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源济

[史地人物] 吴闲云:《春秋三百年——1:霸权始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3-3-18 05:56 PM 编辑

第五回  威震诸侯

春秋霸主 5-1:生擒南宫

    公元前684年春,在长勺之战中,鲁公启用曹刿,成功的战胜了齐国鲍叔牙的进攻。齐国败给鲁国,很不甘心,当即与宋国约定,两国于同年的夏天六月,同时发兵,从东西两侧夹击鲁国。

    鲁公害怕了,马上召集手下一班文臣武将,商议抗敌之策。
    鲁公问道:“鲍叔牙怀恨而来,今番再加上有宋国相助,两军并峙,互为犄角,何以御之?那南宫长万有触山举鼎之力,我国没有这样的对手,如何是好?”
    群臣听了,一筹莫展。
    大夫公子偃奏道:“齐国新败,怒气未消,相约宋国来攻打我国,宋国碍于情面,不得不出兵,未必真肯卖力。主公请少安毋躁,容臣派人分头去打探打探,再做定夺。”
    鲁公答允。

    待探子回报军情后,公子偃为鲁公做了一番详细的分析:
    齐军方面,鲍叔牙因为上次受挫,这次必定早有戒心,小心翼翼,且看他军容甚为整齐,若再次交锋,胜负难料。
    而宋军方面,南宫长万自恃其勇,以为天下无敌,再看他军容,队伍杂乱无章。
    因此,鲍叔牙为求稳,必不至于急攻。而南宫长万欲求胜,必然张狂冒进。不如集中我国兵力,先去突袭南宫长万,火速拿下,若能出其不意,一举打败宋军,则齐国就会更加犹豫不决,不能独留矣。
    鲁公曰善。高声问道:“谁愿随寡人前去生擒南宫长万?”
    那南宫长万乃宋国名将,闻名于世,勇猛不可当,自征战以来,还从没有过败绩。众人当时听闻,俱不敢做声。
    公子偃道:“末将愿往!”
    鲁公道:“你不是长万的敌手。”
    公子偃曰:“南宫长万虽然勇猛,但头脑迟钝,缺乏谋略,不是大将之材。此时趁他立足未稳,猝然突袭,打他个措手不及,必能击退宋军!臣请一试。”
    鲁公反复思虑,觉得这个计划太过于冒险,暂时没有同意,且从长计议。

    公子偃暗想:战机稍纵即逝,不可错过。既然你不同意,那我自己带人去干。
    于是,公子偃自行调集本部人马,非常有创意的采用了当时一种最新的战略战术,就是用一百张虎皮,蒙在一百匹战马上,冒充老虎,远远看上去,似乎不是马,而是一群虎。
    乘着月色朦陇,大伙偃旗息鼓,开侧门悄悄而出。渐渐潜近宋营,宋兵全然不知。
    公子偃查看地势后,命军中举火击鼓,一时火光冲天,金鼓震地。火光之下,宋军遥见一队猛虎咆哮而来,顿时,宋兵人马,无不心惊胆战,股栗瑟瑟发抖,四下里惊慌失措,争先奔驰逃散而去了。

    南宫长万命令士兵们摆好阵形,士兵们只顾逃命,谁还理他?于是,长万不得已,只得驱车而退,当这支败军退到一个叫乘丘的地方时,遇到了鲁公的主力军。
    鲁公听说公子偃私自对宋军采取了行动,担心他兵力不足,便紧急调遣了鲁国的精锐部队,前来增援公子偃,不想却在这里,遇到了已经被驱散的南宫长万。
    宋国军队看到鲁国的大军赶到,更加惊恐,逃的逃,窜的窜。南宫长万连声直叫晦气,他站在战车上制止军队溃逃,临时布阵,对副将猛获说道:“今日必须死战!否则难于脱身。”

    猛获应声而出,截住公子偃,两下对杀。南宫长万挺着长戟,直撞入鲁公大军中来,逢人便刺,片刻已杀翻数十人。鲁兵都惧怕他骁勇,无人敢近他身。
    鲁公对手下车右的歂孙生说:“寡人素来听说你也颇有神力,敢不敢与南宫长万决一胜负?”歂孙生便也挺着大戟,冲上前来,寻长万交锋。
    鲁公站到战车的扶手上,观望歂孙生战不过那长万,回顾左右道:“快取我的——金仆姑来!”
    金仆姑,乃神箭之名。相传,鲁国有个仆人忽然不见了,十天后回来说,在泰山遇见一个仙女,留他畅饮,临别赠了他金弩一张,用此弩,不必善射而奇准,试之果然,因以“金仆姑”为名。
    后来南宋辛弃疾的名词“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中“金仆姑”的来历,正是这鲁庄公使用的弓箭,射杀力极强。
    却说当时,鲁庄公张弓搭箭,瞄准了南宫长万,“飕——”的一箭,尽力气射去!正中右肩,深入于骨。
    南宫长万伸左手一扯,将那支箭拔出,歂孙生乘他手慢,赶上前就是一戟,刺中左腿。长万哄的一声倒撞于地,急欲挣扎时,被歂孙生复加一戟,插在屁股上。
    众军士一拥上前,将他紧紧按定,捆绑擒住了。猛获见主将被擒,遂弃车而逃,率着残兵,慌不择路,连夜窜回宋国去了。

    鲁公大获全胜,呜金收兵。先将南宫长万押回国都曲阜,再聚得胜精锐之师,来战鲍叔牙。
    鲍叔牙听说宋军在一夜之间,主将被擒,全盘崩溃。不由得大惊失色,犹豫再三,又见众将士人心不一,料想徒战无益,也只得无奈的离开了鲁国。从这之后,郁闷的终结了他的战斗生涯。

    战争,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年仅22岁的鲁公姬同,原本已经被打怕了,却在劣势中又屡屡获胜,先攻克了齐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又以一挑二,击退了宋齐两个强国的联军。从此,自然也就名震天下诸侯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2:鲁庄公善待南宫长万

    有一首赞美鲁庄公的诗《猗嗟》:

   猗嗟昌兮 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 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 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 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 终日射兮 不出正兮 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 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 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 以御乱兮。

    诗中赞美鲁庄公姬同,是一位箭法娴熟的善射高手,他的箭术精良,技艺高超,足以御乱保国。
    不仅赞美他的射术之精,同时也盛赞了他的射仪之美。
    修长的身材,飞扬的眉目,清沏的眼珠,巧妙的步法,清扬的丰姿……
    气宇轩昂的鲁庄公,像貌本十分出众,但他却一贯保持低调,不取张扬之态。然而,即便是在他的压抑与自谦的行止中,亦依然透露着一种非凡之美。
    举手投足之间,尽是大家风范。
    这也难怪,他妈妈文姜夫人,本来就是大美女嘛。
    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年轻的鲁庄公一箭射中了南宫长万,首功在先,欢腾的鲁国人格外引以自豪。

    话说南宫长万被擒获后,押送到了曲阜。
    南宫长万乃宋国猛士,虽肩股受创,依旧昂然挺立。众军士喝令跪下,长万板着脸孔,拒不下跪,屁股上的血一直流到脚后跟,也毫无痛楚之态。
    鲁公姬同钦佩他勇猛过人,世所罕见,亲自为他松了绑,又帮他把肩膀上屁股上的伤口都包扎了,厚礼相待。

    在当时,战败后被俘的人,就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胜利者的战利品了。一般来说,被俘者大致会有如下几种去向:
    1. 如果不甘受辱,那就自杀了事。
    2. 还想伺机反抗,那就就地处死。
    3. 等待自家人出重金,把自己赎回去,就像购买奴隶一样。
    4. 没人来赎,也没自杀,那就只有终生与主人为奴了。

    现在,南宫长万已经被擒获了。
    南宫长万是宋国的大夫,非常有身份的人,如果要赎他,价格一定不菲。鲁公就叫宋国拿金银财宝美玉丝帛来赎人,限期一月,过期免谈。
    结果,宋国方面一直没有消息过来。鲁公一等也没人来,两等也没人来。迟迟不见宋国过来赎人。
    鲁公也不好为难南宫长万,也没有把他囚禁,就叫他暂时在自己宫里先住着,每天依然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待为上宾。

    南宫长万在鲁国这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嘴里虽不说什么,心里对鲁公可是拜服的五体投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3:鲁庄公的割臂之盟

    鲁公姬同是当时最年轻最英俊的君主,大美女文姜的儿子。
    关于他的恋情,《左传》里有一段非常传奇的记载,文字非常简练:“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翻译过来就是:
    当初的时候,有一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鲁公带着人去修筑一个高台。
    当他登上了这座新筑的高台时,四下里望了望,附近是党大夫家的庭院。
    鲁公就往党大夫家里看去,无意间瞟了一眼,突然之间,一个清纯的少女,映入了他的眼帘。
    这个清纯少女,叫做孟任,正是党大夫的女儿。
    刹那间,鲁公被她的美貌惊呆了,忍不住胸中翻滚的情欲,因此,他飞速走下台来,悄悄地跟随着孟任,正准备上去搭腔。
    孟任突然把大门关闭了。
    鲁公走近前去,对着党家的大门痴痴呆望,他忍不住伸手去敲门,无论如何,门就是不开。
    之后,任凭他怎样示爱,纠缠,孟任就是不理睬他。
    因为鲁国乃是礼仪之邦。一个大家闺秀,又岂能随随便便就与人私奔?
    但是,鲁公就是钟情于她了。于是向她表白道:“我是一国之君,如果你肯答应嫁给我,我一定会立你为夫人。”
    孟任这才答应了他。
    然后,二人私定终身,割臂为盟。
    先将胳膊都割开了,放出血来,两人把带血的胳膊并在一处,将血混在一起,然后再把血分别涂抹到两个人的嘴唇上。若有违背诺言者,必遭天打五雷轰,万箭穿心死。正是:
    一刀许终身,二刀天可鉴,三刀永相随,世世永不离。
    这个诺言就是:立党孟任为鲁国夫人,立她以后生的儿子为鲁国太子。
    后来,孟任就真的嫁给了鲁公姬同,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做“般”。般,有大的意思;有般配的意思;有如此这般的意思。

    割臂之盟,从此就成为了一个成语,指男女之间秘密私定婚约。后人评价不一,有的说这是一段佳话;有的说,鲁庄公割臂之盟,是把婚姻之礼废了,淫僻之乱莫不从此而生。

    但在当时,鲁公是顾不了后人怎样议论他的,他自己则是认为孟任和他最为般配。
    不过,再般配也没用,即便是盟了誓,也没用的,因为他的妈还在。
    他妈文姜夫人说什么也不答应,即使孟任生下了长子,也没有资格做鲁国夫人!因为鲁国夫人的位置,是给她哥齐襄公姜诸儿的女儿留着的,襄公的女儿还没长大,鲁公姬同就只能继续等着她长。
    于是,怀着欢喜嫁过来的孟任,在生下公子般后,整日郁郁寡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4:王有王道,公有公道

    春秋时期,周朝的管理模式是分封制。整个国家由一个天子(王)和一群诸侯分而治之。
   
    王有王道。
    所谓王,顾名思义,就是处于最高领导位的管理者。所谓道,就是道理、路途、方法的意思。
    王有王的道,按照王的路子走,王的位置才稳固,不按王的路子走,王的位置就危险。
    什么是王道呢?民为贵,君为轻,才是王道。
    大王将天下分成若干份,承包给各路诸侯(君)去分管。这些诸侯之君,只是大王的代管者,二级管理者,大王不能过分依赖他们,而是要用下面的民来制约监督他们,才不会失衡,王的位置才稳。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远交近攻”手段。

    后世之人,对“轻君重民”,进行了刻意的美化,从道德层面曲解为:“皇帝为轻,人民为重”。不仅不合乎逻辑,也使之变为数千年来也从未被实现过的一种理想化模式。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君”的解释。这里的“君”,不是指一级管理者大王,而是指二级管理者诸侯之君。也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合理通顺。

0.jpg

    公有公道。
    为王的人,要遵循王道,远交近攻,轻君重民,才可以长治久安。那么,诸侯之君就处于险地了。
    各大诸侯,基本上都是公爵,他们都直接接受王的领导。所以,为公之人,也只有遵循公道,才可以自保无事。
    公道是什么?公道就是“公公公平”。
    大家都是公,一个级别的,都必须公平行事,谁也不许搞特殊化,不许抢别人地盘,否则,就有失公平。
    谁要是胆敢有失公平,那么,别的公就可以有理由来趁机铲除他!这样以来,就十分危险了。
    所以为公之道,就必须公公公平。
    身为“公”身份的人,二级管理者,也只有公平行事,才可以保证自己相安无事,不易被别人抓住把柄。
    这就是王有王道,公有公道。大家各行其道,自然相安无事。

    但是,有一个弊端。王道始终压制着公道,为公的人只有老老实实,才可以自保,而不可以有进取之心,一进取,要么就冒犯了大王,要么就侵害了其他公侯的利益,危险也就来了。
    可是,任何人都有进取之心,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谋求发展的权利。齐桓公姜小白,身为一方诸侯,却志在整个天下,但他既不可能取代天子大王,也不可能消灭其他和他一样身份的诸侯,已经很难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那该怎么办?
    因此,在这样一组矛盾中,才产生了后来的“霸道”。
    霸道,又是什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5:历史上第一个靠游说发家的人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游说之士,也就是说客。他们开始一贫如洗,但巧舌如簧,嘴巴一动,立马便可改变命运,富贵临门。那么,在历史上最早通过嘴皮神侃,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是谁呢?

