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7|回复: 0

[转贴] “最老将”尚志民万字长文总结公募生涯 组建私募“兄弟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2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3-12 机构投资

这篇由尚志民撰稿的文章,阐述了其“平衡投资”理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平衡投资的方方面面,是其长期以来研究投资的经验性总结,也是中国A股机构投资者长期生存制胜之道。


刚刚过去的2014年再次燃起牛市的热情,也注定是尚志民职业生涯中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他执掌近15年的中国最早的公募封闭式基金之一——“基金安顺”圆满地完成了“封转开”,同时也再次刷新了中国基金经理管理一只基金的年限纪录。总规模基本稳定在30亿元左右的“基金安顺”成立15年来累计实现收益超过8倍,平均年化收益率18.48%,累计现金分红约115亿元。在尚志民管理期间,除2007年小幅跑输指数,余下的13年均取得了正向超额收益。


“我对华安基金是有感情的,希望不要因为我的离开对公司产生影响。”尽管已与华安基金未有归属关系,但尚志民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言语中明显透露出对“老东家”的眷顾。


据悉,尚志民将加盟其兄长创办的上海朴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加入(朴易资产)后,我会接受股份转让,成为阳光私募的股东,同时担任总经理职务。”对于“奔私”后的状况,尚志民对《第一财经日报》回应称。


【上篇】公募基金“长跑老将”尚志民:平衡投资的道与术


1998年进入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我有幸成为我国A股市场中最早一批专业“正规军”的一员。“基金安顺”、“华安创新”(中国第一个开放式基金)和 “华安宏利” (规模最大的开放式基金之一)等基金多年的管理实践使我有机会将国外多种成熟的股票投资理论运用到A股市场进行检验。在多年对A股市场的观察感悟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投资体验中,我逐渐摸索形成并完善了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中独有的“平衡投资”管理方法和“长远、平衡、从容、灵动”投资风格。


有人说每一种投资风格都是管理人性格特征和能力边界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管理人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中国第一代共同基金管理人,我之所以选择平衡投资,既有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同时也是结合国内外众多投资理论和中国证券市场的具体实践,反复总结和不断完善的结果。平衡投资看似平淡,实际上它对管理人专业和综合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我认为平衡投资方法不仅能够适应中国A股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而且可以成为机构投资者应对快速发展及复杂多变的中国A股市场的专业选择,是中国A股投资的长期生存之道。


“杰出投资者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创造收益的能力同样杰出的风险控制能力”。(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管理公司联合总裁&联合创始人)


理想中的平衡投资是指投资组合在每一阶段都能保持最优化状态,既有对投资收益的追求,也有对组合风险和波动率的控制与管理。巴菲特曾说过:“投资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维模式,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理性的思考”。平衡投资恰恰可以使管理人在波动和不确定的A股市场中,始终能保持稳定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敏锐感知市场,在投资决策中提高主动性、保持灵活性。


平衡投资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以持续绝对收益为目标并注重风险控制。


正如彼得•林奇所说:“投资股市绝不是为了赚一次钱,而是要持续赚钱”,我对平衡投资的理解包含了在低波动率基础上追求稳定、合理的持续绝对收益。以持续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平衡投资是一种主动投资管理方法,与被动的指数投资方法有本质区别,也区别于一些与基准对比的组合投资方法。


2、组合配置相对均衡、绩效稳定、回撤幅度小。


平衡投资在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股选择上不走极端、不偏激,几乎可以应对或者适合任何市场风格或波动。平衡投资并不要求也不可能做到判断或操作的零失误,但却可以有效地控制单一失误对组合的影响程度。400多年前西班牙人塞万提斯在其传世之作《堂吉诃德》中的一句“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被奉为投资经典名言(我信奉的是“把鸡蛋放在一些结实的篮子里”),从某个角度可以说是平衡投资较好的注解。安东尼﹒波顿曾描述过其管理投资组合最主要的方法是确信没有任何单次的投资行为可以把他的整只基金陷于险境,这也是平衡投资追求的境界之一。


