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5|回复: 0

[男女之间] 李舒:还去相亲作甚?来来来,跟章太炎学写征婚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4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去相亲作甚?来来来,跟章太炎学写征婚帖! 

 2016-06-14 眼睛睁不开的阿舒山河小岁月


我从来没有这样羡慕人民广场的大妈,因为她们见到了来相亲的“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他的征婚帖写得不错——“剑桥毕业,伦敦有房”,实在很有当年我妈订的《中国妇女》上的征婚帖之风韵。


我小时候,顶喜欢偷我妈订的杂志《家庭》《知音》《中国妇女》,看每页底部边栏的“征婚”“求友”启事——“外貌端正离异国企科长,求温柔贤惠居家沪籍女”。在没有相亲网站和“非诚勿扰”的时代,这大约是征婚的唯一途径了。


同样喜欢看“征婚启事”的女友Amy比我厉害,她不仅看,还爱研究,后来的毕业论文,就以中国二十年征婚启事的语言变迁为题。经她的同意,我分享一些学术成果给大家。80年代,征婚以男性为主(85%);到了90年代,男女征婚比例基本持平;过了2000年,利用杂志等平台征婚的,居然是女性居多了。




80年代,择偶启事上最好的职业是“军人”、“工人”和“干部”,到了2000年之后,这三个职业基本都靠边站了,女性更青睐“下海”“企业董事长”“工厂主”。


80年代的征婚启事,工资数目经常出现,大约那时大家的薪资水平都差不多。征婚启事的叙述方式是平白朴素的,文化水平,工作方式一目了然:




到了90年代,大家的心思慢慢活络起来,于是开始讲究“肤白貌美”、“活泼大方”了:




90年代的征婚另一特点,是喜欢用成语,用疑问句,摘录几条给你们感受一下:



看多了征婚启事,获得的最大技能,是能看懂“弦外之音”。Amy曾经走访过一些当年编辑征婚版面的编辑,他们得出的经验是,“秀外慧中”、“貌端品正”这种都是套话,基本不用视作条件考虑;文中如果不提身高,代表本人身高一定在170以下;文中说自己“幽默风度气质好”,长得一般都不太能看;提出女方需“百善孝为先”,那未来的婆婆多半都很厉害……




民国时有没有征婚启事呢?


最早的征婚启事,是载于1922年2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上的那则《堕坑妓女登报征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名21岁的香港妓女黄雪花,这篇征婚启事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抨击,很多人怀疑这是一则妓女广告。但从此之后,这样的征婚启事,渐渐多起来了。



《民国日报》上曾经刊登了一篇《一般女士征求如意郎君的标准》,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标准:

 

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

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

高尚的人格;

风姿潇洒,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服饰洁朴;

对于女子的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

经济有相当的独立;

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有创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

 

这点倒和张恨水对女青年们的告诫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恨水认为“要说话诚实,做事有秩序,且知卫生。身体强壮,而不肥胖。无论学文学、学科学,要喜欢文艺,有美的意味。无不良之嗜好,无虚浮之习气,所入虽不必太丰,然家庭及子女教育之费,必能努力罗致(但有不得已,亦可原谅)。合乎以上几个条件,女子似乎可以嫁了。大腹便便的至于官僚政客,满口新名词的大代表,身洒香水、脸擦雪花膏的荷花大少,这种人,未必不可取,但是以言终身的良伴,那就差得远了”。


有女性择偶标准,当然也有男性择偶准则:

 

要有清洁的嗜好和能力;

要有概括的眼光以及学识;

要有缜密而周到的心思;

要有充量而素养的情感;

要有治家的兴趣和能力;

不要眼光势利;

不要自我太强;

不要太无意见;

不要见人羞怯;

不要态度虚浮。

 

这种“普世价值观”,讲了等于没讲,要是条条都符合,我觉得难度非常大。有以征婚而觅得佳偶的人吗?