    话说有一天,齐国宰相管仲出了南门,经过郊外,行了约三十几里路时,遇到一个很奇特的老头儿,打着赤脚,戴着破笠,身上穿的,衣不遮体。最显眼的就是,那老头手里牵着一头牛。
    在当时,牛是天子圣物,即使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一条牛尾,在当时也是用来做使节信物的,比较珍贵。牛,可不能随便倒卖的。
    管仲看了,心中暗道,这个私牛贩子胆量不小,竟敢如此招摇,看我来了,也不慌张,不过,看他一大把年纪的份上,算了吧。
    管仲当时坐在车上,暗暗观察其人,只装作没看见一般,车队徐徐前行,没有理睬。这时,老头儿主动挑了起来,用竹竿敲打着牛角,扯开嗓门,高唱了一句:“浩浩乎白水——!”

    管仲听了,茫然不解。
    原来,管仲是个没文化之人,谈市场还可以,文学就不行了,便扭头问他的小蜜妾婧,“那个老头刚才说的什么?”
    管仲的这个爱妾,不知道姓什么,只知名字叫做“婧”,这个人通文有智,上了《烈女传》的。管仲每次出行,都要把她带在身边。
    妾婧是个博闻强记之人,读过许多书,她回答道:“他唱的是一首叫《白水》的古诗,诗云:浩浩白水,鲦鲦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
    管仲不懂这些文化人的诗词,又问:“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妾婧道:“浩水,就是很深很深的水;鲦鱼,只是小鱼儿而已。尽管水很深,尽管他只是个小鱼儿,没啥大的本事,但是,他也想学你一样,去找君主要个官做,从此也能过上富贵的日子。”

    管仲就叫停车,派人把那老头召来。
    老头随着使者来见管仲,长作一揖,并不下拜。
    管仲问他姓名,回答说,卫国郊野之人,姓宁名戚。虽有所学,却困顿大半生,蹉跎老矣。听说齐国招募天下贤士,并不计较出身,所以特不远千里赶来应聘。
    管仲问其所学,宁戚应对如流,口若悬河,不愧春秋第一舌辩之士。
    管仲叹道:“豪杰多辱于污泥,我若不能即时引荐,又何以自显?我来为你作书一封,你拿去谒见君主,必当重用。”于是,写举荐信一封,交给了宁戚。

    宁戚揣着管宰相的书信,于数日后遇到了齐桓公姜小白的车队。
    这姜小白好色,比他哥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出行,总要带一大阵姬嫔妇人相随。
    宁戚仍旧还是衣不遮体,赤脚破笠,站在路旁,全不畏避。当小白的乘舆将近时,宁戚又亮亮嗓子,叩击着牛角,高歌唱道:

    悲惨啊悲惨!——生不逢尧舜,衣不能遮体,长夜漫漫何时旦?

    姜小白正搂着美女呢,听了大怒,笑容顿敛,叫左右把他压到车前来,喝问道:“你这个老匹夫!怎敢当街讥讽时政?”
    宁戚道:“臣乃荒野小人,安敢讥讽时政?”
    小白道:“当今周王天子在上,寡人率领诸侯,宾服于下,百姓乐业草木沾春,尧天舜日也不过如此。你居然乱叫‘不逢尧舜’,又叫‘长夜不旦’,是何道理?”说着,便要跳下车来揍他。
    几个姬妾把小白拦住,不要靠近他,看他那样儿,像有脚臭。
    宁戚道:“臣虽村夫,却听说尧舜之时,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顺天应民’是也。如今却是纪纲不振,教化不行,你还自美尧天舜日,小人不能理解。又听说尧舜之时,百官正而诸侯服,四凶去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如今却是用兵不息,劳民伤财,你还自吹百姓乐业,草木也沾春,小人又不能理解也。还听说尧帝禅让天下于舜,舜再三谦让,避之不及,不得已而即位。如今却是争权夺利,杀兄篡位……”
    小白大怒道:“住口!匹夫安敢出言不逊!”
    喝令斩了!
    宁戚面不改色,仰天叹道:“暴桀荒淫无道,杀了龙逢;殷纣残暴贱仁,杀了比干;今天,你小白滥发淫威,我宁戚愿做第三个,名垂青史,足矣!”
    小白气急败坏:“你……!”
     宁戚继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J&##*#&#%L&%#@&##%X#@&#%#…”
    隰朋连忙上前奏道:“主公,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惧,不像寻常匹夫。不可与他一般计较,免得坏了一世英名!”
    小白念头一转,怒气顿平,改口说道:“寡人刚才,不过是想试试你的胆略。”
    宁戚见他态度缓和了,这才递上管仲的书信。
    小白看了,只见信上写着:这个人嘴巴很厉害,是个人才,更可贵处,他是外国之人,出身卑微,一贫如洗。我国国策,任人唯贤,岂不正好用他打造一个榜样出来:像宁戚这样的人,都可以在齐国做官,那天下的贤士们,还不蜂拥而至!若弃之不用,则悔之无及也!

    小白恍然大悦。“你既有仲父的书信,何不早早呈报寡人?”就叫后面的车把他带上,一起同行。
    当天的晚上,小白打着火把,叫人快快寻一套上好的衣冠出来。
    随从问道:“主公,你这么急切的寻找衣冠,是准备为宁戚加官进爵吗?”
    小白道:“正是。”
    随从道:“既然他是卫国人,不如先派人前去卫国查访。若访得他果真是个贤人,到那时,再加官进爵,也不为迟呀。”
    小白摇头道:“不可。不可。这是个人才呀!凡有才之人,都是些不拘小节之辈,万一查访出他在卫国干过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我再给他封官,那就不光彩了,若不给他封官,又实在是可惜!”
    于是,当即就在灯烛之下,姜小白拜宁戚为大夫,让他去做管仲的助手,同参国政。宁戚便更换了一套崭新的衣冠,谢恩而出。

    宁戚后来被称为“说士之祖”。就凭着一张嘴,七说八说,便混得一个高官,从此也成为了齐国新的贵族,令多少人羡慕!后世之人,虽也有比他更加能说会道的,但却不一定会有他这种机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6:中国古代最早的成功学“霸术”是如何产生的?

    所谓霸术,简单的讲,就是成就霸业的技术方法。这是春秋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成功学”。先后成就了大大小小的十九霸!最杰出的就有五霸!
    霸,这个字,按字典上的解释,就是依仗权势、强力占有的意思。若用句很难听的话来讲,就是把你的变成我的。我们还是用今天比较文雅和谐的说法,就是:做大!做强!

    最早系统化的实施“霸术”成功学,且获得巨大成功的人,非齐桓公姜小白莫属。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称霸者一定很会砍很会杀且蛮横无理,事实上并非如此。姜小白以前打仗,有胜有败,所获甚少。后来依管仲之谋实施霸术,就不再用兵了,即使用兵,也不打仗,收获反而极多。
    这说明霸术并非全靠武力,而是一种谋略。当武力不足用时,只要谋略得当,同样还是有条件能够做大!做强!

    话说长勺之战后,齐国吃了败仗,齐公小白受了挫,就开始反省,后悔用兵,没听管仲的话。还和原先一样,再不问政事,整日和美女们饮酒为乐。
    凡有事来找他,他就推脱,“何不问仲父?”“你们去问仲父吧!”
    管仲的身份,百官之一,和别的大夫们同一个级别。但如今他代君行令,指挥百官,行使的都是君主之权,所以他这个宰相自然也就高于众官之上了。
    姜小白把三分之一的税赋分给他为薪酬,让他当替身行使君权,于是,他这个宰相成为最新的贵族,凌驾于众官之上。旧贵族诸大夫眼红了,十分不满。
    好你个管夷吾!你何德何能,骑到我们脖子上来了!
    于是,旧的贵族纷纷向齐公小白告状,说管仲其实是个不学无术之辈,并没什么真才实学。如今什么事,一问要问管仲,二问还是要问管仲,事事都问管仲,好像我们齐国没有君主了也!他都快要取代你了!

    姜小白终于被激怒了,责问管仲。
    “管夷吾!你知罪否?”
    管仲说:“臣谨守中庸之道,何罪之有?”
    “他们都骂你是官霸!霸占了他们的权利。你自己说,你究竟有什嘛本事!寡人听得,你不过是利用诸大夫的势力恐吓了寡人,然后再借寡人的声威去欺压诸大夫,从而狐假虎威,居中两边渔利!”
    只因这一句话,说到管仲的要害上了!管仲听了,冷汗直冒。
    小白喝道:“你如今在齐国呼风唤雨,竟然与寡人平起平坐了!像你这般暴发迹的,原来却都是赚的寡人的!那寡人又能得到什么?”
    管仲道:“在夹缝中求生,唯有谨行中道。主公说的没错,我正是在主公与诸大夫的夹缝中生存,如今我既已成功做到了霸百官、令朝野,那主公您只需照搬我这么做,不也就可以成功的霸诸侯、令天下了么?”
    小白不解道:“我如何照搬你这么做?”
    管仲道:“主公您看,我管仲不过百官之一,但借您的势,就可以称霸百官、传令朝野,帮您把齐国管理的井井有条!既然我可以为官霸,那您就一定可以模仿我成为诸侯霸!您虽为诸侯之一,只要做到这两点:上借天子之势,以行王道;下察各方矛盾,大行公道,居中调停,化解纷争,代理天子行使王权,帮大王管理诸侯,你就可以称霸诸侯、号令天下!合情合理合法,哪还需要打打杀杀,抢人田地?到那时,整个天下,都要随你指挥,你不也就可以和天子平起平坐了吗?”

    这就是最早的“霸术”,指导齐桓公后来终于成为了春秋第一霸主,实则起于管仲之谋。
    话说当时,齐桓公听了,连连曰善。开始着手实施第一步。
    于是,姜小白派遣隰朋来到洛阳,上告周天子,已即了齐公之位,恳请册封,且又向王室求婚。到了第二年,公元前683年的时候,天子将女儿王姬下嫁给了齐公小白。名分已正,新的征途开始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7:春秋第一弑君血案是如何酿成的?

春秋时期最惨烈的一场弑君血案

    春秋时期,臣子谋杀君主的大案共计36起,其中最惨烈、最野蛮、最震撼的一起血案,是发生在宋国的宋悯公时代。一般来说,弑君多是为了争权夺利,可这起却不是,事情的起因,说起来甚为荒唐,却很令人深思。

    公元前683年,周天子的女儿下嫁给了齐桓公。按照当时的礼节,公主出嫁,又得由鲁国君主来为齐国君主主婚,就像以前的鲁桓公为齐襄公主婚一样。
    这一次很好,都不愿打仗了,齐、鲁、宋三国的关系重新恢复正常化,言归于好,各消前嫌。宋国就派人来鲁国说情,希望能够释放上次被捉的南宫长万。鲁公也没为难,就放南宫长万回去了。

    南宫长万回到了宋国,宋国的君主宋捷,就和他开玩笑戏言道:“我原先非常敬重你是个盖世英雄!可如今,你却丢人现眼,做了鲁国人的奴隶。寡人还有什么脸面再敬重你呢?”
    长万听了,深感惭愧,喏喏而退。有个叫仇牧的大夫,私下劝说宋捷道:“君臣之间,以礼相交,不可相戏。戏则不敬,不敬则慢,慢而无礼,悖逆将生。主公!您以后说话,还是要注意些才好。”
    宋公捷就呵呵笑道:“寡人时常和他开玩笑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啦。”

    次年某日,宋公带着一行宫人游玩,叫南宫长万表演他的拿手绝技——“掷戟”。这戟,是矛和戈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兵器,在当时,杀伤力堪称最大,后来三国时的吕布就是以戟闻名于天下。
    南宫长万的绝技,乃是一挥手,能把一条大戟掷到半空中,高约数丈,当掉下来时,只手可以稳稳接住,百不失一!
    所以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位猛人的生平绝技。当他拾起沉甸甸的青铜大戟,舞地呼呼生风时,猛地向半空中一掷!所有人都惊的合不拢嘴时,南宫长万又已接戟在手。
    宋公在一旁看的大乐,鼓着掌大笑道:“再高点!再高点!给我使劲地望高处扔!”南宫长万就一次又一次的抛了接、接了抛,蓦然间,感觉很委屈,他一个堂堂宋国贵族,就像当猴耍了一样。