3、更适合专业投资机构对大规模资金的组合管理。


资金规模较小的投资者有很好的灵活性,研究覆盖面不可能全面且深入,所以专注个股的研究和进行集中投资有时效果可能更好。市场中也有一些资金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大规模集中投资个股的方法进行运作,虽然也可能取得不错的业绩,但风险管理难度明显偏高。依据我多年的基金管理经验,平衡投资在追求持续绝对收益的同时可以比较好地兼顾流动性管理的需要,使组合调整始终保持灵活主动,是专业投资机构进行大规模资金(尤其是10亿元以上资金)组合管理的有效方法。


4、投资行为上表现为前瞻性的提前布局。


考虑到建仓时机的把握、投资成本的控制和投资心态的管理,平衡投资要求投资管理人对影响市场、行业以及公司各个层面的多种要素的判断要有前瞻性综合研究、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大资金组合管理中做到适度提前布局、逆向投资,尽量避免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


以追求持续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平衡投资,其组合的实际收益率水平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对影响市场和具体投资标的各种要素理解和判断的正确率和贯彻平衡投资理念的执行能力。提高平衡投资收益率的核心是在投资过程中不断提高判断的正确率、把握确定性、控制局部失误对组合的影响。做好平衡投资要求管理人管理好自己的心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始终保持不断勤奋学习和接纳新事物的状态。


一、为什么要选择平衡投资


“你永远也说不准,这是对华尔街最严谨的描述。”(约翰•穆迪,穆迪公司创始人)


成功的投资者在谈及投资哲学时都会强调能力圈的边界,这种自信和自律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资过程中的失误。但对大规模资金组合管理而言,比了解自我能力圈更具现实意义的是我们必须承认个体对市场认知的局限性和判断的不确定性,因为投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正确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首先,市场测不准。投资者对市场整体趋势的判断除了要研究经济层面的众多信息、市场制度建设、投资者结构之外,行为金融学也是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领域。正如霍华德•马克斯说过的“对于投资而言,最重要的学科不是会计学或经济学,而是心理学,投资有时就像一场人气竞赛”。但让人气馁的是,没有证据表明经济学家们、职业投资者们在判断市场趋势上能够比普通投资者更胜一筹,当然国内外股市也不存在一套判断市场走势的有效理论。一句话,谁也测不准市场。


其次,行业测不准。对行业的判断同样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包括行业自身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可能关注的热点行业或主题等。前者不仅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而且行业竞争格局、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关系等也经常发生变化。后者要考虑的因素同样复杂,既涉及行业本身的因素,又需要进行行业间比较,甚至有时还需考虑海内外映射的对比分析等等。投资者对这些因素的理解和判断同样带有认知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最后,公司测不准。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尽管我们强调公司研究的重要性,历史上许多成功的投资案例也得益于对具体公司准确的前瞻研判。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一判断过程本身就是基于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又是建立在我们所掌握的并不充分的公开信息基础之上的。暂且不论公开信息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即使是掌握了更多“内幕信息”的公司管理层常常也无法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主观、片面、模糊是常态。再者,即使再优秀再有经验的管理层,也无法保证在每一次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时,都能做出最准确最适合自身的战略调整。因此,无论我们对一个企业及其竞争对手多么了解,无论管理层多么值得我们信任和敬佩,无论过往有多少成功投资经验,在公司的发展和价值判断上,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出现误判。


面对各种测不准(当然包括各类“黑天鹅”事件),个人投资者可以选择专注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事。但对专业的投资管理人而言,我们需要找到使自己在一个犯错率较高的市场中长期生存并且持续稳定获利的“圣杯”。对市场、行业、公司的判断直接影响投资绩效但却都存在着测不准这一事实,要求我们既要积极进行研究和判断,又要接受其不确定性;既要管理好资金,又要管理好心态;既要大胆操作,又要留有余地。我认为选择平衡投资来应对这种局面应该是最稳妥的办法,至少是“圣杯”之一。


平衡投资是敬畏市场的谦卑表现。面对测不准的市场、行业和公司,平衡而不走极端是承认尊重规律、不过度自负的体现。只有真正承认投资环境的测不准、敬畏市场,才愿意采用平衡投资的方法进行组合管理。


平衡投资是管理风险的有效手段。面对测不准的市场、行业和公司,为了降低整个组合的不确定性和波动率,必须运用平衡的手段,消除或降低单个投资决策(包括行业配置、投资标的)失误对整个投资组合的致命影响。运用平衡投资理念可以进行整个组合的风险管理,补足短板,提高组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事件的能力。


