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7|回复: 0

[美国大选] 何京锴:川普的支持者到底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9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京锴:川普的支持者到底在哪里 

 2016-11-19 何京锴 大家


文 | 何京锴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已经尘埃落定,共和党提名的特朗普击败了史上首位女性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成为史上首位没有公职或军职经历的美国总统,创造了当代美国政治的最大传奇。从选前民调和选后结果的巨大反差,到两党候选人史无前例的互相攻讦,再到选举前后美国社会民意的巨大撕裂,都说明这次总统选举势将成为美国政治史中最值得探讨和解读的一次选举。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希拉里·克林顿赢得了2016年选举的普选人票,截止选举结束一周后,希拉里已将她在普选票中对特朗普的优势扩大到逾100万票。预计在剩余的选票全部点算完毕后,希拉里将以领先特朗普1%—1.5%的普选票优势输掉大选。作为美国历史上第4次候选人赢得普选票却输掉选举人票的选举,本次选举的反差情形远超上届发生类似情况的2000年大选。当时的民主党提名人戈尔领先0.5%的普选票,落后5张选举人票,而目前希拉里领先1%的普选票,选举人票的落后幅度却高达74张。

扭曲普选票结果的选举人团,其设置源于美国联邦主义的宪政传统,赢家通吃的制度设计,也由来有自,简单地将其斥为违反民主的结果,自然有武断之嫌。但无论如何,将特朗普赢得选举人票却输掉普选票的结果称为“沉默大多数的胜利”,都是罔顾事实的。从选举数据和竞选活动来看,特朗普的支持者的确发出了震天的怒吼,这种怒吼转化成的选票也确实震碎了东西海岸自由主义精英们的眼镜,但发出这个声音的群体,仍旧不是美国的多数。特朗普47.2%的得票率不仅没有超过希拉里,连和2012年共和党提名人罗姆尼的得票率相比也只是堪堪打平,可见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底层战胜精英”的选举解读,多少都有些夸大其词。

美国2012(上图)与2016(下图)年总统选举的郡级变化,红色愈深代表共和党支持率愈高,蓝色愈深代表民主党支持率愈高


仔细检视选举数据,可以发现产生这种普选人票和选举人票背道而驰的关键,在于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密歇根三州。这三个位于传统制造业衰落地区——锈带(Rust Belt)的关键州在过去20年的总统大选中始终支持民主党,也是希拉里竞选策略中至关重要的“蓝色防火墙”。但选举当晚,三个州的选票都以微弱优势倒向川普,希拉里最终在这三个州以合计不到15万票的差距败北,丢掉46张选举人票。考虑到希拉里在普选票中领先逾百万的这一事实,可见川普凭借这关键三州15万票所成就胜利,来的也实在侥幸。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考察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密歇根的选票分布,还可以看到在民主党占传统优势的都会型地区,投票率普遍出现明显下滑,而在共和党占传统优势的农村地区,投票率大多持平或上扬。这种投票热情的差距,是民主党选举之夜的最大噩梦。以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密尔沃基所在郡为例,这个民主党最大票仓的投票率比2012年下滑了10%左右,希拉里的得票率虽然和奥巴马在上次大选中的表现持平,但绝对得票数却减少了43000张。而希拉里在整个威斯康星州最终落后的票数也才不过27000张。

与威斯康星相邻的密歇根州韦恩(Wayne)郡的辖区内,有该州最大城市底特律,也有全美阿拉伯裔人口最密集的迪尔邦市(Dearborn)。目前的选举数据显示,民主党在这个全州最大票仓的投票率下滑约5%,希拉里的绝对得票数比2012年减少了78000张,即使扣除川普在这个选区比2012年共和党候选人多拿下的的14000张,仍旧有6万多民主党选民没有在选举日出门投票。与此相比,川普拿下密歇根州16张选举人票的普选票优势只有13000。

由此可见,希拉里在大选中意外落败,至少有一半要归咎于民主党支持者未能全数出门投票。从选举地图上看,希拉里获胜的大多数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投票率下滑,而川普获胜、尤其是川普从民主党手中夺回的州则大多出现了投票率上涨的现象。如果以奥巴马连续两任获得过半普选人票所打造的多数联盟来看,这个大多数确实是沉默了。与此相应的,则是川普支持者作为少数发出的怒吼获得了响亮回应。

那么川普的支持者到底在哪里?如果和奥巴马两次胜选的地图相比,美国政治的格局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共和党依旧横扫非都会地区,民主党继续保住地狭人稠的都会选区。虽然川普在传统共和党票仓的得票多有成长,但由于共和党票仓地广人稀的特性,这些成长还不足以帮助共和党赢得大选。更为关键的川普生力军还要数所谓的中下阶层白人选民。在民主党仅存于锈带州的一些非都会票仓,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劳工阶层白人以压倒性地优势倒向共和党,从而一举超越了民主党在都会区本就不尽如人意的发挥。

