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2

[新闻] 5/28/2015 A股收评:沪指放量重挫6.5%逼近4600 超500股跌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8 06: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评:沪指放量重挫6.5%逼近4600 超500股跌停

2015年05月28日 15:05  新浪财经

收评:沪指放量重挫6.5%逼近4600超500股跌停

  新浪财经讯 周四早盘,沪指高开高走,再创7年新高,最高达4986.50点,逼近5000点关口,十点半左右沪指高位跳水,权重股走低,题材股冲高回落;午后开盘沪指再度跳水,权重股砸盘,题材股暴跌;截止收盘沪指报4620.27点,跌321.45点,跌幅6.50%,深成指报15912.95点,跌1050.58点,跌幅6.19%,创业板报3432.98点,跌195.69点,跌幅5.39%。

  从盘面上看,两市近百股涨停,超500股跌停,超2000只股票下跌,最近遭爆炒的次新股尾盘涨停打开掀跌停潮。

  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12479.26亿元,深市成交11726.54亿元,两市共成交24205.8亿元,连续四个交易日突破两万亿成交。

  板块方面,各大板块全线飘绿,石油、券商、航天军工、煤炭、船舶制造、保险、有色、传媒、地产、钢铁、电力等权重股跌幅靠前,水利建设、国企改革、自贸区、在线教育、国产软件、智能穿戴等题材跌幅靠前。

  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老艾[微博]表示,所谓的利空个个看起来都很可怕,但仔细分析起来,都不算很大的利空,甚至可以说是伪利空,又何必过于多虑呢?如果“5.28”就是8年前的“5.30”,那也不会改变牛市趋势,当年“5.30”的利空和影响都比这次大,依然从3500点涨6124点,这一次也不会例外。急跌慢涨是牛市的普遍规律,千金难买牛回头,5月初的大跌已经验证了这一点,这次也是如此。(点击阅读全文)

  后市展望

  华泰证券(29.97-3.32-9.97%)分析师表示,在市场兴奋的同时,投资者需提高警惕,毕竟券商首亮信用账户紧箍咒。下周巨无霸中国核电将领衔一批新股IPO,冻结资金或达8万亿,远超前几轮,届时资金面将备受压力,投资者可逢高适当减磅,以规避短期风险。

  广州万隆[微博]表示在大盘再临巨资抽血与投资者担忧530式利空下,前期普涨喷发式行情将不复存在,板块个股更会呈现出大幅分化现象。特别是对以下五大类品种,我们更应防止牛市利润被快速侵蚀,应尽快调仓换股为宜。

  1,近期盘整今日放量平台破位的股票,此形态往往是断头镰刀,后市杀伤力极大;2,短期涨幅巨大、又没业绩支撑的股票,此类股只是纯题材炒作,股价往往会被打回原形;3,高位放巨阴杀跌的股票,此类股由于主力收益颇丰,高位大阴杀跌往往便是主力出货信号;4,巨阴包阳的股票,此形态往往是空头强力反扑的信号,短期回避为宜;5,主力高位出逃筑顶的股票,此类股顶部一旦形成,短期将难于翻身。

  南方基金认为,调整不改牛市格局,今日沪指在逼近5000点关口时高位跳水,权重股纷纷走低,题材股冲高回落,结束八连阳走势。本轮上涨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上证指数连续上升50%,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像样的调整。下周巨无霸中国核电将领衔一批新股IPO,冻结资金远超前几轮,届时资金面将备受压力。近期大盘连续上攻,累积了大量获利盘,获利盘回吐加大调整力度。临近5000点整数关口,大盘可能在获利盘压力下出现一定的调整,但调整深度有限,中期牛市格局不变。本次调整将充分消化获利盘的压力,有利于行情走的更远。下半年,蓝筹股行情仍然值得期待。前期滞涨的板块,如房地产、银行、券商、汽车等板块有望成为资金关注的估值洼地,成为下一轮上涨的领涨板块。(兴全)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6: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网:多重利空传闻致A股暴跌 适度调整让市场走得更远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赵晓辉)正当人们为股指的持续冲高而感到不安时,沪深股市在沪指逼近5000点整数关口之际迎来了一次大的调整。28日,上证综指暴跌320多点,跌幅6.5%。分析人士认为,获利盘回吐、新股发行在即、汇金减持银行股传闻和券商收紧融资杠杆等多重因素导致暴跌,适度调整有利于市场健康。

