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2|回复: 2

[灌水聊天] 评莫言大师的演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0 07: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reliver 于 2014-11-20 07:40 AM 编辑

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2010年12月4日

(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cd9f50100nfxo.html

莫言大师在演讲开始就把人生概括为简单的追求物质生活: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无论是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当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担任了高官,要满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钱。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以后似乎也不愁没钱(经典之言)。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


但他下面的一段举出的例子却说明以上的人生概括是片面的: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羡钱财,不慕富贵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国时高人管宁,锄地见金,挥锄不顾。同锄者华歆,捡而视之,复掷于地,虽心生欲望,但能因为面子而掷之,已属不易。


莫言大师演讲的中心是说文学的目的是希望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并且用了很大篇幅讲述如何用文学拯救世界。但他所说的办法无非是用文学传达基本道理,说明欲望无止境,富贵有罪,神灵不会庇护。。。那么,这种办法会有效吗?连他自己也觉得不会有用:“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莫言大师认准了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富贵,物质享受。用文学去告诫人们不要这样做,无异于企图建坝挡住滚滚而来无穷无尽的洪水。所以他觉得:“结论是悲观的”。

古代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指出了另一条途径:疏导。即把洪水引向另一个方向。就文学而言,应该提倡精神生活享受,其实这是人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莫言大师举出的几个古人的例子就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典范。这样的人在以前是很多的。所以莫言大师演讲开始的人生概括是错误的,片面的,这就必然导致他最后对文学作用的悲观结论。

古代文学中不乏用疏导的方法而不是说教的方法去拯救沉沦于欲望陷阱的例子。西汉枚乘的《七发》就记载了吴客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楚太子贪欲好色所患之病。使他“涩然汗出,霍然病已”。

当然文学要有这样的作用,首先作者就不能认准人生就是为了追求物资享受,否则,就像抓住自己头发向上提,那是永远离不开地面的。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20 07: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莫言”了,还讲那么多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嗔痴慢疑,而且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所以,对普通人的要求,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以了。
社会精英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4:31 PM , Processed in 0.0463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