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回复: 3

[史地人物] 《看见》:无法磨灭的712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5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法磨灭的712矿

摄影手记:杨旭 / 潇湘晨报

  201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纪念日。很多人并不知道,位于湖南境内的郴州711矿和衡阳712矿为中国首次核试验提供了大量铀原料。

  712矿坐落在湖南衡东县大浦一片褐色丘陵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712矿都不为人所知,矿区的职工和家属很少跟周边的村民打交道。形成了一个封闭独立的小社会,成为一个“村中小城”。

  走进这个安静的“小城”,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栋栋排列整齐的红砖红瓦房,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房屋前后杂草丛生,褪色的房子已经许久没人住过,整个“小城”一片沉寂。

  当年这个“小城”十分热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712矿老矿工邹明全介绍,“712矿鼎盛时期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县城。这里有室内室外两个电影院、商店、医院、学校、食堂、邮局、理发店、冰棒房、俱乐部、警卫连、新华书店、工商银行、幼儿园、杀猪场、澡堂等,一应俱全。”“712矿是国防保密单位,有部队驻扎,写信的地址是‘衡阳市20号信箱’,要是写‘712矿’就会被退回去,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位置。”邹明全补充到。

  现在矿区俱乐部门前的石梯缝隙里长满了野草,几扇大门东倒西歪,但从门口4只粗旷的大石柱,可看出当年的气派。邹明全回忆,当时整个矿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就是俱乐部,俱乐部里有间大的会议厅、阅览室和广播站,开大会或看电影都在会议厅里进行,每周俱乐部都会放电影,每次放电影这里就被挤得水泄不通。  

  在邹明全的回忆里,这里曾经是个世外桃源,它既有乡村的宁静又有城市的繁华。不过现在这里只能成为历史的记忆。2010年开始,大批职工陆续搬迁至衡阳市,只剩下部分老人留在这里。经过50多年的洗礼,留下来的建筑并没有被时间冲刷掉固有的气质,依然显得屋舍俨然、厚实肃穆,映衬在老树翠柏间显得格外古朴,让人肃然起敬。

  这些遗留下的苏式建筑是一个特殊年代“红色建筑”的代表,也是一个关于集体主义时代的记忆,走进这些隐藏在村里的各式建筑,无论高低雅俗,均镌刻着老一代铀矿工为中国核事业走过的风风雨雨。

编辑:三人禾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衡阳712铀矿是国防保密单位,通信地址为“衡阳市20号信箱”,地图上难寻其踪。1958年建矿,1985年停产,2003年破产,2010年起,大批职工陆续搬迁至衡阳市。在首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之际,透过矿区俱乐部内紧锁的门缝,已难见往日的喧嚣。摄:杨旭/潇湘晨报




2.jpg
矿区俱乐部建于1964年,俱乐部里面有乒乓球室、电影院、阅览室、广播站。曾经这里人头攒动,每天清晨,在《东方红》的乐曲中,广播员用甜美的声音把人们唤醒,傍晚,踏着《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节奏,人们返回家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至今日,这里已是杂草遍布。




3.jpg
工农兵服务部大楼建于1963年,功能类似于现在的购物中心,曾经,矿区职工和附近农民都在这里购买生活用品。夜色下,工农兵服务部大楼映衬在树丛间显得格外古朴,让人肃然起敬。




4.jpg
大部分职工都从宿舍搬了出来,只有极少部分人仍住在里面。人多时,一间13平米的宿舍里住着4个人。这里独门独户,卫生间设在走廊,吃饭都是凭票去食堂吃。




5.jpg
矿区职工反映,这房子的质量很好,墙壁比现在的房子厚三分之一,冬暖夏凉。如今,附近部分居民为了躲避闷热的天气,还会聚集在宿舍里打牌歇凉。




6.jpg
在矿区田字布局的中轴顶端,坐落着一座烙有苏联特色的建筑,矿党委办公楼。该建筑建于1960年,外墙面被粉刷成了红色,部分红色漆面剥落后,露出的砖红色让这建筑显得更沉稳。岁月并没有冲刷掉建筑固有的气质,屋舍俨然,厚实肃穆,现在这里有还有专人看守。




7.jpg
这里曾是矿区消防驻地。消防屋建于1960年,红砖砌成墙壁,红瓦覆盖屋顶,大尖顶透露着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曾经这里驻扎着10多个消防队员和4辆消防车。在矿工邹明全的印象中,矿区很少发生火灾,所以消防车很少出动。




