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2

[历史] 萨苏:南京,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最后一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6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最后一面(上) 

 2016-10-04 萨苏 老萨有发现


这位经理告诉我,张学良将军最后一次到中央饭店,是在1937年。那一次,是周恩来在这里宴请了因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而遭到软禁的张学良将军。




南京,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最后一面(上)



进入南京饭店的房间,便感到一丝上个世纪的金陵风韵


到南京办事,被安排入住中央饭店。住下之后打开窗户通风,抬头一看吓了一跳——对面那个建筑怎么如此眼熟?仔细再看,果然没有弄错——中央饭店的背后,便是民国时代的“总统府”。



南京的秋雨,给曾经的辉煌带上了一份历史的沧桑


这才意识到,这次所下榻的中央饭店,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十分有名气的地方。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小憩、孙科的竞选、张自忠将军的侯阙战前,无数历史活剧曾经在这里一幕幕上演。


从印象而言,中央饭店即便在民国时代,也不属于高层建筑,它只有三层半——第四层只有几个餐厅,真正的客房只有三层。但,它依然有着雍容的大气。和总经理徐光宇先生谈起,他说我的看法是对的,因为这座建筑之所以矮了一点,在当时也是一个新闻。


二十年代后期,国民政府决定在此地建造一座专供要员住宿和举行活动的国家级饭店,设计是七层。然而,蒋介石不希望有一座太高的建筑挡在总统府的前面,这样无论从风水还是安全角度都难以让人舒服。因为这个原因,中央饭店被改成了三层加一个阁楼,所谓三层半的建筑。这件事,当时被称作“腰斩中央饭店”。



然而,由于这座建筑的地位,它的设计在将近百年后依然让人感到大方的气质



从当年的油画来看,这座中西合璧的典型民国式建筑,曾是冠盖云集,风华满目


这样说应该不是一种误解。看我对历史的兴趣,饭店的大堂经理便带着我在各层走一走。带着铁枝壁灯的走廊,让我们恍惚忘记时间。



而房间之间墙壁上,则布满了那个时代名人们的照片,他们都曾经下榻过这座饭店,以这些政要、明星的知名度,从林森这样的民国大佬:



到李霞卿这样的“航空宝贝”:



岁月在我们的身边悄然走过。



看到这张照片,我随口问道:“张学良将军,最后一次到这里是什么时候?”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其实心里是有期待的。张学良和中央饭店很有缘分。1929年,张学良将军下令东北“易帜”,实现了名义上国家的统一。第二年,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曾带着于凤至到南京拜会蒋介石,此后几年的时间,他也曾多次到南京开会或见人。这期间以他的身份和工作方便的角度,住在“总统府”对面的中央饭店是非常正常的。


其实,我想问的是,1936年12月26日,张学良送蒋介石从西安回到南京,从此开始了他的幽禁生涯,那一次,被软禁前他也曾下榻在中央饭店吗?


不料对方的回答令我出乎意料。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后,是住在宋子文公馆并被软禁在那里的,没有到中央饭店。这位经理告诉我,张学良将军最后一次到中央饭店,是在1937年。他并告诉我,那一次,是周恩来在这里宴请了因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而遭到软禁的张学良将军。


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


周恩来总理与张学良将军相交莫逆,不但在政治上双方有很多合作,私人感情也颇为深厚。但两人从未在回忆录中谈到曾在南京见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最后一次会面,应该发生在西安事变之中,甚至有说法,听说张学良决定亲自送蒋介石离去,周恩来曾驱车赶往机场制止,但终于晚了一步。


1936年12月31日,张学良被以挟持统帅的罪名判处十年有期徒刑,随即“特赦”并交军委会“严加管束”,实际上,是有期徒刑变成了无期徒刑。此后,张学良便进入了幽禁生涯,辗转于雪窦寺、苏仙岭和凤凰山,直至被挟往台湾,而周恩来则周旋于延安、武汉、重庆之间,折冲纵横,两人终其一生,应该再无见面机会。



周恩来与司徒美堂等合影,可惜张学良不在其中


然而,这位经理说得煞有介事,他见我似乎不大相信,还给我找来了一份2012年9月7日的《扬子晚报》,其中有一篇记者肖雷所写的历史考证文章——《中央饭店,见证数十年民国风云》。中央饭店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这篇文章的“文保小记”中提到“1937年,周恩来在这里宴请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张学良”。对此,他也感到十分有兴趣,于是采访了曾担任中央饭店外宣工作的刘经理,对方对这段历史如是描述:


