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9|回复: 2

[史地人物] 《活着》No.513:矿山老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0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新闻  摄影/张兆增  编辑/邹怡  2015-09-10

不会逝去的“风景”

撰稿/丁艺涵

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坐落在陕西省铜川市东郊12.5公里处的鳌背山下,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在创作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之前曾有3个月在这里体验生活。该矿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底建成投产的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矿井,王石凹矿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是我国煤炭行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但辉煌的历史终究敌不过残酷的现实:因井下煤炭资源枯竭,王石凹矿将在今年10月底正式关井,部分干部职工将分批次进行分流安置。今年6月份,已有115名职工相继离开王石凹矿,7月还将陆续分流500余名职工。曾经闪耀在中国煤炭企业中的一颗明珠即将陨落。可这一定就是它的归宿吗?“因煤而生”的王石凹矿是否为了自己的明天在想出路寻对策呢?矿区的人们一切还好吗?为此,记者特地赶往王石凹矿,深入了解这座衰老矿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现实困境。

铜川矿业公司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大型煤炭骨干企业,王石凹矿就是铜川矿业公司3个生产矿井中的1个。在铜川,人人都知道是先有王石凹矿,再有铜川矿业公司,最后才有了铜川市。如果王石凹矿是“因煤而生”,铜川市则是“因煤而兴”。因此,这座承载了二代甚至三代煤矿工人生长的土地,早已成为大家心中难以割舍的存在。

作为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国家“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王石凹矿,是新中国煤炭事业发展的见证者。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王石凹矿在1957年12月开工建设,1961年11月就建成移交生产,为嗷嗷待哺的电厂工厂,源源不断地送去救命的工业食粮。在1973年,年产首次突破120万吨设计大关。

改革开放初期,王石凹矿在全国率先推广高档普采技术,连续三年夺得全国高档普采冠军,最高时年产达133万吨。之后,仅用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井下全部炮采和高档普采工艺的淘汰和系统改造,在西北老矿中率先实现了综采综掘现代化。

在条件最恶劣的岁月,王石凹矿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

据统计,自1957年开工建设以来,王石凹矿先后产生了55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张金聚就曾先后12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投产54年以来,王石凹矿共为国家生产原煤4930万吨。随着机械化开采的逐步发展,全矿现有在册职工从6500多人压缩到2400多人。

近年来,许多老矿煤炭资源枯竭,关井势在必然。在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这些资源濒临枯竭的企业。另外,受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煤炭价格出现了成本倒挂,煤炭市场进入了“寒冬”。 以王石凹矿为例,去年煤炭的平均售价还在200元左右/吨,今年上半年就跌到了174元/吨,5月甚至跌到了128元/吨。煤炭价格断崖式的下跌,使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可以说,像王石凹这样的老矿井,正遭遇着多重打击,举步维艰。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煤炭行业就经历过一次严重的市场冲击。当时王石凹矿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比如精简人员,推行内部模拟市场运行等,顺利度过了难关。

去年10月,为了应对煤市严冬,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出台了加快推进十项改革工作的措施,铜川矿业公司也作出了“收缩东区、扩大北区、盘活资产、做强非煤、战略重心向陕北转移”的战略部署。矿井的即将关闭和职工的分流安置成为企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王石凹矿的420多名工伤、职业病职工和3800多名退休职工的命运也变成了未知数。

从今年元月王石凹矿正式开始井下回收工作,预计到10月将全部完成回收任务,关井正式进入倒计时。同时对部分职工进行分批次分流安置。

王石凹矿即将关井的消息传开后,对全矿职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尤其是基层职工和家属,思想波动非常大。而职工情绪上的波动必然会对井下回收工作带来影响。矿领导也很担心井下工人的安全生产,要求各单位坚持每日班前学习、岗位描述等,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井下回收工作善始善终。只有这样,才能稳妥地开展人员分流安置工作。

截至目前,井下所有采掘面和650东部大巷系统的回收工作已全部完成,剩余的650西部大巷以及735大巷系统的回收工作预计到10月也全部完成。

在分流安置工作的初期,是由对方煤矿对自愿报名的职工进行面试,但造成的结果必将是“优胜劣汰”,对后续的分流工作会带来更大麻烦。为此,王石凹矿的领导决定实行“整建制分流”,各单位职工统一分流前往新单位。 离王石凹矿100多公里的玉华矿,这已经是第三批的分流安置人员了。

