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源济

[史地人物] 吴闲云:《春秋三百年——1:霸权始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4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篇
      
       你知道中国古代最早研究逻辑的书是什么吗?



    逻辑学,似乎是西方人的东西,难道中国就没有吗?
    肯定有的。只是古代说法与今天不同而已。

    记得小时候看《春秋》连环画时,问老师:“为什么叫春秋?”
    老师回答说:“因为那个时候,只有春天和秋天。”
    这个答案如此奇怪,令人难以置信。这还有什么逻辑可言呢?不禁感叹:我们的先人真是感性而愚昧啊。
    果真这样吗?《春秋》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才发现,原来中国古人是非常讲逻辑的,只是后来的愚民政策不再需要发展逻辑学。


    春秋,是一本书的名字,而不是时代名。那个时代是东周的前半段,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历史,被鲁国的史官记录了下来,成为一本历史书,书名:《春秋》。
    因此,后人便把东周的前半段,称为“春秋时期”。
    所以,鲁国史官所编著的《春秋》,其本意即是“历史”。
    春秋,就是历史的意思。但名字不叫历史,叫做“春秋”。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历史这个词。就像司马迁写的《史记》,也是历史的意思,但书名也不叫历史。

    春秋、史记、历史,说法虽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样的。不过,毕竟用字不同,肯定还是有所区别的。
    什么是历史?历,是过去的事情,史,是记录。历史就是对过去发生事件的客观、准确的描述记录。应该是中性的,不带主观意识和偏见的记录。事实上没有这样的书,因为任何书都会带有偏见。
    《史记》虽然也是记录历史的书,但它是一本明显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和偏见的历史书。原名《太史公书》,书名点题,只是太史公个人观点的一本历史书。
    明显的特点有二:一是大一统思想,二是宿命论观念。
    司马迁的历史观,具有极浓烈的宿命论思想,一切早已注定,只是还没发生。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办事,倒不如依照“先兆”去行动。以及大一统思想,等等,毫无疑问,都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而《春秋》产生于大一统之前,思想比较淳朴实在,历史观没有那么多的束缚,所以更注重探究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更注重研究事物变化过程中的逻辑关系。
    一春秋为一年,故此,《春秋》记录的就是一年年曾经发生过的历史。
    这是文字的表面意思,其内涵就是: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代表发芽;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代表果实。
    春,是起因,秋,是结果。
    春天播下的种子,变成了秋天结出的果子。而秋天结出的果子,又变成了来年春天的种子......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是以生生不息。
    历史,也正如此。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复杂的环境中,自有他起因、经过、发展、变化、结果的道理。一件事情的起因,导致了最终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却又变成了另一件事情的起因。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春秋又一春秋,永远没有尽头。
   
    春秋,讲的是因果,讲的是逻辑,讲的是事物变化的道理。他没有过多虚伪道德的约束,也没有太过明显的好人坏人之分,因为他探究的是本质:利益and人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3-3-18 01:53 PM 编辑

第二回  襄公小霸

春秋霸主 2-1:郑国阴霾


0.jpeg

    郁郁寡欢的日子大约不到半年,在公元前698年的时候,齐公带着无限的惆怅与忧伤,离开了人世。
    临死之前,把长子姜诸儿叫到床头交代了三件事:

    第一,纪国的新仇旧恨,时刻须臾不能忘记,汝今继位,当以此为头等大事。能灭纪国,才是孝子。不能报此仇,不得进宗庙!
    第二,鲁国不可信赖,也不可结交。鲁国那边的宋国,和我们一样都是外姓诸侯,可以为援,不可以讨伐。
    第三,你堂弟公孙无知,你需善待于他。衣服礼秩待遇,都和我生前一样就好,你叔夷仲年也只此一点骨血了。你庶弟纠儿、小白两个,生来胆小,受不起惊吓,你也需善视之。不可手足相残。
    言毕瞑目。姜诸儿顿首受教,嚎啕大哭。

    用一个字总结第十三代齐公姜禄甫的一生定“谥号”,是个“僖”字。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一贯小心恭慎的人;一个嘻嘻哈哈的人,一个对子女对亲人从不约束、溺爱亲昵太过分了的人,一个想办大事没办成的人,一个有过无错的人。
    这些各不相同的意思,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字:“僖”。这已经是对平庸无能略显荒唐却也于国无害之君主的最高评价了。够不上“庄”,称不了“文”,更不谈“武”,终究还是寻常中带有一丝贬义。
    所以,在他死后,“齐僖公” 这个谥号,被永久的载入了史册。

    就这样,太子姜诸儿在诸大夫们的拥护下,成丧即位,改明年为元年,是为齐国第十四代国君,史称齐襄公。
    姜诸儿成为新的君主,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当然也就位同大夫了,管夷吾虽打仗不行,但毕竟在回来的时候,因保护公子纠有功,自然也就和召忽一样,都是上士了。余者皆有封赏。
    话说天下形势,自西向东,郑国的东边是宋国,宋国的东边是鲁国,鲁国的东边是齐国,齐国的东边是纪国。各国之间都互施一种被称为“远交近攻”的手段:郑鲁结盟攻宋,宋齐结盟制鲁。
    宋公祝贺姜诸儿为新君,两边达成协议:“宋助齐攻纪,齐助宋伐郑。”天下大诸侯,结为两党:鲁、郑一党,宋、齐一党。

    却说宋公恨郑突入骨,屡屡上门骚扰,不久,又联合齐国,纠合郑国附近的蔡、卫、陈等小国,凑足兵车六百辆,复仇来了!
    郑公突准备和宋公子冯拼一死战。
    上卿祭仲奏道:“主公不可!宋国是个大国,以倾国之兵,盛气而来。不可与之决战!战若失利,只怕社稷难保,幸而所胜,又必结下没世之仇,郑国将永无宁日!不如严防死守,自有鲁国从后袭之。”
    郑公突还在犹豫不决,祭仲便下军令,叫百姓守城,有请战者,以重罪处之。
    宋公见郑军不出,便大掠东郊,用火攻破了城门,涌上大街,冲入太宫,拆了祖庙,把上好木料都一车车拖回到宋国,修了城门。
    这是一种对国君极大的侮辱之法。退兵之后,郑公突终日郁郁不乐,感叹道:“孤虽然贵为一国之主,奈何为祭仲所制,此等奸人不除,孤何以为君?”

    于是,郑公突开始秘密的策划:如何才能将祭仲暗杀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3-3-18 01:53 PM 编辑

春秋霸主 2-2:人尽可夫

    这一天,郑公突和大夫雍纠在后花园游玩。只有他们私下两个人。

    看着天上的飞鸟,自由的翱翔,欢快的鸣叫,郑公突凄然长叹一声。
    雍纠问道:“春色如此融和,百鸟莫不得意。主公贵为诸侯,却有不乐之色,这是为何呀?”
    郑公突叹曰:“百鸟飞鸣,自由自在,全不受制于人。寡人反不如一只小鸟,所以不乐。”
    雍纠暗示道:“主公所忧虑的,莫不是那个掌权主政的人?”
    郑公突嘿然一声,不再回答。

    雍纠又说:“臣听说‘君如父,臣如子。’子不能为父分忧,是为不孝;臣不能为君解难,即是不忠。倘若主公瞧得起我雍某,有什么事尽管相托,臣不敢不竭死力!”
    郑公突说:“哎哟,你是那个人的爱婿呀!这如何下得了手?”
    雍纠说:“我是他女婿不错,但说到爱,则莫有也。他之所以把女儿嫁给我,完全是出于宋君所迫,这哪是出于他的本心。”
    郑公突说:“你要是有办法干掉祭仲,寡人就把祭仲的位置交给你坐,如何?但不知你有什么计谋?”
    雍纠说:“臣有一条妙计,前些日东郊已经被宋兵摧毁了,居民们都还没房子住。主公明天叫他带些粮食过去安抚居民,臣便在半路上摆一桌酒席慰劳他,一杯鸩酒毒下去,那还不结果了他的性命!”
    郑公突说:“好!寡人把身家性命都托付于你了,成败在此一举,你需格外仔细,小心行事。”

    雍纠回到家中,他老婆雍姬(祭氏,祭仲的女儿)发觉他今天神色有点不对,就问他:“今日朝中有什么事?”
    雍纠回答说“没什么事。”
    祭氏说:“没什么事?我看你脸色就知道一定有事,你跟我是夫妻,夫妻同床同体,又何必要隐瞒?”
    雍纠说:“国君要你老爸明天到东郊去安抚居民,叫我在郊外请他喝一餐酒,并没有什么别的事。”
    祭氏追问道:“叫你请他喝酒,又何必要到郊外?”
    雍纠被问的不耐烦了:“这是君命!你问那么多干嘛。”

