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2|回复: 0

[文学欣赏] 李舒:亦舒大战张爱玲,你支持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0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亦舒大战张爱玲,你支持谁? 

 2016-07-26 李舒 山河小岁月

去参加香港书展的朋友送了我一本亦舒的《衷心笑》,这是70岁的师太第三百本书。


送书的人和我并不相熟,他不知道,亦舒并不是我的菜。




我上中学的时候,文学少女之间会有一些奇怪的品味食物链。


看卡夫卡马尔克斯的瞧不起看雨果莫泊桑的,看雨果的瞧不起看托尔斯泰的,看托尔斯泰的瞧不起看简奥斯汀夏洛蒂三姐妹的,然而简奥斯汀派还要和夏洛蒂派互相瞧不起。


这些都瞧不起看中国文学的。


中国文学里,看古代文学的瞧不起看近代文学的,看近代文学的瞧不起看当代文学的。


这些都瞧不起看流行文学的。


流行文学里,看张爱玲的瞧不起看亦舒的,看亦舒的瞧不起看琼瑶的,看琼瑶的瞧不起看席绢岑凯伦的。


但这些少女又都声称自己喜爱看《红楼梦》。




作为一个张爱玲迷,我其实是不讨厌亦舒的,因为她有着强烈的“大女子主义”,教导女子自强自爱,虽然我始终纠结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是要穿白裤子啊!

OMG白衣白裤真的很容易脏很难洗啊!




亦舒的许多文字里,都有张爱玲的影子。她自己也承认崇拜张爱玲。作为一个张爱玲粉丝,她曾经因为大骂胡兰成而进入了张爱玲的视野。


那时候胡兰成刚出了《今生今世》,里面提及张爱玲,处处是以“张爱玲的丈夫”自居。亦舒看到,便写一文《胡兰成的下作》。




亦舒为张爱玲“真动了气”,这篇文章被宋淇寄给张爱玲看了,张爱玲的回复是:“也真痛快”。因为彼时的张爱玲,自己不能发声呛胡兰成(不愿意因此使胡兰成更为出名),有人帮她发声,当然是痛快。但她接着说:“是真不能再提我了,已经over-exposure(曝光过度)。”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帮她出气固然痛快,但被人屡屡揭开伤疤,恐怕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因为不管谁来回应,都会引得不明真相的群众去看《今生今世》,从这个角度来看,张爱玲的心里,大概还是不痛快的。




三年过去,风水忽然变了。


曾经帮着张爱玲大骂胡兰成的亦舒忽的调转枪头,对着张爱玲猛地来了一下子。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痛快”,我全文摘抄,请注意高亮文字:


阅张爱玲新作有感 
  
  约一年前我替星岛写过短文,说张爱玲不该再写了,没登出来――何锦玲太小心,却不知稿费既养不活人,如果作者连畅所欲言的机会都没有,那还不如不写。 
  今夜读皇冠杂志(东南亚版第十四卷第二期)中的《相见欢》,更觉爱玲女士不应复出。我有我的道理,一一细说。 
  整篇小说约两万许字,都是中年妇女的对白,一点故事性都没有,小说总得有个骨干,不比散文,一开始琐碎到底,很难读完两万字,连我都说读不下去,
怕只有宋淇宋老先生还是欣赏的。 
  爱玲女士曾说,抄她文字文笔的人不少,以致她猛然一瞧,仿佛是做梦时写的(大意)。
抄她的人是极多,可是大都能青出于蓝,把三十年前的张爱玲时代化鲜明简化,读者看惯抄袭的货色,反而觉得如假包换的张爱玲难以接受,像以下这一段: “荀太太……织锦缎丝绵袍穿在身上一匝一匝,像盘着条彩鳞大蟒蛇……别人是鹅行鸭步,是她就是个鸳鸯……鹅蛋脸红红的,像咸鸭蛋壳里透出蛋黄的红影子……” 
  请原谅我贫嘴,我觉得这一段像到了动物园,又像早上吃泡饭:咸鸭蛋都用上了。 
  批评张爱玲真需要伟大的勇气,无畏的精神,中国人迷信名字,连胡金铨这种唬洋人的武侠片,尽见开门关门与跑步的“空山灵雨”,都被捧成经典,斗胆碰张爱玲的恐怕要受乱石打死。 
  