    而当宋公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喝彩叫好时,心中亦不免有些妒忌之意。就叫人拿一副棋来,摆好了棋盘,宋公和长万两个饮酒下棋。
    下棋的时候,宋公蔑问道:“长万!你那时被鲁国人捉去为奴,见到过鲁公,你说说看,究竟是寡人我长的帅?还是鲁公长的帅?”
    南宫长万最怕听到被俘虏的话,心如刀绞一般。这鲁公的妈是有名的大美女,再者,鲁公又一直善待过南宫长万。所以,长万就如实地回答道:“鲁公当然比你长的帅多了。”
    宋公听了,忿忿不平,又不好发作,就叫人换大金斗上来斟酒,谁下棋输了,罚酒满杯!
    这南宫长万虽然勇猛,但若说到下棋,哪是宋公的对手!下一局输一局,连输了五局,也就被连罚了五大金斗酒!已有八九分醉了,两眼通红,心中只是不服,还要再来一局。
    宋公呵呵笑道:“常败之将,怎敢与寡人赌胜负?杀你这样的,就如割鸡一般。”长万听了,心怀忿恨,嘿嘿无语。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说大周天子有王命传到。大王已经升天,新王即将登基继位。
    宋公就说,知道啦,我们这边不日将会派出使者到朝庭吊贺。
    南宫长万当即请命道:“主公!就派臣去吧!臣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去过王都洛阳,臣愿奉使出行,也好见识一下天庭的盛容!”
    宋公听了,哈哈大笑,一手搂着正在斟酒的婢女,一手指点着长万:“难道我们宋国没人了吗?不然,为何要派一个囚奴去见天子?”又回头对婢女说:“知道不?这个人,曾经在鲁国做过奴隶!”
    众婢女宫人们一时也都忍着暗笑。
    这一笑,笑的南宫长万顿时面热耳赤,脑羞成怒!我南宫世家,祖祖代代都是忠臣,保你的江山容易吗?哪一次硬仗大战,不是我南宫长万奋勇杀敌一马当先!今天你居然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侮辱我!
    南宫长万一时性起,霍的站起身来,乘着酒劲,不顾君臣之礼,指着宋公的鼻尖大骂道:“士可杀不可辱也!无道昏君!你敢笑我!你再笑试试看,信不信老子今天杀了你!”
    宋公愕然,把棋盘子一拍,也怒吼道:“贼囚奴!怎敢无礼!也太放肆了!”站起身就把南宫长万的大戟抢了过来,挺戟朝他一刺!
    长万也不来夺戟,抓起那副棋盘子,照着宋公的脑袋上就是一拍!就像拍蒜一样,宋公当场倒地不能动了。长万怒发冲冠,踏上去,耳门上复挥一拳,可怜宋公哪里受得住,呜呼哀哉,气绝身亡了!
    一国之君宋捷,就这样死在了下属南宫长万的拳下。
    他的谥号就是“闵”,史称“宋闵公”。 闵字通悯、湣。慈仁短寿曰闵、在位遭殃曰闵、祸乱方作曰闵、使民民悲曰闵。最主要的一个意思就是可怜悲惨,宋闵公三个字,就是宋国最可怜最悲惨的公。

    当时,宫中所有的人员都被吓呆了。哪个敢上前?南宫长万怒气勃勃,尚未消减,躬下身来,捡起那条戟,倒提着步行而去,口中喃喃道:“杀你,犹如割鸡一般。”
    刚刚走到宫门口,遇到了仇牧大夫进来。仇牧问他:“主公何在?”
    南宫长万道:“昏君无礼!刚才,我已经把他打死了。”
    仇牧呵呵笑道:“将军醉啦?”
    长万道:“我没醉,你看,这是他的血,把我的手都污了。”
    仇牧勃然变色,大骂道:“弑君之贼,天理不容!”举起上朝时捧着的那块玉制笏板,来打长万。怎奈长万力大如虎,一抬手,就把那块笏板打落了,再一拳,正中其头,牙齿就像子弹一样飞了出去!
    《史记》上描写二人格斗,仅9个字:“万搏牧,牧齿著门阖死”就是说南宫长万打死仇牧时,把他的牙齿打的嵌入到门板里面去了。
    真绝力也!仇牧死了,南宫长万旁若无人,拧着大戟缓步而行,来到他的车驾处,从容登车而去。上卿华督惊闻宫变,全身披挂,仗剑驾车,率领300士兵火速赶来,终于在东宫西路把长万拦截住了。
    长万只身一人,也不答话,径直上前,只一戟,华督就从车上坠了下来,再一戟,杀之。众士兵们大骇,一哄而散了。

    不到半个时辰,南宫长万就连杀了宋国一君两卿,顷刻间大乱,震惊了天下所有的诸侯!
    这宋闵公以前还没继位时,和南宫长万私交极好,为君十年,也没什么过错,下棋喝酒,出言不逊,全没当回事儿,终因一句戏言,而遭到杀身之祸!岂不可叹!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笑之仇”。正是:君臣交礼,不可相戏,君戏以言,臣戏以戟!欲知南宫长万性命如何,究竟怎样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8:春秋时期最为悲壮的乱臣贼子

0.jpg

    公元前682年,南宫长万一怒之下,挥拳打死了宋闵公,他就另立了宋闵公最小的一个堂弟宋游为新国君,自己则把持了宋国的朝政。

    宋国公室的其他贵族公子们惊闻惨祸,都害怕遭到南宫长万的毒手,连夜纷纷逃奔国外去了。和宋闵公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是公子御说,他当时逃到了亳城。
    在这些人里面,只有公子御说的能耐最大,况且他又是宋闵公的亲弟弟,必须首先把他除掉才安全,所以南宫长万派遣他的儿子南宫牛和心腹部将猛获,率领着军队,前去围攻毫城。

    再说宋国的许多贵族公子们都听说宋御说躲在亳城,就纷纷聚拢了过来,大家一起商量怎样对付那个狂暴的猛人南宫长万。
    商量的结果是,要想平乱,不如到东方的齐国借兵。于是,宋御说就派出使者,来到了齐国。
    齐国的君主姜小白听说宋国宫廷发生了巨变,以为机会来了,准备出兵平乱,扬名诸侯。
    这时,宰相管仲上奏道:“主公,不可!”
    小白问道:“寡人为宋国主持公道,行大义于天下,有何不可?”
    管仲回道:“主公不可孤军深入。我们先答应宋御说,立即发兵!然后再约上鲁国、陈国、蔡国、郑国等等国家,一起行动,方显公道。”
    小白道:“可是,万一他们都不来,怎么办?”
    管仲道:“不来无妨,那我们就在半路上慢慢等。一直等到他们来了再说。”
    小白恍然悟道:“爱卿说的极是!”于是,一面传檄四方诸侯,一面派出大军救宋,在路上走走停停,迟迟不前,观望宋国的动静。

    宋御说等了好久,不见齐军来到,就派人再去催。齐公小白回话:还在等待其他诸侯发兵。
    这时,南宫牛和猛获攻城甚急,宋御说方才醒悟,原来齐国是想坐山观虎斗,等到两败俱伤时再来收拾残局。靠不住啊!再不能坐以待毙了,必须反击的时刻到了!
    于是,宋御说下令开城反攻!结果,亳城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了个打胜仗,杀死了南宫牛、猛获。宋兵也全部都投降了宋御说。
    宋御说见旗开得胜,便传令道:如今之计,事不宜迟,我们今夜打着降兵的旗号,假称南宫牛已经攻克了毫城,得胜回朝。南宫长万必然不防,一举可以杀之!
    诸公子连声称妙。于是先派人一路上散布传言,南宫长万相信了,毫无准备。待到赚开城门时,诸公子兵马一拥而入,都喊道:“单单只捉拿逆贼南宫长万一人!其余人员,勿得惊慌。”

    乱军之中,那个被新立的国君宋公游,不知道被什么人砍死了,可怜没坐上几天宝座,就废了,所以史称“宋废公”。
    南宫长万仓惶无计,长叹一声,夺路而走,寻思道我如今去哪里是好?当时各国只有陈国与宋国没什么交情,便打算逃到陈国去。
    刚跑了几步,突然又转念想道:“天伦不可弃也!”原来,长万是个孝道之人,他家中还有个八十几岁的老母亲,要靠他养活。长万仰天叹道:“我怎能不顾年迈老母,独自逃亡!”
    于是,又转身杀了回来,奔入家中,扶出老母,四下里寻车时,竟找不到车,只寻得辇一辆。当时的车,有单马的,有双马的,有四马的,而辇虽然也是车,却是没有马的,只能靠人力推拉。
    长万无奈,只得将八十多岁的老母抱到辇车上坐了,然后,他右手拉着辇车前进,左手持着大戟开道,于路杀人如麻,吼声如虎。悲怆愤怒的就像一头倔强的牲畜,拉着车上的老母,不顾一切的往前闯。
    走到城门的时候,全城的大门早已封闭戒严了,到处都是重兵把守。长万挥舞着青铜大戟,如入无人之境,谁敢上前阻拦?单手一戟,斩门而出,拉着辇车,风一般去了。
    普通人从日出走到日落的平均速度是一百里。从宋国到陈国,相距约有二百六十里路,长万一手持戟,一手拉车,一天就到了。后人叹曰:如此神力,古今罕有,然毫无智术,又有何用?

    宋御说被推举为宋国新君,史称宋桓公。(后来以礼仪闻名的宋襄公就是他的儿子。)诸公子们也都被封为大夫,很快就恢复了秩序。然后,派出使者,带着重金,来陈国要人。
    陈国君主得了宋国许多财物,答应交出南宫长万,但又害怕长万的神力,难于制服,便想了一条计谋。
    陈公对长万说:“将军的身价,能值十城。宋国三番五次来要人,寡人一直不肯。如若不弃,寡人愿与将军结为兄弟!如果嫌陈国太小,不妨先住几个月,以后想去哪个大国,寡人当为将军备车。”
    南宫长万感动地落下了眼泪:“天下之大,竟无长万立身之地!陈公若能容我,我还有何求?”
    于是,把酒为欢,结为兄弟。陈公见长万颇有酒量,就叫婢妾美女们轮流劝酒。长万欢饮大醉,卧在坐席上不省人事了。
    他们就把长万绑起来,用犀牛皮袋包裹的严严实实,外面再用牛筋牢牢捆住,装到车上,星夜赶到宋国来。还有他那八十岁的老母,也用一辆囚车,押了回来。
    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南宫长万的酒醒了,开始奋力挣扎,但是犀牛皮极其坚固,不能挣脱。车子继续前进,快到宋国的时候,犀牛皮袋终于被他挣破,手和脚,都伸到外面来了。
    押送的人惊恐起来,拿起大木槌,把他的关节骨都打折了,又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到这时,南宫长万再也不能动弹,成为废人一个。

    最后是什么下场呢?《史记》上说“宋人醢万也”。
    就是说,宋国人把南宫长万给“醢”了。所谓醢(hai)刑,就是先把整个人剁成一堆肉泥,然后再腌制成一缸肉酱。这个,比起撕裂高渠弥的五马分尸,要残酷一万倍!肉酱被装到一个个小罐里,上面写着“逆臣视此”,分赐给群臣们慢慢品尝。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9:春秋时期诸侯为什么要会盟?

0.jpg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经常有着一些会盟。那么,会盟是什么?为什么要会盟?究竟都盟些什么呢?

