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史地人物] 《看见》:《重新发现·走进心灵高地》系列 第三期:消逝的古藏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03: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新发现·走进心灵高地(三)——消逝的古藏村


1.jpg
《重新发现·走进心灵高地》第三期来到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的大山深处。这里星罗棋布地藏匿着一些古老的藏族村落,这些村落毗邻通天河(长江上游的别称)而建,最老的可追溯到数百年前。在时代的进程中,有些村落逐渐消逝,有些已经彻底荒废,有些还一息尚存。摄影:王远凌




2.jpg
布由村得名于村里远近闻名的古楼“布由加果”。现在,整个布由村中只有“布由加果”古楼后人一家在此生活。其他村民11年前就开始陆续外迁。由于地处偏远,古村庄在过去实行的是半耕半牧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保障了当地百姓,在不方便与外界接触的情况下,能够自给自足。




3.jpg
在尕多乡的新居前,原科玛村的村民正在串门聊天。在村民外迁过程中,有的留在原村庄附近的还建房内,有的搬到了乡镇上,还有的直接搬到了玉树州上。随着退耕换林、退牧还草等政策的实施,原有的自然经济模式无法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求,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开始外迁,落脚城市。




4.jpg
索巴与老婆和三个孩子住在尕多乡上,从震后住进还建房到现在,已过去三年多了。索巴在地震后当上了自己所在村子,布由村的村支书。但现在绝大部分村民都住在乡上,加上交通不便,索巴很少回到真正的布由村,但每次回去,都会来到村子附近的半山上,找一位隐居30多年的僧人聊天。




5.jpg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迁至新房居住。在科玛村,依然还有人愿意住在老房子里面,一方面是家中有老人,他们习惯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新房的分配,是按照户口本,以家为单位进行的。如果家中成员较多,新房的居住面积无法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




6.jpg
没有外迁到城镇的家庭,包括那些仍以放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城镇周边没有足够的牧场,所以他们更愿意留在离牧场更近的老村子里。而老村庄的居住条件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透过大大的窗户就可以直接看到自家的牛羊。




7.jpg
87岁的青梅巴措已经走不动了,她每天的生活就是靠在窗边看着“布由加果”念经。她说,这栋楼世代都是他们家居住,她还能记得往上九代居住于此的先人。前两年政府说要把“布由加果”保护起来,老人答应搬出老宅,但她坚持要守护古宅拒绝离开,地方破例将还建房修在了她家门口。




8.jpg
在科玛村,仅有的一户人家因为放牧的原因还留守在老村中。牧民家的孩子站在窗台前遥望远方,虽然村中已无人会用汉语沟通,但从孩子的神情就能感受到,新一代藏民对于外面世界的渴望与好奇。




9.jpg
称多县的牦牛节上,“愤怒小鸟”的气球显得很抢眼。虽然藏地有着独特的信仰、文化与生活习惯,但也难以抵挡外面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卡通符号、智能手机、微博微信都在改变着这个地方。




10.jpg
对于古村庄的村民来说,无论他们迁移到什么地方,但每年5月都必然会从各个地方回到村庄,回到这大山深处,只因为一样东西——冬虫夏草。太阳刚刚升起,索巴就带着家人、亲戚进了山。但是他们还是晚来了一步,已经有人走在他们前面了,他们不得不选择一块新的区域搜索。




11.jpg
发现虫草后,需连着周围的土一并刨出,将虫草取出后,再把土埋回,这样才能保证土壤不被破坏,来年能继续生长虫草。今年整个玉树地区虫草产量都不太好,有人担心,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虫草产量会越来越少。索巴的二儿子尕松江措是个挖虫草的能手,但是他今天的运气似乎不好。




12.jpg
在这些通天河畔的古藏村中,与索巴所在的布由村齐名的,还有一个叫卓木其的古藏村。卓木其不但是这些古藏村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在居人数最多的一个。




13.jpg
卓木其村村口有一座经堂,叫格秀经堂,村中的老人每天都会不停地围绕着经堂转经,有时候村里的年轻人也会转上几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堂的存在,使得那些有老人的家庭都难以离开,从而延缓了村庄的消逝。




14.jpg
一个普通的下午,卓木其村村民在自家的阳台上朝拜。卓木其村内大部分屋舍都是石头垒砌而成,内外再覆上泥土,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15.jpg
不太起眼的格秀经堂内,有着精湛非常的壁画,这些壁画呈现出多个年代的不同风格。从壁画风格推断,格秀经堂的历史有近千年,可追溯到苯教时期。上世纪动乱时期,卓木其人担心壁画被毁,无奈下用泥将壁画封存,时局平稳后将泥凿去,虽然壁画遭受到一些损害,但能保留下来已算万幸。




16.jpg
与中国大部分偏远山村一样,卓木其村中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有些老人身穿藏袍坐在家中,融在古旧的家居中。在这里,时间仿佛可以回推20年。




17.jpg
对于古藏村的村民来说,最缺乏的还是医疗保证。在卓木其村中,生病了只能通过输生理盐水等方式进行简单处理。




18.jpg
古藏村在消逝的过程中,藏文化也逐渐被降解。古村里都有经堂,但搬迁到乡里的新村后,就没有这些了。在快到嘎玛乡的乡间路上,一位老者只能每天来到空地,对着拉萨的方向朝拜。




19.jpg
吾云达村,只剩下还在放牧的居民留守。顺着道路下山就是新建的还建房。是回到来的地方,还是走向新的时空,一只羔羊迷途在路上。在时代前进的滚滚车轮前,古藏村庄的消逝,令人惋惜,但谁也无法阻止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4 11:01 PM , Processed in 0.0680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