可是张爱玲女士真的过时了。 
  两位中年太太“相见欢”,说的尽是家中噜里噜苏事!家又在上海虹口,看的电影叫《醒世姻缘》,香港还在闹共产党――试问三十岁以下的读者怎么会有共鸣? 
  当然,年轻人也看孟子论语、聊斋志异,我本人一向把张著当圣经,可是摩西忽然复活显灵,反而吓个半死,我看这些名著,完全是叶公好龙式的,不过是一种怀念的姿势,最好是能够永远怀念到底,只当读小型红楼梦。 
  商业社会年轻一代为生活奔波得透不过气来,张爱玲的作品无疑可以点缀生活,如一对罕见的白底蓝花古瓶,可是现在原主人忽然又大量生产起来――该怎么办?
如把它当古玩,明明已大大贬了值;当新货,它偏偏又过了时。 
  由此可知,复出是万万不可的,要不写它一辈子,认了命。 
  
我始终不明白张爱玲何以会再动笔,心中极不是滋味,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究竟是为什么?我只觉得这么一来,仿佛她以前那些美丽的故事也都给对了白开水,已经失去味道,十分悲怆失措。世界原属于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这是不变的定律。 "


需要说明的是,张爱玲的《相见欢》确实和我们所熟知的《倾城之恋》、《半生缘》不太一样,按照我的理解,这是张爱玲的一次实验。


站在文学的角度,我觉得张爱玲非常勇敢,她知道自己过往写作的局限性,想要对自己做一些突破。但《相见欢》发表之后,很多人都表示读不懂,所以,张爱玲在半年后特别发表了《表姨细姨及其他》,亲自教大家怎样读《相见欢》,她认为问题不在自己,而在读者:


短短一篇东西,自注这样长,真是个笑话。我这不过是个拙劣的尝试,但是“意在言外”“一说便俗”的传统也是失传了,我们不习惯看字里行间的夹缝文章。


亦舒的批评文章,张爱玲也看到过,传话的人是宋淇,因为文中那句“怕只有宋淇宋老先生还是欣赏的”,被称为“老先生”,实在太戳心了。


宋淇气得半死,张爱玲倒还是气定神闲,她在回信中说:


亦舒骂《相见欢》,其实水晶已经屡次来信批评《浮花浪蕊》《相见欢》《表姨细姨及其他》,虽然措辞客气,也是恨不得我快点死掉,免得破坏image。这些人是我的一点老本,也是个包袱,只好背着……中国人对老的观点太落后,尤其是想取而代之的后辈文人。


张爱玲看得实在明白,她知道这些人的恼火,一方面是恼火于自己改变写作风格。他们希望她一直是自己想象中的“张爱玲”,而不愿意偶像有点点改变。另一方面,实在也有“想取而代之”的想法。




张爱玲劝宋淇不要生气,同时也说:


我真正要写的,总是大多数人不要看的。

 

张爱玲的这种自信,是她的迷人之处。我记得她向来如此:


有些人从來不使我妒忌,如苏青、徐訏的书比我的书销路都好,我不把他们看做对手。还有韩素英。听见凌淑华用英文写作,也不觉得是威胁。看过她写的中文,知道同我完全两路。


从本质上来说,亦舒和张爱玲,并不是一路人。她的那些剑眉星目、白衣白裤、喝克鲁格香槟,有好几张文凭、然而并不靠此吃饭的女主角们,个个都是玛丽苏。不管有多少艰辛挣扎,到了最后,都有传奇结局,有金龟婿,富翁爹娘……相比之下,张爱玲笔下的女子,没有好的家世,爱情总被击碎,所有的理想都对现实低了头,虽然残酷,但我们知道,其实这更接近现实。


所以亦舒说:“朋友喜欢半生缘而我不,整个故事气氛如此沉郁,到了完场,不幸的女主角始终没机会扬眉吐气,照样得肮脏地生活下去。”按照亦舒的逻辑,《半生缘》的结局应该是:鸿才给曼桢留下了一大笔钱,沈世均死了老婆,败了家业,曼桢和世均再见面,也不该幽幽地说:“再也回不去了”,而是:“我想我爱自己更多”。之后潇洒出门,转角遇到了出国归来的叔惠。




我们爱看大团圆,喜欢女主角一路开挂,是甄嬛,是花千骨,得偿所愿,傲视群雄,但我们应该清楚,这不是事实。


张爱玲的作品里,总有这种清醒。但这清醒背后,是一种真诚与天真,这种天真是针对爱情的,尽管容易受伤,虽然最后难得团圆,但我们依旧执着去爱。


这样“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女子,其实再也没有了。


BTW,亦舒骂张爱玲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想过,自己也会慢慢老去,“世界原属于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这是不变的定律”,这句送给张爱玲的话,大概今日可以送给师太自己。


给祖师奶奶报仇,四十年不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4:57 PM , Processed in 0.15522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