    会盟的本意,指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盟这个象形字,上面是一个部落的太阳和另一个部落的月亮两位首领联合一起,下面是发誓接血的盘子。
    远古的时候,一些弱小的部落为了抵御强大部落的侵略,就联合起来,统一作战,从而形成一个联盟。所以,一般来说,当遇到共同敌人的侵害时,才有必要结成联盟。
    周武王为了推翻商纣王,联络天下诸侯一起去讨伐,“八百诸侯会盟津”,大概就是最早的会盟了。自从周朝建立之后,会盟都是由周天子主持。小的会盟时常也有,但那些都是诸侯间的私下行为。

    齐桓公任用管仲治理齐国已有三年,兵精粮足,他想称霸诸侯,管仲就建议他采用“会盟”这一招。本该由天子主持的会盟,但天子指挥不动那些诸侯了,你去帮他组织,天子必定喜欢。
    那么,以什么名义来组织这次会盟呢?
    上一次,宋国发生宫变,派人来齐国求助,已经坐失了良机,不过,机会多着呢。南宫长万被杀之后,宋国的新君就铁定是宋御说无疑,但是宋御说还没有受到天子的册封。
    这就正好可以做个顺水人情,派使者到洛阳面见天子,肯请天子下一道旨来,我们就奉天子旨意,举办一次诸侯大会,要求各路诸侯都来参加,为宋御说册封定位,宋御说必然感激不尽!
    然后,再奉天子旨意传令天下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列国之中,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海内诸侯,知道我为公无私,必然都要投向我齐国。不动兵车,而霸可成矣。
    齐公小白听了大喜。

    公元前681年的春天,正月。
    小白派使者到洛阳朝贺天子后,就广发英雄贴,以天子的名义邀请各路诸侯: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等国家,都要在三月初一,来齐国的北杏之地,召开第一界“国际诸侯高峰首脑会议”。
    以前的会盟,都是天子主持的,以诸侯的身份来帮天子主持会盟的,齐桓公姜小白是第一个。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峰会,史称“北杏会盟”。
    小白问管仲:“此番赴会,带多少兵车?”
    管仲说:“这次是奉王命会诸侯,带了兵车,反而显得没有诚意,不如不带。”小白说好。
    于是,就叫人按照天子的规格,筑坛三层,高三丈。左悬钟,右设鼓,中间上方虚设了天子之位,玉帛器具,加倍整齐。

    到了二月下旬的时候,宋公御说最先来到,一见面,就对齐公小白表示非常感谢,感谢他帮忙弄了个编,转了正。
   第二天,陈公、邾子、蔡侯,三个国君也相继来到。大家一看,齐国没有派来兵车,都称赞齐公待人诚恳,于是都自觉地把兵车退在二十里以外。
    除了宋国,来的都是些二、三流小国。还有一些国家,根本就不来参加,全没当回事。为什么?因为只有共同的敌人、或共同的利益,才会促成有效的会盟。否则,事不关己,会什么盟?你组织者就是别有用心,所以都不来。
    齐公小白等啊等,眼看就是二月底了,真是急啊!只来了四个国家,这峰会如何能够进行?心中就开始发虚了。看来,要想号令诸侯,真是难上难,哪里是管仲说的那样简单!
    小白就对管仲说道:“看来,诸侯们不肯赏脸,估计来不了啦,要不,会议取消吧,我们还是改个日期再进行,你看如何?”
    管仲说:“不能改期!若一改期,就是无信了,同时又侮辱了王命。第一次就这样,那你以后还怎么称霸!日子定了就定了,不必改。俗话说‘三人成众’,现在来了四国就不算少了,就我们几个开会吧。”
    齐公曰:“善。”

    三月初一,会盟时,总共只有五个国家的诸侯。
    大会第一项内容:
    我们都是一国之君,大家平起平坐,排名不分先后。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匡扶王室,救弱济危。但是,大家既然一起会盟,就得推选一个人出来主持这场峰会,选哪个当盟主比较合适呢?
    几个诸侯议论纷纷:只有齐、宋两个是大国,欲推齐,怕宋公不高兴;欲推宋,又怕齐公不好看。
    正在两难之际,陈公带头越席喊道:“齐公奉天子之命而来,谁敢代之?宜推齐公为盟会之主。”大家也都附和道:“陈公所言是也。”
    于是,齐公小白再三谦让,坐了盟主之位。
    齐公为主,然后宋公,然后陈公,然后蔡侯,然后邾子。排列已定,鸣钟击鼓,先在天子虚位前行了大礼,然后交拜结盟。
    大会第二项内容:
    宣誓:“某年某月某日,齐公小白,宋公御说、陈公杵臼、蔡侯献舞、邾子克,以天子命,会于北杏,共尊王室,济弱扶倾。有违约者,列国共讨之!”
    《论语》上称齐桓公九合诸侯,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也。
    大会第三项内容:
    宣布:“鲁、卫、郑、曹等等国君,无视天子之尊严,无故违抗大王之命令,接到通知,不来赴会,凡我同盟之人,都必须出兵讨伐!”
    齐桓公就以盟主的身份询问在坐的四位诸侯。陈、蔡、邾三君都说“唯盟主之命,岂敢不从。”只有宋御说没有表态,他冷笑了三声,嘿然不答。

    当天晚上,宋御说气愤愤地和手下人商量:姜小白妄自尊大,居然想调遣别人的兵马!如果让他征服了鲁国、郑国,我们宋国可就危险啦!
    大家一谋划:我们散伙走人吧。我们一走,他的会盟就进行不下去了,那三个小国也未必真跟着他跑,马上就解体了!况且我们来,就是来定位正名的,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还呆在这里做什么?
    于是,天还没亮,宋公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带着他的人马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齐桓公才发觉宋公昨夜背会逃走了,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誓要起举国之兵讨伐宋公!好你个宋御说!我开这个会,是为你定名分来的,你居然公开的拆我的台,第一个带头逃跑!
    霸业艰难,第一次会盟,就这样流产了,搞得他好没面子下不了台,齐桓公姜小白只得草草收场了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10: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第一刺客?

0.jpg

    齐桓公想讨伐宋国。
    管仲分析说,宋国虽然无理,但他隔我们那么远,不太好打呀。鲁国离我们近些,不如先把鲁国制服了,再去攻打宋国就容易些。
    齐桓公说,有道理,那我们就先打鲁国吧,从哪条路进攻最好?
    管仲说,齐鲁之间有个小小的遂国,是鲁国的附属国,这个国家非常非常的小,总共才只有四个家族。就从他们下手,派重兵过去一压,也不用打仗,就可以迫使他自动归顺,成为我们的附属国。
    遂国自愿并入齐国,鲁国必定惊恐。
    然后再派两位使者,一位去鲁国当面指责鲁公不来会盟,不尊天子;一位去拜访你姐文姜夫人,让她多从中做些工作。到那时,鲁公外怕兵威,内惧母命,必然求和!平鲁之后,再去攻宋,势如破竹也。
    齐桓公曰“善。”于是亲自率兵来到遂城,遂国慌忙归顺了齐国。

    遂国一投降,鲁庄公果然害怕了,召集群臣商议。
    公子庆父,也就是鲁庄公的哥,慷慨激昂的表态说,他愿意带兵出城抗敌,不惜一死,也要决战到底!
    施伯劝阻道:“不可!不可!”
    鲁庄公问,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的计谋没有?
    施伯回答说,有三不可:第一,齐兵强大,来势凶猛;第二,姜小白北杏会盟,是打着天子旗号进行的,我们没去,论起来毕竟理亏;第三,王姬下嫁小白,是主公您为他主的婚,有功劳于齐国,如果一打仗,不仅往日之功都没了,还又结下来日之仇!所以有这三不可。如今之计,不如讲和,答应与他同盟,齐国方可退兵。
    鲁庄公觉得有道理,但还在犹豫不决,这时,那个老打败仗的曹沫将军,他的伤也早养好了,站出来说道:“主公,既然姜小白他要会盟,那我们就依施伯之言,先答应了他,到时候,我们来个将计就计,出其不意,定要小白付出代价!如此如此……”
    一番话说的鲁庄公连连点头。
    于是,就叫施伯做了国书,递交齐国。
    国书中称,上次会盟,绝没有半点不尊王命的意思,而是因为身体有病,实在是难于动身,才没有去的。现在,病已经好了,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决定再补办一次会盟,时间地点,都由您盟主来定,一切开支费用,都由我们鲁国来出。
    齐公大喜,传令退兵而去。

    到了齐鲁会盟这一天,鲁公带着曹沫等一干大臣前往。这曹沫乃是鲁国第一勇士,与齐国人打仗,三战三败,没有胜绩。但是鲁公并不介意,还是在用他。
    来的路上,鲁公问他:“你已经三战三败了,怕不怕齐国人笑你?”
    曹沫说:“这是臣的耻辱!臣今天去,就是要一雪前耻!”
    鲁公说:“寡人去和他们求盟,就等于是败了,还不知道他们将会怎样侮辱寡人,如果你能雪耻,寡人都听你的!”

    会盟的地点是齐国的柯地。齐公小白在这里筑了坛,专等他来。
    鲁公来了,看了那场面气派,暗暗吃惊。
    只见坛下,雄兵密布,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布满了青红黑白四色彩旗,各有将领统帅。坛高七层,每层都有壮士把守。坛上左有钟,右有鼓,东西两根石柱,拴着乌牛白马,准备宰杀。
    再抬头一望,顶上树了一面大黄旗,旗上绣着“方伯”二字!方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霸主”!
    鲁公看了,心下先自虚了,没奈何,只得硬着头皮豋坛而上,群臣紧紧跟随。齐国士兵拦住喝令道:“主公有令!若鲁君一到,只许一君一臣登坛,其余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鲁公一步一颤,蹬阶而上,只有曹沫一人,衣内裹甲,手提宝剑,不离鲁公左右,全无惧色。
    上到第二层时,东郭牙拦住道:“今日两君友好相会,岂能携带凶器入内?请将军去剑!”
    曹沫怒目瞪视,两眦尽裂!东郭牙倒退几步,曹沫遂将宝剑扔了。

    鲁公见了齐公,先谢罪,再各叙通好之意。这一次,齐公的架子很大,味很足。双方都入了坐,突然之间,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曹沫猛地跳了起来,一把抓住了姜小白。
    《史记》上这样记载:“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
    就是说,在这次会盟时,曹沫身上藏着匕首,把齐桓公给劫持了!
    曹沫力大,齐桓公哪里挣脱的掉?吓的慌忙大叫:“管仲何在?”管仲慌忙问道:“曹大夫,你想干什么?有话好说,先把刀子放下。”
    曹沫的匕首,抵着小白的腰:“不许动!动一下,叫你当场血溅五步!”
    小白连呼:“不关寡人的事!政事寡人从来都不过问,有什么事,你去问仲父吧!”
    曹沫哪里肯放!管仲又问:“究竟有什么要求,你可以提出来,我们好说好商量。”
    曹沫说道:“你们的口号济弱扶倾,背地里却老是恃强凌弱!上一次,你们强占了我国的汶阳之田,还记得不?”
    管仲说:“确有其事。”
    曹沫问:“还不还?”
    管仲说:“还!一定还。”
    曹沫问:“什么时候还?”
    管仲说:“马上就可以交割。”
    曹沫的匕首动了动,喝道:“问你!”
    小白慌忙道:“都听仲父的,即日归还。”
    曹沫又问:“日后要是反悔,怎么说?”
    小白指天发誓道:“绝不食言!否则不得好死!”
    曹沫这才扔下匕首,叫两君歃血盟誓。然后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就这样,曹沫把他以前三战所丢失的土地又全都要回来了。
    曹沫这一壮举,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刺客列传》,按时间顺序排在所有刺客之首,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刺客。

    却说当时,齐桓公恼羞成怒,事后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了。齐公小白再一次在他精心准备的“会盟”上留下了笑柄,足见霸业之不易。认准了方向还不够,还得有一颗坚韧的心,才能继续朝前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5-11:齐桓公首次联盟诸侯

    早先,管仲为齐桓公定下的国策:欲征服天下诸侯,先要尊天子、亲邻国、任人唯贤。所谓亲邻国,便是返还以前侵占的邻国田土,从而可得得四邻之国。
    所以,在齐鲁会盟上,齐桓公爽快的归还了鲁国的汶阳之田。并没有计较、报复那个鲁莽的曹沫。

    这就为齐桓公树立了很高的信誉,与齐桓公结盟是可以获得好处的,并且不计私仇。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都佩服齐桓公,愿意与他结交。于是,卫、曹二国最先派人来谢罪,请求入盟。
    齐桓公就和大家商量,宋公不尊王命,逃盟而去,必须禀明天子,讨伐问罪。天子便派出大夫单蔑,率领王师,前来协助齐国。
    于是,齐国、鲁国、陈国、卫国、曹国、天子王师,汇聚了六路兵马,一起都来讨伐宋国。

    六路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宋国,会师相见已毕,开始商议攻宋之策。
    这时,那个特别会说话的宁戚上前请命道:“主公奉天子之命,纠合诸侯,讨伐宋国,依臣下愚见,以威胜,不如以德胜,并不必进兵厮杀,臣愿以三寸不烂之舌,前去游说宋公归顺。”
    齐桓公就传令安营扎寨,叫宁戚先去宋国游说。宁戚乘上一辆小车,只带了几个随从,直入睢阳,来见宋公。

    宋公御说听到来了六路兵马,就有些害怕,他开始后悔了。
    宋公就问谋士戴叔皮:“这宁戚,是个什么人?”
    戴叔皮说:“据说只是个牛贩子,不知道齐公为什么提拔了他,想必其人口才了得,派他游说来了。”
    宋公问:“如何待他?”
    戴叔皮说:“主公召他进来,不要以礼相待,先观其动静如何,若开口不当,臣就把腰里的带子拉一下,主公便叫武士把他擒获!”
    宋公点头,吩咐武士伺候。

