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No.429:南水北调穿城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水北调穿城过

撰文/田建明

清水自丹江口水库流出,一路向北流淌在中原平坦的原野上,出郑州后,水在太行山南麓转个弯,从河南焦作市中心城区穿过。这段全长8.82公里的中心城区段运河,仅占南水北调中线总长1277公里的0.7%左右,却是整座中线工程的咽喉要地,这段南水北调中线唯一一段穿越城市的干渠,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它是高填方、垒出来的河道——“地上悬河”。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设计水位约海拔147米,终点约海拔49米,纵坡比例较小,水要靠自流至北京,由于地形原因,工程需要对地势低洼部分的渠段进行填筑,焦作城区段渠堤最低填高约2米,最高处填筑高度则为13米。所以说南水北调中线是以“地上悬河”的形式在焦作市中心城区穿城而过。

穿城而过的“地上悬河”,像一座城墙将焦作市新旧城区一分为二。

正因为工程穿越城区,所以焦作市的征迁成本也较其他地方大得多。这段仅为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总长的1.1%的地段,征迁人口却占该省干线迁移人口总数的16.5%:一期征迁13个城中村、2523户居民9091人和28家企事业单位,二期工程征迁6047户居民24483人,企事业单位33家。在中心城区迁移这么多人,拆迁这么多房子,在焦作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的治水史上也是史无前例。

2009年7月10日,南水北调焦作中心城区段总干渠征迁第一阶段任务完成。随后,城区段河道开挖填筑,瓦砾废墟上渐渐隆起一条黄土堆积起来的“悬河”。与河道相交连接焦作新旧两城区的10条城市主干道被不同程度截断,车辆只能绕行临时车道。

日益隆起的渠堤,就像黄土在城市中心筑起了一道城墙,将中心城区一分为二。平地起悬河,新旧城区被分割地泾渭分明,而两岸居民的生活却依然水乳交融:上班,上学,卖菜逛街,人们都喜欢翻越渠堤,走过宽100多米的河道再上下坡方可到达彼岸。时间一长,“地上悬河”也渐渐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搬迁到附近的原住民,闲下来喜欢回到曾经的家园看看。2011年4月6日,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东于村,趁着老土屋后的榆树还未倒下,曾经住在这里老两口赶来捋榆钱回家蒸菜吃。据介绍,秦汉时黄河改道,这里逐渐干涸,长满草木,榆树成林,后来人们来此居住后,就称为“榆村”,后为书写之便改为“于村”。曾经的榆林现在已融入城区少见榆树,而黄河故道上,人工运河再次启程。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统计,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截止2014年7月已完成投资2086亿元,已经超过三峡工程总投资286亿元。有关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总投资将超5000亿元,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被认为超过了影响巨大的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只是中国剧烈变革中的一个缩影。而焦作市城中村因工程而变迁,则集中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事的“不确定”。正是这些身不由己的人,撑起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这些图片拍摄于2010年至2014年之间。这段时间正是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建设的中间阶段。图片避开了工程进程中的冲突现场和建设高潮,仅通过镜头,保持距离地去体味游走在这个世纪工程的上的人,去刻画他们忙碌,疑虑或傍徨的身影。登上渠堤走上一段,向北望去,仅4公里距离的太行山不见巍峨雄姿,她大多数时间都埋没在厚厚的雾霾天里。

截止至2014年11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的日子尚未确定。一旦通水,长江上游丹江口水库的江水,将一路向北,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流向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北京,届时,包括焦作在内的沿途城市,有望和首都人民一起喝上江水。大江北去,有不舍,更有热望,有余虑,说来话长。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2011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七,一场降雪铺满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的渠堤上,在此之前该市已连续98天无降水。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早在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视察黄河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2.jpg
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附近的居民行走在一处工地上。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就已经开工,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工程持续十年,2013年12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完工。




3.jpg
一位母亲将儿子的走失信息做成广告牌挂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工地路口。她两岁半的儿子于2010年11月23日在此处走失,几个月后,他的尸体在南水北调工地上一处水坑里找到。




4.jpg
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塔南路拆迁现场,附近的居民在围观着工程,此时针对工程的移民已经启动,据估算因工程迁移的人口将超过3万。在中心城区迁移这么多人,拆迁这么多房子,在焦作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的治水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5.jpg
2011年,一家中线附近的企业厂房正在拆掉,城区段共有61家企事业单位需要搬迁。焦作段的工程穿越城区,所以当地的征迁成本也较其他地方大得多,这段仅为中线河南段总长的1.1%的地段,征迁人口却占迁移人口总数的16.5%。




