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亲亲宝贝] 贾小凡:郭德纲的“玩笑”里,我看到的是被大人“逗”得不知所措的童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4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德纲的“玩笑”里,我看到的是被大人“逗”得不知所措的童年 

 2016-12-23 贾小凡 Vista看天下

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


这两天郭德纲捅的篓子,大家大概都已经知道了。


简单来说就是他在颁奖典礼上当着沙溢、胡可、安吉一家人的面开黄腔,反复“调侃”安吉是他和胡可的孩子、自己才是安吉的亲爸爸


沙溢和主持人何炅每一次给的台阶,都被郭德纲执拗地绕过了。

——沙溢打圆场:“郭老师不能这样,都说小鱼儿像岳云鹏了,安吉再像你,我还活不活了?”郭德纲说:“这说明你们家人好客。”

——错颁了应该由沙溢颁给安吉的奖,郭德纲解释说:“我以为是亲爸爸给颁”。

——何炅问安吉知不知道德云社,郭德纲接话:“这是我爸爸的单位。”


打圆场都打到这份上了,沙溢胡可两口子除了好脾气地赔笑也实在无法多做什么。




可是看客笑得出来吗?“谁是谁爸爸”的占便宜伦理梗,在相声中听到还能笑一笑,在这样一个正式的场合反复向一家三口提了四五次,难怪网友会对郭德纲口诛笔伐。


在这场风波引起的争议中,有人看到的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下三路烂梗,有人看到的是不尊重女性和朋友、不合时宜的“玩笑”,但更让人心疼的是那个夹在大人中间似懂非懂的、不知所措的孩子


这个“玩笑”,安吉听懂了多少?也许大家从未如此希望过他是一个傻傻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可是他前后的反应已经说明,他不开心了。


上台的时候他和阿拉蕾手牵手笑成一朵花,后来还即兴翻了个跟头——



郭德纲反复说自己是安吉的亲爸爸之后,安吉在被问到他长大愿不愿意去德云社讲笑话时,皱着小眉头慌忙摇头,整个人一直噘着嘴闷闷不乐。



胡可说过,安吉是个心思重的小孩,她连自己坐了很久汽车去看安吉的事都要轻描淡写地跟他说,不愿意让他心里琢磨。


沙溢也一定知道安吉的性格,所以会特意强调一下“安吉是我的,这奖也就是我的了”。


当在这么多人面前被反复强调“沙溢不是你爸爸,我才是你爸爸”,安吉的小脑袋里,会想些什么呢?


那些“讨厌”的大人


很多人谴责郭德纲的行为,不止因为他让大家喜欢的沙溢一家难堪、让可爱的安吉难过,更因为那似曾相识的话语、无所谓的神态和语气,像极了很多人小时候都曾遇到的爱“逗你玩”的大人


有的大人,总要趁你爸妈走开时笑嘻嘻地说“你爸妈不要你啦,你就留这儿吧”——

@李骏Eileen:小时候带我去姨妈家玩,我妈只要上厕所,姨妈表姐们就开始各种来劲骗我说我妈不要我了我妈自己回家了,就差说把我卖了。屡试不爽,然后我大哭她们就开始大笑。




有的大人,喜欢一本正经恐吓你“等你妈生了小妹妹,她就不喜欢你了”——

@周令瑜:一次晓晓来我们家做客,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她突然问道:姑姑,你说我妈妈还爱不爱我?我说:你妈妈当然爱你啊。晓晓满脸担忧地说:可是姨妈说妈妈以后不爱我了,只爱弟弟。原来是在她弟弟的满月酒上,一位姨妈对她说,晓晓,你妈妈有了你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


有的大人,故弄玄虚地告诉你“你不是你爸妈亲生的,其实你是你妈从垃圾桶捡回来的”——

@Curieux-:小时候就被说是垃圾堆捡来的,关键最恶心的就是说我妈是蚯蚓或者是卖红薯的,导致我现在见了蚯蚓就恶心,从来不吃红薯。


还有那些在酒桌上总喜欢怂恿你“喝一口,喝了就给你红包”的大人;