    宁戚进来之后,非常有礼貌的向宋公长作一揖。宋公没看见一般,端坐着不理睬。
    宁戚仰面长叹一声道:“危哉乎,宋国也!”
    宋公骇然,问道:“危从何来?”
    宁戚问:“贤公能与古时的周公相比吗?”
    宋公道:“周公乃是圣人,孤岂能相比。”
    宁戚道:“周公在世的时候,宾服四夷,尚且需要会盟天下诸侯,试想一己之力能有多大作为?上次我国与贵国会盟,贤公正是大有作为之时,竟然不辞而别,背盟而逃,这一举,便有两失啊!”
    宋公愕然,问道:“是哪两失?”
    戴叔皮在旁,见宋公为宁戚所动,就连连拉扯腰里的那根带子。宋公不顾,让宁戚继续接着说。
    宁戚道:“齐公以尊天子为号,会盟诸侯,贤公竟然背盟而逃,惹来天下诸侯群起攻伐,宋国不日将遭不测之灾,难道还不危险吗?”
    宋公脸色渐变。宁戚又道:“宋国是个大国,并不下于齐国,诸侯会盟,对贵国只会有利,而绝无害处。贤公试想,天下诸侯聚于一堂,若要选出一个盟主来,非齐则宋!此会虽然齐公被推为盟主,但是贤公您也有一半的机会呀,或许将来,盟主便是您也!但是您这一跑,机会就再也没有了!所以说,贤公有这两失。”
    宋公慌忙起身离坐,问道:“孤即位日浅,一时失计,先生勿罪!如今该如何补救,还望先生教我。”
    宁戚摇头,高声道:“危矣,宋国也!危矣!”
    宋公便道:“先生此来,必有良谋。孤愿听教诲,现今如何是好?”
    宁戚便道:“以外臣愚计,不如多备上一些见面之礼,千万不要吝啬,去与齐公会盟。如此则上不失臣周之礼,下又可结盟主之欢,兵甲不动,宋国安于泰山!”
    宋公问:“孤一时失策,如今齐公兴师而来,加兵于我,如何肯接受我这区区贽礼?”
    宁戚道:“齐公宽仁大度,不记旧仇,以礼睦邻,厚往薄来。比如鲁国原先不肯赴会,后来答应入盟,齐公便把所侵占的良田全部归还。况且贤公本来就是在会之人,他又怎么会不接受!”
    宋公听了大悦,派使者随宁戚来到齐军中请和。
    使者见了齐公,先说明谢罪请盟之事,再献上白玉十双,黄金千镒,望齐公笑纳。
齐桓公说:“会盟是尊天子之命,寡人安敢自专?”就把所献上的这些金玉,转交天子大王,以表明宋公的诚意。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姜小白终于首次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动一刀一枪,未损一兵一卒,便成功的将鲁、宋两个大国,拉入到了自己的阵营里。下一个目标,就是郑国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回  尊王攘夷

春秋霸主 6-1:春秋时期因美貌而引发的灭国之灾

0.jpg

    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息夫人,本是中原陈国的公主,嫁给了附近的息国君主。她的姐姐,则嫁给了附近的蔡国君主蔡献舞为妻。
    这息夫人生得倾国倾城,乃绝世之貌。据说出生之时已是深秋,却满园桃花为她盛开,引来百鸟朝凤,仿如神女转世,故又称“桃花夫人”。陈国的智者预言她的到来,必定会引来生灵涂炭,所以从小放在宫外随着乳娘长大。

    有一年,息夫人回娘家路过蔡国时,被姐夫蔡献舞看到了。蔡献舞嬉皮笑脸的留住美貌的小姨子,要请她吃饭,还讲些黄段子。
    餐桌上,一块牛肉不知怎么的就掉到了地上,蔡献舞连忙钻到桌子下面,掀开桃花夫人的石榴裙乱找。那时古人都不穿内裤的,所以吓得夫人连声尖叫道:“非礼啦——!”大怒而去。
    回家之后,就把姐夫轻薄她的事都跟老公息侯说了。这息侯一听,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我跟你兄弟之邦,你竟敢打起我老婆的主意,我叫你国破家亡!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欲借楚国的力量来灭了蔡国!
    《史记》上这样记载:“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
    就是说,息侯要南方的楚王派兵过来,假装打他,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必定会来帮忙,息国就和楚国里应外合,趁机把蔡侯抓住,可以一举灭了蔡国。
    楚国君主名叫熊赀,《史记》作“楚王”,《左传》却作“楚子”。
    这是因为:当年周王封给楚君的爵位是最低等的子爵,所以称楚子。后来楚国成为南方最强的大国,比东方齐桓公还强,于是他就干脆自封大王,成为当时天下最牛的一路诸侯,甚至已不能再叫诸侯了。
    自封的楚王,很想征服中原,取代天子,正愁没有门路,所以一接到息侯的密信,就欣喜若狂,发兵来攻打息国。息侯向蔡侯求救,蔡侯果然来了,只因还想再见小姨子一面,来个英雄救美。
    结果,蔡侯远远不是楚人的对手,一交锋,不能抵当,大败而走,逃到息城时,息侯拒不开门,被楚国人赶上来抓个正着。接着,息侯大开城门,款待了楚王,蔡侯这才知道中了计,对息侯恨之入骨!

    楚王熊赀回国后,想杀了俘虏蔡献舞。大臣鬻拳说,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还不能完全占领蔡国,不如把蔡献舞放了,叫他称臣纳贡,宣布脱离大周的诸侯籍,变成我们大楚的附属国。
    楚王同意了。释放蔡献舞回国的这一天,大摆筵席,为他饯行。席中有个弹筝的女子,仪容十分秀丽,楚王就叫她上前,为蔡侯斟酒助兴,蔡侯一饮而尽,感慨万千。
    如今沦落到这般田地,都是因为那美貌的小姨子,不提防中了息侯的奸计。此仇不报非君子!敢出卖我,我叫你妻离子散!于是,蔡献舞就席上巧言撩拨楚王道:“大王,您的侍女可真漂亮啊!乃是天下少有的美女也!”
    楚王一下就被说到痒处,呵呵笑问道:“你生在中原兮,长在中原,就你生平所见兮,你们中原是否也有这般容貌兮美妞啊?”
    蔡献舞道:“依臣所见,各国美色,都不如大王这位侍女。不过,当今天下,唯有一人,远在她之上!此人真可谓天仙,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那举动姿态,只见一眼,便不想再见第二个人!”
    楚王追问道:“那是何人兮?如此美貌!”
    蔡献舞道:“就是我小姨子,息侯的老婆呀!世人皆称她桃花夫人。臣当初调戏她,并非出于好色,那完全是一种不由自主啊!”

    楚王听了,垂头叹曰:“寡人若能见上这桃花夫人一面,就算去死兮,也无恨矣!”
    蔡献舞又极力怂恿道:“叹什么气呀,以大王您的天威,是齐国的女人弄不来?还是宋国的女人弄不来?何况一个小小息国的妇人!”楚王大悦,当日尽欢而散,蔡侯告辞,回本国去了。

    至此,楚王朝思暮想,欲得到息夫人,就借故来到了息国。
    息侯不敢得罪,极其恭敬,大宴楚王,亲自为楚王斟酒。楚王接玉杯在手,微笑着问道:“上次为你老婆的事,寡人已经帮你狠狠地教训了那个老色鬼!今天寡人来到这里,怎不见你夫人出来斟杯酒?”
    息侯连声唯唯,就叫她老婆出来为大王斟酒。
    不一时,但闻环珮之声,息夫人穿着盛服出来了,再三拜谢,楚王慌忙答礼不迭。
息夫人就取酒来,斟满玉杯双手奉上,那素手与玉色相映,楚王见了大惊!果然是天上徒闻,人间罕见,便欲伸手来接。那息夫人不慌不忙,将玉杯交给宫人,转递楚王。
    楚王接了,一饮而尽。再转睛看时,息夫人已鞠躬请辞,袅袅回宫去了。散席之后,楚王心中念着息夫人,一夜不能睡着。

    第二天,楚王设下一席,回请息侯,酒至半酣,楚王假装醉了,不由分说,喝令左右把息侯绑了!息侯大惊,还没来得及分辩,就已被蛮横地拖了下去。所以后人议论,楚王无道,至此极矣!

    息侯被莫名其妙的关起来了。楚王就来到宫中,闯入卧室寻找息夫人。
    息夫人惊闻突变,叹道:“引狼入室,自取也!”奔入后花园,纵身往井里跳时,被楚将斗丹抢上前来,一把扯住道:“夫人!你老公息侯的命,都在你手上啊!”夫人无语,就这样被楚王强行带上了车。
    息国被楚王灭掉了,变成楚国北部的一个县,息县。后来楚国一直在这里征兵纳粮,成为挺进中原的一个基地。亡国的息侯被安置在汝水,只封了他十户人家,相当于村长,不久在忧愤中去世了。

    尽管《左传》没有描述息夫人的容貌,但我们还是可以想见的到。蔡候为了她,竟不顾她是息国夫人兼小姨子;息候为了她,竟不惜拆毁蔡、息之盟;楚王为了她,竟出兵征服了两个国家。
    息夫人和楚王生活了三年,为他生了两个孩子,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左传》上记载: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她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一个女人长的美,没什么错,如果因此而带来了灾难,也不能怪她,只能说,这是一种不幸。身处乱世的弱女子,受到残酷命运的无情摆布,她还又能说什么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6-2:古人为什么迷信自然界的异常征兆?

0.jpg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了一个非常神异的故事:
    在南宫长万打死宋闵公的同一年(前682),把持郑国将近20年的权臣祭仲去世了。当年想联合他女婿谋杀他的那个郑厉公,被迫流亡到国外,现在听说他死了,大喜过望,准备回国夺权。
    就在这时,郑国的城门口,发生了一起怪事:门内有一条大蛇,长约八尺,青头黄尾;门外又来了一条大蛇,长约一丈,红头绿尾。这两条蛇就在门阙之中恶斗了起来,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国人都跑来看稀奇,观者如市,没有一个人敢走近前来。之后斗到第十七天的时候,城外来的那条蛇,把城内的蛇给咬死了。然后,外蛇径直奔入城内,钻入太庙之中,忽然就不见了。
    这件怪事预兆着什么呢?预兆着那个早先流亡国外的郑厉公,马上就要回国继承大统了。
    郑厉公也就是郑突,为兄长,所以是丈余长的大蛇;郑仪,为小弟,所以是八尺长的小蛇。郑仪在城内为君,郑突从城外来袭,所以争斗于门阙之中。恶斗十七日,内蛇死,外蛇入城。
    郑突于甲申年的夏天开始出逃,今年是辛丑年的夏天,已经整整十七年了。第十七年的时候,内蛇郑仪失位;外蛇郑突入于太庙。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天意。


    如果说,这只是小说故事,不足为信的话,那么,我们翻开正史,《史记》上居然也有着同样的记载:“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居六年,厉公果复入。”
    果。结果、果然的意思。郑突果然又回国为君了。这说明,正史与民间说法是一致的,都相信郑厉公复国为君,是有着天命的!
    所不同的是,正史中有“居六年”三个字,这就说明,内蛇与外蛇相斗的事情,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并非发生在郑突复国的那一年,而是早在六年之前的事了。
    很显然,“外蛇咬死内蛇”,与“郑突杀死郑仪”,本是不同时间、不同性质的两起事件,没有任何必然关系的。只因为六年后,郑突复国成功了,人们才回忆往事,把两蛇相斗的故事攀比附会了上去。
    即使把这一段传奇从正史中拿走,也依然不会影响叙事的完整性。可古人为什么还要如此画蛇添足呢?是古人很愚昧,很迷信吗?不是的,古人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这一点很重要。

    郑突的父亲,是春秋初期显赫一时的郑庄公寤生。郑庄公是大周天子的左卿,郑国早先是周王室的屏障,充当着天子宪兵部队的角色,地位上要高于其他所有的诸侯。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齐、楚两个国家逐渐强大了起来。
    东方的齐国,征服了东夷沿海的各个部落小国;南方的楚国,征服了南蛮丛林的各个部落小国。这齐、楚两国,率先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楚国比齐国还要强大。)
    齐国的发展方向:由东向西,一路扩张,逐步吞并天下诸侯,最终,就到了天子的洛阳。楚国的发展方向:由南向北,一路扩张,逐步吞并天下诸侯,最终,也到了天子的洛阳。
    因此,在发展初期,齐国与楚国相隔十万八千里,井水不犯河水,是没有什么矛盾冲突的。
    但到了后来,齐桓公的势力一路西来扩张到了宋国的时候,下一站就是郑国了,(然后王室)。而楚文王的势力一路北上扩张到了蔡国的时候,下一站也是郑国了,(然后王室)。
    这个时候,矛盾冲突就出来了。郑国,成为齐、楚两边都要争夺利用的对象。

    齐国的策略是:自封盟主。把诸侯们都拉到自己的阵营,是为了保卫天子,复兴大周。而楚国的策略是:自封大王。把诸侯们都收到自己的旗下,是为了颠覆天子,取代大周。这一点完全不同!
    因此,齐国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因为他在维护大一统,天下只有大周一个主权国家,所有诸侯都是大周的下属单位;而楚国就是代表邪恶的一方,因为他在分裂大一统,周是周,楚是楚,成了两个主权国家。
    楚国要得到郑国,就拉拢当时在位的郑仪;齐国要得到郑国,就拉拢流亡在外的郑突。
    于是,齐桓公就派宾须无带兵来暗暗支援郑突,弑君夺位!郑突也就在齐国人的帮助下,顺利夺权成功,加入到了齐联盟之中,成为正义的一方。
    那么,郑突弑君夺位,有什么合法性没有呢?没有。这郑仪是经天子册封了的郑国君主,在位也有十几年了,郑突毫无理由就把他给杀了,但又给不出个合理的说法,那怎么办呢?那就把天搬出来,天的意思,可比天子大多了!

