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6|回复: 0

[美国大选] 比起职业政治精英,为什么美国人选择了「局外人」特朗普当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07: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起职业政治精英,为什么美国人选择了「局外人」特朗普当总统? 

 2016-11-09 王衍 人物



279:218,这场热闹喧嚣的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在最后2个小时投票中,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反败为胜,当选第45届美国总统。


特朗普的胜利为数月来以《纸牌屋》式剧情轮番上演、高潮迭起的美国大选写下了让很多人始料未及的结尾。这个「意外」的结果正在引发全球股市震荡和加拿大移民热潮。


如今大幕落下,除了胜利者的香槟、掌声和鲜花;与失败者的不甘、伤心和失意,还有的是,冷静下来的人们对美国政治生态的再次明了,以及对如今美国社会裂变的细细咀嚼。


就在选票不停跳动的同时,旅居美国的独立学者黄湘、《美国裂变》一书的作者接受了《人物》的采访。大选结果也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在黄湘看来,「特朗普令人错愕之处,在于他单枪匹马改造了共和党,使其接受了排外、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政治纲领,并以此问鼎白宫......特朗普在2016年的崛起,标志着亨廷顿多年前的预言成真,白人反击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平台上打响了第一枪。」




采访|王衍

编辑|张薇



《人物》:你如何看待特朗普的胜利?

黄湘:完全出乎意料!这里不妨引用一段我在《美国裂变》一书中的论述,特朗普从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两个方向进行政治动员,一方面承诺建立雷厉风行的威权政府,打击腐败的利益集团;一方面高举『让美国再度伟大』的旗帜,反对全球化、移民和自由贸易,把穷人、中产和一部分与华尔街金融精英争夺话语权的富人都集结在自己麾下。虽然这种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不乏来自非白人的少数族群的支持者,但是它在骨子里建立在白人的身份认同之上,即使是那些来自其他族群的支持者也都高度认同白人。

然而,正如政治学家亨廷顿( Samuel Huntington )在2004年出版的《我们是谁: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挑战》( Who Are We: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中所指出的,自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拉丁裔移民的持续涌入,再加上其远高于美国白人和黑人的出生率,意味着长此以往,美国将会分裂成为一个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国家。拉丁裔美国人不再认为自己必须适应处于支配性地位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明,而是更加坚持自己的文化和种族认同。而这将会在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中间引起强烈的反击。

特朗普在2016年的崛起,标志着亨廷顿多年前的预言成真,白人反击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平台上打响了第一枪。



 

《人物》:许多人把特朗普这一路的竞选,称为特朗普现象特朗普现象是突然出现的新生事物吗?以当今美国国内外的情况,应该如何解读和理解这个现象?

黄湘:从世界范围看,特朗普现象绝非孤例。排外、反移民、反全球化等等,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屡见不鲜。不过,欧洲国家大部分都是多党制,这些诉求早就通过一些小政党而得以体现。而在美国两党政治的格局下,排外、反移民、反全球化长期以来在主流政治中很难占有一席之地。

特朗普令人错愕之处,在于他单枪匹马改造了共和党,使其接受了排外、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政治纲领,并以此问鼎白宫。这好比一脚踹翻了整座神殿,很多人正是因此相信特朗普是天纵英才,具有政治领袖的超凡魅力。

其实,特朗普之所以能一脚踹翻神殿,原因在于共和党的政治基础早已悄然断裂。我在《美国裂变》一书里对此有详细论述。当代共和党的政治基础是尼克松塑造的,从他开始,共和党成为一个复杂的混合体,既是富人阶层的政党,也是那些对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所引发的社会价值变迁持拒斥态度的中下阶层白人的政党。但是正如政治学家福山在今年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共和党长期通过操作保守的社会文化议题赢得白人蓝领阶层的支持,但是其崇尚自由市场、缩减社会福利的政策路线恰恰有悖于这一阶层的利益,终于导致在此次大选中出现了巨大的内乱。

特朗普把排外、反移民、反全球化和反寡头、增加工作机会、扩大社会福利的诉求结合起来,以此动员白人蓝领阶层的选民。白人蓝领阶层虽然在人数上不足其支持者的一半,但却是令他在共和党内部得以成功造反夺权的关键少数

仅从政治主张而言,美国社会此前也不乏与特朗普类似的角色。特朗普标志着这类角色第一次进入美国主流政治舞台的中心,原因在于共和党乃至美国的政经体制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裂变。

 

《人物》:你的新书《美国裂变》给了当今美国社会很好的解读。尤其是美国大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希拉里和特朗普分别代表了很多不同的美国社会不同的声音,有意思的是,从前几个月的选民对两者的支持率来看,一路都非常接近。从目前大选情况,你如何看待美国的这场裂变

黄湘:希拉里阵营,包括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都是在现代政治的概念体系里对特朗普予以定位。在这套概念体系里,特朗普绝对是一个威权主义、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的反面角色。在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间阵营的对立,并不仅仅是理念和利益的冲突,而是基于彼此迥异的世界观。