    祭氏越想越觉得可疑,就把他灌醉了,扶上床,乘着他昏睡不醒的时候,假装着问道:“郑君命你去杀祭仲,难道你忘了耶?”
    雍纠在梦中糊涂应道:“此事如何敢忘!”
    第二天早起,祭氏对雍纠说:“今天,你要去杀我老爸,我早知道了。”
    雍纠推道:“莫有,莫有。”
    祭氏说:“你昨天喝多了,自己说出来的,何必要瞒我。”
    雍纠探问道:“假如,假如真的有此事,国君要我去杀你老爸,你说我究竟该怎么办?”
    祭氏说:“我跟你是夫妻呀,我既已嫁给了你,当然一切决定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呗,又何必要问我。”
    雍纠就把他的计谋都对祭氏说了:“反正你老爸从来没对你好过,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办成了,那你老公我就是一国之正卿,而你也就是正卿一品夫人了,何等的荣耀!”
    祭氏听了,大喜,说:“好!我老爸平日事多,未必能够亲自去。我去怂恿他,叫他快点动身。”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3-3-18 01:53 PM 编辑

春秋霸主 2-3:绿帽君主

    雍纠的老婆祭氏,回到了她老爸的家里。
    此时,她的内心非常纠结,要是把老爸害死了,那可是她亲老爸啊……若不把老爸害死,死的一个人,就必是她亲老公了。
    要么老爸死,要么老公死,两个只能选一个。

    在这件事上,她不知道该向着谁。所以,她就先去问一下她妈:“妈妈,妈妈,我问你,你说老爸和老公两个,哪个亲?”
    她妈随口回答道:“两个都亲。”
    又问:“两个之中,究竟谁比谁更亲些呢?只能选一个。”
    妈妈告诉她说:“终究还是老爸要比老公更亲些。”
    祭氏又问:“为什么呢?”
    妈妈对女儿说:“你个傻丫头,这还用问!只要是个男人,就都可以用来当老公,你要多少有多少,但你的亲生老爸,却永远都只有一个呀。”
    “父一而已,人尽夫也”。这就是“人尽可夫”的典故,出自春秋左传。

    只因为她妈妈这一句话,点醒了祭氏。祭氏突然双眼流泪道:“我今天为了救我老爸,已顾不上我老公了!”就把雍纠的计谋全部对她妈说了,说完大哭不止。
    她妈听罢,真个是大吃一惊呀!马上就对祭仲说了。祭仲冷静地说道:“此事,我自来应付,迟早有这么一天的,你们不要声张。”
    正在这时,郑公突派人传令来了,叫他今天上午去东郊慰问居民。

    于是,祭仲在家中挑选了最强壮的十个心腹勇士,个个暗藏利刃,跟随他前往东郊。又挑选了一百多个家丁,都化装成农民,人人手里都拿一把锄头,提前先行,分散了潜伏在那里等候。
    且说祭仲刚一到东郊,雍纠早已先在半路上迎接,摆好了一大桌子的酒菜,看上去非常丰盛。
    祭仲问:“我为公事而来,理所当然,何必如此破费。”
    雍纠道:“郊外春色真美,特献薄酒一杯,聊表敬意。”
    说完,满满斟上一大觥酒,那酒即是鸩酒,有剧毒,跪在祭仲面前,满脸笑容,口称百岁,两个手高高捧着献上,就是目珠不敢看他。
    祭仲假意上前搀扶,先将右手紧紧握住雍纠的小臂,左手接了杯,把酒惯在地上,只见火光迸裂,便大喝一声:“匹夫安敢弄我!”
    雍纠正欲挣扎,祭仲叱令左右心腹道:“还不与我动手!”
    众勇士一拥而上,将雍纠扑翻在地,预先埋伏在附近的家丁们,纷纷拿着锄头冲了过来,几十锄头下去,雍纠已被撅的稀烂。然后,把他的尸体拖到水边,扔了下去,被永远的泡在了池子里。
    祭仲传一声令道:“给我搜!凡是遇有穿甲壳的,执军器的,统统给我做掉!”
    郑公突安排到这里来帮雍纠做事的甲士们,早被搜着,杀的七零八落!有逃出来的人,慌忙跑去报信,郑公突闻言大惊!胆也吓破了:“祭仲再不能容我也!”匆匆收拾了,急急逃奔别国去也。
    郑公突后来听说雍纠是这样走漏消息的,不禁感慨万千,叹道:“国家大事,与女人谋划,他还不该死!”

    祭仲听说郑公突自己跑了,就派人去把原先废掉的旧君郑忽迎接回来复位。并向郑君忽请功说道:“如何?臣当初发过誓,终不失信于旧君也!”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3-3-16 07:12 PM 编辑

春秋霸主 2-4:古代帝王家的女儿为什么叫公主?

    第十四任齐国君主姜诸儿,他有一个姐姐,称作“宣姜”,嫁给了卫国的君主;有一个妹妹,称作“文姜”,嫁给了鲁国的君主。

    其实,这两位美貌公主的名字,究竟是叫什么,后人已无可考稽。因为那个时候,女人的名字是很难载入史册的,之所以把她们称为宣姜、文姜,只不过是史书上的一个代号而已,并非她们本名。比如:
    宣姜,是因为她的老公去世了以后,定谥号为“卫宣公”,所以“卫宣公姜夫人”才用“宣”来称她。文姜,是因为她很有文化,善写情诗,所以才用“文”来称她。
    宣、文,都是根据她们的特征,所给出的一个特指的代号,姜字,则代表她们是姜姓齐国的女人。所以这并不是她们的本名,仅仅只是一个代号。不过,为了方便叙述,我们就且当做是她们的名字吧。

    严格的讲,她们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主”。之所以这样称呼,也是为了方便叙述。毕竟,多数人都习惯把贵族国君的女儿笼统的称作公主,也不为错。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公主是谁呢?那就是周天子的女儿(或妹妹。因为天子的妹妹,一定是老天子的女儿。)
    即便是天子的女儿,也不知道她真正的名字究竟叫个啥,因为史书上只有“王姬”两个字,这也只是个代号。
    一般女儿出嫁,做父亲的不能亲自去送,否则就矮了身份。因为女婿只是晚辈,岳父要挑选一个身份较高,但又比自己略低的亲属去送亲,这样才能和女婿的身份相称。
    由于天子的女儿,多数都是嫁给诸侯国君(公)的,天子不便出面送亲,就在他同姓家族的亲属里面,请一位身份是“公”的人来主持婚礼。因为公是天子的下级,就好比女婿是岳父的下辈。
    这样一来,凡是天子大王家女儿的婚事,就基本上都是由身份为“公”的人来主持了。也只有天子的女儿出嫁,才会由“公”来主,所以,就把这样的女子,形象地简称为“公主”。
    这就是“公主”一词的来历。后来沿袭到战国,也就演变成为了一种正式的称呼。

    而公的女儿出嫁时,公自己就不便出面了,只能由比公略低一点的“大夫”(卿)来主持。
    春秋之际,诸侯之礼,是有严格规定的。若嫁敌国、小国,由下大夫送亲;若嫁大国,由上大夫送亲;若嫁天子,则诸大夫们一起去送亲,以示敬重。从来没有父亲亲自送女儿之礼。
    这样看来,当年齐僖公把他小女儿文姜嫁给鲁公时,就只能由他的弟弟夷仲连(上大夫)和儿子姜诸儿(太子,位同上大夫)去送亲。但是,齐僖公害怕他儿子在半路上又要缠他女儿干坏事,所以才不得已亲自去送。
    如此以来,史官们自然就要对此违礼现象大加议论了。

    再说如今,这27岁的姜诸儿继位之后,觉得他老爸一辈子都是个平庸之人,自己再不能甘于平庸!但齐国刚刚吃过大亏,实力受到创伤,怎么才能图强崛起?
    姜诸儿仔细盘算,和其他诸侯相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最年轻,他是四大诸侯里唯一没有结婚的一个。
    于是,姜诸儿非常大胆的冒昧的向天子大王写了一封信,表示对王室的仰慕与尊敬,希望能够娶上一个王室的女人为妻。天子没有理他,如石沉大海一般。
    但姜诸儿继续写信,送礼,非王室之女不娶。这一坚持,竟是长达四年的苦苦追求!也不知花了多少成本。到了公元前694年的时候,奇迹终于出现了,周天子被姜诸儿的执着所打动,大发怜悯之心,答应将他的妹妹“王姬”嫁给姜诸儿。
    姜诸儿顿时身价倍增。
    王姬出嫁的时候,天子要挑选一位他们姬姓家族里的“公”来送亲,挑来挑去,最后选定了由鲁公来送亲。一来鲁公身份与齐公姜诸儿最为恰当,二来鲁国离齐国最近,这样最方便。

    鲁公心中到底还是觉得有愧于他岳父,所以非常乐意来齐国主婚,正好可以两家化干戈为玉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5:中国人取名,最古老的五条训告

    公元前694年的时候,鲁公和文姜已经共同生活了15个年头。他们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姬同,快12岁了。
    当初,那一年的九月,在鲁公过生日的那一天,正夫人文姜生下了长子,鲁公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并请教了全鲁国最有学问的一个大夫:申繻(xu,读:需),怎样为孩子取个好名字。

