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8|回复: 0

[车迷与枪迷] 汽车历史画报:也聊中国汽车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11-8 10:12 PM 编辑


汽车历史画报:也聊中国汽车史(1)1901-1956

 鱼非鱼,搞学术的厨子

其实汽车在中国起步,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按照有些说法,甚至第一辆自动车辆,就是 1672 年传教士南怀仁为康熙皇帝设计的,采用蒸汽动力,只不过不能载人。

即使我们以 1885 年卡尔奔驰发明内燃机汽车作为现代汽车出现的标准,也仅在 16 年后的 1901 年,中国就进口了第一辆汽车。

关于中国第一辆汽车到底是哪一个,有一些争议,有说法是第一辆汽车是袁世凯花了一万两白银进献给慈禧的寿辰贡品,也有说法是一个叫 Leinz 的比利时人在 1901 年末从香港进口了两辆美国 Oldsmobile(后为通用收购)汽车到上海。1902 年初上牌行驶。但根据慈禧的御用汽车并非奔驰牌 也非国内首辆,和考证|中国首辆进口汽车与慈禧太后,似乎后者应该更早一些。

1902 年 1 月 30 日,oldsmobile 汽车的车主向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相当于公共租界的自治性市政府)申请汽车牌照,工部局开会讨论后,决定发给临时执照,暂按马车规格征税,每月捐银 2 元。工部局同时决定在当年(1902 年)下半除增设汽车执照专门项目之外,还起草制定了汽车主需遵守的规则。这大概是最早的车船使用费和交规。下图为与当年 Leinz 进口的 Oldsmobile 汽车同型号的汽车。根据辽宁电视台的报道,『这是两辆黑色木质车身的汽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车顶。一辆是凉篷式车顶。外表与当地的马车十分相似。车上有两排座位,前两排为司机席,后排为乘客席。木质车轮辐条,实心轮胎,另装有煤油灯和手捏喇叭。』

下图为进贡给慈禧的车辆。由美国 DURYEA 制造(也有说是奔驰的第二代车型,但根据资料似乎前者更可信)。它的发动机装在乘客席座位的下面,是一台横置式气缸、10 马力的汽油发动机(也有说是 4 马力的)。前悬挂是一横置钢板弹簧,后悬挂是两个普通钢板弹簧。车厢两侧的翼子板系三合板制成。最高时速为每小时 19 公里。

随着汽车进入中国,公路也开始出现。过去马车时代,中国只有土路。第一条专门为汽车建设的铺装道路,可能是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台柳路(台东到崂山柳树台),碎石路面,全长 31 公里。但这条路是哪年修通的也难以考证,我查了一些资料,从 1903 年到 1907 年的说法都有。下图为当时台柳路上回娘家的大户人家

中央政府修建的第一条公路,则是张家口到库伦(即乌兰巴托),1917(也有说 1918)年通车。不知道当年是不是也有保证中央对边疆地区影响力的考虑。

有了车,就需要更多的路。有了路,也就可以有更多的车。

要说中国早期的汽车发展历史,就必须要说上海。自 1902 年第一辆汽车在上海上牌起,到 1908 年初,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汽车发放的牌照总数增至 119 辆。这之后法租界也开始有汽车。到 1913 年,两租界总共已有超过 500 辆汽车,而当时其他较早拥有汽车的城市如北京、汉口、青岛,加起来尚不够上海汽车保有量的零头。甚至一直到 1927 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 18677 辆,都有超过一万辆在上海,而当时公共租界有汽车就有 6000 辆汽车,其中私人轿车 3860 辆。全国半数以上民用汽车在上海这种情况,实际上一直保持到 1949 年。

繁荣的汽车销售也催生了很多汽车相关行业。1912 年,上海出现了最早的汽车运输行,承包货运业务。到 1927 年,公共租界已有货运 906 辆。

同是 1927 年,上海出现了最早的汽车零件销售店『龙飞车行』,为马车零件店转业而来。还出现了最早的零配件制造厂,『杨复兴』,由锻打马车钢板弹簧改为锻打汽车钢板弹簧。后来,上海的汽车修理行业分为修理业(只管修),修配厂(使用进口新零件修理),拆配厂(拆装旧车零件修理),零件店(只卖零件)这四种业态。