以宾夕法尼亚州的卢泽内(Luzerne)郡为例,这个白人人口比例超过90%的大郡在2012年被奥巴马以5个百分点的优势拿下,本届大选却让川普拿下近六成选票,民主党的选票流失高达3万张,占全郡选票的25%。与卢泽内相邻的拉卡瓦纳(Lackawanna)郡是民主党现任副总统拜登成长的第二故乡,2012年曾以63%的比例支持奥巴马,本届大选希拉里的得票率也下滑到50%,虽然勉强战胜川普,却也损失了近三万张选票。即使跳出宾州,俄亥俄州的马赫宁(Mahoning)郡、密歇根的马科姆(Macomb)郡、艾奥瓦的杜必尤克(Dubuque)郡等民主党传统占优势的白人大郡也都出现了这种幅度在15%以上的选民倒戈。


宾夕法尼亚州2012(上图)与2016(下图)年总统选举变化,红色愈深代表共和党支持率愈高,蓝色愈深代表民主党支持率愈高


传统支持民主党的白人选民为何会倒向川普?答案就在川普的竞选口号“实现美国伟大复兴”(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里。选举前后,不少民主党支持者用种族主义、排外主义等标签来描绘川普及其支持者,俨然将选举形塑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与“反政治正确”的对决,似乎川普的胜选代表了沉默多数对于政治正确的反感终于得到表达。但这种解读难以回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同一批种族主义、排外主义的白人选民会连续两次把选票投给黑色皮肤、被频繁谣传为信仰伊斯兰教、出生在非洲肯尼亚的奥巴马,而不愿意将选票投给白人希拉里?

答案很简单,川普和支持者在竞选过程中的确不乏大量涉嫌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言行,但这并不是选民选择支持川普的理由。川普将锈带地区的衰落归结于自由贸易和非法移民,是否找到了病因姑且不论,但他的确大声喊出了锈带区白人选民有切身感受的经济衰落这一症结。这种经济衰落并不是指短期内一年或数年的地区经济表现,而是指向美国锈带区在近二三十年内相对经济地位不断下滑这一深层问题。

举例言之,美国从2000年到2014年的户均收入成长率为27.8%,而上文提及的卢泽内、马赫宁、马科姆三郡虽然在奥巴马任期内都保持了户均收入增长,但在这14年间的户均收入水平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2%、12.5%、23.5%。这种跨时代、跨世代的经济衰落感,虽然长期存在,但鲜有被政治家有效利用。只有当川普用他魔幻而充满争议的语言反复鼓吹时,才真正地成为激发选民投票的热情。2012年另一位共和党亿万富翁罗姆尼曾经鄙视穷到可以免征所得税的选民,2016年的希拉里则不断宣扬奥巴马八年治下取得的经济复苏,相比之下,这些策略都没有川普的口号更能直接获得锈带白人选民的认同。

事实上,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经济表现较好、人口结构多元的地区,就能发现川普充满争议的言行实际上并不能帮他增长选票。民主党在诸如宾州费城郊区、加州橙郡等白人选民密集但经济地位较高的选区,都成功拉到了共和党传统选民的支持。在拉丁裔人口密集的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郡、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等地,民主党得票率也纷纷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新高。在华人川粉密集,中文媒体圈里“反政治正确”声音最大的加州,鼓吹政治正确的希拉里更是创下八十年来两党候选人得票率的最高纪录。

即使是在较为保守的州,当文化价值而非经济议题成为选战主轴时,选举也可能呈现不一样的结果。以曾出台引发巨大争议的、要求跨性别者必须依其生理性别使用厕所的法律的北卡罗莱纳州为例,该州的州长选举就更多地围绕着跨性别歧视这一议题展开。共和党籍现任州长麦科罗瑞(Pat McCrory)不仅签署了争议法案,更将此法作为自己的竞选主轴。另一边的民主党候选人、州检察长库珀(Roy Cooper)不仅拒绝代表州政府出庭为争议法案辩护,更表态当选后将废除该法。结果虽然共和党在总统和参议员选举中分别以4%和6%的优势取胜,麦科罗瑞却以微弱劣势落后对手,也成为全国唯一未能连任的共和党籍州长。




美国的政治传统时常会将选举的胜利解读为选民对当选人的一种授权(mandate),当选人亦可凭此授权来作为自己施政的民意基础,进而获得推进政策的正当性。然而选举的议题成百上千,候选人却只有几个,选民投票的支持对象或许相同,但投票原因却可能是大相径庭的。政治家只有考虑到选举议题的错综复杂,才能更审慎地明晰不同选民群体的政治取向和利益所在。对选情做简单、片面的解读,往往会导致政府的施政一路狂飙,最后受到民意的反制。如何化解少数的怒吼,打破多数的沉默,是本次选举后两党最重要的课题,因为在有中期选举这一制度设计的美国,距离下次政党接受民意检验的时间,只有两年。

(本文原标题《川普之胜:多数的沉默与少数的怒吼》)


【作者简介】

何京锴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政治学爱好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6 05:53 AM , Processed in 0.04393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