    申繻道:“为小孩取名字,最值得注意的,有五个方面。”
    鲁公问:“是哪五个方面?”
    申繻说:“有信,有象,有义,有假,有类,就是这五个方面。”
    信:就是消息、音讯的意思。生下来带有特殊标记,就是老天爷做的记号,比如胎记、掌纹等等。或者出生在特殊的节日,又或者出生之时,发生、听闻了某件大事。这些都是老天爷在为你报信,以此命名,是期望获得老天爷的庇护。
    象:就是样子、外貌的意思。生下来相貌是否不凡,脑门天庭是否饱满像山丘,腰背是否浑实像熊罴,等等。仔细观察初生的婴儿,看他究竟象自然界中哪种有灵之物的样子。
    义:就是意义、含义的意思。取名尽量要用祥瑞意思的字来命名。比如周文王的名字叫“昌”,周武王的名字叫“发”,含义昌盛发达。祥瑞的名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总之不能用凶险的、令人反感的字眼来命名。
    假:就是通假、假借的意思。把万物中有灵的名字假借过来,以期望获得它超强的能量。比如当时有许多人叫“杵臼”,就是取杵臼坚实不坏之意,只要放进了那个罐罐里,就没有它捣不碎的东西。
    类:就是相似、同类的意思。把父亲值得夸耀的、纪念的事用来命名。以期望他以父亲的辉煌为基础,更加光宗耀祖。
    “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这是目前所见,关于中国人取名最为古老的总结记载了。

    鲁公当时听了,把这五个方面综合参考后,就为他儿子取名叫“姬同”。
    因为这个儿子和自己竟然是同一天的生日,故为同。再者,他的长相很像自己,是为同。还一点,就是对他将来的良好祝愿:和自己一样成为国君,这也为同。
    所以就叫他“同儿”。中国汉字,一个字不一定只一个意思,用一个字表述出多个方面的意思来,那才是水平。

    父母为孩子命名,或多或少都倾注了父母的主观愿望在里面。
    这鲁公一共4个儿子。姬同是夫人文姜生的,故立为太子。此前还有一个没名分的私生子叫“庆父”,比姬同约大十岁。因为鲁公的爹生他时已经很老了,鲁公三岁就死了爹,当他有了第一个儿子时,就算有后了,所以很值得向他老爹报喜,故名庆父。
    后来,鲁公屡屡出兵为他国主持公道,帮郑国打宋国,帮纪国打齐国,从来没败过,俨然诸侯老大。这时又生了一个私生子老三,为纪念征战胜绩,就取名为“牙”(史称公子牙)。因为牙是最坚固的部位,没有嚼不烂的东西。
    不过,与齐国结仇,终非鲁公所愿。鲁公一直想和解,却没有契机。这时,文姜夫人又为他生了老四,生下来一看,掌纹上呈一个“友”字,就取名为“友”,(因为是最小的儿子,所以史称季友。)

0.jpeg

    以友命名,是鲁公怀着良好的祝愿,希望两家化敌为友。

    正在这时,契机出现了,周天子要把妹妹嫁给齐公姜诸儿,请鲁公送亲。
    鲁公大喜,正欲动身,突然接到姜诸儿的国书一封。打开一看,上面什么没写,只提了一个荒唐无理的要求:“把你老婆带过来,我想我妹子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6:戴绿帽子被写进诗经里的国君

    鲁国,号称礼仪之邦。当初,有春秋四大美女之称的文姜公主,嫁给了鲁桓公,确实为这个保守的国家带来了一股自由的气息。

    文姜是个少有的懂得驾驶技术的女性,那时驾车的难度其实比现在大多了。她常常独自驾着华丽的驷马奔驰,在曲阜城的大街小道上,无拘无束的打发着寂寞。有时也会带着成群的帅哥仆众招摇过市。
    文姜不喜欢摆贵族架子,与平民百姓轻松随和,因为她生来没有受过周礼的束缚。鲁国的百姓喜欢她,甚于他们的国君。

    公元前694年。周天子答应把妹妹嫁给齐公姜诸儿,由鲁公送亲。文姜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终于按耐不住了,她从心里祝福她哥,但女人的醋意是难于言表的,又何况是她哥,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她一定要回去,参加她哥的婚礼。
    鲁公说:“这样,不太好吧……,这不合规矩。”
    文姜说:“我哥的喜事,凭什么不带我去?难道我就不能回去看看?我也只这一个哥。”
    鲁公想了想,说道:“好吧,回去看看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鲁国的大夫们纷纷反对。
    申繻翻开周礼,引经据典说道:“‘女有室,男有家’,古之制也。礼不可渎,渎则有乱。出了嫁的女子,若父母建在,一年最多回去探望一次。如今夫人的父母早已不在了,她还回去探望谁?从来没有以妹探兄之理。鲁以秉礼为国,岂可行此非礼之事乎?”
    诸大夫们也都纷纷奏道:“吾国乃礼仪之邦,万万不可行此非礼之事!”
    但鲁公已经答应了文姜,便不再听谏。执意要携夫人一起去齐国。鲁公心里这样想:我和夫人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天天看着她,还能有什么问题。大家小题大做了。

    文姜早年和她哥的绯闻,鲁国人也听说过,就是他们的国君不肯相信。鲁国人爱戴他们的国君,也喜欢他们的君夫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情。
    但这一次,君夫人要回去见她哥时,旧情是否又要再次复发?万一再传出什么绯闻如何是好?敏感的鲁国人心理上蒙受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想要引起国君的高度重视,就编了一首歌“破鱼网”到处去唱:

    破鱼网啊破鱼网,
    挂在桥梁上,
    鱼儿看了不慌张,
    从容穿梭来往。

    破鱼网啊破鱼网,
    摆设桥梁上,
    鱼儿看了心不惊,
    径直望上闯。

    破鱼网啊破鱼网,
    挂在桥梁上,
    文姜要回齐啊,
    其从如水不可挡。

    鱼,在《诗经》中常常隐射两性关系,暗指文姜,破鱼网指鲁公,讽刺鲁公就像破鱼网一样逮不住鱼,看不了自己的老婆。而鲁公自己却浑然不觉。
    这首歌传唱开来后,风靡一时,被收录“春秋流行歌曲三百首”,即《诗经》,歌名《敝笱》,敝笱翻译过来就是:破鱼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7:春秋第一乱伦事件

0.gif

    鲁公执意要带老婆到齐国去。
    临走的时候,大夫申繻又交代道:“去的话也可以,但女的一定要住在丈夫房里,男的一定要跟妻子住一屋。千万不要分开住宿,也不要乱动,一动就会出问题的。”
    鲁公漫应了一声,就带着老婆望齐国去了。

    再说27岁的姜诸儿上台之后,脾气突然变得很坏很坏。因为他不想齐国在他的领导之下,还是那么平庸!
    不平庸的人一般两种,要么十分英明,要么非常残暴。而后者往往更简便易行。所以他的脾气就变坏了。
    大夫连称是老爸的旧臣,在姜诸儿看来只是个庸人,所以毫不留情的赶到外面去。
    大夫管至父老爸的旧臣,在姜诸儿看来也是个庸人,所以毫不留情的赶到外面去。
    堂弟公孙无知,也是个庸人,虽然老爸死前交代了又交代,但姜诸儿仍不留情的赶到外面去。车驾衣服礼秩待遇,统统都削减一半。
    气的大伙都纷纷骂他“暴君!”
    所谓暴君,就是对官员残暴。若是对人民残暴,就是暴政了。
    在姜诸儿看来,只一个标准:不善征战的就是庸人。所以赶走了大量的庸人之后,他就整天和公子彭生、石之纷如等强人一起,习武练兵,狩猎布阵。

    鲁公夫妇来到了齐国。姜诸儿殷勤相接,各叙寒温之后,鲁公代表周天子大王之命,将婚事议定了。姜诸儿十分感激,设大宴款待鲁公夫妇。
    然后,就请文姜夫人到宫内,与旧日宫嫔相会。结果这一进去,就出不来了。姜诸儿在内室早已摆下一桌私宴,与文姜两个叙旧。
    分别多年来,却又在这里相会,一应摆设,也俱如儿时旧物布置,两个触景生情,嗟叹不已。饮酒中间,四目相视,姜诸儿问道:“妹妹还曾记得当年桃花词‘叮咛复叮咛’否?”
    妹妹深情答道:“如何能忘!”
    姜诸儿、文姜两个,多年的相思,今天终于变成现实。妹妹依旧年少时的美丽,只是多了几分丰腴,哥哥依旧年少时的英俊,只是多了几分刚毅。兄妹二人,不顾一切地搂抱在一起,亲热起来,你贪我爱,不顾天伦,已成了苟且之事。
    两下迷恋,难舍难分,当晚又同床共枕,同宿宫中过夜......
  这一段历史,《左传》记载四个字:“齐侯通焉。”通什么呢?《史记》记载:“齐襄公通鲁公夫人。”《齐世家》:“齐襄公故常私通鲁夫人......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是为春秋第一兄妹乱伦事件。
   