“接下来,我们主要安排职工往北区的煤矿进行分流,一次性安置1000多人很不现实,所以现阶段只能分期、分批进行分流安置。但企业会妥善安置好每一位工人。”该矿分管生产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7月14日上午9点,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将分流150名矿工到本集团公司的玉华煤矿去工作,被分流的矿工家属到矿广场送亲人到50多公里以外的煤矿去上班。因井下煤炭资源枯竭,王石凹矿将在今年10月底正式关井,上千名矿工面临分流。




2.jpg
被分流的矿工以十多人为一个班,班长管理被分流矿工开欢送会和乘车,班长在领取本班矿工人员名单。在铜川,人人都知道是先有王石凹矿,再有铜川矿业公司,最后才有了铜川市。王石凹矿“因煤而生”,铜川市则是“因煤而兴”,这座承载了二代甚至三代煤矿工人生长的土地,如今正迎来着一场痛苦的离别。




3.jpg
被分流的井下运销区工人刘小铜坐在即将开走的车上和母亲、妻子道别。




4.jpg
父亲今天就要到别的煤矿区工作了,儿子难舍父亲的离去,而留在矿上的家人也为他们的远行担心。




5.jpg
前苏联援建的王石凹煤矿是国家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作为西北地区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矿井,它在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留下了诸多瞩目的成绩,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曾有在这里体验过生活。然而辉煌的历史终究敌不过残酷的现实,曾经闪耀在中国煤炭企业中的一颗明珠,却走向了陨落。




6.jpg
煤场铲车已经停用两个多月了,矿上仅留下不到3万吨煤留到冬天自己用,不准备再卖了。去年煤炭的平均售价还在200元左右/吨,但到今年5月已经跌到了128元/吨,出现了严重的成本倒挂。对于王石凹这样的老矿井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7.jpg
井口中班等待下井的工人。过去正常生产时每班下井有100多人,现在井下已停产,下井只是回收设备,所以下井的工人也就不多了。




8.jpg
陈旧的矿机修车间,今天已经没有昔日繁忙的维修工作,工人都在院中聊天。车间内一位老师傅在打电话,他的徒弟在旁边翻阅钳工方面的专业书籍。




9.jpg
同集团公司的东坡煤矿回收安装队到王石凹煤矿上收购可用的废物,回收工人在矿上休息。




10.jpg
被分走的矿工将自己在本矿井下的工作服全部扔掉了,这部分工人的工作算是有了着落。目前,矿上2000多名一线工人中,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等待着分流。但本局内还能消化冗余矿工的煤矿也不太多,没被分流的工人还不知自己的命运如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矿上的浴室内到处是被分流的矿工扔掉的旧工作服和井下用品。




12.jpg
2007年的王平凹煤矿,当时煤矿有退休工人4000多人,在矿的生产工人2400多人。退休人员是生产工人的一倍,矿山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很严重。




13.jpg
王石凹煤矿在一处山洼中,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因为出行不便,矿上退休的老人每天除了带孩子或玩牌别无事做。




14.jpg
住在棚户区的老人,他们每天都在危房和坎坷狭小的空间内生存,靠矿上发的退休金维生。




15.jpg
已经退休的白师傅原来也是矿上的职工,他晚年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四处是危房的狭小胡同内和邻居聊天中度过。




16.jpg
68岁退休工人王良坤过去在矿工会工作,退休后开了一家小卖店。老人从10多岁就喜欢拉大提琴,小店没有顾客光顾,老人就在小店门口拉琴来消磨时间。如今矿上经济不景气,许多商店都关了门。




17.jpg
杜尚书老人已经80多岁,原在矿灯房工作,老人的4个子女都不在身边,他和老伴住在危旧的棚户区小院内,靠院子外荒地上种些青菜售卖,贴补生活。




18.jpg
当年前苏联建矿时住的专家楼,现成了职工房,不到12平米的房间里往往要住下一户人家。厨房、浴室、卧室都在这12平米内解决,因此楼上的过道成了物品的堆积地。




19.jpg
由于王石凹煤矿是50年代前苏联帮助建设的,所以今天矿内还留有许多苏联人的建筑风格。该矿正在着手改造,准备办成一个旅游式的矿山公园,矿上仍在积极寻求对策振兴老矿区。王石凹煤矿的明天会变成怎样,人们无从得知,唯一能确定的是,它必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20.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4 10:12 AM , Processed in 0.0735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