当然有,国学大师章太炎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在刊登征婚启事之前,章太炎曾经奉父母之命,娶妻王氏。他在自定年谱中对于此次婚姻的记载是这样的:“光绪十八年,二十五岁,纳妾王氏。”据说,因为他年轻时患有“癫痫”,母亲就把自己的丫鬟嫁给他,他一直认为这个女子是妾,不是妻。章太炎的弟子汪东所撰的《余杭章太炎先生墓志铭》中也记载:“先置室,生女子三人。”“室”字,《左传》“僖子”一条下有注曰“俗称妾曰室”。


1903年,王氏病故,章太炎准备续娶,于是,在北京《顺天时报》上刊登了征婚广告。根据日本武田熙《章炳麟的结婚》及高田淳《章炳麟传》的记载,章太炎征婚的条件大致如下:


以湖北籍女子为限

文理清顺

大家闺秀

不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而有从夫之美德者。


章太炎的征婚广告登出后,一时沸沸扬扬,各地报纸争相转载,我觉得这个征婚启事,比前面《民国日报》那些讲了等于没讲的靠谱多了。只有第一条,我一开始没太明白,章太炎同学难道还有地域歧视吗?原来,人家也是有理由的:


“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有一个说法是,章太炎当时正在研究古代语音,他认为湖北方言里保留了很多古音,娶鄂女为妻有助于他的研究。



△帽子好时髦,我也想要一顶


未遇良人之前,我们总喜欢开出种种条件;若见良人,什么条件都无所谓了。


条件苛刻的章太炎,见到汤国梨之后,便是如此。


汤国梨是浙江乌镇人,自幼聪慧好学,曾入私塾读书两年。23岁时,汤国梨受革命新思潮影响,入上海务本女校读书,乡人以奇女子视之。汤在校结识张謇之女张敬庄、张通典之女张默君等,常一起纵论天下大事,颇有男儿气概。1907年,以第一名毕业,任教于吴兴女校,后担任该校校长。


章太炎和汤国梨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介绍人的版本不一致,有说是张伯纯(《岑村笔记》),有说蔡元培(《艺文志》),还有说是张继、沈和甫。据汤国梨自己回忆说:”我是浙江吴兴乌镇人。在一九一三年,三十岁时,由上海务本女校同学张默君的父亲、同盟会员张伯绳(纯)先生介绍,与章太炎结婚的。”


汤国梨的条件,距离章太炎的征婚要求,多半均有不符。汤虽然能诗善赋,却出身平民家庭(会计的女儿),不是湖北籍,至于“从夫之美德”,汤国梨绝对不是听从丈夫的旧式女子。1912年,她担任中华国货维持会宣讲部成员时,曾经开记者发布会,在会上疾呼“我生平最爱国货,但一人之力,能有几何?尚望男女同胞共图进行,更望巨号大铺多备国货,以期推广。”旧式女子,哪里有这样的气魄!



△汤国梨


1913年6月15日,章、汤二人在上海哈同花园举行婚礼。新郎46岁,新娘30岁。


婚礼这日,章太炎需西服革履着皮鞋。他一向穿惯布鞋,不知如何穿皮鞋,结果左右不分,将鞋穿反,宾客见状狂笑不止。又戴了一顶其高无比的礼帽,走路时,两手乱甩不已,连孙中山都笑到合不拢嘴。司仪喊着三鞠躬,大礼帽落在地下两次,又引起哄堂大笑。


婚礼结束后,哈同本来要用他的汽车送章氏夫妇到“一品香”去摆喜筵,答谢亲友。章太炎推辞,跳上了不知哪位朋友的马车,直趋“一品香”。 “一品香”有两个部门,一个是旅业部,一个是大餐厅,章不知。下车后,他四顾茫茫,不知从哪一个门走进去,幸亏“一品香”徐老板在门口等候,这才把他们夫妇俩接了进去,送他们来的马车夫连一个红包都没有拿到,最后还是徐老板掏了腰包(饭钱还没结先赔出去一个红包)。



章太炎的结婚照,那顶大礼帽是不是被拿走了?