“西安事变后,因为未能劝阻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最终导致张学良被软禁,周恩来一直对张学良很愧疚。也是借那次来南京的机会,周恩来在中央饭店的红梅宴会厅,请张学良品尝了一顿西餐。”


笔者与中央饭店总经理徐光宇先生(右)的合影


询之于中央饭店的现任总经理徐光宇先生,证明确有此事,不过,徐先生并没有对我确认他们见面的时间。


震惊之余,仔细想想,1937年两人还真有在南京见面的机会。


在1937年的上半年,周恩来的行踪飘忽不定,作为国共合作谈判的代表,杭州、上海、西安、庐山,处处留下他的足迹,他还真的去过一次南京。


七七事变爆发时,周恩来正在上海,他随即赶回西北,8月4日随中共代表团重返西安,乘飞机于8月9日赶到南京,他们一行被安排住在傅厚岗的一处别墅中,19日周恩来便自南京带同营救出狱的陈赓夫人王根英等飞返西安,此一别,周公再到南京,要到抗战胜利之后了。




如果周恩来1937年能够在南京与张学良相见,无疑便是在8月9日至18日这十天之间。


然而,蒋介石怎么可能允许被软禁的张学良和自己的老对手,中共要员周恩来见面呢?


也许,秘密就隐藏在周恩来到南京的使命之中。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最后一面(中) 

 2016-10-05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如果周恩来1937年能够在南京与张学良相见,无疑便是在8月9日至18日这十天之间。然而,蒋介石怎么可能允许被软禁的张学良和自己的老对手,中共要员周恩来见面呢?也许,秘密就隐藏在周恩来到南京的使命之中……



前篇:



南京,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最后一面(中)



张学良曾是中央饭店的常客,以至于今天该饭店的介绍中仍有这位将军和他在此爱吃的名菜


周恩来到南京,是乘一架装载共产党上层要员的飞机从西安飞来,其中还包括朱德和李先念,他们与云南省省主席龙云同机,而在南京迎候他们的则是打前站的叶剑英。这批共产党高级将领是应蒋介石之邀,到南京来参加国防会议,共同商议对日作战的。


当时蒋介石还邀请了毛泽东,考虑到张学良被扣的命运和叶剑英“毛不必来”的意见,毛泽东最终将这一使命全权交给了朱德和周恩来。


这是一次极有效率的谈判,8月13日,蒋介石最终接受了此前一直不肯答应的条件——红军改编的三个师完全由中共自行指挥,且不将其分割使用,而是在其上成立总指挥部,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八路军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周恩来,则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主任。


蒋介石采取积极态度是因为除华北外,上海局势也危在旦夕,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即将在上海和日军展开第二条战线。两国之间的战争在急速升级,而中日之间的力量差距也一目了然。对此后战争心中没有把握,同时又尚未稳固抗战领袖地位的蒋介石,急需国内各党各派的支持,因此在抗战的初期对异己势力表现了此前此后都不曾有过的妥协。


而共产党方面在西安事变和此后协助蒋经国归国等问题上,也尽量地体现了温和的态度,可以说,抗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民国时代中国国内各派别最为团结的蜜月时期。


在南京期间周恩来分别会见过冯玉祥、白崇禧、刘湘、龙云等各派人物。毛泽东不来南京,蒋介石可以感到共产党对他仍不十分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周恩来和张学良一起吃顿饭,以示豁达,应该是可能的——当时张学良和东北军的于学忠等将领仍可会面,只是没有自由而已,多见一个周恩来的确不能算得上大事,反正他也无法脱身。


那么,周恩来为什么要见张学良呢?


至于周恩来要见张学良的原因,则推测一方面是表达中共对盟友张学良的关心,试探蒋介石于西安事变是否仍有芥蒂,于公有见面的必要;另一方面则是两人私谊甚笃,关情所致。


1937年2月,原本期待国民党五大三中全会中可有对自己有利的消息,结果却十分失望,张学良曾托去见他的东北军将领何柱国带信给周恩来,内有“如有密便,盼有教我”之句,周恩来希望能与张学良见面,也可看作是对此的回应。



张学良在雪窦寺幽禁处的卧室,要说老蒋在生活上对这位少帅还是一直颇为关照的


可是,张学良的年谱中,他1937年8月正被软禁在雪窦寺“读书”,怎么可能到南京来和周恩来会面呢?总不会因为周恩来要见张学良,老蒋便专门从溪口把少帅弄到南京来一趟吧。