    由此所见,古人之所以煞有介事的迷信一些天命征兆,并非因为头脑简单,也非愚昧无知,而是为了寻求一种政治合法性的需要。当找不到适当的理由时,一般就会以天命来搪塞。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6-3:春秋时期最残酷狡诈的君主是谁?

    春秋时期,郑厉公郑突原本就是一国之君,却被大臣祭仲逼走,流亡国外长达一十七年之久。他很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流亡在外时间最长的国君了。
    在这十七年里,他其实并没走远,就像狼一样,潜伏在郑国的边境小城里,一边训练兵马,一边静静地等待着最佳时机的出现。

    终于有一天,齐桓公姜小白出于本国势力扩张的需要,决定扶持郑突以武力夺取郑国的政权。
    姜小白派宾须无带兵来支援郑突。
    宾须无对郑突说:“郑国的外蛇咬死内蛇,就象征着您又要重新回国掌政了,这一切,都是天意啊。我国的国君,正要为您申张大义于天下,请不要错过良机。”
    郑突表示万分感谢,说道:“诚如将军所言,没世不敢忘德!”
    他已经隐忍了十七年,这十七年发生了很多事,他那个时代的牛人们,基本上都已经死绝了。而现在的齐桓公小白、鲁庄公姬同、宋恒公御说,等等,在他眼里,都只能算是些后辈小生了。
    他自己也已经在衰老了。时间,让他磨砺成了一个具有强大耐心和韧劲的人,他慢慢的等待,一直等到了他的仇人死掉,一直等到了需要利用他的人出现。

    于是,郑突和宾须无二人商议,决定夜袭郑国边境的大陵。
    大陵的守将名叫傅瑕,郑突率兵出战,两下交锋,诱使傅瑕出城追击。这边宾须无绕到背后,抢攻之下,破了大陵,插上了齐国的旗号。傅瑕难于敌挡,只得下车投降了。
    郑突痛恨傅瑕与他为敌十七年,咬牙切齿,喝令左右道:“拖下去!斩了!”
    傅瑕大呼饶命道:“难道您不想回国为君了吗?何必要杀我?”
    郑突问他还有什么话说。傅瑕发誓道,如果您能饶我一命不死,我愿意潜回国去,砍下现任君主郑仪的脑袋献给您。
    《史记》上原文这样记载:瑕曰:“舍我,我为君杀郑子而入君。”厉公与盟,乃舍之。
    放了我,我为您杀了郑仪,而再拥立您为国君。
    注意这几个字:厉公(郑突)与他盟了之后,就把他放了。
    怎么叫盟呢?所谓盟,是指至少在形式上,是一种公平对等的利益交换。傅瑕帮郑突复位,是有相应好处的,并不是无条件的白干。

    公元前680年,六月甲子日,旧君郑仪被傅瑕谋杀,一刀剁为两段。在外有齐国的援助、内有傅瑕为接应的情况下,郑突毫无悬念的回到了郑国。忍耐了一十七年,终于回国为君了。回来的时候,国人夹道迎接,欢声震地。
    郑突取出财币,厚厚贿赂了宾须无,请他转告齐公小白,大恩大德,永不相忘,到了冬天的十月,一定亲自到齐国去请求加入齐国的连盟。把个宾须无哄的欢欢喜喜而回。
    在史料中,对郑突最为详细的记载,莫过于他复位后的大清算与疯狂报复,让人见识到这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君主。
    郑突复位数日,人心大定。
    那个傅瑕,为郑突复位立下了头等大功,正等着新君封他为郑国上卿呢。
    这日上朝,郑突翻脸问道:“你守着大陵,力拒寡人,已经有十七年了,可谓忠于旧君也。如今却贪生怕死,又为寡人而杀了旧君,你这人心不可测!寡人当为子仪报仇!”
    不由他分辩,喝令力士押出去,斩了。
    《史记》上说:厉公于是谓傅瑕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遂诛之。瑕曰:“重德不报,诚然哉!”
    傅瑕对不起旧君,是为不忠;但对于新君却是有功,并且双方又有盟约。怎奈郑突奸雄,过河拆桥,先利用他成了事,又以不忠的名义把他给杀了。所以傅瑕感叹道“重德不报,诚然哉!”
    重德不报这个成语,意思就是:我对你恩德重大,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报答,最后竟是这个下场啊。

    郑国大夫原繁,十七年前曾经和祭仲一起立了郑仪为君,如今郑突又回来了,原繁知道郑突一定会清算旧账,便称病告老还乡。
    郑突哪里肯放过他?《史记》上这样记载:
    曰:“我亡国外居,伯父无意入我,亦甚矣。”原曰:“事君无二心,人臣之职也。原知罪矣。”遂自杀。
    郑突说,我当年流亡国外,伯父您居然无意接纳我,(或说:您居然无意追随我),也太过分了吧。
    原繁反过来把这个小侄子训斥一通说,事君无二心,是人臣的本分。在公,我当然要向着国君,向着你,不也就是有二心了吗?傅瑕就是有二心被杀的。我干脆自杀算了。
    接着,当年驱逐他的人,也都被一一清算:
    祭仲已经死了,治不了了。
    和祭仲一起驱逐他公子阏,杀。
    大夫强鉏躲起来,被寻到后,砍脚。
    这样,郑突一上台不久,三下五除二,就把原先的敌对势力清理的干干净净。

    天下所有的君主,大概而言,总共只有四幅面孔:大方的、小气的、仁慈的、残酷的。
    一个人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面孔,并不是由他本意想变成怎样的,而是环境所致,比如那个世代忠良的南宫长万,最后却成为弑君逆贼。郑突被放逐、在外流亡、回国夺权,在他的一生中都不是最突出的事,最突出的,乃是他回国之后的所作所为。
    郑突原本就是君主,在郑国也颇有人望,所以他回来之后,并不需要像其他新上任的君主那样广结善缘,而是以杀伐立威,才是对他来说,最有效、最简便易行的策略。因为这种当前需要,也就使他成为了春秋时期最残酷的一位君主。
    郑突,史称郑厉公,也就是郑国最“厉害”的君主的意思。
    厉这个字,有严肃、凶猛、残酷之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薄情寡义,翻脸不认人。
    其二,厉字通“疠”、“ 癞”,恶疮之意。作为君主,被赶下台,久久不能复位的心病,就像长了恶疮一样。
    其三,厉字就是磨刀的意思,使之更加锋利。十七年的历练,让他变的极其奸猾狡诈,其政治手腕非寻常君主所能及。后面可以看到,在齐、楚两个大国的夹缝中,他居然左右逢源,再没吃亏,一直风光到他去世。
    所以,总结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厉”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6-4:春秋时期最有争议的忠臣

0.jpg

    在中国古代,由于君臣身份不平等,如果臣子向君主直言劝谏,就会有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当君主有不正确的决策时,大多数臣子都会选择沉默,以表示忠于君主。
    只有极少数聪明的臣子会非常婉转地、技巧性地提出谏议,或者是讲个寓言故事,既维护君主威严,又让他慢慢转变观念。但是这种做法难度太大,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智慧。
    春秋《左传》里面,记载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鬻拳(鬻,yù。读:玉)。他是楚国楚文王手下的一个臣子,只要他觉得楚王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就会毫不客气的当面顶撞,甚至以武力威胁,逼迫大王就范!从而成为春秋时期最有争议的忠臣。

    公元前684年的时候,楚文王得到息侯的帮助,俘虏了蔡侯,打算把蔡侯杀掉。
    鬻拳谏道:“大王,不能杀!你刚刚才打通了进取中原的一点点门路,就杀了他,那么天下的诸侯都要与你为敌,不如先放了他。”
    楚文王只是不听,再三苦谏,仍旧不从。
    鬻拳恼火了,勃然大怒,左手一把抓住楚王的胳膊,右手“倏”地抽出佩刀来,把刀架在楚王的脖子上,喝道:“大王,我今天陪你一起死!你放不放他?臣不忍心见到大王就这样失去天下诸侯也!”
    楚王害怕了,连声说道:“好说好说,寡人都听你的!”这才把蔡侯放了。
    鬻拳收了刀,又说道:“幸亏大王听了臣的话,这是楚国之福啊!然而,我今天劫持了大王,却是罪当万死!请大王杀了我吧!”
    楚王说:“爱卿忠心贯日,寡人不怪罪你也。”
    鬻拳说:“大王虽然赦免了臣,但是臣自己却怎能原谅今天的罪过?”然后大吼一声:“人臣有无礼于大王者,视此!”一刀,就把自己的腿剁了一条下来!
    楚王大骇:“真忠臣也!”就把那条断腿制成标本,珍藏在博物馆里,供后人瞻仰。
    鬻拳的伤养好了之后,就只剩下一条腿,不好走路了,楚王就让做了大阍,看守楚国的城门,尊他为“大伯”。

  又过了些年之后,楚文王与西边的巴国人作战。
    巴君以前曾经袭击过楚国的那处,守将阎敖游涌水而逃,回到楚国后,被楚王斩了。于是,阎氏一族都怨恨楚王,暗暗勾结巴君,愿为内应。
    楚王亲率大军与巴人交战,本已占了上风,不料阎氏一族倒戈叛变,楚军顿时大乱,巴兵乘机追杀过来,大败了楚军。
    混战之中,楚文王身先士卒,站在高处,大声的指挥,突然一支利箭飞了过来,从嘴里进去,从脸上出来,把楚王的腮帮子给射穿了,楚王疼痛难忍,捂着腮帮子就跑。
巴君看他跑了,也不敢追逐,双方就此都收了兵。
    楚文王受了伤,面颊带箭,龇牙咧嘴的悻悻而回。回到郢都的时候,天已经大黑,城门早已关闭,就在城下大叫开门。
    看门的正是那个独脚大夫犟老头——鬻拳。
    鬻拳在门内问道:“是大王回来啦呀,你这次出门,又赚了多少回来的?先报个数吧。”
    楚王捂着腮帮子道:“亏了,亏了!”
    鬻拳道:“自先王以来,楚国战无不胜,还从来没有空着两个手回来的。败军之将,不许进我这城门!”
    楚王被关在城外,不能进门,无奈之下,只好又整顿人马,去寻巴人,可巴人早跑的无影无踪,怎么办呢?那就再移兵去攻打北边的黄国,不赢点什么回来,就没脸见人。
    于是,楚文王愤然对军士们发誓道:“此行再不胜,寡人不归矣!”这一仗把黄国人打的打败,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当夜,楚文王兴奋过度,梦见以前曾经被他灭了国的息国君主,息侯怒气冲冲地喝问道:“孤何罪之有?汝占吾疆土,淫吾妻室,吾已请于上天矣!”说罢,就双手去剜楚王的腮帮子。
    楚王大叫一声,醒来时箭疮迸裂,流血不止。急传令,得胜之师速速回国。走到半路上时,就薨了。
    这一年,是公元前675年,夏六月庚申日,楚文王在位15年去世了。

    鬻拳感慨万千。
    在安葬了楚文王之后,鬻拳说道,我已经两次冒犯了大王,就算大王不诛杀我,我还有什么脸面在世上偷生苟活?我将追随大王于地下!
    《左传》中记载:“鬻拳葬诸夕室,亦自杀也,而葬于绖皇。”
    就是说:鬻拳在安葬了楚文王后,他就自行了断,自杀了。“葬于绖皇”, 绖皇是什么呢?绖皇就是墓前甬道的门。把他埋在楚王墓的门前,生,为他看门,死了,还为他看门。

    鬻拳为了劝谏楚文王,第一次以兵器相威胁,第二次不开门放他进来,迫使大王放弃自身的决定,以臣子的身份去逼迫君主,这是一种十足的大逆不道。
    但另一方面,鬻拳对君王的劝谏,又是以本国、本集团利益为出发点的,不惜以犯上作乱的行为来为迫使君主走在正确的路线上,为本国、本集团争取最大的利益。
    忠,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困惑的话题。春秋时期的人,都认为鬻拳是个忠臣。可后来,人人便渐渐认为他不能算忠臣了,因为这样的话,乱臣贼子们都要纷纷借名行事了。
    两者其实都有道理的,这是因为评判的标准不同,也是传统政治观念中的一种重大缺陷,臣子绝对忠诚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君主的绝对正确,但哪有那么好的事呢?在鬻拳的眼里,国家的公共利益,要高于君主的私人利益。所以,鬻拳所忠的,并非忠于君主,而是忠于国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6-5:借力打力:如何在两大势力的夹缝中发展壮大

    春秋初期,天子王权逐渐衰落,东方的齐国与南方的楚国开始崛起,形成了两大阵营,他们都想控制中原的郑国,郑国君主郑厉公在这两大势力的压迫之下,他是如何寻找出路的呢?