1915 年,国内第一辆消防汽车在沪问世。之后上海邮局也开始利用载货汽车取代马车运送邮件和货物。

1908 年,公共租界出现了第一辆出租车,也是中国第一辆出租车,由四川路(今四川中路)97 号美商环球供应公司百货商场开始出租给购买商品的顾客。到 1927 年,公共租界已有出租汽车 628 辆。北京和南京分别到 1913 年和 1922 年才有第一辆出租车。

上海最早的信号灯出现在 1919 年,当时在霞飞路(今天的淮海路)等部分马路的转角处设置了红绿灯,用来指挥交通。据 1924 年出版的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记载,在红绿灯出现以前,工部局雇佣人员在马路中间举一木牌,木牌一面涂白漆,一面涂红漆,站在马路十字路口,遇两车同至,视情举白面牌表示放行,举红面牌表示暂停,依次放行。下图为 1935 年位于其美路(四平路)翔殷路口的交通指挥亭,亭子的周围有四盏交通信号灯,当时的信号只有红绿两色。

1924 年,美孚公司在上海开设中国第一座加油站,位于四川路 111 号

下图为上海第一条公交线路,1924 年由英商中国公共汽车公司开辟,1 路车从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到公园靶子场(今鲁迅公园旁)。也有说法第一条公交线路是 1922 年在华界开设的。上海的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则分别在 1908 年和 1914 年在公共租界开设。到 1927 年,上海全境已经有 12 条公交线路,82 辆营运公交汽车。

当时公共汽车的宣传广告

当时公交车的价目表

20 年代上海的双层公共汽车

上海北火车站门前的公交汽车总站

上海也是中国早期公路人才的摇篮。1921 年,中华全国道路协会在沪建立,拥有中外会员 13000 人。1924 年和 1927 年,中华工业专门学校汽车道路专科和中央汽车专门学校先后在沪创设。到 1927 年全国公路总长已达 29170 公里。

随着全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各地都开始建设长途汽车站,1922 年起,上海陆续有沪太、沪闵、上南、上川等民营长途汽车公司开设,但大部分长途线路以今天标准都不算远,直到嘉定,奉贤等郊县,少数车辆会到达浙江。下图为沪闵南拓长途汽车公司的上海汽车站。

行驶在沪太线(上海 - 江苏苏州太仓)上的奔驰长途汽车

1920 年代的九江路。

1927 年之后,虽然租界区的汽车保有量增加变慢,但华界却迎来了汽车数量的大幅增高。华人中新兴的民族资本家和银行、外资大企业的高级职员开始购买汽车。当时新建的高中档住宅,也开始流行建立配套车库。如 1928 年四明银行建造的四明村(今延安中路 913 弄)118 套石库门住宅中,有 58 套配有汽车间。当时一些面向显贵子弟的西方教会学校每逢周末放学,校门口也会排起长龙。

随着汽车需求量的增加,30 年代初上海已有 40 家汽车洋行(其中以美商居多),最多时一年进口 3700 辆汽车,占全国进口量的三分之二。

小资阶层大多买不起汽车,但需要撑场面的时候,也大多会雇车。租车业务蓬勃发展,30 年代上海最大的租车行已经是华人经营的祥生出租汽车公司,拥有 240 多辆汽车。1936 年,上海共有出租汽车公司近百家,有小客车 1000 多辆。

到 1934 年,华界汽车保有量已经从 2597 辆上升到 9710 辆,占到全上海汽车保有量的将近半数。据当年 1 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对各大城市的汽车调查资料,全上海的汽车保有量为 17039 辆,为北京、天津的 8 倍多,南京、广州的 12 倍多,汉口的 24 倍。到抗战前夕,上海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6 辆。如果看中国全国,要到 1993 年才达到同等水平。

汽车的增加还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在当时的中国南方,因为 19 世纪英国人在香港,上海,汉口、广州、厦门的影响,实行靠左行驶,但在北京,山东,直隶,东北等地,受俄国、德国的影响,多为右行。在 1934 年开始的新生活运动中,民国政府开始规定全国统一左行,但并没有成功。下图为左行的上海街道