个人的推测是这样的——蒋介石在如何对待张学良的问题上早有定见,但在抗战中是否需要借助其威望以协调对东北军旧部的指挥也并无把握,故此在淞沪战场打响之前的国防会议虽未让张学良参加,但可能让他到南京作为一个预备的棋子,用于在必要情况下出面安抚东北军诸将——让张学良出面鼓励东北军将领捐弃前嫌,上前线奋勇杀敌,虽有些政治风险,却是极端情况下完全可行的一步棋。


这一步棋虽未用上,张学良却正好和周恩来得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了南京。


实际上这次国防会议是成功的,各派都对抗战抱十分积极的态度。以后来参加抗战的将领回忆,当时前线各将领均踊跃于参战,皆希望自己的部队能被点到上前线,而不是像内战中那样存保留实力之心。从九一八之后几年的屈辱,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员。


后来的淞沪战役中,中央军、桂军、川军共同浴血奋战,华北战场上晋军、八路军并肩苦斗,东北军也不例外,连军长一级的将领都战死沙场。这种团结的气氛,至今回忆起来仍令人感动。



南京国防会议的国共等各方代表合影,包括朱德、周恩来、黄祺祥、郭秀仪(黄夫人),叶剑英和张群


而周、张两人在中央饭店会面,恐怕不是一个随意的安排。中共代表团的朱德、李先念等到达南京后,也是由蒋介石的私人代表、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姚琮和参谋总长何应钦等人陪同,在中央饭店吃的接风宴。这个饭店在实质上是中统管理的,可能是如此安排的重要原因。这样既保证了招待的规格,又能够便于控制和监视——毕竟国共双方还是打过十年仗的,彼此的戒备近乎天然。


因此,让周恩来与张学良在此一会,当也是合理的安排。



那么,两个人在相见的时候会谈些什么呢?


这一点,由于当事人都没有记录留下来,除了等待国共双方档案解密中有所发现暂时没有可靠资料,但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周、张两人会面的几乎同时,莫德惠等东北元老发起了一系列推动释放张学良的活动。


江海潮《为争取恢复汉卿先生恢复自由的努力》一文中讲到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曾在南京街头见到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思,此后不久张学思即前往延安,后成为八路军重要将领,开国少将,人民海军参谋长。


这些,似乎可以为周、张二人的相见提供一个模糊的注脚。


不过,这一系列活动当然没有成功,此后,周恩来与张学良,也再没有了相见的机会。



站在中央饭店的大厅里,我忽然想到一个新的问题——周恩来和张学良两人吃饭的地点具体又在哪里呢?


虽然有云二人是在中央饭店的红梅宴会厅相见,但询问服务员,却被告知,这里并没有一个红梅宴会厅。


就在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答案的时候,忽然发现了这样的一个标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周恩来和张学良的最后一面(下) 

 2016-10-06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周恩来和张学良两人吃饭的地点具体又在哪里呢?虽然有云二人是在中央饭店的红梅宴会厅相见,但询问服务员却被告知,这里并没有红梅宴会厅……



前篇:



南京,周恩来和张学良的最后一面(下)


周恩来最后请张学良吃的这一餐,到底在哪里呢?


如今的中央饭店并没有一个红梅宴会厅,但却有一个红梅西菜社,听这个名字,便是当年传下来的。我想,两者之间应当是有联系的。



今天,这里是饭店的咖啡厅,并提供早餐,但依然保留了一个带着红梅图案的餐厅。根据介绍,当时这里的西菜,可是经过宋美龄指点的。



餐厅墙壁的介绍,也说明张学良很喜欢吃此处的西餐。


或许因为历史悠久,中央饭店住过很多名人,而他们也留下了不同的传说,乃至关于他们口味的评判。单是张学良,便至少在这里流下了三段关于品味方面的记录——说他喜欢吃红梅西菜社的西餐,喜欢本店特制的红烧肉,还有南京大包子。


关于大包子,据说是张学良第一次到这里来时蒋介石宴请他,少帅从众多菜肴中一把便抓了个南京大包子,吃了连连说好,并把这道菜称作“军中第一包”。


想一想倒也正常,少帅虽然有不及老帅之处,人情世故上还是有些遗传的功底。南京大包子一个大如拳头,看来颇为骇人。张学良与蒋介石第一次相见,便通过吃包子摆出一个这样略带北方粗豪的姿态来,无疑有取信于人,表现直爽的意思。当然,也可能是他一个东北人,突然到了以大米饭为主的南方,看到大包子喜不自禁。