    却说鲁公在齐国宾馆等了好久,也不见夫人踪影,心中不免焦急,便叫人去请夫人速速回来。宫人去了转来说进不去。鲁公暗道一声:“坏了!”便对三公子姜小白说道:“你进去,叫你姐速速归来!”
    姜小白便直入宫内,见到了他哥姐。
    见到的后果,就是被他哥毒打一顿。小白跪在地上,苦苦劝谏:“天色已晚,请姐姐速归!免得天下人耻笑。”姜诸儿暴跳如雷,一嘴巴扇去,又将小白乱踢,骂道:“你这小子,居然敢对寡人这般无礼!”命侍臣,将小白赶打出宫。
    小白流着眼泪回去,悄悄把宫内的情形告诉了鲍叔牙。鲍叔牙不听则已,一听冷汗直冒:“这,这如何是好?暴君早已容不下公子,今日又做出这般禽兽没天理之事,那鲁公岂肯善罢甘休?齐国的灾难已经到了!两国必见刀兵,暴君万劫不复矣。”
    当夜,小白和鲍叔牙匆匆收拾了,准备好行装,率领着随从,不辞而别,远离这块是非之地,逃奔出国去了。

    再说鲁公痴痴等待,不见夫人归来,小白也没了踪影,心中万般狐疑,撇得他一个人孤零零,冷清清,疑神疑鬼,猜测难定,便又叫人过去打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8:查岗

    话说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悄悄逃离齐国。
    敏感的管夷吾察觉出不妙,便与召忽商议:“鲍叔牙一贯谨慎,为何突然不辞而别?宫中一定将有巨变!那暴君定是留了鲁夫人过夜,两国必有一战。今既已不容三公子,又岂能容二公子?”
    召忽道:“你说的有理,我也这般猜测未定。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管夷吾道:“我们带二公子去鲁国吧。”
    召忽一惊:“去鲁国?如今齐鲁皆是是非之地,如何要去鲁国?”
    管夷吾道:“若避难于鲁国,实有两利:若齐公杀了鲁公,则与我们无关,鲁人不会向我们寻仇;若鲁公杀了齐公,则鲁人自然要立我家二公子为齐国新君。如何不好?况公子母亲本为鲁国人,鲁国如何不庇护于他?”
    召忽沉吟片刻道:“好,我们去鲁国吧。事不宜迟。”
    当夜,公子纠、召忽、管夷吾,也不辞而别,率众逃离齐国去了。

    到了第二日大天亮,太阳已有三竿高了,姜诸儿和文姜还相抱未起。
    鲁公心中疑虑,一夜不曾睡着。遣去探听休息的人回来说:“齐公只有一个姓连的偏室,是大夫连称的族妹,向来失宠,并不和齐公住在一起。姜夫人进了齐宫,兄妹二人叙情,并无其他宫嫔相聚。”
    鲁公大怒,恨不得一步跨进齐宫,一刀剁了姜诸儿,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心中虽然忿恨,却不好发作,正是“敢怒不敢言”。恰好人报“国母出宫来了。”

    鲁公盛气以待,审问文姜:“昨天夜里,你在宫中和谁饮酒?”
    文姜回答:“同连妃。”
    鲁公又问:“几点钟散的席?”
    文姜回答:“久别话长,到散席时,已经是半夜了。”
    鲁公又问:“你哥有没来陪你们喝酒?”
    文姜回答:“我哥没来。”
    鲁公冷笑一声,又问道:“难道兄妹之情,就不来相陪杯酒?是何道理?”
    文姜回答:“饮至中间,曾来陪酒一杯,当时转身便又去了。”
    鲁公又问:“那你席散之后,如何不出宫回来?”
    文姜回答:“天已太黑了,深夜不便出宫。”
    鲁公又冷笑一声,又追问道:“那你昨天夜里,在哪儿睡的?”
    文姜被他问的恼怒:“你什么意思!何必盘问至此?宫中有许多空房,难道还少了我睡觉的地方?我自在西宫过宿,那是我当年的闺房。”
    鲁公又问:“那你今日,如何起得这般迟?”
    文姜回答:“昨夜饮酒劳倦,今早梳妆,不觉过了时。”
    鲁公又问曰:“那你昨天夜里,是和什么人睡的?”
    文姜回答:“和一个宫娥睡的。”
    鲁公又问:“那你哥是在哪睡的?”
    文姜不觉面赤耳热,回答道:“你这人问话怎么这么可笑!为妹的怎管哥哥睡在哪里?”
    鲁公道:“只怕为哥的,倒要管妹子睡觉!”
    文姜勃然变色,气急败坏大叫道:“你说这话,什么意思?”
    鲁公道:“自古男女有别。你留宿宫中,兄妹同宿乱伦,寡人已尽知道了,你休得瞒隐!此处不和你多言,回去与你细算。”
    文姜依旧含糊抵赖,大哭大闹,冲上来去揪鲁公,鲁公火起,一嘴巴扇在文姜脸上,文姜嚎啕大哭,“你敢打我!这是什么地方!你敢打我!”揪住他拼命,二人扭打在一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9:春秋第一特大谋杀国君案

    却说文姜出宫的时候,姜诸儿难以放心,便秘密派遣心腹力士石之纷如偷偷跟踪,打听鲁公夫妇相见时有何说话。
    石之纷如跟去偷听之后,过来回复道:“鲁公与夫人发生口角,如此如此。”
    姜诸儿大惊:“寡人亦料想那鲁君久后必知,如何就知道的这么早!一不做,二不休,事不宜迟。”传令,速叫公子彭生进来。

    彭生来了,姜诸儿问道:“叔,还记得上次征战纪国时,一箭之仇么?”
    当年,征战纪国时,彭生曾经中过鲁公一箭,那一箭,性命攸关,差点就死掉了。所以彭生至今怀恨在心,如何不记得?咬牙切齿道:“有何吩咐,但说无妨。昨日之事,莫不是已被他知道了?”
    姜诸儿垂头低叹道:“正是。孤为此忧心忡忡,若两国交起兵来,恐非敌手。正不知如何是好。”
    公子彭生两眼圆睁,怒叫道:“什么?不就此做掉他!你还打算放他回去调兵?”
    姜诸儿道:“他也是天下一大诸侯,又奉王命而来,孤如何敢杀他!思前想后,无计可出,所以只有请叔来商议商议。”
    彭生冷笑一声:“此事再简单不过!吾捏死他,就像捏死一只蛤蟆!主公不要声张,吾今日放他不过!叫他直着过来,抬着回去!”
    姜诸儿再三交代,一定要小心行事,切莫露了半点马脚。

    不一会,鲁公派使者来告辞。姜诸儿再三挽留,鲁公坚持要走,姜诸儿说,好吧,中午在牛山设宴,为鲁公饯行。
    当日,牛山大宴,盛陈歌舞。鲁公只低头无语,姜诸儿意倍殷勤,教诸大夫们轮流把盏,又教宫娥内侍,捧樽跪劝。这鲁公心中愤郁,便也借酒浇闷,不觉已经醉了,分别时,嘴里已喃喃不清。
    姜诸儿便望着公子彭生,递个眼色。彭生心领神会,站起身来,伸开两手,将那鲁公轻轻一托,便抱上了车。二人同坐在一辆车上,仆从尽在其后跟随。
    车队缓缓前行,约莫二三里路时,彭生见鲁公正打瞌睡,便以两掌摸至鲁公两边肋骨之下,那彭生乃齐国第一力士,浑身有千钧之力,其臂如铁,其指如钩,挫开十指,猛力向里一剜,再望外一拉,那鲁公的肋骨也就当场断裂!里边肝胆俱被捣碎!
    鲁公顿时大叫一声,口鼻喷血而死。
    彭生双掌复一推,肋骨又依旧按裂纹合拢,再将鲁公嘴上鲜血擦拭干净了。——此一手,乃失传绝技,杀人不用凶器,也不见外伤,里面肝胆俱裂,而外表肋骨仍然完好,一般人肉眼哪个看得出来。
    这便是春秋时期,第一特大谋杀国君案,史称拉杀鲁桓公,被公子彭生活活的拉肋而死!

    却说鲁公那一声惨叫,惊得众仆从心疑,纷纷上前看时,只是低头沉睡,唤之不醒。彭生对众人说道:“鲁公醉了,扶他先回邸舍,休息休息去吧。”
    众人虽觉蹊跷,哪个敢在彭生面前多言!便依着他的吩咐,把鲁公扶到床上睡了,——鲁公,再不会醒来。
    彭生把那粘有血迹的衣服脱下扔了,打着赤膊,径入宫廷,击着两掌,啪啪直响,走到姜诸儿面前高声道:“那老蛤蟆已经被我捏死了!现在他们只当他睡了,还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姜诸儿大喜!厚厚重赏了公子彭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3-3-21 05:03 PM 编辑

春秋霸主 2-10:国之三耻

    鲁公代表天子在齐国为姜诸儿议婚,事情还没结束,突然“暴薨”的消息,就传回了鲁国。
    他的四个儿子跪在地上大哭。庶长子公子庆父把那些回国的随从人员一一细问:“怎么死的?什么人干的?”
    都说是鲁公喝醉了,公子彭生送他上的车,然后车上听得一声惨叫,正不知为何,后来就发觉他已经死了。
    庆父又问:“夫人如今何在?”
    回答说:“夫人仍在齐国,不肯回来,与齐君出则同车,入则成对。”
    公子庆父闻言大怒,捋起袖子,袒露肩臂,环顾众人道:“齐君荒淫无道!乱伦无礼!如今已祸及我君父,我虽不才,愿率戎车三百乘,伐齐问罪!一来为父报仇,二者洗雪国耻。不知谁愿助我?”