    第一步:利用齐桓公,帮助他重新上台
    郑国,是齐楚争霸的必争之地,齐桓公为了把郑国拉入到自己的阵营里来,就暗暗支持郑厉公复辟,郑厉公得到齐国的资助后,终于回国夺权成功。
    公元前680年,夺权成功之后,郑厉公尊称齐桓公为诸侯盟主,郑国听命于盟主号令,“没世不敢忘德”。

    第二步:利用楚文王,摆脱齐桓公的控制
    当年郑厉公第一次上台时,为借助宋庄公的力量,不惜出卖大量国家利益,事成之后又极力抵赖。现在,郑厉公借助齐桓公的力量,第二次上台后,又想摆脱齐国人的控制。
    “想控制我?没门!”老奸巨猾的郑厉公一面口头上尊称齐国为盟主,一面却又投向了楚国的怀抱。
    楚文王问他,你怎么这么傲慢无礼?复位了,也不来通告寡人一声,你什么意思?
    郑厉公就说,这都是因为齐国呀,如果能够得到大王的庇护,我们郑国将从此听命于大王,与齐国绝交。楚王答应了。
    齐桓公派人来郑国责怪厉公,并索要辛劳费时,郑厉公就说,我们防守楚国,十分艰难,楚国太强大了,如果盟主能够威加楚国,寡人我每天都会去你的宫廷里上朝。
    以前所说的没世不敢往德,就如狗屁一般。从此背叛了盟约,投靠了楚国。
    齐桓公费了那么大力,没捞到好处,勃然大怒,却又无可奈何。
    这样过了5年,到了公元前675年,楚文王箭疮迸裂而死的时候,郑厉公这才大喜道:“寡人无忧矣!”
    谁都别想控制他。

    第三步,利用周天子,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依人者危,臣人者辱。”就是说,依附于别人(当附属国)就会有危险;臣服于别人(当臣子)就会受到侮辱。如今,郑国立于齐、楚两个大国之间,不辱则危,不是长久之计。那怎么办呢?
    郑厉公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郑厉公的父亲,郑庄公寤生,以前曾经是天子身边的左卿,朝廷里的重臣,地位高于其他所有的诸侯,后来被免了职,才回到封地郑国的。
    如今,郑厉公可以继续走他父亲的老路,拥护周天子,如果能够再次进入到大周王室的高层,那就可以“挟天子以令天下”,发号施令,冠冕列国,征服诸侯。这样,不比自封的楚王、霸主们差。
    于是,郑厉公派人去大周王室打探休息。

    此时,周王室内部发生大乱。
    周僖王去世后,太子姬阆继位,是为周惠王。周惠王这人非常贪婪,即位后占取了蔿国的园林,强取了边伯的房屋,夺取了詹父、子禽、祝跪的田地,引起这五位大夫(王室大夫,位同诸侯)的强烈不满。
    公元前675年秋,这五位大夫发动叛乱,攻打周惠王,立了惠王的叔叔(僖王之弟)子颓为新的大王。这一年的冬天,周惠王被赶出了洛阳,流亡在外。
    失了位的天子,对于郑厉公来说,简直就是“奇货可居”。
    郑厉公把周惠王接到郑国的边境栎城居住。这个栎城,乃是风水宝地,以前郑厉公流亡时,就在这里住了一十七年,如今把天子安置在了这里。
    公元前673年春,郑厉公联合虢公誓师讨伐子颓,郑公攻南门,虢公攻北门,联军很快就攻入了都城。城内五大夫正在喝酒庆贺,措手不及,被联军杀了个七零八落。叛党都被一一处死。
    新王子颓喜欢把牛当宠物饲养,他有数百头牛,都是亲自喂养的,让牛穿上绣花的衣服,饲以上等的谷物,称之为“文兽”。
    这一日,联军攻破城门的时候,子颓正在喂牛,不许人打扰,等他知道情况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慌忙出西门逃走,把他的牛排为前队,他在后面保护,因为那些牛长的太肥,所以走的太慢,被追兵所获,抓住后,斩了首。子颓没有谥号,于是被称为周废王。

    郑厉公和虢公迎周惠王回到都城,重新登上了天子的宝座。结束了这场“子颓之乱”。
    为了感激郑厉公,周惠王将虎牢关 (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以东的地区赐给了郑厉公。这样,内乱平息了,周王朝的疆土又一次缩小了。
    而郑厉公的势力却壮大了,周惠王上台之后,郑厉公成为了天子的左卿。天子有六为大夫,级别都比其他诸侯要高,而郑厉公则是天子六为大夫之首。
    这个时候,天下的形势,可以看做三股势力:
    1. 楚国自封为王。
    2. 齐国自称诸侯盟主。
    3. 郑国为天子左卿。
    郑厉公比起齐桓公,级别又要高了,齐桓公的旗号是保卫周天子的,那就不得不听命于郑国了,郑厉公可是朝廷里的重臣。

    郑厉公这一手,是齐桓公、管仲都没有料到的,于是,齐桓公的称霸事业,又被阻隔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郑厉公去世为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6-6:春秋时期最灵验的两次占卜

0.jpg

    公元前672年,中原的陈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君陈宣公想立自己的小儿子为太子,就把他的大儿子太子御寇杀死了。
    太子御寇是以谋反(或涉嫌谋反)的罪名被处死的,这个罪名相当大,和太子平日走的比较近的那一帮人,都害怕牵连到自己头上,于是,四分五裂鸟兽散,各自逃生去了。
    其中,有一个叫陈完的大夫,逃到了齐国,受到诸侯霸主齐桓公的盛情接待。

    那么,陈完为什么要逃往齐国呢?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其实还是相当好理解的:齐桓公率先打破任人唯亲的旧俗,外国人都可以来他这里做官。
    但是,正史《史记》上,却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因为得到了《易经》中的神秘启示。
    还是在陈完刚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陈国君主陈厉公就请周天子身边的太史用易经占卜了一卦,卦得:《观》之《否》,卦辞上写着“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这位太史是大周宫廷里的占卜师,他的话很有分量,他这样预言:
    观国之光,即观览国之盛德光辉。预示陈完具有超强的能量,足以光大一个国家的运气!用宾于王,他将来会成为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利于作为君王的宾客,或者是王(天子)身边的重要人物。
    但是,不在本国,而是在外国;也不在他这一辈子,而是在他的子孙后代。
    因为《观》卦的卦象是:风在上、地在下。大风刮起后,最终还是要落在土上,即使刮出了国境,还是要落在外国的土地上,“风行而著于土”,所以最终的应验,将会是在外国。
    《观》卦巽在上坤在下。巽为大风,主东南,巽风向东南方刮起后,最终落在了“坤”土上。坤属土。而东南方的齐国姓姜,他们正是四岳的后人。岳即是山即是土。所以应该到齐国才可以使本国光大。
    《观》卦的“观”字,是“观看”的意思。既然是观看,那么一个人所看到的,就应该是别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所以,这“光大”的结果,不应在陈完的身上,而是应在陈完的子孙身上。

    因为曾经算过这样一个卦,所以后来当陈完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投奔到了齐国。陈完来到齐国的时候,齐公小白已经在位十四年了。史称“陈完奔齐”。
    陈完来到齐国后,齐国有个叫懿仲的人,想把女儿嫁给他,就去找人占卜一下吉凶如何,找的什么人呢?《史记》上没说,《左传》上则说,是他老婆亲自占算的,断曰:
    “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这一卦,是个大吉之卦。这叫做:凤凰飞翔,和谐的鸣声锵锵。有妫氏的后代陈完,将在姜氏齐国这里养育成长。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和正卿的地位一样。八代之后,地位之高,就没人能够比得上。
    懿老二的老婆虽然没有前面那个周太史的名气大,但她这一卦比周太史更猛,她居然算出了陈完的第五代孙子,会成为齐国的正卿上大夫,八代以后的孙子们,地位之高,无人能及。
    说的有鼻子有眼。既然他这么好的命,那就快快把女儿嫁给她吧,于是,陈完来到齐国之后,就做了懿老二的女婿。

    陈完的前半生是很不幸的,他生下来时是陈国的太子,遇到宫变后,就不能为国君了,只能当个大夫,当大夫时再次遇到宫变,连大夫也当不成了,就只好逃难来到齐国。
    来到齐国后,齐桓公非常欣赏他,一是因为他本分;二是因为他是陈国的大夫,这个大概就是投奔齐国的最高级别的外来人员了吧。所以,齐桓公要封他一个高官。
    陈完婉言拒绝道:“我是投奔贵国的客人,您肯收留我在这里住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不知足呢!”
    齐桓公觉得他很懂道理,就更敬重他了。
    有一次,齐桓公到他家里去,陈完摆酒招待,桓公喝得高兴,天黑了的时候,桓公叫点灯,继续喝。敬仲婉言劝止,说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意思就是,我只准备白天陪您玩,没打算夜晚还玩,这样没日没夜的玩,不是好事,恕我不敢久留!
    齐桓公曰:“有礼哉!”赞叹而去,称他为贤人,让他采食于田。
    过去天子分国,诸侯分家,各个家族都有赖以生存的封地,所谓采邑。齐桓公就划了一些齐国的良田赐给陈完,陈完也就从此脱离了原来的陈国,另立了门户,改姓为田了,叫做田完,成为后来田氏一族的祖先。
   
    纵观陈完的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业绩,不过就是以逃难者的身份,在齐国找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从此也就非常平淡的终其一生。
    对于陈完来说,这也正是他想要的生活,没有什么过多的奢望。
    对于齐桓公来说,他的霸业的发展,也正需要这样的人来的他的国家,以吸引到更多的贤人加盟进来。
    而对于史官来说,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两个卦了。两个卦都没有算出陈完这辈子究竟是个什么命,并且也都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却都算出了他的子孙将来会牛的不得了,并且在一百多年后,也真的都神奇的应验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6-7:挥刀自宫: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太监?

0.jpg

    用阉割后的男人作为宫庭内侍,在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也都曾经有过。这是为了保护后宫的贞节、皇族的血统而设置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史籍可查的,第一个留下名姓的宦官,就是齐桓公姜小白时代的竖貂。竖貂原先并不是太监,但是为了拍齐桓公的马屁,不息挥刀自宫,成为有记录的最早的太监。

    在《春秋左传•僖公二年》中,第一次出现了“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这样一句话。就是说:齐国的寺人貂,开始在多鱼这个地方泄漏齐国的军事机密。
    周朝的时候,将阉割了的男子称为“寺人”。
    “寺”,是由“士”和“寸”这两个字构成的。古代的“士”字,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史书上所称的“士人”,都是男人;而“寸” 字,则像一只手的手腕处拿着一把小刀。
    “士”和“寸”组合在一起,就是用刀切除掉阴茎,阉割的意思。因此,被阉割后的男人,就称作“寺人”了。
    左传中的这一句记载,就奠定了这个叫“貂”的人为寺人之祖。

    其实,阉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早在夏、商时期,就已有宫刑出现,最初是用来惩罚犯人的。宫刑又叫“去势”,“势”同样是男人生殖器的代称。这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惩罚。
    不过,宫刑是被迫阉割;而寺人貂却是自宫,自愿阉割的,为的是能够进入齐桓公的内廷,去侍奉齐桓公。
    寺人貂,又叫竖貂(竖刁)。“竖”的本义是短小,引申为童仆,或宫中役使的小臣。貂,是一种动物,身体细长,皮毛珍贵,聪明伶俐,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别人。
    作为齐桓公的男宠,竖貂应该是个美男子,在好色的齐桓公后宫无数的情况下,竖貂凭着自己的美色,用自己的身体去取悦齐桓公,就像貂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一样,得到了齐桓公的欢心,得到了齐桓公的宠幸。
    《列国志》上说:“时有竖貂者,乃桓公之幸童(幸童,即同性恋对象)。因欲亲近内庭,不便往来,乃自宫以迸。桓公怜之,宠信愈加,不离左右。”
    “天下竟有这般忠心的人,居然敢自宫,肯为寡人变性。”齐桓公感慨。因此对他格外宠信,非同一般。
    自我阉割的第一人——竖貂,不仅在他的有生之年博取了齐桓公的欢心,也为以后的历史开创了一个新名词:“阉竖”,后世之人把宦官称为阉竖,就是根据“竖貂”这个名字来的。

    在竖貂得到齐桓公的宠幸之后,他又为桓公引荐了一个“贤人”:美食专家——易牙。
    这易牙本是齐国雍邑人,姓雍,名巫,字易牙。为人多权术,善于射箭、驾车,更精于烹调之技。
    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术操作烹饪的厨师,善于调味做莱,管理着齐桓公的饮食厨房,他对齐鲁菜系的贡献,有着极大的功劳。所以,易牙后来成为厨师行业的祖师爷。
    做为一个当时最为有名的厨师,易牙对于味道有着惊人的鉴别力,相传孔子这样推崇他:即使将淄水、渑水两条河中的水混合起来,易牙也能够分辨出来。可见易牙善辨味觉之高,调和口味之强。

    有一天,齐桓公的一个夫人卫姬生病了,这卫姬本是卫国公主,嫁来齐国与齐桓公为妾不久。
    易牙就以五味调和之术,烧了几道好菜,让卫姬吃过之后,病就好了。因此,卫姬也向齐桓公推荐易牙。
    在竖貂、卫姬的反复扇风下,齐桓公召见了易牙。