我是不信少帅如此得没出息。


在这座饭店里真正“直爽”了一把的另有其人,那就是内战外战中都颇有名气的张灵甫。


今天在饭店住过的名人照片中,也可以找到这一位,但他住在这里属于阴差阳错。


1936年,张灵甫因杀妻一案,他的上司胡宗南让他自己去南京投案自首。张灵甫也竟真的自己去了南京,还有沿途盘缠不够卖字的传说。不过这位老兄是个真正的少爷脾气,到了南京一面告知自己来投案了,一面得了同学接济行囊既丰,自然要住最好的饭店。结果,宪兵找到这位杀妻嫌疑人的时候,竟然是在中央饭店。


这里的地位相当于建国后的北京饭店,你老兄应该住到陆军监狱的主儿却住在这里,影响肯定不会好。那位找到他的宪兵班长不知是认真的,还是幽默,当即对张灵甫说了一句——你怎么能住在这里呢?你最多也只能住到“励志社”去嘛。


想想真是开玩笑,那也是中央党校招待所级别的地方啊。


抛开张灵甫的事情,我向值班经理打听起周恩来和张学良最后一餐的地点是不是在这里。结果他说,是也不是。


是,因为当时的确是红梅西菜社给他们提供的西餐。不是,因为当时红梅西菜社并不在现在这个位置,而是当年真有个“红梅宴会厅”。


那么这个“红梅宴会厅”今天在哪里呢?



对方遥指大厅对面——看,就在那里。


中央饭店入门右手边,一座现在空荡荡的大厅,便是当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最后相会之地。当年的“红梅宴会厅”,后来被改了名字,叫做“秦淮厅”。



秦淮风月,却似比红梅少了几分岁寒之时的风骨


大门开着,我便缓步而入。本以为周恩来与张学良最后见面的,可能是个小包间,没想到却是一个相当宽阔的所在,只是大约久无人用,看来已是略带荒芜。据服务员讲,这里只有某些需要包场的情况下,才会重现昔日的热闹。而我摸到桌面的尘土,已经有了厚厚一层。


房间越大,没人的时候,越显得冷清,对比灯火辉煌的大堂,这座似乎被遗忘的厅舍竟有了一点凄清的感觉


两个人会说什么呢?


也许什么也没法说,张学良身边当时少不了特工的陪伴。连一封密信都要心腹悄悄捎去,这种耳目众多的地方,双方恐怕也无法交谈什么真心的话。


我想,于公于私,周恩来都真诚地期待张学良能恢复自由,这从他此后几十年中不时地流露可以看出。


然而,周公毕竟不是神仙,他也有力不能及的时候。他太了解蒋介石,也知道蒋对张虽有兄弟私谊,更有政治上坚决的防范,释放张学良,只比做梦稍微现实一点点。在政治方面的成熟,无论蒋介石还是周恩来,都能甩少帅八条街。


唯有知道结局,这一刻的会面,恐怕才令人格外酸楚。周恩来此后每次提起张学良,都异常动感情,是不是与这无奈的最后一晤有关?


那么,张学良真的无一点恢复自由的可能吗?


我想,也许还有一丝期望。这是因为抗战初期,蒋介石深感军事和政治上的压力,曾果断起用过一批老对手带兵抗战,包括曾和他兵戎相见的阎锡山和李宗仁。如果说这两人手握重兵,情况与已经被囚的张学良不同,那么早已失势的冯玉祥和唐生智都能重新出山担任一方统帅,则给张学良难免留下想象的空间。而蒋介石是否犹豫过,那就只有天知道。



冯玉祥,也是中央饭店的常客


然而,即便蒋介石真的犹豫过,冯玉祥和唐生智的表现,无疑让张学良复出的可能成为泡影。唐生智还则罢了,冯玉祥到华北被旧部纷纷冷落的样子,看在蒋介石的眼中,无疑让他对中国这些军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哪怕是御下严厉如冯玉祥者,一旦离开部队其威望也会大打折扣,他手下的各路将领即便对其保持私人感情,正经事上也永远遵循有奶就是娘的真理。


以此类推,张学良复出的价值便不那么值得期待了。


当然,这只是一点幻梦而已,对少帅的命运,周公显然心中有数。那么,他们又能谈些什么?两个好友在自己的回忆中都不曾提到这次会面,或许并非其中有何秘密,只是无话可说。


倒是听说周公后来闻高崇民怀张学良的诗句“一人憔悴在东南”而落泪,并在六十年代见到一位台湾来客时说过——如果张学良先生的生命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就不好再见面了。


而张学良哪怕在最逆境的时候,也始终讲周恩来的了不起。


这即便在政治人物之间,也应该算是挚友了吧,那最后的一晤,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心境?



站在大厅中,我想,当时两个人的心情,或许只有这窗子曾经倾听。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给和你一样喜欢琢磨历史真相的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7 04:26 AM , Processed in 0.0442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