那些让你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说了要给你糖又继续糊弄你的大人;

那些喜欢问你“爸爸和妈妈你喜欢哪一个”、“你爸妈要是离婚了你跟谁过”的大人……




就像郭德纲“逗”安吉一样,不知为什么有些大人喜欢否认小孩和爸妈的亲缘关系和感情,喜欢把他们说成“没人生、没人疼”,一定要让小孩和最亲的人之间撕开点缝隙,也喜欢勉强小孩说些不想说的话、做些不想做的事……


似乎很多人的小时候,都有那么几次嚎啕大哭、恼羞成怒、惊慌失措和这些大人的“玩笑”有关。


大家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经历,也绝不是个例。新浪网做的一次调查显示,受访者们最讨厌的“逗小孩”方式前三位是——

1)弹男孩“小鸡鸡” 31.36%

2)逗小孩喝酒 19.07%

3)对小孩说妈妈不要你了 18.22% 


同时,38.14%的人经历过“你妈不要你了”,16.1%的人经历过被不熟悉的人亲或摸脸,14.83%的人被问过“爱爸爸还是爱妈妈”,其次还有“让你妈给你生个小弟弟/小妹妹吧”。


大概,我们都是被大人逗着逗着,就长大了吧。


隐形的网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有那么重要吗?大人逗你两下就算你不开心,不也好好长大了吗?


可是有些触目惊心的新闻告诉我们,有些孩子恰恰因此失去了“好好长大”的权利。


2015年3月10日,攀枝花的许某带着2岁的儿子小林(化名)到朋友家赴宴,在用餐过程中,许某的3名朋友逗小林喝酒,结果小林真的喝下了二两白酒,昏睡不醒,最终因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而这样的危及生命的惨剧我们甚至在新闻中见过不止一次——






新闻中,语言逗弄小孩导致孩子心理产生问题的报道我们也时有见到。


2014年1月22日一大早,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园长王岚接到家长曾女士的求助电话。曾女士说,4岁儿子彤彤上周六跟着爸爸参加一场同学聚会,几位叔叔阿姨逼问彤彤“你交了几个女朋友,有没有你爸爸的多?”内敛的彤彤低头不语,但周围的叔叔阿姨仍旧跟着起哄。彤彤爸爸并未在意,哪知道彤彤突然大哭起来,拉着爸爸要回家。后来几天放假都不肯再出门。


类似的新闻还有——




而在网友分享的经历中也能看到,不是只有闹出人命、闹出严重心理问题的逗孩子行为才有问题。


几句无心的话语,可能会让小孩变得歇斯底里,用狂暴的方式回击——


@知乎匿名用户:后来我每次再听到那些人说我不是我妈亲生的时候,我总是声嘶力竭地吼,大骂他们,如果他们看我发疯的哭喊觉得更来劲的时候,还会添油加醋的在那里不停地说,这时候我能扑到他们身上捶打。那个时候的自己,大概五岁的样子,总是用仇视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我的脾气很怪很坏也是从那个时候养成的。


@知乎匿名用户:有一次阿姨逗我逗得特别狠,母亲大姨等等都在旁边笑,没有帮我我就生气了, 她们又开始说我怎么脾气这么差之类的,总之欺负我欺负了很久。当时我就火了,回到屋里拿了小板凳垫着,够到了桌上的菜刀,拿了就冲了出去,而且心里还在想,砍不死你,我也得砍死你家的狗(那阿姨特别喜欢她家的狗狗)。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一些恐怖啊,既然我当时够不到桌子,说明最多只有4、5岁,这得被逼成什么样子心中才会有那么复杂的想法。


一个无心的举动,可能会让小孩变得异常敏感焦虑——


@罗罗:我婆婆就天天这么着逗我儿子,她一个人带,动不动就说我走了,然后就躲起来,急得我儿子到处找不到人,开始嚎啕大哭她才冒出来说没走没走。我儿子现在三岁,人一步离不得,旁边一没人,马上开始焦虑,到处找;只要一听见门响,马上跳起来喊,别走别走;晚上睡觉,不管睡多熟,都要摸到人,一没摸到,就开哭了。我都不知道小孩上幼儿园怎么送的进去。


不管是熟识的亲戚,还是陌生的叔叔阿姨,他们开朗、亲切的笑声和逗弄的话语,却有可能成为小孩子心上隐形的网——


挣不脱,困住自己,换来一句“逗你两下怎么还哭了”、“这孩子怎么开不起玩笑”;

挣脱了,攻击别人,换来一句“这孩子脾气真大”、“说话怎么那么冲”。


可是始作俑者,是谁呢?