其他方面,1936 年,上海有公共汽车线路 31 条,营运汽车 285 辆,并有部分企业自用公共汽车。长途汽车共 135 辆。全市汽车运货行有 260 家,载货汽车 700 多辆;并有企业自用载货汽车千余辆。

1930 年代的外滩,除了汽车,电车,更多的还是人力黄包车,人力三轮车和自行车

30 年代的南京路,满街的爱国旗帜,让人想起 2012 年的中国小饭馆门口那些保钓宣言。

西藏路和南京路路口,蒋介石的大幅肖像

上海高楼群,远处为国际饭店,1934 年建成时成为中国第一高楼,直至 1983 年被南京的金陵饭店取代。

霞飞路亚尔培路(陕西南路)路口骑摩托车的洋人:

南京路上的自行车

南京路上的黄包车

南京路上的行人

对比下 30 年代的第二大城市天津

第三大城市北京

广州

南京

青岛

30 年代上海也出现了最早的汽车制造业。因为当时中国缺乏石油,30 年代上海企业界和学界开发了不少使用植物油和木炭的代燃汽车。1936 年,上海新中工程公司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台柴油发动机。1937 年第一辆“本茨式中国号”柴油汽车在沪诞生,以国产桐油作燃料从上海至昆明长途试行成功,也是世界上第一辆桐油汽车。

下图为 1937 年成立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以德国奔驰汽车散件在沪组装的奔驰柴油汽车。与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样,当时的国民政府也选择了商用汽车作为制造汽车的开始,只不过,这些汽车是载客汽车,首批近百辆都投入苏南公路运营。原本该公司与奔驰已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计划 5 年后开始大规模自制奔驰技术的汽车,可惜因为抗战爆发被打断。

不过真正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应该是张学良在东北赞助的民生牌卡车,1931 年 6 月生产,载重量 2 吨。采用了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 马力。当然,九一八事变很快爆发,民生牌汽车也同样没有了下文。

国民政府时期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1928 年中华民国交通部拟订全国公路计划,以兰州为公路中心,分全国公路为国道、省道、县道 3 种,总长为 41550 公里,预计 10 年完成。但到 1937 年抗战前夕,全国已有 117296 公里的公路,国民政府实际上修了超过 8 万公里的公路,中国的城市基本都被公路连接起来。当然,其中大部分是土路。1934 年,国民政府还成立了公路委员会,统一路政,开展省际联运。到 1937 年,全国已有 68917 辆民用汽车。

抗战爆发以后,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大量的江浙富商迁入上海,反而使得上海租界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但好景不长,1941 年日美开战,日军占领租界。因为缺少汽油,一小部分共公汽车、出租汽车、载货汽车和自用小汽车,一度改装为代燃汽车,使用木炭、木柴、白煤、酒精、石炭等燃料。但因为代燃改装成本很高,除了少量载货汽车以外,大量汽车都被废弃。战后的 1945 年 10 月,全市登记的汽车仅 1498 辆,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

在这个特殊时代的上海,马车复兴,自行车,黄包车(载人)、榻车(载货)、老虎车大行其道,三轮客车和三轮、四轮拖车也开始兴起。

战后,上海和全国的汽车经济都开始恢复,而且因为 40 年代末物价飞涨,很多企业主购买汽车作为交易的筹码,1948 年 10 月,上海汽车保有量达到 24540 辆,接近战前的水平。同年全国汽车保有量恢复到 50900 辆。1949 年,公路里程也达到 13 万公里,超过战前的水平。

同时,因为战后大量车辆从美国进口的左舵车,国民政府在 1945 年改为实行靠右行驶。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私人轿车数量大幅减少。但 50 年代民用汽车数量依然有比较快的增长。到 1956 年,全国已经有 11.74 万辆民用汽车,比 49 年的水平翻了一番还多,也大大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50 年代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公路总里程在 1956 年达到了 22.6 万公里,差不多是战前水平的两倍。

参考资料: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发自知乎专栏「V·T·E·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10:27 AM , Processed in 0.04328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