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2

[史地人物] 《看见》:深海捞螺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1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3-30 12:40 PM 编辑

深海捞螺人

图/文 李颀拯

  凌晨4点,天濛濛亮,刘存良就揉着惺忪的眼睛出门了,他提着一桶柴油,一手啃着一块昨天没吃完的大饼,穿过不到300米长的一条小巷,来到码头。这时的海上弥漫着大雾,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间掩盖了人群的嘈杂,偶尔有大船出港的汽笛在鸣响。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准备出海的岛民。

  海,越潜越深

  这是东海上的一个小岛,叫嵊山。根据风向、潮水的不同,从大陆坐船过去大约在5到6小时之间,再往东开2小时就是公海了。岛上的陆域面积虽然只有4.22平方公里,但海岸线总长却有19.26公里,这里的常住居民约1.1万人,在这个渔港重镇中,有95%以上的人从事着与海洋捕捞有关的工作。

  53岁的刘存良,他是一名深海拾螺人,岛上断断续续有十多人从事着这行谋生。他们驾着只能容纳4到5人的小船出海,在岛的周围寻找岩石、暗礁、海沟及海洞。然后换上潜水衣,一把铁勾,一个网袋,“扑通”跃入海中。一根呼吸管维系着水下人的生命,呼吸管一头连着柴油机带动的空压机,源源不断地把空气输入到50米长的另一端,通常,他们的作业深度在10米到25米之间。开船的船老大,一手驾船,一手牵着呼吸管,管子一点点深入水中,看着水面不停冒出的汽泡可以判断出潜水员的位置。从而调整船只的跟随方向。他们下水一次通常会在半小时左右。“呼吸管迅速下沉”这是水下人发出的求救信号,船老大会迅速拉管子把人拖上船。

  老刘做潜水捞螺的时间还不到5年,他说:“这行在岛上出现还不到10年,以前的螺根本不需要潜水去捞,在岸边捡捡就吃不完了。”

  多到什么样的程度,他打了个比方,7月是黄螺交配的时季,螺都聚到一起,小螺吸着大螺,层层叠叠,最厚的地方会达到10多公分,大潮退去后,到巨大的岩石边去捡螺得小心翼翼,从最上端开始采,还得小声说话,一旦螺受到惊吓,会迅速收缩,整片螺群从岩石上塌下来,如果人站在岩石最下方,不被砸死,也会被砸伤。

  “大约十年前开始,岛上的螺类,贝类越来越少,近几年,哪怕潜到水下10米左右,都得细心寻找才能有收获了……周边另外的几个岛都已经被设为保护区了。”

  螺,越来越少

  在驻岛拍摄的半个月时间里,虽然,老刘每天都出海,但真正能下水作业的时间只有3天。老刘说:“能下水作业要符合两个基本条件,风小浪小,水下能见度大于1米。”然而,在这10天里,小岛周围就发生两次大面积的赤潮。

  遇到难得的好天气,老刘就急忙下水了,5月底,海水还冰冷刺骨。我换上潜水衣,带着潜水相机与老刘一起沉入海沟,虽然,之前也曾有多次在海南潜水的经历,但这次的感受完全不同。船上柴油机带动的空压机输入的氧气带着浓浓的油气味。仅仅下去2米,周围就混浊得什么也看不清;5米处,已经是一片漆黑,抬头,连续船底都已看不到了;捏鼻鼓气,调整耳膜压力后,下到15米处,跟随着呼吸管里“扑、扑、扑……”的水泡声,隐约中,摸到了老刘,他在水下的岩石边摸索着,几乎已经把脸贴到岩石上,努力看清螺在哪儿……。水底潮涌不断,老刘作业时,是用一把铁钩勾住岩石,然后慢慢移动的,而摄影师一手拿着相机,一手努力扒住岩石的缝隙,努力不被海浪冲走,但没几个回合,就已经被冲远。无法测量这时海底的水温,但仅仅10多分种,抓相机的手指就已经不听使唤了。摸到背后的呼吸管,使劲拉动,船老大马上把摄影师拖了上去。