    大夫申繻就私下问他手下一个叫施伯的谋士,能不能出兵伐齐?施伯回答说,不能。讨伐齐国没有理由,即使告到天子朝廷也没用,因为没有真凭实据。关键是,现在鲁弱齐强,讨伐不能取胜。一讨伐若不胜,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反而自彰其丑,像这种暖昧之事,不可闻于邻国,惹天下诸侯笑。
    最后,大家商量的结论是:家丑不可外扬,仇恨暂且含忍!
    大夫申繻宣布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且扶太子同主张丧事,候丧车到日,行即位礼。”
    于是,鲁公12岁的嫡长子姬同,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成为了鲁国的新君主,史称“鲁庄公”。姬同的庶兄公子庆父、庶弟公子牙、嫡弟公子季友,也都成为了鲁国的新大夫,和一班文武旧臣们一起参国议政。
   
    新任的鲁庄公姬同召聚群臣议事。
    上士施伯奏曰:“如今,鲁国遭此大变,留下三耻,徒为世人笑柄,主公知否?”
    年仅12岁的鲁庄公问道:“是哪三耻?”
    施伯说:“先君死的莫名其妙,外人猜疑,纷纷乱讲,一世的英名眼看就要毁了,若恶名成实,即为一耻也;君夫人留在齐国不回来,外人议论,纷纷乱说,主公脸上还有何光彩?此即为第二耻也;还有更可恨者,齐国乃是仇国,况主君尚在守孝期间,还要再跑去为他主婚,主公若推辞不去,便是违逆了天子大王的命令,若是去了,则又贻笑于世人,今后如何为君?此即为第三耻也。”
    施伯所说的这三大国耻:第一耻,是他爹;第二耻,是他妈;第三耻,就是他。
    他爹戴绿帽子;他妈不守妇道;他还要为他爹的仇人、妈的情人去主持婚礼。

    鲁庄公听罢,蹴然叫道:“此三大国耻,如何才能免除?”
    施伯曰:“主公勿忧,此三耻,臣自有办法一一雪洗。欲要别人不说丑话,必须先要自美;欲要别人不生疑虑,必须先要自信。”
    鲁庄公曰:“其策何如?愿闻其详。”
    施伯道:“先君去世,齐公难辞其咎,主公拟一封国书,一定要他给个说法,有个交代。他怎么说,我们不管,但他自有个交代,或以彭生治罪,必不会辱没先君英名,世人也不会嘲笑主公,主公再为去世的先君取一个上好的谥号,以最荣耀之名葬于九泉之下,则第一耻可免矣。”
    鲁庄公又问:“第二策何如?愿闻其详。”
    施伯道:“君夫人呆在齐国不归,主公宜用最高礼仪去请她回来。她回不回,我们不管,但礼仪一定要隆重,正好借此以成就主公的孝道美名,让天下人尽知主公之孝心,则第二耻免矣。”
    鲁庄公曰“善”。又求问第三策何如?
    施伯道:“惟主婚一事,去,还是不去,最难两全。然臣也有良策。”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11:过河拆桥

    鲁庄公追问第三策何如。
    施伯回答道:“可以将王姬住的馆舍,建在郊外,主公不必去齐国,以先君的丧事为由推辞掉,只派上大夫去送亲即可。这样上不逆天王之命,下不违大国之情,中不失居丧之礼,如此则第三耻也免矣。”
    庄公曰:“申繻说你有智,果然!”遂一一依策而行。

    于是,鲁庄公、申繻、庆父、施伯等一干人,草拟了国书一封,派使者送来齐国。齐公姜诸儿接到书信打开看了,只见上面写着:

    外甥姬同 外臣申繻等,拜上齐公殿下:
    先君奉天子之命,来议大婚。今出而不入,路人议论纷纷,皆以车中之变为言,耻辱播于诸侯,无所归咎,请齐公详查真凶,严办凶手以正罪。则先君在天之灵得以告慰,两国自然相安无事......

    齐公姜诸儿看了文书,暗暗盘算,到底还是做贼心虚,不敢把事态闹大,息事宁人方为上策。
    于是,姜诸儿当着鲁国使者的面,问座下左右之人道:“当日,寡人与鲁先君饮酒之时,还有谁人在场?”众人回答还有某某某。
    又问:“饮酒之后,诸位可见鲁君有何病恙?”
    众人回答:“鲁君起身告辞离去,看不出有甚病恙。”
    姜诸儿又问:“鲁君何时病故?”
    众人回答:“回到官邸之后,便一卧不起。”
    姜诸儿道:“原来如此,我已知道了,鲁君离席时安然无恙,回到官邸便不能起来,这问题一定是出在路途之中了。那一日,是什么人送鲁君回府的?寡人已记不清了矣。”
    众人皆答:“是公子彭生送的鲁公回府。”
    “噢,”姜诸儿道,“是他,是他,快快传令,叫彭生速速进来,寡人详细问他便知。”

    宫人召彭生入朝。
    公子彭生自以为有大功,昂然而入,一进来就大咧咧坐了。
    姜诸儿当着鲁国使者的面,问道:“那日寡人与鲁君饮酒,叫你扶他上车,送他回府,你送到了没?”
    彭生回答:“已送到。”
    “但他却暴病而亡,你难逃其责。”姜诸儿说罢,就把国书递给彭生,彭生脸色突然变的很难看,问道:“这……是何意?”
    姜诸儿翻脸骂道:“寡人叫你送他回去,你如何不小心伏侍,使他暴亡?你这粗心之罪,险些惹得两国刀兵相向,你自说该做何论!”喝令左右:绑了!推出去斩首!
    彭生大惊,慌忙争辨道:“鲁公之死,关我何事?如何要斩我?”
    姜诸儿道:“虽不关你事,但责任在你,你需脱不了干系!不用你的脑袋,难平鲁人之愤。你自去天上与他解释!”
    彭生大怒,厉声叫道:“好你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家伙!你奸淫妹子,又杀她夫君,都是出自你这无道昏君所为呀!今日,你过河拆桥,竟全归罪于我!我死不瞑目,我的冤魂必将化作妖孽,来取你这暴君狗命!”
    姜诸儿自知理亏,也不好与他争辩,趴伏在案桌上,用胳膊将自己的两个耳朵捂住,这样就听不到了,任凭他怎样去骂吧。左右之人,在一旁看了,皆掩面呵呵大笑,无视鲁使之存在也。

    公子彭生的脑袋被砍下来时,还在叫喊,变成鬼也不会放过他,一双眼睛还死死的盯着姜诸儿不放。
    鲁国人对这件事总算也有了个说法,都是因为彭生照顾不周,既然彭生已被斩首,也就暂不再深究,到此为止。姜诸儿终于长长的吁出了一口气。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12:古代君王去世后怎样定谥号?

    去世的老鲁公,得到一个“桓”(huan,读:环)字的谥号。

    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武定四方曰桓。
    桓就是大的意思,也是武的意思。“桓”字仅次于“武”,但比“庄”字要高。庄,只是武的样子,毕竟不是武,武而未遂才叫庄。桓就不是只摆样子了,真格的动武。
    鲁桓公帮郑国打宋国,帮纪国打齐国,打仗从没败过,基本上可以算当时的诸侯老大了,为什么不叫“武”呢?
    因为依靠武力建立自己功业的人才叫武。鲁桓公的功业不是靠武力打仗获得,而是继承的。他一生用武都在为别人打仗,而不是为自己,这就叫主持正义,维护公道,不许强大欺负弱小。
    桓的本意,就是宫殿门口最粗大的那根柱子,叫作桓表,俗称华表。那是天子的招牌,象征着公平。鲁桓公一生都是在为公做事,最后因公殉职,所以就把他比作华表,称为“鲁桓公”,载入了史册。

    再说鲁国新君庄公派人来齐国,接他妈文姜夫人回去。
    齐公姜诸儿十分难舍,但碍于公论,只得放行。
    这姜氏一者贪欢恋爱,不舍齐公,二者背理贼伦,没脸回去。也就走一步,懒一步,当她走到齐鲁两国边界的禚地时,叹道:“此地不鲁不齐,正好做我的家。”就吩咐从人回去告诉她儿子:“要我回去,除非死后。”
    鲁庄公知道他妈是没脸回国,就专门派人过来修建了一处别墅给他妈居住。又经常亲自过来馈问,四时不绝。
    后来史官议论,认为鲁庄公做的对,论情则为生身之母,论义则有杀父之仇,文姜若回到鲁国,鲁庄公反而难以处理了。文姜做的也对,她就只该徘徊在两地不回去了,以成全她儿子的孝名。