    齐桓公问:“听说你烧得一手好菜?”
    易牙对曰:“然。”
    齐桓公就戏言道:“寡人尝山珍海味、鸟兽虫鱼,全都吃遍了,只是还从来没吃过人肉,寡人不知道人肉究竟是个什么滋味?你既然如此会做菜,可做得好人肉否?”
    桓公此言,本是出于无心的一句戏言,但易牙却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怎样才能作顿人肉给桓公尝尝鲜,好博得桓公的欢心。
    易牙退下之后,到了中午的时候,献上蒸肉一盘,其肉嫩如乳羊,鲜美无比。
    齐桓公吃了个一干二净,连声称赞道好吃!好吃!因此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呀?如此鲜嫩甘美?”
    易牙慌忙跪在地上,回答道:“这就是人肉也。”
    桓公听了,大吃一惊!急问道:“什么?这是人肉?你从哪里弄来的人肉?”
易牙哭着回答道:“这是微臣儿子的肉,臣的长子,今年三岁了,臣听说,‘忠君者不有其家’,既然主公没有尝过人肉的滋味,臣便把儿子杀了,好献于主公尝鲜……”
    当齐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心里很是不舒服,道:“你先下去吧……”
    从此,齐桓公被易牙杀子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也就特别宠信易牙了。

    竖貂自宫,易牙杀子,这两件事,都被作为最荒诞的忠君事例,永久的载入了史册。
    竖貂和易牙在得到齐桓公的宠信之后,就开始排挤管仲了,纷纷进言道:“如今,主公一则仲父,二则仲父,外人还以为齐国没有国君了!”
    齐桓公笑曰:“寡人于仲父,犹如身体之股肱。有股肱,方成其身;有仲父,方成其君。尔等小人如何知之?”
    二人就再不敢多言了。
    所以后人对齐桓公最为称道的,不是别的,就是用人不疑这一点,在大事方面,敢于放手让管仲去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6-8:鲁庄公的大婚——古人为何要提倡守礼?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
    然而,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连续三次做出了非礼越轨之事,被史官们记录了下来,载入了史册。

    公元前673年的时候,秋七月,鲁庄公的母亲,已经50岁的文姜夫人去世了。
    文姜临终的时候,留下遗言交代道:“你舅舅(齐襄公姜诸儿)的女儿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了,你要快快把她娶来,以正六宫之位。千万不要拘泥于制度,误了佳期,使我在九泉之下难于瞑目。”
    姜诸儿的女儿,史称哀姜,一生下来时就和鲁庄公定了婚约的。当时鲁庄公满肚子委屈,不同意这桩婚事。但是如今,哀姜已出落的亭亭玉立,也是齐国有名的大美女了。
    鲁庄公在安葬了他的母亲之后,就打算派人到齐国去议婚,此举遭到了大夫们的一致反对,因为太后去世了,作为孝子的鲁庄公,按照当时的礼仪,必须先要守孝三年!然后才能成婚。
    鲁庄公勃然大怒:“这是我母亲临终时的遗命!你们居然从中作梗!……”最后,鲁庄公与诸大夫们相互妥协了,双方的意见加起来除以二,酌中处理:先守孝一年半,再与齐女成婚。
    一年半后,也就是公元前671年春,鲁庄公派使者来到齐国,申订前约,决定亲自来到齐国,行纳币之礼。齐桓公姜小白欣然同意。
    这一年的夏天,鲁庄公来到了齐国的临淄。《左传》上说:“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
    鲁庄公此行,是不合于礼的。
    那个很久没有发言了的曹刿,终于忍不住,出来劝谏说:“不行!主公,你不能去。因为礼,是用来治理百姓的。所以会见,是用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的;朝觐,是用来排列爵位的仪式,遵循老少的次序;征伐,是用来攻打对上不尊敬的人。诸侯朝聘天子,天子视察四方,都要遵循会见和朝觐的制度。如果不是为了这些大事情,国君是不会轻易出动的,请问您去齐国做什么呢?国君的举动,史官一定都会加以记载,记载的而又不合于法度,后代子孙看到的将是什么?”
    鲁庄公不听,来到了齐国。
    这齐桓公姜小白,也是个乱伦之徒,不喜守礼之辈,但这一次,他守礼了。姜小白对鲁庄公说:“你们鲁国,乃礼仪之邦。守孝,必须是三年,你身为国君,不可乱了法度,还是先回去慢慢等吧。”
    姜小白是他小舅,又是霸主,霸主就是诸侯长的意思,身份高于一般诸侯。于是,鲁庄公的媳妇没娶到,只好白跑一趟,灰溜溜的回到了鲁国。

    《左传》上说:“秋,丹恒宫之楹。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就是说,鲁庄公一回到鲁国,就把他老爸的鲁恒公纪念馆进行了一番豪华装修。这一装,就是好几个月,都不合于礼。
    丹恒宫之楹:就是把鲁恒公纪念馆的柱子,全部刷新成红漆。那时油漆都是纯天然的,用个小竹管插在漆树皮里,等上半天,才能流出一点点来,所以极其珍贵。用这么贵的漆来刷房子,就太奢侈了。
    刻其桷:第二年的春上,在椽子上雕龙画凤,刻上精美的装饰花纹。这个工程量在当时来说,成本是巨大的,也是相当奢侈的。
    在那时,这种规格只能用于天子,不能用于诸侯。所以大夫们又劝谏道:“下臣听说: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先君具有大德,而主公您却把它放到大恶里去,恐怕不可以吧?”
    但鲁庄公根本不听,他说,我爱我老爸。
    庄公的老爸,死在了齐国,如今他却要娶仇人的女儿为妻,心理上是复杂而矛盾的。有人说他是心有不安,媚于亡者之灵,也有人说他是在向未进门的新娘子显摆炫富,或许两者都有吧。
    公元前670年的秋天,守孝刚满三年,鲁庄公就从齐国把哀姜娶了回来,立为鲁国夫人。这个时候,鲁庄公已经是37岁了,在位已有二十四年,而哀姜也有23岁了。

    鲁庄公娶齐哀姜为夫人,《左传》上记录:“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再一次说庄公非礼。
    哀姜来到鲁国,鲁庄公让同姓大夫的夫人们相见时,用玉帛作为见面礼,这又是不合于礼的。
    大臣们纷纷劝谏说:“男人相见的礼物,大的是玉帛,小的是禽鸟,用东西来表明等级。女人相见的礼物,不超过榛子、栗子、枣子、干肉,以表示诚敬而已。现在男女用相同的见面礼,这就没有区别了。男女的区别,是国家的大法,以前的时候,鲁国已经被夫人搞乱了一次,现在,您恐怕不可以再让夫人搞乱一次吧!”
    鲁庄公哪里听得进?有一种说法,他是被哀姜的美貌迷昏了头,还有一说,他是为了加强牢固与齐国的联盟关系。
    在任何时代,做任何事情,都有当时的人们可以承受的一个心理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人们将难于忍受,就必定会遭到非议。

    从《左传》的记载看,鲁庄公执政24年来,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三次说鲁庄公非礼;连续三次都详细记下大臣们的大篇幅劝谏;而鲁庄公一次也没听。在执政的后期,也没有这种记载。
    为什么在这里要格外强调呢?因此,这种春秋笔法的意思就是在说,鲁国后来之所以衰落了,其根源,就是从鲁庄公二十四年“非礼”开始的,这为以后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霸主 6-9:春秋时期甘愿放弃君位而为仆从的人

    春秋时期,基本上各大国都曾发生过弑君夺位的流血事件,为了权力,为了利益,争夺的不可开交,其残酷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能够成为一国之君,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但在卫国,却有一位太子主动的放弃了继承君位的条件。
    有条件为君,却自动弃权,这样的事毕竟只是少数。所以人们往往喜欢把这联想成一种高尚。但要知道,这是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春秋时代,是一个“利”字当头的时代。孔子还没出生呢,万古长如夜!

    话说周惠王十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667年,齐国的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张,又陆续收编了几个小国。而郑国那位老奸巨猾的郑厉公也早已去世,继位的是他的儿子郑文公。
    郑文公,名郑捷。古书中的惯例,凡谥号为“文”的,一般打仗都不是他的主业。所以这郑文公见齐国的势力越来越大时,害怕受到侵伐,就倒向了齐国,派使者过来请求再次加入齐联盟。
    齐桓公欣然同意了。于是,天下莫不归心于齐。这使得齐国在与楚国的交锋中,占据了有利的先手优势。

    周惠王上台的时候,曾经发生过“子颓之乱”。
    当年,周惠王强占了朝中五位大夫的田地,引起五大夫的强烈不满,他们发动叛乱,攻打周惠王,立了惠王的叔叔子颓为新的大王。由于卫国的君主卫惠公在这场动乱中是支持子颓的,所以周惠王对他恨之入骨。
    这卫惠公,便是卫朔,20年前在齐桓公的大哥姜诸儿的扶持下,重新夺得了君位,并且为此还与王室大动了一场干戈。到了公元前669年的时候,他死了,儿子卫懿公(卫赤)继位,如今已经两年了。
    周惠王想要报复卫国,既然你齐公姜小白愿意当诸侯之长,那我就做个顺水人情,让你当个诸侯长,你去帮我教训教训那个又臭又硬的卫国吧。
    于是,周惠王发来一函公文,要姜小白去讨伐卫国。

    姜小白接到天子的命令,左右为难啊。不讨伐,违背王命,若讨伐,又破坏了两国邦交。更重要的是,姜小白娶的一个老婆,就是卫懿公的大女儿,也就是说,卫懿公是他岳父。
    怎么办呢?齐公小白就与宰相管仲商议。
    管仲说,还是采取一贯的策略不变。一要拉拢其他诸侯一起干,以显示公道,不为私利;二要调遣利用其他诸侯的兵力,以恐吓威胁卫国,但不必真打。好比刀切豆腐两面光,上不违天子之命,下不失诸侯之和,还可以从中渔利。
    齐公小白曰:“善”。

    第二年,公元前666年的时候,诸侯霸主齐桓公小白亲率大军围攻卫国首都朝歌。
    这卫懿公虽然长的一表人才,却是个糊涂蛋,平日只知养鹤为乐,不懂用兵谋略,他见大军来到,不知死活,不问来由,便率兵接战,与多国部队称雄,结果被打的七零八落,大败而归。
    齐公小白并不攻城,而是率领宋、鲁、郑、陈、蔡等国联军于卫城之下,一字排开,耀武扬威,然后宣扬王命,数其罪状,迫使卫懿公就范。
    卫懿公说:“卫国当年虽然曾与大王作对,不敬天子,可那是先君的罪过,N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与寡人毫无关系也,请盟主主持公道。”
    于是,叫他的长子卫开方拿出五车金帛,私下献给了齐公小白,以求讲和免罪。
    齐公小白得了这许多财物,笑道:“先王之制,罪不及子孙。寡人今日奉王命而来,如果岳丈能够遵奉王命,寡人又有何求?”遂传令撤军退兵。
    后人有诗曰:
      卫侯罪案重如山,奉命如何取赂还?
        漫说尊王申大义,到头功利在心间。
    这首诗是说,齐桓公假称“尊王”的口号,申大义于天下,实际上,还是为了达到他个人的私欲。表面上为了公事而来,私下里却收了贿赂而去,说来说去,都是为了一个“利”字。

    齐桓公退兵的时候,卫开方来求见,要求跟桓公一起回到齐国,在他手下做事,从此鞍前马后,追随桓公。
    齐桓公愕然,问道:“你是卫国的太子,论次序当为国储,将来也是南面称尊的人,必为一国之君,如何肯舍弃君位,甘愿臣于寡人之下?”
    卫开方献媚道:“我们卫国,实在是微不足道,将来的天下,非盟主莫属!盟主乃天下之贤公,开方若能有幸追随盟主,执鞭提壶侍奉左右,荣幸已甚,岂不强胜于区区一国之君乎?”
    一席话说的齐桓公大喜,便收下了卫开方,称赞他为大贤人,拜他为齐国大夫。从此,卫开方就成为了齐桓公身边的宠臣,就他的身份而言,他是所有投奔齐国的外籍人员中身份最高的一个了。
    回到齐国之后,桓公对他宠爱有加,卫开方很快便与那个自宫的竖貂、杀子的易牙,这两个为了荣华富贵而极端变态的家伙打成一片。
    因此,卫开方、竖貂、易牙这三个以靠取悦桓公为能事的人,也成为了齐国新的贵族,被称之为“齐国三贵”。

    不久,卫开方向齐桓公进言道,他还有一个妹妹,长的十分美貌,比他姐漂亮多了,不如也娶过来当老婆。
    于是,齐桓公就派使者送了彩礼过去,求娶卫懿公的小女儿为妾。卫懿公不敢推辞,就把小女儿也嫁给了齐桓公。
    如此,卫懿公的两个女儿都成了齐桓公的老婆,为了区分她们,史书上把大的称作“长卫姬”,小的称作“少卫姬”。 就这样,卫懿公的子女们都跑到齐国来了,她们姊妹三人,也都得到了齐桓公的宠爱。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7 11:56 PM , Processed in 0.0508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