6.jpg
居民在工地附近放羊,远处是为征迁户建造的安置房。焦作市规划设计了9个安置小区,安置征迁群众2万余人。每一个老百姓都在适应着世纪工程的到来,顺时顺势重建生活秩序,随遇而安。




7.jpg
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搬迁过的居民趁着土地暂时闲置,种上了青菜。




8.jpg
王素琴在工程遗留的土堆上种些青菜补充家用,她曾在焦作煤矿工作,于1990年下岗失业,这些青菜支撑着她的生活。




9.jpg
中线焦作城区段东于村拆迁现场,村里的原住民趁着榆树还未倒掉赶来捋榆钱。




10.jpg
于村的位置在古代黄河河道内,秦汉时黄河改道,这里逐渐干涸,长满草木,榆树成林,后来人们来此居住后,就称为榆村,一千多年来,榆村名称多有演变,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就写成“于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2011年1月19日,居民在搬迁时,将家里的一盘电线烧掉橡胶皮,剩下的铜丝可以卖钱。截止至2011年8月,河南境内有16.2万人因南水北调即将搬离家园,包括湖北等地在内的总计34.5万人离开百年故土,腾退出万亩土地。




12.jpg
祖孙俩在渠堤上玩耍,附近居民开始习惯在隆起的河堤上散步。焦作城区段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唯一一段穿越城市的干渠,河道其实是一条垒出来的“地上悬河”。登上渠堤走上一段,向北望去,仅4公里距离的太行山不见巍峨雄姿,大多数时间里,太行山都埋没在厚厚的雾霾天里。




13.jpg
平地起悬河,新旧城区被分割地泾渭分明,老旧土坯房,突击兴建的彩钢房和远处的高楼鳞次栉比,而两岸居民的生活却依然水乳交融:上班,上学,卖菜逛街……




14.jpg
焦作市山阳区恩村,村民在工程标识牌上拉绳晒被子。当喧嚣归复寂静,太阳照常升起,生活继续。




15.jpg
2013年1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雾霾天里,放学回家的小姐妹全副武装防尘霾。东西走向的河道截断了连接新旧老城区的数十条南北向道路,在跨渠桥梁未建成时,孩子们都要翻过渠堤去对岸上学。




16.jpg
东西走向的河道截断了连接新旧老城区的数十条南北向道路,在跨渠桥梁未建成时,尽管施工方开辟出临时通道,居民还是习惯抄近路翻越渠堤,走过宽100多米的河道再上下坡到达彼岸。




17.jpg
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老夫妻买菜后,翻越渠堤回家。对岸,因为倚靠南水北调工程而兴建的楼盘拔地而起,“运河边”是它们共同的商业噱头。




18.jpg
焦作山阳路桥下,两名孩子在一个文物挖掘洞里玩耍,这里是汉献帝的贬居地山阳城的遗址。据公开报道,在历时9年的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中,河南省出土了10万余件珍贵文物。




19.jpg
当地居民停下自行车扒着围栏观看施工进展,工程结束后,他们的交通才能恢复正常。为了配合南水北调的工程,焦作市还精心打造了7座跨渠桥梁景观,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统计,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截止2014年7月已完成投资2086亿元,已经超过三峡工程的总投资286亿元。




20.jpg
2014年9月,相关部门表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具备通水条件,中线各城市也纷纷进入通水的筹备阶段。为了避免出现溺水事故,焦作城区段已经围上安全网阻止市民登渠。试通水成功后,南水北调沿线儿童溺水事件时有发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一辆工程车施工者正在检修抛锚在渠堤上的工程车。2014年底,长江上游丹江口水库的江水,将一路向北,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流向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北京,自此,包括焦作在内的沿途城市和首都的人民一起喝上江水。




22.jpg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在即,巡护员老许在夜色里站在焦作城区段渠堤上巡逻,他家距渠堤仅20米,面临二期搬迁时,顺势做了这里的巡护员。他的背后是当地村民在拆迁现场简易复原的二仙庙,金代重修碑记显示这个庙宇至少有千年历史。




23.jpg
2014年10月30日,通水在即的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渠内已有5米多深的水,住在附近的老人探望一渠清水,自通水的消息传出以来,有关这项世纪工程水质和影响的质疑一直层出不穷,对于当地居民而言,通水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24.jpg
2014年10月30日清晨,工人正在山阳路桥安装大桥路灯,迁徙的鸟群从工程上空飞过。有水的相遇就有人的离别,有饮水思源就有背井离乡,南水北调,只是中国剧烈变革中的一个缩影,走在这个世纪工程的上的人,他们忙碌、疑虑或傍徨的身影早已留在历史的画卷里。




25.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9 01:49 AM , Processed in 0.0400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