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0

[历史] 日裔美籍专家镜头下的1983年的中国上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5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7-25 10:54 PM 编辑

2015-07-25 老照片里的故事

日裔美籍专家出目里利吕井镜头下的1983年的中国上海


出目里利吕井 Leroy W. Demery, Jr 美国旅游者。他出生于1954年,是美国的一位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出目里利吕井曾于1980年和1983年两次到中国,他的照片记录了1980年小渔村似的深圳和1983年中国大陆除了西藏和现在的海南以外的所有省份,上海就是当时的一站。1980年,出目里利吕井到香港后进入已经是特区的深圳参观。但是没有更深地进入内地。1983年当中国对外开放旅游后,他再次来到了中国。


1980年代的上海,如此安静,物质并不让人眼花缭乱,但那是个知足而亲近的年代。


八十年代初的“第一湾”,黄浦江对面的陆家嘴彼时没有东方明珠,没有环球金融中心,没有金茂大厦,也没有香格里拉,黄浦江轮渡码头上来,延安东路口的过街天桥最初是正方形的,可能是上海最早的天桥,后来改建过几次。过了这个天桥就是东风饭店,后来开了上海第一家肯德基。


八十年代初,淮海路上的西餐馆收银台,那些熏火腿、红肠面包等等,都不超过一块钱,冰淇淋咖啡只有五角钱。


1984年,华亭路服装市场上集中了很多外贸服装,成为当时上海的时髦发源地。改革开放带来的外面世界的气息首先从人们对美和潮流的认识上开始。


1983年的一桌酒席,位于当时最高级的国际饭店,价值二三十元,茅台酒8块钱。这桌酒席的规格很高,当中的是什锦火锅,旁边的是茄汁鲳鱼,有鸭蛋围边的是霸王鸭,蟹粉豆腐、熏鱼、红烧蹄髈。饮料桔子水,喝了之后舌头上会留有黄黄的一层。


1984年,人民公园,沐浴着晨光看书的女子,发辫上系着的蝴蝶结和椅背上挂着流行的军用书包,都是那个时代的特有。


1986年的人民广场,“外教”是个新生事物,他们与戴着红领巾的学生们一起溜冰,现在,他们身后的看台早已拆除,建起了上海大剧院。


1985年,志丹路68路车站。每年夏天暴雨刚过,上海大小马路都会“水漫金山”,上下班的人们急于上车,互相帮忙让拥挤的车厢再能多挤一个人。


原上海市政府大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4 08:22 PM , Processed in 0.0347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