10月13日,在佛罗里达的一次集会上,特朗普高呼: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乎四年总统任期的选举,这是我们文明史的十字路口。而在《纽约时报杂志》(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10月16日发表的一篇访谈中,希拉里则对采访者说:我是你和世界末日( apocalypse )之间的最后屏障。

然而特朗普及其铁杆支持者并不这么看问题,他们觉得希拉里就是寡头的代表,甚至比寡头更可恶,因为希拉里所推动的全球化进程使得美国受到外部邪恶力量的威胁,包括中国商品、非法移民、伊斯兰极端主义等等。因此他们需要拥戴一个王者来打击寡头,即使这个王者实行暴政。这些其实都是古典政治的概念,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深入讨论过寡头制( Oligarchy )、民主制( Democracy )和暴政( Tyranny )。苏格拉底指出,对寡头制的反抗会导向民主制,但是民主制容易产生骚乱,为了制止骚乱,民众又需要暴政,所谓乱世用重典


古典政治是不宽容、同质化的政治,而现代政治是以宽容原则为基础的。由此就凸显出了特朗普阵营和希拉里阵营的重要区别,即后者更具有各族群的充分代表性(不仅仅是多样性)。

 

《人物》:这场美国大选仅仅表现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分歧吗?是否有更深层的社会因素使得这场裂变超越了传统上两党所代表的不同政见和利益?

黄湘: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对立,也完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对立。

共和、民主两党对立所导致的政治两极化,是奥巴马时代的重要特征。追溯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比尔·克林顿执政期间,担任众议院议长的共和党人金里奇就摧毁了国会内部两党共同协商的传统,导致了1995年联邦政府停摆。在本次大选中,金里奇也是特朗普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次大选拉开序幕之前,美国政治的两极化都是在的政治光谱内展开的。一方面,共和党越来越右,这所谓的「右包含了两层含义:在政经层面崇尚自由市场和小政府,在社会文化层面弘扬传统的基督教伦理;另一方面,民主党在政经层面早就放弃了罗斯福新政和约翰逊伟大社会的传统,基本上是跟着共和党的步调起舞,即使被共和党指责为社会主义的奥巴马医改,也远未达到其他发达工业国家全民医保的水准,民主党的主要是体现在社会文化层面,例如弘扬多元文化,支持妇女的堕胎权等等。

然而,特朗普在2016年的共和党党内初选中异军突起,摧毁了共和党建制派,改造了共和党。特朗普主张建立一个不受限制的威权政府,通过强大的总统权力打击毒害美国社会的寡头政治,这和共和党长期崇尚的小政府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民主党也出现了重大调整,希拉里虽然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是其党内对手桑德斯的支持者在民主党选民中占比超过四成,这极大地增加了民主党的左翼色彩,在政经层面有望重返罗斯福新政和约翰逊伟大社会的传统。

本次总统大选的共和党参选人之一,前任惠普总裁费奥莉娜曾经表示,希拉里和特朗普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就是大政府。这种说法未必恰当,但是足以说明,在当今美国,传统的的政治光谱已经失效。美国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裂变。

 

《人物》:在这场漫长的美国大选中,很多美国选民是没得其他好选的(因为不支持特朗普),才会投票给希拉里,而不是真的喜欢或支持她。撇开她的对手因素,是什么原因让美国民众对这位经验丰富的政治精英不支持呢?

黄湘:希拉里是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她既有政治精英的视野和野心,也有成熟的政治手腕。支持与反对她的人,都源于对她上述身份定位。

希拉里在民主党的党内初选中战胜桑德斯,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随后在和特朗普的对决中得到了桑德斯的背书。但是维基解密曝光的资料表明,希拉里在和桑德斯的党内竞选中耍了不少手段,包括在CNN辩论中事先得到了主持人的泄题等。这些曝光的资料使得很多桑德斯的支持者——尤其是号称千禧一代的年轻人群体——最终没有站出来给她投票,这是她丧失基本盘的关键因素。

在政经层面,希拉里的政治履历让很多人很容易推测她在诸多方面的政治立场。不过在本次总统大选中的表态和她以前的公众形象相去甚远,例如她主张强化金融监管,但其实一直和华尔街金融精英过从甚密;她声称自己反对TPP(《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协定》),但其实曾经积极参与TPP的策划与制定。不少人怀疑她在当选以后是否会履行竞选时的承诺。

在社会文化层面,希拉里是坚定的左派,诸如支持少数族群平等权利,支持妇女堕胎权等等,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左派的重大胜利。


而在外交层面,她是不折不扣的鹰派。左派的希拉里深受右派厌恶,鹰派的希拉里则被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这样的左派所憎恨。

 

《人物》:有时候历史是重复上演的。谈起特朗普,很多人会联想到1970年代的美国总统里根或尼克松。那个年代的美国政治和社会对美国的今天有没有历史性的联系?