    如果用宿命论的观点来看,文姜夫人就该是个克夫命。
    这一年,他老公死了。当年,文姜本是准备嫁给郑国太子姬忽的,如果她做了郑国的夫人,那她的老公还是该这个时候死。
    郑国的姬忽,在鲁桓公“暴薨”之前不久,也“暴薨”了。
    当鲁桓公来齐国议婚的时候,郑公姬忽也派上卿祭仲来齐国修好。祭仲走了之后,高渠弥设下一条毒计,骗姬忽说,他发明了一种新的阵法,请他去郊外观看阵法。
    姬忽与高渠弥来到郊外,姬忽问在哪?高渠弥指说前面,姬忽望前面走了几步,高渠弥在后面嗖的一箭,就把他射杀了。
    然后,高渠弥谎称是在半路上被强盗所杀,他就自作主张立了郑庄公寤生的第三个儿子:郑公子亹为郑国的新君主。高渠弥召祭仲回来,两人共同把持国政。可怜姬忽复位,不到两年,死的不明不白。

    姬忽死了以后,用一个字总结他的一生,定谥号为“郑昭公”。
    昭,主要有两个意思。昭雪的昭,伸冤平反之意。他本来就是郑国的君主,却无缘无故的被废掉了,但后来又复了位,是为昭。他死的太冤了,但他一死,又有人为他伸冤平反了,还是昭。
    昭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光明。姬忽一生光明磊落,是个阳光男孩。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13:以大结小

    齐公姜诸儿拉杀了鲁桓公之后,就连他自己国家的人,也纷纷说他无道。国人沸沸扬扬,尽说他干此淫贱没理之事。
    姜诸儿心中暗愧,急急派人去迎王姬来齐国成婚,国人的议论还是未能平息。

    天下的局势,原先是鲁郑一党,宋齐一党,势均力敌。
    但是现在,这种格局被姜诸儿轻易的打破了,鲁桓公一死,鲁国就成为了齐国的“外甥之国”,鲁国的新君姬同都听他舅的,也不是听他舅的,而是听他妈的话。
    他妈一直不肯回国,却在边界上遥控指挥她儿子,她儿子是个孝子,这样一来,鲁国就受到了齐公姜诸儿的操控与摆布。

    鲁国一转向齐国,郑国就受不了了。
    郑公亹是寤生的第三个儿子,被高渠弥立为郑国的新君主。他一上台,就派人去四处通知天下诸侯,“我们郑国又换国君啦。”
    休息传到了齐国。
    姜诸儿暗想道:这郑公亹一定是篡位上台,大逆不道,不如起兵去讨伐他,此时讨伐,乃是一件义举,必得天下人称赞。如能为天下做一两件正义之事出来,那谁还会再在背后议论我的是是非非?
    但他再仔细一盘算,如果起兵伐郑,未必能胜。
    不能武胜,便用文胜。此时,天下诸侯们都知道那郑亹是篡位,承不承认都还在犹豫之中,我不如带头最先承认,则郑亹感恩戴德,必以我齐国马首是瞻。

    于是,姜诸儿派使者送来国书一封,承认了郑亹为郑国的新君主。并且还要约他相会,两国结为盟友,世代永好。
    郑公亹看了齐国的国书,大喜道:“齐公愿意下交我郑国,我国安如泰山矣!”便要和左卿祭仲、右卿高渠弥一同前往齐国结盟。
    祭仲奏道:“主公不可前往!以臣观之,那齐君绝非善类,去之不妥!”
    郑公亹道:“有何不妥?齐国是个大国,齐君若傲慢无礼,我曲意奉承便是,若能得此大国结交,寡人即使受些侮辱,又有何妨?”
    祭仲便称作有病,推辞不去。郑公亹和高渠弥去了。

    郑国的大夫原繁私下问于祭仲:“新君欲结好齐国,你应该辅助他,为何不去?”
    祭仲道:“齐君是个残忍之人,背德之极,无信可言,又居于大国,必有图霸天下野心。自古只有小国攀结大国之理,岂有大国自愿结交小国之事?以大结小,必有奸谋。君臣此行,必遭不测之灾!”
    原繁道:“人都说祭仲大夫多智,果然也。我要看看你今天说的准不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14:春秋时第一个被五马分尸的人是谁

    话说郑公亹成为郑国的新君后,非常担心诸侯们不承认他的合法地位,这时齐公姜诸儿带头第一个承认,并且还要和他结盟,真是高兴还来不及呀,就带着高渠弥一起来到了齐国。

    齐公姜诸儿和郑公亹一同豋坛盟誓。所谓盟誓,就是要杀牛喝牛血,发誓永结同好,姜诸儿为执牛耳者。
    一个臣子,端着一个盘盂,跪在地上,请姜诸儿杀牛。姜诸儿把他瞪了一眼,使个眼色,那臣子便知趣的端着盘盂下去了。
    姜诸儿牵着郑公亹的手,问道:“你们的先君郑昭公(姬忽),是怎么死的呀?”
    这种场合,冒出这样一句话来,问的好突然!
    郑公亹脸色大变,惊颤不已,已不能说话。
    高渠弥就代他回答道:“先君因病而死,问他作甚。”
    姜诸儿冷冷道:“寡人却听说他是出城时遇到了强盗,并非病也!”
    高渠弥遮掩不过,只得回答道:“先君原有疾病,出城时又受到强盗惊吓,所以暴亡了。”
    姜诸儿呵呵笑道:“国君出行,必有警备,请问这贼,从何而来呀?”
    高渠弥辩道:“贼人乘机发难,谁能防之?”
    姜诸儿又问道:“曾捉住贼人否?”
    高渠弥曰:“至今还在缉捕,尚未捉拿归案。”
    姜诸儿大怒道:“贼人就在眼前!何需缉捕?你受国家爵位,吃国家俸禄,竟敢以私怨谋杀国君!到了寡人面前,还敢支支吾吾!寡人今日为你们先君主持公道,报仇雪恨!”
    叫力士:“还不快快与我下手!”
    石之纷如先将高渠弥扑倒在地,绑缚的严严实实。

    郑公亹见势不妙,马上跪地磕头,哀求道:“此事与我无干,都是高渠弥所为。饶我一命!”
    弑杀郑忽一案,与郑公亹的关系可能是不大。但姜诸儿叫道:“既然你知道是高渠弥干的,那你为何不讨伐他?道义安在?今日,寡人要为天下诸侯,主持公道!你自己到地下与他分辩。”
    把手一招,众勇士一齐上前,将郑公亹踏在地上乱砍,当场死于非命。可怜新君的宝座还没坐热,便惨死于异国他乡。随行人众,见齐人势大,谁敢动手,一时尽皆逃散。

    姜诸儿看着高渠弥,问道:“现在,你的国君已经死了,难道你还想苟活于世?”
    高渠弥道:“只求赐死!”
    姜诸儿道:“只给你一刀,便宜了你!来人!把这犯上作乱、弑君易主的奸人给我揪死!”
    众人问道:“怎么个揪法?”
    姜诸儿道:“用五辆车,分别绑住他的脑袋、两手、两脚,向五个方向往外揪!揪烂这厮!”
    于是,高渠弥的身体被活生生的撕扯成了五瓣!成为春秋时期死法最酷的一个人。
    姜诸儿要以义举闻于诸侯,所以用此极刑,张大其事,声称为冤死的郑公忽平反昭雪。高渠弥死了以后,姜诸儿就把他的脑袋悬挂在南门之上,旁边写着四个大字:“逆臣视此!”

    这应该算是义举了,所以称赞姜诸儿的,盖过了议论他的。
    姜诸儿很有成就感。不过还是有人私下议论:“我们的君主,处置别人,事事有理,只是他自己做事,没理太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篇  

          一代文圣人孔子为何要曲笔写《春秋》?


0.jpeg

    春秋时期,周王室分派了许多史官到各个诸侯国去,这些史官们各以其所在地发生的事变呈报中央王室,并且也分别报之于各地史官,谓之“赴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保持的材料最完整,守此制度未坏,因说周礼在鲁。

    《春秋》本来是官方史。后来,孔子在此官方档案的基础上,按照他自己的意图,重新进行了编辑改写,这样一来,《春秋》就变成带有他个人观点的私家著述了。
    此谓之曲笔写春秋。孔子的这种写法,也被称为“春秋笔法”。
    那么,孔子为何要曲笔写《春秋》呢?