平衡投资是获得持续绝对收益的有效方法。市场上各种投资品种的趋势性投资机会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仍然是测不准的。通过平衡投资进行行业和公司适当的分散配置,能抓住并分享到不同阶段、不同市场风格出现的投资机会,发挥长板作用,通过逐步兑现单个品种的收益来累积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进而持续获得绝对收益。


平衡投资是管理心态的秘诀。平衡投资的本质核心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正如格雷厄姆曾说过:“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有时候投资绩效的差异与其说是智慧的差异,不如说更多是心态上的差异。面对测不准的投资环境,与其求外,不如求内,即通过追求自己内心的平和来从容应对一切变化。采用平衡投资管理大规模资金,确保任何市场环境和风格都难以对组合产生极端影响,有利于投资管理人避免判断中的情绪化和主观性,尽可能以平和从容的心态观察市场,保持客观性,进而提高判断的正确率。同时,平衡投资组合还可以保持操作的灵动性,面对市场机会有能力进行更积极的动态调整,有利于持续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中篇】公募老将尚志民:平衡投资的道与术



“维护组合安全的关键就是保持组合内部进取性股票和防御性股票之间的平衡。”(彼得•林奇)


平衡投资并非回避专业判断和决策,而是清楚认识到市场不确定性和个体认知局限性后的理性选择。事实上,这一方式需要管理人更持续的努力,对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简而言之,就是要使投资组合达到进取性和防御性的最佳平衡。


如何进行平衡投资操作呢?我想大家都见识过走钢丝的人,他们首先要确定基本的前进速度,然后综合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先让自己能稳稳地站在钢丝上,接下来手握平衡杆通过动态平衡从容坚定地向目标移动,在到达目标之前都不能称为成功。在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长期生存下来并取得持续绝对收益又何尝不是在走钢丝呢?我觉得进行平衡投资和走钢丝一样也可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合理的收益率目标(确定基本的前进速度)


席德说过:“最大的投资错误,是试图寻求过高的报酬率而带来悲剧性的后果。”股票市场,区别于商品或衍生品市场,无论是从历史维度来看,还是从全球市场来看,都不是持续产生暴利的市场。作为理性的专业投资人士,不应将追求暴利作为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目标。


平衡投资的收益率目标是既要超越市场比较基准,又要追求长期的持续绝对收益。确定合理的收益率目标能使管理人在投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健康的心态,做出理性的决策,是平衡投资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是做好后两步的基础和前提。追求暴利就好像试图在钢丝上跑步,必然要通过极端的手段,短距离看上去可能很美很精彩,但很可能在到达终点前就已坠入深渊。过低的收益目标如同胆小鬼或恐高症患者在走钢丝,在钢丝上无法保持从容,畏首畏尾、心惊胆战,最终也会因为心理崩溃难以实现目标。


市场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不同,收益目标合理性的标准也不一样。A股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和个股波动较大,热点转化较快,加上以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为基础和大背景,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追求15-20%的年化投资收益率应该是合理的,也是通过平衡投资方法可以实现的。


第二步:构建平衡组合(稳稳地站在钢丝上)


构建平衡组合前需要先对市场、行业和个股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1、全面深入的市场研究(考虑走钢丝的大环境,如风向、温度等等)。既要比较其他大类资产的市场,又需要关注影响股票市场的各因素,有时甚至还包括海外市场;既需要关注宏观、政策、资金、制度与机制等方方面面,又需要考虑市场参与者层面因素(如投资者结构变化、教育背景、投资和消费行为习惯等等),甚至对互联网时代对个体和群体行为影响等代际变化因素也需要细心观察。基于全市场研究,努力把握市场整体运行趋势及波动脉络。


2、全面的行业研究比较(考察钢丝的特性,确定在哪些钢丝上走,如粗细、摩擦力、弹性等等)。不同行业的景气度、竞争格局等方面差异很大,平衡投资要求管理人能感受各行业的兴衰变化,抓住其中可能产生的比较大的投资机会,为整个组合积累收益。作为管理大规模资金的操盘人,应该比其他投资者更具一定的前瞻性,需要更好地判断行业趋势或把握行业拐点、捕捉市场热点。行业研究除了需要比较可以计量的行业自身景气度指标、相对估值之外,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格局、进入壁垒和盈利模式、技术变革速度、行业政策背景和市场空间,甚至社会人口结构、区域平衡等各类问题也需要进行分析研判。这些分析并非停留在静态的比较或单一的模型上,而是需要动态地分析,常常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保持自信但又不固执。基于全行业研究,努力把握未来各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产生的市场热点。