  站在船上,看着呼吸的气泡移动,半个多小时后,可以看到老刘正在向一片暗礁移动,暗礁的东侧突然出现一个大的旋涡,船老大立即起身去拉,但还是慢了一步,老刘浮出水面时,还是被巨大的吸力甩在了岩石上。上船后,他一边骂娘一边不停的咳,他呛到了海水,铁钩也弄丢了,所幸人没受伤。老刘说,这算幸运的,他第一次下水就曾被大浪整个抛到了礁头上,头顶裂了道很长的口子。

  去年,另一条船上的潜水员,呼吸管在水下出了意外,结果上浮速度太快,生亡。参加完他的葬礼,老刘和他的同行们整整有一个多星期没敢下水。

  抽了根烟的功夫,老刘把船开到了另一个水域,又下去了。这一天,他整整在水下作业了9个小时。只在午餐吃了两块饼干的时间里,休息了会。收工时,他的眼睛已经开始充血,一双手被海水泡得发白浮肿。

  下午4点,船靠岸,已经有人在等待收购。这一天,老刘的收入是1100元,扣去柴油费100元,开船的船老大工资200元。他的净收入是800元。老刘算过一笔帐,从5月1日到10月30日这间,一年实际可以作业的时间约50天,一年收入在50000元左右。老刘说,他还有三年好干,之后,靠什么生活,只能再做打算了。

  东海,还剩下什么

  东海的舟山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我们在近年来的走访中不止一次听当地人这样说:“舟山近海渔场无鱼,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曾经超过十万吨的鱼种有16种,如今只剩下8种……”近海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的现状,已经使渔民的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国人海鲜消费的强大需求,破坏了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其次,海洋污染日益恶化。各沿海城市工业排污入海,GDP的主导下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渔业资源进一步衰竭。鱼捕完了捕虾,虾捕完了之后捞螺,东海还剩下什么?

  嵊山岛的后头湾,10年前,这里是一个聚集着上千人的村庄,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交通的不便,如今也已经成了空村。

  站在山坡俯览村落,满目都是高高低低的楼群,绵亘着斑斑驳驳的石墙,密布着蓊蓊郁郁的青藤。破碎的门窗、杂乱的沙发、溢水的破缸,在这些荒凉的画面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里曾有的繁华。

  船,越走越远,海,越潜越深;

  远古的东京城坍塌在东海里……这是传说;

  现代的后头湾荒凉在东海上……这是现实。

编辑:三人禾羽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10年前,螺不用捞,聚在一起有10公分厚;现在,即使潜入水下10米,也得仔细寻找。嵊山岛上的捞螺人,买不起几百万的远洋渔船,近海也无鱼可捕,他们,只能用最简单的设备,潜入深海,以生命为代价换来并不丰厚回报。摄影:李颀拯




2.jpg
嵊山,浙江省舟山远离大陆的东海中的小岛,面积4.22平方公里,但海岸线总长19.26公里,岛上有常住居民1.1万,95%以上从事着与海洋捕捞有关的工作。但仅有10多人在从事着这项低成本高风险的工作,深海捞螺。




3.jpg
买只小船,置办一些廉价的设备,再雇一名船老大。4点起床,5点出海,太阳出来时,捞螺人已在各种岩石、海沟边开始作业了。嵊山弯曲的海岸线比较适合螺类的聚集,船老大开着船,在捞螺人的判断下寻找海沟里的黄螺。




4.jpg
53岁的刘存良换上潜水衣,一把铁勾,一个网袋,腰上缠着管子,“扑通”跃入海中。铁钩用来固定自己,网袋是装集螺用的,管子不仅传输着空气,更是老刘和船上唯一的纽带。船老大一手驾船,一手牵着呼吸管,“呼吸管迅速下沉”是水下人的求救信号,船老大会迅速拉管子把人拖上船。