黄湘:坊间那种把特朗普比作里根的论调,实在过于牵强。里根出身于大萧条期间的穷人家庭,在入主白宫之前当过两任加州州长;而特朗普出身富豪之家,在竞选总统之前完全没有担任公职的经历。在内政方面,里根崇尚小政府,不像特朗普那样主张不受限制的威权政府;在外交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来自里根的构想,最终由他的继任者老布什打造成功,而特朗普要求废除北美自由贸易区;里根反对核扩散,而特朗普主张日本、韩国可以自行制造核武器,等等。他们的相似之处,仅止于里根曾经是电影演员,而特朗普是电视节目的明星。

如果要在美国历史上寻找一位特朗普的先例的话,那就非尼克松莫属,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我在《美国裂变》一书中提到,特朗普打破了尼克松建立的共和党政治基础(富人阶层和保守派中下阶层白人的联合),但他又是尼克松政治战略的继承者。尼克松的政治战略是建立白人的身份认同,而特朗普虽然并未公然宣称白人至上,但是他所说的让美国再度伟大其实就是指白人在各方面都拥有领导权的旧美国。特朗普在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所发表的演讲中强调「法律与秩序,也是直接师承尼克松。他的重要谋士斯通( Roger Stone )甚至在后背上就刻了一个尼克松头像的纹身,这在美国政坛是罕见的。

但是特朗普显然缺乏尼克松的自制和坚忍。而且,在美国人口结构业已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效仿尼克松的政治战略,并非智者所为。

 

《人物》:从社会成像的角度,1970年代的美国和当今的美国,两者的相似和差异主要是什么?

黄湘:当今美国和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具有重要的共同点,即都是从遭遇重大挫折的战争中逐渐恢复元气,但是从大方向来说几乎完全是相反的。在社会文化层面,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之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的社会主潮是保守的家庭价值观的兴起,基督教福音派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在当今美国,基督教福音派渐呈颓势,同性婚姻业已合法化, LGBT 团体拥有相当话语权,还出现了第一位女总统候选人。在经济层面,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大政府理念的退潮期,小政府理念渐趋上风,终于在80年代里根执政时期成为美国政经体制的主轴;而在当今美国,尤其是在本次总统大选的冲击下,小政府理念走向衰落。

但是当今美国在一个方面确实萦绕着上世纪70年代的回声。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极大地强化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和政治精英的不信任。在本次总统大选中,正是这种不信任使得很多美国人愿意相信特朗普这样一个局外人,而不是职业的政治精英。他们也因此愿意接受我前面所提到的那种古典政治,即通过拥戴王者来打击寡头。维基解密和FBI对选举进程的干预,也只有在这样一种心理基础上,才能产生大幅度的扰动。

 

《人物》:你怎么看美国媒体在这次美国大选中所起的作用?维基解密对希拉里操纵美国主流的曝光,加上美国大选辩论时,媒体的偏向,反而让很多人对希拉里心生反感,把票投给了特朗普。对于美国媒体在大选中这样的表现,美国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有无前例?

黄湘:美国媒体的政治两极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CNN和FOX所呈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过,说到媒体对选举政治的影响力,本次总统大选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媒体对两位候选人的丑闻爆料在短期内会导致其支持率的下滑,但是不久以后又会反弹回升,从长期趋势来看,两位候选人的支持率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特朗普无视美国政治的惯例,拒不公布税单,是严重妨碍公共利益的行为。希拉里的邮件门则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潜在损害。这样的丑闻对他们的长期支持率都没有实质影响,说明选民并不真的在乎抽象的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他们在乎的主要是自身利益,和自己所认同的特定群体的利益。媒体的监督功能也并不能真的影响选民。

另一方面,媒体的动员功能却对选举有重大影响,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是通过媒体造势,将一些原先几乎很少投票的群体发动起来——特朗普是动员贫穷的白人蓝领阶层,希拉里则是动员拉丁裔族群。

媒体在美国社会号称「第四权力,但是这种监督功能的弱化和动员功能的强化,却有可能使得「第四权力沦为其他权力的附庸。或许「第四权力早就只是一个幻象?

但事实上,在这场大选过程中,只有一家媒体对本次总统大选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那就是「维基解密。在各种信息如此充塞弥漫的时代,「维基解密却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公众,这个世界的问题不是信息过量,而是信息不足。

 

《人物》:很多人通过这场不断爆出《纸牌屋》式剧情的大选,加之现在特朗普获选,对美国民主政治制度表示失望。你的态度是什么?乐观还是悲观?

黄湘:对美国的民主前景乐观还是悲观,取决于怎样界定民主。如果认为民主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投票获得代表权的机制,那么本次总统大选意味着美国的民主重新焕发活力,因为投票的人数比以往有所激增。如果认为民主本质上是一种通过辩论让公共议题得以展开的机制,那么本次总统大选,就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对决环节而言,是彻底的失败。

但是不要忘了还有桑德斯,他虽然没有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却是美国政治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把「占领华尔街运动所提出的「99%对1%的诉求注入罗斯福「新政、约翰逊「伟大社会的遗产,通过参选成功地发起了一场社会运动,得到了「千禧一代的广泛支持,使得「社会主义在美国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词汇。他是本次总统大选的真正亮点,体现了一种作为辩论机制而非仅仅是投票机制的民主制度的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6:30 AM , Processed in 0.0688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