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0|回复: 0

谁在欺负诚品?︱刘德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12-02 刘德科 德科地产频道

刘德科


这几天,被诚品书店刷屏。因为,它在苏州开业了,而且是大陆首家。


每次说起诚品,我们总是习惯立即在后面追加“书店”二字。但是在台北街头,我们只能看到“eslite诚品”的店招,要走进楼中的某一层,才能抬头看见“诚品书店”四个大字。


诚品从来就不只是书店。诚品是一个商场,一个有书店的商场,会拿出整层甚至两层楼用来做书店的商场。


每次跟那些想租一间商铺开书店的文艺青年聊天,他们都说想做大陆的诚品书店。怎么做?卖书卖咖啡。


每次,我都得跟他们费力解释:诚品自己不卖咖啡,诚品里的咖啡是别人卖的;如果只是卖书卖咖啡,诚品差不多应该已经倒闭了;诚品里什么都卖,衣服、餐饮、饰品、玩具、家具等等,但这些东西都是别人在诚品里开店卖;诚品本质上就是万达广场,只不过楼不是自己造的,是租来的,而且品位远胜万达一万倍;所以,诚品不是一间商铺,而是一整幢楼,至少是一幢裙楼……


现在不用解释了。苏州也开了一家诚品,大家都在刷屏。里面开了200个店,最大的店当然还是书店。与台北不同的是,这一次,楼是诚品自己造的,而且还卖房子。


去年我在金鸡湖畔散步,无意间经过诚品的售楼部,忍不住问:这真的是诚品开发的楼盘吗?真好,诚品也开始卖房子了。


无疑,诚品老板吴清友先生的这句话值得激赏:“无商业不能活没文化不想活。”


诚品苏州项目效果图



在前几天的苏州发布会上,被问到房地产时,诚品的父女老板都站起来回答问题,以显示其慎重:“真的不觉得自己在做房地产,而是当地政府给予的综合体开发……


诚品的苏州项目不大,两幢楼,大概不到300套的房子,中间用一个商场连接。卖的房子叫做“诚品居所”,小的不到一百平米,大的三百多平米;中间那个商场就是“eslite诚品”,经营面积大概5万多平米,书店占用了大约1/4的体量,在全世界的商场里都算是很高的占比了。


无论是在台北还是香港,诚品都不曾卖过房子。苏州是首次。但是诚品老板吴清友却说:“诚品卖的不是房子,是一种居所精神和生命态度。”


我能理解他的谨慎,大概“房地产”还是一个贬义词吧。吴清友早年搞过房地产,他说“莫名其妙地在三五年间赚了自己认为不会觉得心安理得的利润”。后来生了一场大病,觉得情怀更重要,就做了诚品。


1989年,吴清友开始做诚品的时候,它还只是单纯的书房。但两三年后,就转型了,从“单一”转向“复合”,并依靠收取租金来填补卖书的亏空,扭亏为盈。简单说,就是把一整幢楼整租下来后,仅用四分之一的面积售书,剩下的四分之三转租给其他品牌。


诚品本质上是一家房地产商。准确说,是一家出色的商业地产运营商。


但是,吴清友不承认。他说:“假使诚品要做房地产,我当年就不会觉得赚的钱不心安理得,这并不是说我认为做房地产的人赚的钱都不心安理得。但是,诚品来到大陆发展,政府积极地鼓励,我们才有机会买下这块地,我们很清楚,本末不能倒置。”


这些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房地产赚的钱,就是“不心安理得”。


诚品董事长吴清友



难怪在苏州的发布会上,诚品老板吴清友老先生不太愿意谈房地产。他只谈情怀。他最喜欢的词汇,大概是“心念”“缘起”,还有“善、爱、美”。


情怀固然重要,但是情怀若不建立在合理的商业逻辑之上,是不长久的。除非你是阿联酋王子。


吴清友说,诚品承受了长达15年的亏损。在这个浮躁的商业社会,这话真是催人泪下。


但很遗憾,这不是真的。或者,只是部分真实。


诚品书店亏损,是正常的。书店是“诚品”这个品牌的成功背书。即使书店亏损,就可以视为“诚品”的品牌推广投入——通俗说,就是广告费。


但是,“eslite诚品”这个商场,是不太会亏损的。诚品书店的盛名,让商场变成了消费者的圣殿。而且,书店只是商场的1/4,总体上并不会亏损。诚品书店有文化光环,拿进的租金通常相对低廉,转租的租金却是市场价。再加上,各地政府对于诚品书店有鼓励扶持政策,不太可能亏损。任何商业行为,都不太经得起长达二十多年的亏损。


诚品的苏州项目,理论上更不会亏损。这块地是苏州的国有企业定向转给诚品的,当时的挂牌转让参考价是大约是3.8亿元。整个项目的可销售面积,差不多接近自持面积的两倍。按照“诚品居所”的售价,住宅性质大约6万元/平米,非住宅性质大约3.5万元/平方米,理论上可售货值大约二三十亿元。


商场建设需要一次性投入不少钱,但这是长线投资,理论上未来会有稳定的租金回报。按通常做法,商场落成后可以用于抵押融资,是一种不错的融资工具。实际上,诚品对于未售的住宅房源也做了常规性的“土地抵押”。


诚品居所的抵押截图 来源:苏州住建局官网


吴清友说“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但如果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眼光来看,诚品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商学院案例,并且在苏州小试了一把牛刀。


诚品书店的巨大声望,有助于他们拿到更多便宜的地。类似的模式,过去是万达广场,现在是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都深受地方政府的青睐;但是诚品无疑可以玩得更高级,更得民心。


当然,这些未必是诚品老板所想要的。我只是说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


五年前,我在台北诚品信义店楼上的那家湘菜馆吃饭,和人讨论:如果把这里的商店,搬到大陆,能生存吗?


当时我们的答案有点悲观。因为诚品商场里卖的,大多是颇有设计感的“新奇特”产品,我们担心的不是大陆人不会买,而是诚品若在大陆开店,能在大陆找到多少类似的商家。


台北诚品商场里,除了偶尔遇到法国服饰“agnes b.”或丹麦饰品“pandora”,其它大多数其实是志趣非凡的小业主,他们未必有在岛外开店的能力。


现在不一样了。过去五年,大陆的新生商业力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细分市场被迅速打开,消费习性逐渐向艺术感与设计感转移。


诚品苏州店的开张,应该是恰逢其时。


苏州“诚品居所”样板房


有人跟我说,诚品苏州店对面,就是商业老手新光天地,诚品的经营压力应该会很大吧。不要忘了,台北诚品信义店对面,就是新光三越——一个奢侈品云集的购物中心,诚品照样活得挺滋润的,而且名利双收。


我对诚品充满敬意,不仅是对诚品书店。如果诚品在谈情怀的同时,能多谈一些商业逻辑,多做几个项目,多卖几套房子,将更加功德无量。


在广阔的大陆房地产市场,诚品有的是机会。就连无印良品也开始一边开书店,一边做房地产,无奈的是日本的房地产市场规模有限,他们只能玩一些旧宅改造项目,不排除有一天会进军中国。


前两天读台湾的《旺报》,一张亲大陆的报纸,有一条新闻说,诚品进军大陆“挨批炒房”。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读到哪家大陆媒体有批评诚品的文章。我读到的,几乎全是赞美。


大陆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大陆了。现在,它是一个更懂得商业文明的大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0:00 AM , Processed in 0.0304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