有什么好笑的?


让很多人长大后依然痛恨的“逗小孩”,到底有什么好开心的呢?那些刺耳的笑声,是很多小时候被气哭、急哭的孩子一直不能理解的。


有人说,是这些大人把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当成了活体大玩具

有人说,是这些大人想向最弱的个体炫耀自己的权威和支配力

也有人说,是老一辈人想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又没有那么多心理学知识,不会想太多。


可是不管是出于善意的喜欢还是恶意的快感,“逗孩子”这种行为的本质都是抛弃了正常情商的成年人社交的基本法则,那些曾让我们不适的大人也许都忘记了、或者从未意识到——


小孩也是需要被尊重、被平等对待的独立个体,是有听话、辨别、思考和记忆能力的人,不是听完就忘、心大得漏风的小动物。




正是因为反感这种不平等带来的“笑果”,所以网友分享的经历中会有很多激进的还击方式,让逗孩子的人闹了个大红脸:


@陈晓:我妈以前有个特别损的同事,大概我五六岁的样子,我爸出国打工我妈带着我,他每次看到我就和我说,你爸和国外洋妞跑了不要你和你妈了,你妈长那么漂亮以后都和我睡。每次都非要把我说哭,还说特多什么单位里阿姨都和他好之类的话,叫我妈和他好。后来我妈单位聚餐的时候,我就和他老婆说,阿姨,X叔叔总是和单位里阿姨睡觉


@博博:小时候(4岁左右)家人带我去他们工厂玩,我捡了根棍玩的很开心,一猥琐大叔过来说“你JJ没有啦!”我拉开裤子看了眼,明明还在啊,回复他“你的JJ才木有了”,然后用棍狠狠地捅了他的JJ


结尾无一例外,当事人再也不敢来招惹了。


如果嘻嘻哈哈的大人能早点意识到:

“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爸妈离婚了你跟谁呀?”不是交流,是盘问

“你妈不要你了,跟我过吧”,不是关切,是戏谑

“你叫我哥哥,我就给你”,不是帮助,是占便宜……

也许那么多的不愉快就能避免发生,那么多刺耳的笑声都能烟消云散了。


毕竟被盘问、被戏谑、被占便宜,没有人喜欢。不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以爱为名


有一句话令人心惊:世上讨厌的大人,都是长残的小孩。


看到之后会忍不住反省自己:当年那么讨厌被“逗”的自己,现在不会也成了居高临下的傲慢大人吧?


还好,童年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今天的年轻爸妈会很关心孩子会不会受影响——


@知乎匿名用户:为了避免这种很难避免的事情发生,我很早就和女儿洗脑,你是爸爸妈妈一起生的,是妈妈肚子里长的,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我们离不开你,你一天不陪妈妈我就好寂寞。爸爸妈妈你都要喜欢,问你你最喜欢谁,你就说这不重要。


几次逗小孩喝酒的惨剧后,媒体和整个社会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不适当的“逗”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大家关心小孩的自尊与人格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也没有那么妖魔化,好像来逗小孩的大人都像恶魔一样、想着法儿要伤害、欺负孩子。解决方式自然也不会是直接把孩子变成“谁也别来碰我”那么简单,因为比抵挡直接的恶意更难的,是化解亲近的人以喜欢和爱为名的无心伤害。


可是就像前文说过的那么多故事,自顾自的、不顾对方感受与自尊的喜爱之情,还能算是真正的喜爱之情吗?这好像又不仅是和怎样对待小孩有关的话题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4 04:58 AM , Processed in 0.0770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