5.jpg
视线顺着海面上飘出的气泡的移动,半个多小时后,看到老刘正游向一片暗礁,暗礁的东侧突然出现一个大的旋涡,船老大立即起身去拉,但还是慢了一步。老刘浮出水面时,还是被大浪甩在了岩石上。上船后,他一边骂娘一边不停的咳。




6.jpg
掏螺的季节是每年的5月到10月。5月底,海水还冰冷刺骨,此时老刘已经是第二次下海作业。摄影师换上潜水衣,接过船老大递过来的呼吸管,准备与老刘一起沉入海沟。




7.jpg
空压机输出的氧气带着浓浓的油气味。仅仅下去2米,周围就混浊得什么也看不清了。伴随着呼吸管里“扑扑……”的水泡声,隐约中,摸到了老刘,他在水下的岩石边摸索着,几乎已经把脸贴到岩石上,努力看清螺在哪儿……




8.jpg
老刘从事潜水捞螺的工作还不满5年。他说:“这行在岛上出现还不到10年,以前的螺根本不需要潜水去捞。”他回忆道,“7月黄螺交配季,螺都聚到一起,最厚的地方有10多公分,一旦螺受到惊吓,会迅速收缩肌肉,整片螺群从岩石上塌下来,下方的人不被砸死,也会被砸伤。”




9.jpg
可现在每次下水,收获都少得可怜。“大约从十年前开始,岛上的螺类,贝类越来越少,近几年,哪怕潜入水下10米左右,都得细心寻找才能有收获。周边另外的几个岛都已被设为保护区了,过去捕捞是要被罚的。”老刘说。




10.jpg
这一天,他整整在水下作业了9个小时。只在午餐吃了两块饼干的时间里休息了下。收工时,他的眼睛已经开始充血,一双手被海水泡得发白浮肿。长期的下潜工作让老刘每年都要做一次高压氧仓,排一排肺里的毒素。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下午4点,船靠岸,已经有人在等待收购。这一天,老刘收入了1100元,扣去柴油费100元,船老大工资200元,他的净收入是800元。老刘自己算过一笔帐,从5月1日到10月30日,天气允许的话,一年实际可作业时间约为50天,这样下来一年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




12.jpg
一些不能及时卖出去的剩货,老刘会拿回去给老婆做精加工,然后放到冰箱里存起来,等到家中有客人时,拿出来招待。




13.jpg
这10天里,虽然老刘每天都出海,但真正能下水作业的时间只有3天。老刘说:“能下水作业要符合两个基本条件,风小浪小,水下能见度大于1米。”老刘感叹道:“我还有三年好干,之后,靠什么生活,只能再做打算了。”




14.jpg
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而在驻岛拍摄的半个月时间里,小岛周围就发生了两次大面积的赤潮。




15.jpg
东海的舟山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近海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让不少渔民考虑是否另谋生路。10年前,嵊山岛的后头湾,是一个聚集着上千人的村庄,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交通的不便,如今已变成了空村。




16.jpg
岛上的居民越来越少,剩下的人在大多数的休息时间里,除了抽烟、喝酒之外也无事可做。




17.jpg
这里的娱乐活动也非常单一。夜晚,唯一的一间台球房被无所事事的渔民挤满,他们在打牌和赌博中寻求一些刺激。




18.jpg
2013年6月,另一条船上的捞螺人,在下潜时呼吸管被礁石缠住,慌乱中上浮速度太快压力骤减,导致肺部气压过大,不幸身亡。此后老刘和他的同行整整有一个多星期没敢下水。




19.jpg
岛民的墓地临着大海,靠海吃海的渔民们,对大自然多是有着敬畏之心。他们希望在祖先的庇护下,出海后能平安归来。




20.jpg
每天下午4点,就会有深海捞螺人的家人在岸边张望,等待着亲人的小船回归到他们的视野中。




21.jpg
船,越走越远;海,越潜越深;螺,却越来越少。曾经的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如今不得不面对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的现状,鱼捕完了捕虾,虾捕完了捞螺,那么螺捞完了?东海还剩下什么?




22.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5 07:03 AM , Processed in 0.0562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