3、精选个股(考虑自身特征和能力,确保找到稳稳站在钢丝上的办法)。在个股选择层面,应更倾向于发掘出行业内的龙头或潜在的龙头企业。这是因为中国仍是成长较快的经济体,各行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较大,但又伴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和短周期的特征,要求企业在积极进取地抓住行业发展机会的同时,又要具备足够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相对而言,我们认为优秀的行业龙头公司,往往经历过行业周期的检验,对行业发展或变化趋势的敏锐度通常较高,把握机会的能力较强。从市场投资机会和回报上看,通常龙头公司股票产生超额收益的机会最多、能力最强。


在选择龙头企业时,除了关注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的匹配度外,投资管理人应特别重视对人的关注。正直、诚信、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优秀管理层,以及其执行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评估因素。ABB公司的董事长马尼维克就曾说过:“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除此之外,良好的财务状况亦是不可或缺的,管理人不仅要关注能反映行业竞争格局和企业竞争力的利润率指标,同时也应结合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和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对量化的财务指标需要动态地分析与评估,以确保所选择的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我们管理的组合一样,游刃有余地应对行业发生的变化,保持持续发展。此外,管理人还应适度关注这些企业是否可能契合未来股市的热点,是否有较多潜在的被投资者广泛认同的股市题材,是否有股价催化剂等因素。


在确定具体股票的买入价格时,我认为应遵循两条原则。原则一:坚持基本的价值投资理念。正如巴菲特所言“价值投资不能保证我们盈利,但是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原则二:寻求安全边际。客观上我们必须承认A股市场虽然不成熟,但有时可能却是最有效的市场之一。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会以极快的速率反映在股价中,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情绪宣泄。具体表现为在大部分时间内,上市公司股价常常处于偏离合理估值水平的状态。作为中国的价值投资者,几乎很少有机会发现具有传统安全边际的股票。所以在中国A股市场,安全边际是一个动态和相对的概念,既可以是根据模型和经验数据测算的估值区间与市场投资者普遍预期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如股价是否隐含着非常悲观的预期),也可以是扎实基本面基础之上的增量因素(如采用创新技术、开发出新的潜在市场空间、商业模式转型、估值潜力提升等),甚至基于基本面判断得出的股价上涨与下跌空间差也能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


完成以上准备后,接下来就可以着手构建平衡投资组合了。平衡组合既包括空间上的平衡(站稳在钢丝上)也包括时间上的平衡(为移动做好准备)。


空间平衡要求管理人在资产配置时,要基于对各大类资产市场的整体判断,相应确定股票仓位;在行业配置时则既要有重点和前瞻性,又不过度集中于个别行业。如一般而言,单个行业的配置权重不超过30%。个别投资标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要在留足安全边际的前提下适当集中。根据我自己管理基金安顺的经验来看,股票数量保持在20-30只的组合比较理想,这样既能充分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也能确保组合品种研究和跟踪的效率性,从长期看获得超额收益的潜力较大。


时间平衡要求管理人在个股投资的预期配置期限上把握适当的平衡度,即组合中既要有中长期配置的品种,同时也要有短期有股价表现催化剂的品种。这也是我对平衡的独特理解,其中隐含了对组合整体进攻性和防御性的平衡、对流动性的把握、对波动性的控制、对投资心态的管理。保持时间平衡有利于投资管理人对部分行业或品种进行大胆的左侧交易和灵动调整。


第三步:动态再平衡(从容坚定地向目标前进)


平衡投资是一种动态的思考框架。客观上讲,市场、行业和公司这三方面都是动态变化的,平衡投资组合因此也需要做出积极响应与调整,感受这些变化、适应这些变化。动态调整组合或再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使组合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最优化的理想状态,稳步累积收益。