  本周以来,沪深股市一路走高,沪指不停歇地一口气连续突破4700点、4800点、4900点关口,直奔5000点而去。两市的成交频现天量,成交金额突破两万亿元。28日,随着“530”节点和5000点关口的临近,市场情绪趋向敏感。

  经过上午的震荡走势之后,各种利空传闻在市场发酵,股指午盘持续走低。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于4620.27点,下跌6.5%;深证成指收于15912.95点,下跌6.19%;中小板指(15915.299, -965.70, -5.72%)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挫6.3%和5.39%。当日成交金额继续放大,高达2.3万亿元,两市600余只个股跌停。

  “沪深各大股指经过一周多的上涨,再次积累了不少获利盘,适逢下周中核电等新股批量发行,投资者心态骤然微妙,市场波段性地回档是正常的。”中信证券(30.73, -3.20, -9.43%)投资顾问高翔说。

  南方基金观点也认为,两个多月来,上证指数连续上升50%,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像样的调整。近期大盘连续上攻,累积了大量获利盘,获利盘回吐加大调整力度。而临近5000点整数关口,大盘在获利盘压力下出现一定的调整。

  在市场自身有调整需求的背景下,下周“巨无霸”中国核电将领衔一批新股IPO,市场预期冻结资金远超前几轮,届时资金面将备受压力。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股市暴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高翔认为,部分券商再跟进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汇金公司减持工行和建行的传闻以及央行[微博]定向正回购的传闻,都对敏感的市场情绪带来了压力。

  南方基金认为,本次调整将充分消化获利盘的压力,有利于行情走得更远,中期牛市格局不变。

  高翔则认为,从行情发展的逻辑看,一方面经济仍面临较大压力,保增长政策仍在持续加码,另一方面资金面仍然宽松,社会资金搬家入市的趋势未改,适当调整反而会使牛市走得更稳更长。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监管层不断加强对股市的监管,从规范券商融资业务、进一步放开融券业务,到严厉查处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旨在打击过度投机,控制市场风险。

  分析人士也提醒,尽管有流动性的支撑,但随着股指的不断走高,风险必然积聚,投资者需保持谨慎,充分认识市场潜在风险。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6: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资产泡沫破灭会导致旷日持久金融危机

2015年05月28日 13:33  中国日报网
  
  警惕金融业过度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最近指出,如果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规模在经济体中比重过大,金融业引发经济与金融波动的成本将超过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金融部门的发展已露出过度的迹象。

  金融归根结底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从长期看,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真正创造价值。从历史来看,金融业过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信贷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过高或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过高。事实上,信贷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和房地产价格,正是目前用来衡量金融周期的主要指标。金融周期的时间一般长达10余年甚至更长,显然一个完整的金融周期的长度大大超过经济周期。在金融周期的波峰阶段,通常会出现金融业过度发展的状况。

  金融业过度发展带来的主要风险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积累,最终使得市场估值上升至实体经济无法支撑的水平,而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通常会导致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与本世纪美国次贷危机都是典型的案例。其次,由于金融监管很难跟上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大量的监管不足或监管真空导致金融脆弱性累积,最终可能酿成危机。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证券化产品发展过快,导致对相关风险难以进行准确评估,加上监管又非常宽松,以至于成为危机传染的渠道,甚至是危机的放大器。第三,如果金融业的发展明显脱离实体经济,其融资功能将被明显削弱,这将导致大量流动性在金融系统内空转,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却居高不下,有时甚至出现大量企业“在流动性的海洋中被渴死”的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金融业的过度发展密切相关,但金融业的规模或重要性并未因此有明显下降。相反,随着发达国家集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金融业继续,甚至进一步以超过实体经济的步伐扩张,这很可能会埋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种子。目前距危机爆发已有7年,但发达经济体甚至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依然显著低于危机前,长期停滞成为困扰各国的现实问题。相比之下,全球资产价格在过去7年却快速上涨。其原因是,量化宽松释放的流动性并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股票等金融资本市场,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依然处于本轮金融周期的下行阶段,去杠杆的压力犹在。如果世界经济依旧增长乏力,那么,过去几年在充沛流动性与强烈的风险偏好下快速上涨的全球股票等资本市场,就可能面临重要调整,甚至酿成新的危机。让金融业由过度发展转变为平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人民日报 2015年05月28日 22 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6 01:08 AM , Processed in 0.0305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