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0

[体育健身] 萨苏:荒野的呼唤——从法拉赫到佐拉·巴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7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荒野的呼唤——从法拉赫到佐拉·巴德


赛艇大神皮尔斯从容等鸭子“过马路”,然后悠然拿一个冠军回家,是奥运会的一段经典传奇。(回顾传奇,戳这里→皮尔斯


在里约热内卢的奥运会上,英国选手法拉赫几乎复制了这一幕。


▲ 在比赛中被绊倒之后,这位一万米卫冕冠军奋起直追,照样把冠军拿去,而且还没有到终点便作出了轻松的庆祝动作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 在被踩掉鞋的情况下,埃塞俄比亚选手迪罗甩掉一只无法穿的上的鞋子,赤着一只脚跑完了女子三千米障碍赛


这两个画面结合起来的瞬间,让我仿佛回到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那是中国队在1949年之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以包括老萨在内的很多中国人对那一届赛会的很多比赛记忆犹新,也许,这就叫青春的记忆吧。


▲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当时女子中长跑的王者玛丽·德克尔与她的对手,代表英国参战的佐拉·巴德相撞,德克尔受伤倒地,丧失了继续比赛的能力




玛丽·德克尔是一个性感而美丽的长腿女郎,中国记者对她十分关注(我们这样的年轻观众似乎……也很关注),而且她和人称“赤脚大仙”的佐拉·巴德的所谓世纪之战,在比赛开始前已经极受关注,谁也没想到这一仗会如此收场。


所有的镜头都指向了德克尔,倒地后她的男朋友冲到跑道旁边努力扶住她,已经感受到伤势无法坚持的德克尔泪流满面,痛苦万分。那种伤痛只有一名老拳击运动员谈到1958年取消拳击比赛的瞬间,曾经在他的面孔上显露。


不过,在那一瞬间,我却没有关注德克尔的伤痛,心中却产生了一丝迷茫。


▲ 当镜头回放的时候,才醒悟过来:我的迷茫,源于那一刻佐拉·巴德迷惘的神色


佐拉·巴德,是一个被遗忘的传奇。


这是一个真正的风一样的姑娘。她生长在南非的奥兰治自由邦,有着极为出色的长跑天赋,仅仅十五岁便取得了南非国家长跑冠军的头衔并刷新了国家纪录,她的身材瘦小、柔弱,奔跑起来却像羚羊一样优美——据说她在故乡的高原上也真的曾和羚羊赛跑。因在奔跑中从不穿鞋,当时的中国记者开玩笑地称这个小姑娘为“赤脚大仙”。



然而,佐拉·巴德的体育道路是十分坎坷的。在她的时代,为了表达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抗议,国际体坛对于南非普遍实施禁赛,因此佐拉·巴德无法参加世界级的大赛,即便她在17岁时创造的15:01:95的女子5000米世界纪录,国际田联也不予承认。


为了让这个天才的姑娘能够参加奥运会,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最终,《泰晤士报》利用佐拉·巴德父亲出生在伦敦一事,迫使英国移民局批准佐拉·巴德加入了英国国籍,从而使她可以作为英国运动员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然而,是否允许她参赛一直到开幕式前都是一场被各国政治家消费的风波,有坚决支持她的民权斗士,也有指责她没有祖国观念的爱国者,支持她的不一定爱她,指责她的也许是朋友。在走向奥运会的路上,刚刚十八岁的佐拉·巴德显得惶惑不安,谨言慎行。


我一直认为对于南非种族主义者的惩罚是正当的。然而,运动员是无辜的。他们的运动生命只有有限的长度。南非实施种族隔离不是佐拉·巴德们能决定的,那是一个政府的过错,为什么受罚的却是他们?


佐拉·巴德的参赛还给了洛杉矶奥运会一个悬念——长期以来,玛丽·德克尔是女子中长跑的大姐大,理论上当时的世界纪录就是她创造的。然而,人们也都知道佐拉·巴德的记录比她更快,只是不被承认而已。


我想,德克尔和佐拉·巴德都是带着极强的取胜欲望来到洛杉矶体育场的。然而,对决在第五圈的时候结束了——两人碰撞之后,德克尔倒下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你想看什么叫世态百象,那么它现在才刚刚开始。


两人碰撞之后,倒下的是德克尔,观众对“肇事者”天生有着消极的观感,何况这是在美国——德克尔的主场!


美国观众的“正义感”发作了,佐拉·巴德跑过的每一个地方,嘘声都随之而起。而场边的美国记者们则在推波助澜,一个个都在义愤填膺地谴责着那个光脚的女孩儿。


那目光中的一丝迷惘代表了佐拉·巴德的困惑,她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用了最糟糕的做法。


她可以立刻停下来,放弃比赛,表现风度,那么谁也无法责怪她——但她的使命就是奔跑,所以她在犹豫了一下没有舍得放弃。


她可以干脆全力去跑,把嘘声当成动力,夺了冠军,那么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但她年轻的单纯无法承受自责。


她选择在最后一圈故意慢了下来,让别人去拿冠军,作为对自己的“惩罚”。

有谁会理解她?