    下面,先来解释一下“曲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1.婉转。要表达一个意思,又不好直接说出来,那就绕个弯说。这样,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可看的人却不一定转得过来弯,似懂非懂。如此则达到了隐瞒真相的目的。
    2.简略。如果把一事件描述的非常具体,则绝大多数人一看就会明白。反之,如果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话带过,则绝大多数人就不可能了解到真实的内情了。如此即可隐瞒住真相。
    3.删除。把不利的记录删除掉,不写。则真相不会让后人轻易知道。
    曲笔,是相对直笔而言的。
    请注意:曲笔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是用模糊的手法来表达真实的史事。曲笔不是捏造、杜撰。因为捏造、杜撰出来的东西本身就是假的,不是史实。这是根本区别。
    也就是说,孔夫子并没有瞎编杜撰一些虚假的故事,而只是有意隐瞒了一些真实的历史。那么,他究竟隐瞒了什么?又为什么要隐瞒?
    这就要从他毕生的追求来寻找答案了。

    孔子一生都在推行仁政善政,所以他编的春秋,是有很强烈的“惩恶扬善”观念在里面的。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警告后世的乱臣贼子们,不要作恶多端!所谓“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真的惧不惧,不好说,但多少可以起到一些警示震慑的作用。
    一是树立榜样,立万代之师。那些令人尊敬的人,从善如流的人,应该大力推广宣传,好叫后世的为政者模仿,学习,从而也成为高尚的人。
    历史上的那些坏人干的坏事,没必要曲笔来写,照直如实写出即可。
    历史上的那些好人做的好事,也没必要曲笔来写,照直如实写出即可。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事,不好直说,需要曲笔来写呢?
    那就是:好人干的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那可不能直接写出来呀,直写了,谁还相信有好人?
    人无完人。孔子在解密史官档案的时候,发现他所尊敬的人,贤能的人,甚至他的亲人,总之,一些被世人所称道的人,原来居然也或多或少有着劣迹斑斑……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是那么的令人无奈。在那个兵以诈立,不择手段,残酷竞争的岁月,美好的理想终究只能是理想。孔子非常痛苦,如果把这些好人见不得光的事都写出来,那如何为后人立楷模?如果瞎编乱造,那还是历史吗?
    这是一组对立的矛盾,似乎不可两全。所以,孔子采用了曲笔的手法写出,既不违背史实,又把那些好人的劣迹巧妙的隐瞒,不易被人发觉。又记录了真实的历史,又树立了万代的楷模,如此两全之事,谁能做的到?唯有孔子!所以说孔子是大圣人。
    孔夫子见过太多的邪恶,结果写出了那么多的曲笔,最终失望之极,他自己便述而不作了。

    孔子是73岁去世的,71岁时就停止写《春秋》了,为什么?
    鲁哀公十四年春,管理山林的两个人在打猎时,捕获了一只怪兽归来。
    孔子看了说:“这是麒麟啊!它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边说边掩面大哭,涕泪沾襟,绝望说“吾道穷矣!”
    孔子这时正在写《春秋》,他认为麟是“仁兽”,仁兽只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现在不是太平盛世,仁者出来的不是时候,就会被擒获。
    于是写下“(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这句话之后,就不再写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15:春秋时期年龄最小的新娘

    却说周天子的妹妹王姬,嫁给姜诸儿,成为了齐国夫人。

    那王姬生性贞静,不苟言笑。而姜诸儿又是个狂淫之辈,所以两人不甚相得。姜诸儿娶她是看中的身份,有何感情。
    王姬在齐宫住了数月之后,终于知道了姜诸儿和他妹妹通奸乱伦的事,黯然自叹道:“如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我不幸错嫁匪人,这都是我的命呀!”
    从此闷闷不乐,郁郁成疾。差不多快一年的时候,她为姜诸儿生下了一个女儿之后,也就撒手人寰了。
    周王姬嫁来不及一年就郁闷而死。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话就解决了。

    自从王姬死了以后,姜诸儿便再无忌惮。心下思念妹妹文姜,时常假以出城狩猎为名,悄悄来到边界禚地,与文姜昼夜淫乐,俨如夫妇一般。
    不久,姜诸儿与文姜吐露心思。他一定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即将出兵攻打纪国了,但是,他担心鲁国会像上次一样又从中作梗。
    文姜听了,非常赞同他哥的决定,鲁国不是问题,她来应付。于是,马上派人去鲁国,传夫人君令,命她儿子鲁庄公姬同速速来禚地相会。

    鲁公姬同不好去,又不好不去,再三犹豫,最后还是去了。
    姬同来到边界禚地,就在她妈的住处,见到了他爹的仇人、他妈的情人、他的舅舅、他敌国的君主——齐公姜诸儿。
    这鲁公见了齐公,倍感尴尬,不知道是何种复杂的心情。
    这齐公见了鲁公,倍感亲切,看他这外甥的脸庞,长的太像他妹子了,当然,也有几分像他。虽然才一十三岁,却兼有老鲁公的强壮与涵养,乃年轻一辈之佼佼者。姜诸儿看了十分喜欢。

    话说这鲁公与齐公以两君之礼相见了,鲁公的妈,文姜夫人就极为不悦。因为,文姜夫人在白天都是以两君之礼相见姜诸儿的。
    文姜发怒道:“失了礼仪,成何体统!”逼他儿子以甥舅之礼相见齐公,鲁公不能拒,虽勉强从之,心中不悦。
    齐公大喜,盛情款待鲁公。
    饮酒间,文姜夫人突然提议,要她儿子娶她哥的女儿为妻。这样便是亲上加亲,齐鲁两国从此世代友好,不分彼此。
    此言一出,齐公、鲁公两个人顿时都大吃了一惊。因为齐公姜诸儿的女儿,还不到一岁啊。
    鲁公不愿意,心中已是十分不满,却又碍于他妈的情面,只好婉言再三推脱。
    文姜发怒道:“你什么态度!你想疏远你的母家吗?疏远了你的母族,鲁国还有你的位置?”
    齐公也说:“这恐怕不太合适吧,我女儿还不到一岁,长幼如此悬隔,岂不误了同儿?”
    文姜发怒道:“就是再等上二十年,也不为迟!”
    齐公怕她发火,失了文姜好意,便不再多言。鲁公也不敢违抗母命,细思也不无道理,两下当时只得都依允了。
    于是,鲁公的新娘不足一岁。这意味着他将在未来漫长的十好几年里,不能和任何女人结婚,要一直等候着他的新娘慢慢长大成人。

    甥舅之亲,复加甥舅,情愈亲密。两国从此血浓于水,恩怨情仇再难于理清。
    齐鲁二君,并车奔驰,猎于禚地之野。甥舅两人忘掉一切烦恼,在丛林深处,纵情狩猎。那鲁公亦是少年英雄,箭无虚发,九射九中。齐公见了,连连称赞不已。
    所以史官论鲁庄公:有母无父,忘亲事仇。
    却说齐国有几个野人,这天也正在此处打猎。
    所谓野人,不是原始人,而是指住在城外的山里人。城外郊区住的是鄙人,以种田为主要经济模式;郊区之外的山野住的是野人,以狩猎为主要经济模式。
    其中,有一个野人认识他们的国君姜诸儿,那个野人就在后面指指点点,偷偷的指着鲁公,对其他的几个同伴戏言道:“你们认得他不?知道他是哪个不?他就是我们国君的假儿子呀!”
    鲁公听了这话大怒!
    这一天,他满肚子的窝火无处发泄,憋屈的已不能再憋屈了!就偷偷的跟踪这一伙人,在密林罕无人迹处,将他们都当做猎物一一射杀了,方解心中之恨。姜诸儿知道后,也没有嗔怪他。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16:灭纪国

    诸侯与诸侯之间,不论国家大小,都是平等地位。
    但齐公姜诸儿有野心有办法,他连续干掉了两个大国的君主后,成为春秋时期杀诸侯最多的人。从这之后,鲁国就真正成了齐国的“外甥之国”,一直受到了齐公姜诸儿的操控与摆布。而郑国的新君,也是姜诸儿所立。
    天下的局势,原先是鲁郑一党,宋齐一党,势均力敌。但是现在,这种格局被姜诸儿轻易的打破了,天下再没有任何一路诸侯敢与齐国抗衡。

    公元前693年,姜诸儿亲帅大军,发兵车五百乘,直扑纪国而来,这是齐国第二次入侵纪国,与前次大有不同。不数日,重兵突袭,连取纪国的郱、鄑、郚三城,兵锋直指纪国国都。
    姜诸儿让使者递来国书,对纪侯进行恐吓:“速速写了投降书过来,免得生灵涂炭,胆敢顽抗,破城之日,定要杀个鸡犬不留!”
    纪侯吓的心惊胆战,派他的弟弟嬴季出来和谈。嬴季与姜诸儿答成如下协议:城内的富户全部迁走,将三城送给齐国,齐国就此罢兵退军,两国纷争,就此为止。
    此一战,姜诸儿不用疆场厮杀,不费吹灰之力,就白得了纪国的三座城池。
    隔一年,到了公元前691年的秋天,姜诸儿毁约,再次率领齐军第三次入侵纪国,对纪侯发出了最后的通牒:“限期两日内离开纪国。否则齐国将随时发起进攻!若活捉了纪侯,定当烹煮不饶!”