8.jpg
冰棒室建于1964年,专门给矿区职工凭票领取冰棒。一个职工每年有近400张冰棒票。如今,冰棒室的周围长满了杂草,倒下的半截树梢仍然遗留在屋顶。




9.jpg
712矿职工医院建于1961年,2011年,医院整体搬迁到大华社区。经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医院外表依然完好。老矿工谢高就说,这个医院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当年,自己在矿井下手指和腿部受伤时都是在这个医院医治的,同时,他也亲眼看着自己的矿友在这家医院一一离去。




10.jpg
2014年9月7日,712矿职工医院内的走廊空荡荡,一株野草孤零零地长在门边。人去楼空后,这所医院永久地保持着安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这里是712矿到衡阳的简易班车站,每天有四趟班车开往衡阳市。车站旁边是一家小餐馆与小卖部。




12.jpg
老矿工邹明全说,这里是一片矿工墓地,掩埋着是离世的工友。如今,黄绿色的野草早已把山坡上的墓碑挡住。




13.jpg
从生活区到第二工区的路已经杂草丛生。到了80年代末,712矿慢慢地不再开采了,最终停产并将井口全部封闭。712矿与很多军工企业一样,开始了“军转民”的历程。原二工区的厂房被改成一家“钙厂”。




14.jpg
1996年,二工区的“钙厂”也倒闭了,只剩下残破的烟囱和生锈的设备。




15.jpg
邹明全,72岁,一线老矿工,1969年从部队转业到712矿,1996年退休。刚来时有点后悔,挖矿又脏又累,并且十分危险,但良好的待遇,较高得工资,受人尊敬的氛围,慢慢让邹明全适应了这边的生活。这里既有乡村的宁静又有城市的繁华,不过现在繁华难觅。




16.jpg
谢高就,74岁,郴州人,一线老矿工,1958年来到712矿。刚到这里的时候,都是睡在野外打地铺。这里的苏式建筑,都是他们一砖一瓦砌上的。1965年开始,这里的条件才慢慢好起来,待遇也提高了,每个月有白酒一斤、白糖一斤半、茶油一斤半、猪肉八斤,每天有一杯牛奶。




17.jpg
武知生,77岁,一线老矿工,1964年来到712矿,1992年退休。武知生家里还保留着唯一一套当时挖矿时穿的工作服和安全帽。712矿停产后,武知生的老伴花了15元从衣物仓库买下这件套工作服。这些衣物现在一直放在箱子里留做纪念。




18.jpg
周诗明(音译),69岁,韶山人,一线老矿工,1969年来到712矿,2002年退休。他一个人住在老宿舍楼里,腿部受过伤,有风湿,走路十分缓慢,目前只能迈着小步移动。




19.jpg
刘方元, 83岁,一线老矿工,1964年来到712矿,1982年退休。让刘方元最引以为豪的事迹,是他曾经被选为712矿的劳动模范,在1972年和矿区十几名劳动模范一起,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20.jpg
赵冬娥,76岁,矿工遗孀,老伴董冬芳在2009年过世。赵冬娥低矮的房子前长着一颗粗壮的梧桐树,这棵树陪伴着她度过了近半个世纪。41年前,刚来到矿区的赵冬娥,从别的梧桐树那砍了一个树枝,插在了自家门前,时间一晃而过,门前的小树苗长成了苍天大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刘西保,76岁,一线老矿工,17岁就在附近挖矿,1958年来到712矿,1993年退休。1986年712矿封井后,他就外出打工了,当时单位还会每月发放75%的工资。第一次见到刘西保时,他正在宿舍楼间的空地上种菜。退休后,他就靠种菜打发时间。




22.jpg
杨时金,76岁,一线老矿工,1964年来到712矿,1993年退休。杨时金患有肺气肿,呼吸缺氧,2009年买了一台价值3000元的供氧设备,杨时金每天要靠设备吸氧4到5小时。




23.jpg
罗友荣,79岁,武装连指导员,1976年从8038部队转业来到712矿,是712矿的武装连指导员,当时手下有90多名士兵。




24.jpg
段银玉,79岁,一线矿工,1959年从部队转业到712矿,1992年退休。因为经常去地里清理杂乱的草丛,段银玉平时身上都会带着一把镰刀。现在,段银玉每天都会去自己种的菜地里看看,他在地里种了红薯、油菜等蔬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4 11:17 AM , Processed in 0.0523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