如何进行动态再平衡调整呢?除了要保持平衡组合的基本特征外(走钢丝重心不能偏),我认为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组合能让人在心理上有“舒服”的感觉。这有利于管理人保持从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拒绝市场诱惑,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走在钢丝上的人心理状态要稳定,不能恐惧也不能贪婪)。


其次,调整的方向应该能对组合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要努力保持绩效的低波动率和小回撤,体现出稳定性较强的特征(走在钢丝上的人很少后退)。


最后,除非特殊情况,再平衡均是以动态微调的方式进行。由于在构建组合时,管理人已充分考虑了行业、投资期限、风格等方面的错配与平衡,往往通过微调即可以再平衡。这种微调一方面可以令管理人对市场保持敏锐性,同时也有利于投资收益的逐渐积累(走在钢丝上的人很少有大动作)。


以上“平衡三部曲”所做的一切,其核心目的是追求在管理资金的过程中保持心理上的平和、稳定。管理人只有在管理好自己心态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组合的风险和波动性,而获得持续绝对收益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股市是人性弱点的检阅场,巴菲特强调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而索罗斯则是通过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获取收益,这都是普通投资管理人很难做到的。采用平衡投资的管理方法,更容易降低人性弱点对投资决策干扰的影响,拒绝贪婪和恐惧,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所以,也许平衡投资才是中国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更容易掌握的长期生存之道。


【下篇】公募老将尚志民:平衡投资的道与术


平衡投资中的矛盾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


作为职业的组合投资管理人,我选择平衡的方法和风格去管理组合,使自己在投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这反映的是对整体风险的管理意识,体现的是坚持价值投资的自制力,更包含对个人长期投资能力的自信。在平衡投资实践中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一些矛盾,这其中艺术化的色彩更浓一些。


矛盾一:保守VS激进


平衡投资并不是中庸的代名词。或许是由于在行业和个股投资时在风格和期限上的相对错配,加上管理人在组合再平衡时常常采取的微调方式,平衡投资很容易令人产生保守的错觉。事实上,所谓的保守更多表现在对品种的选择上,包括对安全边际和公司治理等要素的高标准、行业的相对分散化、以及股票仓位的相对稳定性等方面,其目的都是对组合整体风险和波动率进行管理和控制。正是由于这种整体的平衡状态,组合整体上才能在防御能力很强的同时保持进攻性,即当市场发生较大波动或趋势变化时,组合的分散化和高流动性为管理人更积极灵动的调整提供了余地。正是由于行业配置的相对均衡,才能在捕捉到市场短期热点的同时,对部分行业采取更从容的左侧交易来进行布局。正是由于对公司基本面扎实研判的信心,才敢于在投资品种数量上相对集中,表现出很强的进攻性。


矛盾二:逆向投资VS顺势而为


我认为成功的平衡投资管理人,也应是优秀的逆向投资者,尤其是在管理大规模资金时。逆向投资往往是从市场的预期差及情绪宣泄中去寻找机会。但在逆向投资的判断中,管理人也应适度顺势而为,积极揣摩市场的关注点和情绪、下一阶段风格或热点、甚至估值偏好等因素,适度灵活地利用市场短期的非理性成份,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能力圈作出投资判断,而非单纯地选择与市场背道而驰的逆向。


矛盾三:长期投资VS短期投资


关于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的争论,价值投资的理念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差异与其说是来自于理念的差异,不如说在于性格和心理的修炼。从我自身在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管理经验来看,整体组合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去进行决策判断,基本上以6-12个月作为决策的时间跨度,但各品种间在预期投资期限上会保持一定的错配,实际上也是进攻和防御的平衡。一个完美的平衡投资组合应该能保持短期收益和长期资本增值间的平衡。


矛盾四:绝对收益VS相对收益


相对收益是公募基金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大多数公募基金管理人取得相对收益后容易心安理得。但我认为,投资管理人应着力培养为客户创造持续绝对收益的能力而不是相比对手的优势。追求绝对收益是出于最朴实的想法,即当我们自己成为基金持有人时也会期待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收益。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证券市场和经济转型期的现状决定了各指数的阶段性表现差异有可能较大,市场更多表现出局部的结构性机会,而非单纯的趋势性机会。通过平衡投资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把握市场整体波动趋势的同时,又能积极、敏锐地捕捉到结构性机会。在这种大背景下,尽最大努力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持续绝对收益,其意义远胜于仅仅超越锚定单一指数的相对收益。