赛后,佐拉·巴德试图向德克尔道歉,被拒绝了。德克尔在所有场合谴责佐拉·巴德“偷”了她的金牌,虽然巴德并没有得到。尽管第二年两人在一次比赛中握了手,但德克尔的谴责持续了她整个运动生涯,而美国记者们也几乎都站在了她这一边。




国际田联在第一时间剥夺了佐拉·巴德的比赛成绩,但一个小时后又恢复了它。


实际上录像显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事故。


德克尔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在前三圈先声夺人,但第四圈时佐拉·巴德赶了上来,到第五圈已经在内圈取得了领先。此时,不肯认输的德克尔奋力与佐拉·巴德展开了排头之争,并争到了超越的机会。然而,佐拉·巴德独特的奔跑姿势使德克尔的比赛经验不起作用——她的奔跑节奏很不规律,摆臂异常开阔,这使得试图超越的德克尔乱了自己的节奏,两人的脚绊在一起,德克尔摔了出去。没有人故意,在整个赛场上两人的激烈竞争是干净的。


观众的嘘声是受情绪影响的,那一年,曾有一名观众因为奏国歌时没有起立而被枪杀。美国人也有美国人的爱国主义,何况德克尔是很多人的偶像,她倒地的瞬间,自认为公平的观众实际上在扮演着不公平的角色。


也许,这件事的教训便是不要急于站到道德制高点上,你的直觉可能会欺骗你,而记者们更愿意写你想接受的东西,而不是真实的东西。


然而,十年以后,萨到美国奥马哈工作,遇到一位退休的美国老记者,他却给我讲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分析。


赛场上也许双方是公平的,但赛前赛后都带有商业策划的影子——德克尔的赞助商已经在她身上投入太多,她已经成了一个传说。只有她能够继续保持影响,赞助商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然而,佐拉·巴德肯定是这个商业计划的捣乱者——她如果赢了德克尔,那么一个银牌得主的广告效应与一个神奇传说是无法所以的,赛前佐拉·巴德的世界纪录无论如何也没有通融的余地,她参赛的道路充满艰难,都可以看到这种力量的影子。而比赛后拒绝道歉(想一想,佐拉·巴德为什么要道歉?)以及不断强化对巴德的谴责,一方面可以在心理上压垮这名年轻队员,另一方面塑造德克尔受害者的形象,这是比赛不胜之际对赞助商最有利的做法。


德克尔应该是心中有愧的。过了很多年,两人都离开了赛场,她终于说出了真实的情况:


“The reason I fell, some people think she tripped me deliberately. I happen to know that wasn't the case at all.

(我摔倒的原因,有些人认为是她绊了我。我知道这并非事实。)


▲ 慢动作证明,是试图超越的德克尔踩到了巴德的脚跟,并因此失去了平衡,跑在前面的巴德并没有责任


“那么,赞助商为什么不改而支持巴德呢?她的运动生涯明显更长嘛。”我问道。


那位美国老记者耸耸肩膀,道:“没人会去支持巴德,她光脚跑,怎么做运动鞋的广告?”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


如果事情只到这里,这无非是一个商业毁掉体育的故事而已。但我知道的,偏偏还要更多一点。


我注意到,巴德在此后和德克尔所有的比赛中,几乎都输了,而她的状态似乎一直也没能恢复到南非荒野中那个风中少女。最终,曾经被世界瞩目的“赤脚大仙”黯然离场,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的退役。


也许,这一切的原因都在洛杉矶那一次碰撞。因为,德克尔实际上是佐拉·巴德少年时的偶像!她对这位比自己大将近十岁的对手充满崇拜。


这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佐拉·巴德是用德克尔的传奇激励着自己,才跑出了南非的荒野,一直跑进了洛杉矶的奥运会。


我无法想象佐拉·巴德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面对和德克尔同场竞技时是怎样的心情。这应该是一个终于实现梦想的时刻!我想这一刻从南非到伦敦、从伦敦到洛杉矶的所有辛酸对于这个天生来奔跑的姑娘都是过眼云烟!


▲ 如果两个人能够一直这样跑下去,那就是一个童话


不幸的是,梦,就在眼前碎裂。


我们可以理解佐拉·巴德为什么那样急于给德克尔道歉了。然而,佐拉·巴德可能理解偶像对自己的无端指责和恶语相加吗?


对于一个只懂得怎样奔跑的女孩子,她可能不理解吧。


但愿她一直不理解。我想,她那时一定希望洛杉矶的都市中能有一片荒野。



因为荒野的女儿,必然听到了回家的呼唤


也许,我们每个人在都市中,都会听到荒野的呼唤。


本来有一个可以写得美好的结尾,但是决定还是写到这里为止吧。


我相信,德克尔和佐拉·巴德都是伟大的运动员,她们都曾把奔跑视为生命,就像我们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们为了梦想而生,一如我们为了梦想而战。


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自己的洛杉矶,我们的孩子、晚辈、同事,都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佐拉·巴德。


愿我们在遇到自己的洛杉矶时,不要迷失在都市的水泥丛林里。


愿我们——


不忘初心


【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7:19 PM , Processed in 0.09644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