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1

[转贴] 高盛大摩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9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  2016年 08月 29日 14:50
高盛大摩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1.jpg
图片来源: brendan mcdermid/Reuters

在金融危机最危急的时刻,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这一转变旨在提振市场对这两家公司的信心,并获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的隐性支持。

但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两家华尔街巨头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只是不得已穿上了传统银行的外衣,一旦交易和投行业务满血复活就会重操旧业。

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全球交易收入萎缩和监管加强已迫使这两家公司撤出了昔日利润丰厚的业务,而资本要求的提高则制约了回报率。高盛集团2015年股本收益率为7.4%,摩根士丹利为8.5%,均低于两家公司10%的理论资金成本,与金融危机前这两家公司顶峰时的32.8%和23.6%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已将业务重点转向更基础的银行业务,寄希望于自己的品牌和声望可以克服在处理美国中产阶层客户存款和贷款业务方面所欠缺的经验。

这些举措令很多人感到意外,标志着资本市场业务已达到一个转折点。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 WFC)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科瓦希维奇(Richard Kovacevich)说,放在几年前,他绝对不会想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会这么做。但他表示,随着强硬的市场监管和疲软的客户活动挤压了交易业务收入,银行要么瘦身,要么尝试替换“失去的利润”。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选择了后一种,即接受传统银行业务,只不过方式不同。摩根士丹利已将理财业务打造成整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则希望从高净值的现有客户群体中获得更多收入。高盛正在构建一张更大的业务网络,该公司挂出一块互联网招牌,以吸收普通美国民众的存款并向他们放贷,对昔日避之不及的欠富裕客户广开大门。

这些举动受到两家公司股东的密切关注,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两只股票估值较低的局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股价均低于其账面价值或净值。本月早些时候,激进投资者ValueAct Capital Management LLP宣布已购入摩根士丹利2%的股份,主要是看好该行首席执行长高闻(James Gorman)扩张零售理财业务的做法。

从一个方面看,眼下入手银行股可能是不错的时机。投资者目前正在遭受重挫的银行股中寻找目标,如果利率上行,银行股将有不错的表现。

不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传统银行业务都不大,即使利率上升,能得到的好处也不及竞争对手。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数据显示,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美国大型银行的平均利润将增加11%,但对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提振只有4%和8%。

为了不落后于人,过去几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在扩大存款和贷款规模。2012年以来,摩根士丹利的贷款规模已增加两倍多,至930亿美元,同期高盛的贷款规模从250亿美元增至640亿美元。

1a.jpg

但即便如此,这两家公司与大银行相比仍差得很远。截至6月30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存款余额共计为2,760亿美元,仅为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 JPM)的五分之一左右。总计贷款余额也大致相当于摩根大通的20%。以资产规模计,摩根大通是美国第一大银行。

一些人对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能否真正壮大自己的银行业务仍持质疑态度。科瓦希维奇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是超级明星,但不是在这个领域,这就好比让一个篮球运动员去打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比赛一样。

Liz Hoffman
发表于 2016-8-29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12:32 AM , Processed in 0.1817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