙口登陆,但遭遇连日大雨,道路泥泞进展十分缓慢,九月底才到达青岛外围。9月23日,从英国强租的威海卫来的英军两个大队900名南威尔士官兵和300名印度士兵也在崂山湾登陆,加入到围攻德军的战斗行列。

10月31日,是纪念日本天皇诞辰的“天长节”,日军的总攻在一片“效忠天皇”的呐喊声中发动了。日军开始炮击青岛要塞和市区,并在德军防线之外挖掘与德军防线平行的堑壕,这是在1905年围攻俄军据守的旅顺港时的成功经验。日军运来11英寸口径的巨型榴弹炮,加上海军炮火的轰击,使得德军阵地常常处于炮弹碎片形成的弹幕笼罩之下。夜间,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前掘进堑壕。 炮击持续了7天,日军使用了约100门大炮,每门大炮发射了约1,200发炮弹。德军使用港口要塞的重型火炮猛烈还击陆上的日军和英军,但是德军的弹药很快告罄。

11月6日夜,日本步兵以人潮战术冲向德军的最后防线,压垮了防御者。第二天早晨,德军和奥匈军请求停火。日英联军在1914年11月16日正式占领了胶州湾殖民地,德国陆海军4,500多官兵成为俘虏。在整个战役中,日本陆军236人死亡,1,282人负伤;英国陆军12人死亡,53人受伤;德国守军199人死亡,504人负伤,1艘鱼雷艇、4艘炮艇自沉。

在青岛之战中,德军人数处于绝对的劣势,处于日军英军的全面包围中和持续炮击之中,却坚守了两个多月,这鼓舞了欧洲占城德军的士气,也赢得了日军的尊重。战役结束后,被俘的德军被送往日本,得到了良好的待遇,这些俘虏把一些德国文化和风俗带给了日本。

中国的屈辱中立

和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一样,青岛战役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中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进军沿途过程中,日本军队强征民夫,到处征用军用物资,可以说给沿途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那么当时的中国政府是怎么做的呢?在日军准备登陆时,当时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的顾维钧,被邀请参加了总统府召集的紧急会议。在他的回忆录里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况:“袁世凯问陆军总长段祺瑞:中国军队能采取哪些行动?段回答说:如总统下令部队可以抵抗,设法阻止日军深入山东内地。总统直截了当地问他抵抗可以维持多久?段立即回答说48小时。总统问他48小时以后怎么办?他看了看总统说:听候总统指示。总统环顾四周,等待别位总长发表意见,然而大家却沉默不语……”北洋政府最后决定划出战区来让日德军队大打出手,保持局外中立。但日军来这点尊严也不留给中国,而是随意扩大占领地,甚至侵入山东内陆的济南等地。日本强占青岛,最终在1919年引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青岛的主权,1938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抗日战争结束后青岛又被美军占领,1949年青岛才最终回到中国的怀抱。

(原发《环球军事》,有增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5:18 PM , Processed in 0.05825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