    纪侯万般无奈,只得再去请求鲁国出兵干涉,希望能做最后一搏。眼看纪国就要灭国,鲁国再也坐不住了。鲁国的诸大夫们商议之后,还是走老鲁公的路线,联合郑国,力保纪国。
    齐公姜诸儿听说了,便防风出去威胁道:“纪国是齐国的世仇,敢有多事者来救纪国,寡人先移兵过来讨伐他!”
    结果,这一次郑国拒绝了鲁国。一者郑国的新君,是姜诸儿和祭仲所立,当然要向着齐国。二者郑国还有一个流亡的二公子姬突,在外虎视眈眈,所以郑国婉言推脱了不去。
    鲁国约不出郑国,孤掌难鸣,但又不好不救纪国,又惧怕齐国兵威,怎么办呢?鲁庄公知道大势已去,难于扭转,便带着他的军队在半路上装装样子,停留了三日,也返回去了。

    姜诸儿听说后,大喜,挥师前进。纪侯听说鲁兵已经退回,自知不能守城,伤心的大哭了一场,于半夜里开门而出,独自去了一个永远也没人知道的地方,从此就在历史上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了下落。
    因为纪侯本人并没有什么过错,却惨遭如此不幸,这就只能叫做悲哀,所以他谥号就是个“哀”字,史称“纪哀侯”。

    纪哀侯出走之后,他的弟弟嬴季召问诸位大臣:“我们是豁出去与齐国人拼个鱼死网破,还是开城投降,保住祖先的宗庙,这两者孰轻孰重?”
    诸大夫都说:“拼死很容易,但这样一来,必遭灭国惨祸,上对不起先人祖宗,下对不起苍生百姓。不如开城投降。”
    嬴季曰:“若苟能让百姓免于战祸,又能保全先君宗庙,我个人的名节又算得什么!让别人议论去吧!”当即写了降书,送来齐营。是夜,有不愿投降者,自杀于朝堂之上。
    嬴季将纪国的土地户口之数,尽纳于齐国,叩首乞哀。齐公收了版籍,于纪庙之旁,割了三十户给他,号嬴季为庙主,作为齐国的外臣,位同齐大夫。

    在这一年,纪国纳入齐国的版图,姜诸儿很有成就感,终于完成了他爹的心愿,报了祖宗八辈子的仇。同时,也成为了整个天下最为强大的最有实力的诸侯老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17:卫国宫变

    中原有一卫国,是个仅次于齐、鲁、宋、郑的大国。
    这卫国来头不小。当初周武王把商朝的遗民赶到了宋国,就把商朝的旧都朝歌,封给了自己的第七个弟弟卫康叔。卫康叔以朝歌为都城,建立了卫国。卫者,保卫大周朝之意。

    后来卫国传位第十五代君主时,是卫宣公。宣,是一个好字,有能力有水平又得到四方认可,就叫宣。爱面子讲排场铺张浪费,也叫宣。花了钱不见效果,施而不成是为宣。
    所以,这卫宣公应该是个阔佬。这阔佬从不缺钱花,只是心理有些变态。他不喜欢别的女人,就喜欢他老爸的小老婆夷姜,常背着他老爸带到郊外去hi,慌乱之中,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作急子,意思就是“急着生下来的孩子”。
    等他老爸一死,卫宣公就把夷姜立为自己的正夫人,把急子立为太子。等到急子长大成人该结婚的时候,就把齐国的大美女宣姜公主娶了过来。
    这宣姜就是姜诸儿和文姜的亲姐姐,齐国有名的大美女,有着倾国倾城的魅力。嫁到卫国来还没见到急子,就被老公爹看上了。
    卫宣公见了这超级大美女,艳压群芳,春光撩人,不禁心旌动摇,就把急子支到国外出差,他自己把儿媳妇娶了当老婆,不久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卫寿,小的叫卫朔。
    于是,这卫宣公娶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他老爸的老婆,一个是他儿子的老婆。弄的急子太子非常难为情,时常心里说:爹,您看这一大家子人的辈份,我该怎么称呼?
   
  卫宣公把宣姜立为正夫人,想立宣姜的大儿子卫寿为太子,就动了杀心,要废掉急子。他再次安排急子出差,卖通一个杀手埋伏在边界上,只要看见一个拿着白牛尾巴使节的人,就立即把他杀掉!
    不料这消息被卫寿知道了,卫寿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赶忙给急子通风报信,劝他别去。急子说:“从命方为孝,违背父亲的命令以求生,就是逆子,我怎么可做逆子?”
    于是毅然前往。卫寿见急子如此仁孝,更加感动,心想:我兄真是个仁厚君子,将来做个勤政爱民之君,不如我去代他一死,或许感动父母,从此悔悟!
    他就把急子灌醉后,持了急子的白牛尾巴,来到了边界上,埋伏在那里的杀手一看见白牛尾巴,就跳了出来,把这个当仁不让的卫寿当作急子杀死了。
    急子醒来不见卫寿,只留有一简,简上八个字:“弟已代行,兄宜速避”。急子不觉声泪俱下:“我怎么忍心?”追到边界上四处打听:“刚才,有没有看见一个拿白牛尾巴的人经过?”
    那个杀手说:“有,我已经把他杀了,人头在这里。”
    急子对杀手说:“刚才你杀错了人,我才是真正的急子。麻烦你再杀一次。”
    于是,刺客就把急子也杀死了。
 
  卫宣公这一天死了两个儿子,从此忧郁成疾,一闭眼就看到急子和卫寿在啼啼哭哭,不到半个月,宣公一命呜呼,薨了。于是,宣姜的小儿子卫朔,成为了卫国的第十六代君主,史称“卫惠公”。
    不料,卫国人发起了叛乱,赶跑卫朔,另立了卫宣公的弟弟卫黔牟作国君。卫朔无可奈何,只得仓惶逃回母家齐国,哭丧着脸来向姜诸儿借兵回去翻本,希望舅舅能替他回国主持公道。

    此时的姜诸儿灭了纪国,恐天下诸侯议论他,所以他又想做一件天下为公的“义举”之事了。替名正言顺的卫君复位,应该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义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2-18:大败王师

    且说卫公朔因宫廷政变失掉了君位,逃到齐国,请他舅舅姜诸儿出兵讨伐篡位者。
    姜诸儿说,此战必须联合其他诸侯,方为公举。于是询问鲁公姬同愿不愿往。这鲁公也是他外甥,当即表示愿往。
    姜诸儿大喜,出兵车五百乘以助卫公朔,不数日,约了宋、鲁、陈、蔡四国国君,均各出车数百辆,由齐公姜诸儿为中军统帅总指挥,此阵势极为浩大,可谓春秋初期之最,一同前来讨伐卫国。传檄文曰:
  天祸卫国,逆臣黔牟、泄、职三人,擅行废立。孤坐不安席,愿从诸君之后,维护天下公道,以诛卫之不当立者!

    卫君黔牟听说来了五国联军,急急与诸大夫公子泄、公子职、宁跪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向天子告御状,请求大周朝廷出面,制止姜诸儿的非法入侵。
    天子接到急报,召问群臣曰:“谁能与寡人救卫?”
    虢公、周公左右二卿都说:“齐公姜诸儿,纠合四国兵力,以纳君为名,兵强马壮,名正言顺,不可为敌也!”
    左班之中,最下一人,挺身而出,厉声叫道:“二公所言差矣!姜诸儿无故攻打卫国,安得名正言顺?”
    众人视之,乃下士子突。
    周公问道:“卫朔本是一国之君,被卫黔牟篡位,如今他归国复位,师出有名,如何不是名正言顺?”
    子突答道:“黔牟立为卫君,已经禀过王命,大王既立了黔牟,则卫朔必废。二公不以王命为顺,反以诸侯为顺,臣所不解也!”
    虢公道:“兵家大事,唯量力而行。当年先王亲征,中了祝聃一箭,至今已有两世,尚未能问罪。况今四国之力,十倍于郑,孤军赴援,如卵击石,徒自出丑,何益于事?”
    子突道:“天下事,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若没理者也可得志,却无一人问罪,千古是非,从此颠倒,天下将不复有王矣!”
    虢公不能答。问曰:“倘若今日兴师救卫,汝能必胜否?”
    子突道:“吾今日若出师,已占有胜理,再以王命仗义执言,若四国之君,幡然悔罪,退兵而去,则王室之福也,非吾敢称必胜。”
    于是,天子就命子突率军出征,去救卫国。这虢公、周公怕他万一成功回来,自己多没脸面,所以就仅仅只发给他了兵车二百辆。

    子突并不推诿,带着二百辆的车队来到了卫国。
    当时,五国联军攻城甚急,卫国的公子泄、公子职昼夜巡守死守,天子的王朝大军,终于在盼望中来到了。
    子突就车上厉声责问齐公姜诸儿:“王师在此,汝胆敢造反耶?”
    其余四国,见了天子王旗,皆不敢妄动。姜诸儿叫道:“大胆狂徒!汝是何人,看你这身服饰,竟敢冒充大王!来者并非王师,给我杀!”命石之纷如急挥车冲阵。
    不等子突安营立寨,大杀了一场,可怜子突兵微将寡,怎当五国如虎之众?二百辆兵车,如蜡投火,如汤泼雪。
    子突长叹一声道:“吾奉王命而来,虽战死,也为忠义之鬼!”跳下车来,亲临敌阵,手杀数十人,然后悲壮地自刎而亡。

    卫国守城军士,听说王师败了,便四处逃窜。五国兵马一起砍开城门,迎接卫公朔重临君位。然后,齐公姜诸儿将卫国逆党一一清剿斩首,又叫卫公朔打开库府,财资尽分与各路诸侯为谢。

    这一年,是公元前687年,齐公姜诸儿已经成功的干掉了第四个诸侯,并且敢与天子争锋,大败王师的威名,早已传遍了整个天下。各大诸侯,或是他的盟友,或是他的外甥,或是他操纵所立。
    此时年满38岁的姜诸儿,正当男人的美妙年龄之际,他踌躇满志地登临城楼,极目四望,放眼天下,苍穹之内,六合之中,滔滔黄河,万里黄沙,唯齐最雄,已无敌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1:20 AM , Processed in 0.1562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