与一些追求绝对收益产品的操作风格有所不同,平衡投资组合不会过度集中于个别股票的投资,也不会机械地采取止损操作。前者仍旧是基于对平衡组合的理解,成熟的管理人需要获取的超额收益是来自于风险匹配下的收益,而非采取类似赌博的方式去获得并不可持续的、波动性极大的收益。后者则是基于品种选择的原则。组合管理本身容错率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可以降低选择标准。事实上提高命中率,降低出错率,对于绝对收益而言,远比止损来得有效。芒格就曾说过,“我们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们的收获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所以,管理人应要求自己在操作前对基本面的研究做得更为扎实,这样一旦短期内股价与自己的预判出现偏差时,要做的往往可能不是止损,而是继续增持。作为一个逆向投资者,这样的情形其实常常会发生。


矛盾五:分散投资VS集中投资


组合管理的优势或威力就在于能够有效降低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而平衡投资组合操作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认为这种分散性更多体现在行业配置上。平衡投资组合大多数时候表现出管理人并没有明显的行业风格偏好,与其说行业偏好,不如说价格偏好。巴菲特就曾告诫过我们“价格是你所付出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当一个行业的市场走势隐含了最悲观的预期时,我们就应选择逐步纳入组合,而当一个成长空间巨大的行业充满了最乐观的憧憬时,应果断地降低配置比重。此外,在平衡投资组合管理过程中,行业配置似乎还可以承担更多元的角色。一方面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变得更为重要,既可以感知宏观经济的整体冷暖,又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在哪些范围内选择具体投资标的的胜算更大。另一方面行业配置正在逐步替代资产配置的部分作用,通过有限度的行业多元化去降低因集中持股和较高仓位可能造成的净值波动性。


就组合中具体的品种而言,分散和集中原则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而言,理想组合的有效品种基本保持在20-30个左右,属于相对集中的组合。这样的组合,我们认为退可守,进可攻,也符合平衡投资追求的一种令人心理保持“舒适”的境界。换言之,要做到在保持组合整体效率和每个投资品种研究深度的同时可以容忍个别品种出错,提高投资操作的果断性。


矛盾六:价值VS成长


我们讨论组合管理中需要平衡的多个方面,业界常常归结到对价值和成长的理解。但是在我的思维框架里似乎从来没有把两者对立起来。巴菲特也认为价值与成长本质上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资产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折现值,而对成长的研究可以看成是对决定价值的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过程。在投资决策中,管理人的目标应该是瞄准成长,这是由中国经济和市场现阶段的机会决定的,但选择的基础则应是估值。


投资标的的起始估值区间,不仅意味着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水平高低,还会影响最终投资收益的复利水平。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每一个成功投资的案例未必一定要源于“戴维斯双击”,但必须是能在“戴维斯双杀”前撤退。所以,立足于成长但同时更强调安全边际,可以说是平衡投资管理人的特征写照。


在过去多年的公募基金管理实践中,我常常就是在面对和处理上述种种矛盾,并逐渐形成了与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同的投资风格——“长远、平衡、从容、灵动”。正因为在投资判断中有基于长期生存的考虑,才会采取相对平衡的做法,使自己始终保持从容的心理状态,敏锐地感知市场变化,灵动地捕捉市场机会,坚定地进行逆向操作。


霍华德•马克斯说过,“投资成功需要坚定的立场,即使它因为与群体共识存在分歧而令人不安”。我认为平衡投资这种看似中庸、被大多专业投资者所不屑一顾的组合管理方法,恰恰是最简单朴素、最能克服人性弱点的有效之“道”。知易行难,平衡投资要求管理人既要努力积累经验、细心体会平衡的感觉,还要在执行过程中持之以恒、保持心态稳定。此外,限于现有公募基金合同对投资的一些约束条件,公募基金进行平衡投资可借助的工具并不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平衡投资的效果。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发展及金融工具的丰富,相信未来平衡投资方法在我国的资产管理领域还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平衡投资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理念。以上关于平衡投资的论述是我十多年投资管理历程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供大家探讨指正。我将会在今后的投资管理实践中继续践行并完善平衡投资方法,为信任我的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持续绝对收益。(作者系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4:20 AM , Processed in 0.1113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