章汤婚礼,来宾一百数十人,座位排定左边为新娘及女宾席,右边为新郎及男宾席。名士淑女成婚,连席间游戏,也风雅了许多:其一,新郎即席赋诗一首,以30分钟为限,否则罚酒10杯。此游戏提出后,男宾们认为,为显公平,新郎吟成后,新娘须唱和,若新娘于短时间内未能吟出,录写旧作一首亦可。其二,于白纸板上书写8个两寸见方的字,请新郎新娘于距离一丈五尺外的地方辨认。如辨认不出,则罚酒。其三,请新郎新娘各讲笑话一则,如来宾中有3人不笑,则罚酒一杯,有5人以上不笑,罚唱歌曲一首。游戏规则提出后,女宾席派出2人,记时监督。


第一个当然难不倒新郎新娘,第二个游戏,章太炎读的是新娘的诗作,因为自己是近视眼,所以看错了八个字,女宾席上大起骚动,要新郎罚酒八觥,最后这酒还是章太炎的学生黄侃代喝。轮到讲笑话时,章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能说:“吾人读《红楼梦》,于贾二老爷谈笑话时,仿佛近之。”这个笑话比冷笑话还要冷,当然不过关。



△章太炎书法


章太炎结婚,还被骗子骗了一道。他到上海时,随身携带了东三省筹边使任内所积俸给以及北京等地亲友所赠贺仪共7000元现款。到沪后,亲友们闻讯都去探望他,有个在上海新闻界工作的苏州人钱某对章说,这7000元现款带在身边不方便,不如存入银行为妥。章于是同意,将这包钞票交给他代存银行。过后,钱将一张3500元的存折交给章太炎,并说经银行职员当面点清,只有3500元。



△章太炎和汤国梨婚后与长辈合影


婚后仅一月,章太炎便匆匆告别新婚妻子,从上海动身到北京,劝阻袁世凯称帝。黎元洪特地设宴款待,相约在午后二时左右开席,不料直到夕阳西沉之时,黎元洪才到来,说:“大事不好了,袁世凯将以大勋位诱我,袁的动机极为可疑,而且日本领事、俄国领事一个个都来与袁氏密斟,我守候好多时候,才得相见,是故迟到。”很快,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章太炎被困后,屡次绝食,求速死,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汤夫人左右,槁饿半月,仅食四餐,而竟不能就毙,盖情丝未断,绝食亦无死法。”


漫长的34个月里,平均每10天至半个月,章太炎就有一封家书寄给汤国梨,他关照新婚的妻子:“天气新凉望自珍重勿多啖瓜果凉水当窗而卧临低神驰思子无极”;随着天气"白露渐零天气凉冽",他对爱妻的思念也愈加深切:“北方早寒袷衣先著南想故里或尚著白纱耳……炳麟鞠躬九月五日”



△汤国梨的字,一看就不是没主见的弱女子


汤国梨想尽办法,积极营救丈夫。她先遣家人去丈夫故乡余杭向族中人商议,不料所获结果是:“族中已决定将他开除出族”。便索性直接致电袁世凯,要求袁释放章太炎:


“外子生性孤傲,久蒙总统海涵,留京全属保全盛意。惟旧仆被摈,通信又难,深居龙泉,殊乏生趣。伏乞曲赐慰谕,量予自由,俾勉加餐,幸保生命。黎结缡一年,信誓百岁,衔环结草,图报有日。”


之后,汤国梨又致信徐世昌:


“外子好谈得失,罔知忌讳,语或轻发,心实无他。自古文人积习,好与势逆,处境愈困,发言愈狂,屈子忧愤,乃作离骚,贾生痛哭,卒以夭折,是可哀也。外子若不幸而遽殒,生命诚若鸿毛,特恐道路传闻,人人短气,转为大总统盛德之累耳!……惟相国哀而悯之,乞赐外子早日回籍,俾得伏处田间,读书养气,以终余年,财不独氏骨肉生聚,感激大德,即大总统优容狂瞽,抑亦千秋盛事也。氏侍母得间,益当劝令杜门,无轻交接。万一外子不知戒悔,复及于戾,刀锯斧钺,氏甘共之。”


这时候,我忽然发现,章太炎要求未来太太知书达理,原来是有深意的。汤国梨营救章太炎的故事,曾经被当时人写成一部《救夫记传奇》,传唱一时。


虽然有这样的传奇,真正的婚姻生活,究竟如何?章太炎是名士,也很有呆气。汤国梨回忆,有一次,在孙中山家谈完事,因为孙家的车有事出去了,章出门便自己上了一辆人力车。车夫问:“拉往哪里?”章向前一指说:“家里!”车夫便拉着车向前走。拉了一程车夫又问:“家住哪里?”章说:“马路上弄堂里,弄口有家纸店。”车夫没办法,只能拉着他走一程问一问,在打马路上大兜圈子。迟迟不见丈夫回来的汤国梨慌忙派人出去寻找,最后终于在大世界附近找到了他,发现他坐在车上顾盼自若,像个没事人。




章太炎喜欢吃带臭味的食物,臭腐乳、臭豆腐、臭豆豉、臭鱼、臭肉、臭蛋……都是他的最爱。据说,钱化佛曾经给他送去一盒臭咸蛋以求墨宝,章太炎高兴得不得了,兴奋地对钱化佛说:“你要写什么,只敢直说。”隔几天,钱又送来一罐绍兴特产臭苋菜梗,老先生很是高兴,又应邀帮他写下 40 多幅“五族共和”的条幅。幸亏汤国梨是浙江人,能够接受臭苋菜梗这样的食物,真的娶了湖北女,大概早就把他赶出门外了。



△不臭不是浙江人


章太炎有三女两男,他给三个女儿取的名字,都用生字,长女名是“爻爻”,次女取名是“叕”,三女的取名是四个“工”(对不起大家,我真的打不出这个字)。取了这样的名字,章太炎的理由是,等女儿到嫁人的时候,我可以拿这道题考考我未来女婿的学问。这样的结果自然不妙,念不出名字的小青年们,当然不敢娶章家的女儿。汤国梨自觉好笑,于是安排了一个宴会,让章太炎在席间解释了女儿名字的由来,公开了读音,三个女儿这才一一出嫁。

多年之后,汤国梨回忆嫁给章太炎这个决定时,这样说


“关于择配章太炎,对一个女青年来说,有几点是不合要求的。一是其貌不扬,二是年龄太大(比我长15岁),三是很穷。可是他为了革命,在清王朝统治时即剪辫示绝,以后为革命坐牢,办《民报》宣传革命,其精神骨气与渊博的学问却非庸庸碌碌者所可企及。我想婚后可以在学问上随时向他讨教,便同意了婚事。”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在苏州病逝,享年67岁。下葬时,汤国梨坚持用五色共和旗帜覆盖遗体,拒绝用青天白日旗,震撼一时。病逝后,她继承丈夫遗志,坚持办学,并建立章氏藏书楼,整理章的遗书,为出版《章太炎全集》而努力。



△章太炎遗像


解放后,汤国梨留在苏州。“文革”中,儿子章导被关押,家中花园被用作工场,多年用惯了的家具被充公,孙子中惟一留在身边一起生活的章念翔,当时也被“一刀切”,到苏北下了乡……汤国梨再次拿出了当年的胆魄,给章士钊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我的儿子要放回;我的家要像家;国家要抓紧出版章太炎全集;要求章士钊转告安排:我要见周总理!



△汤国梨和家人在上海合影留念


不久,苏州章家就收到来自北京的电报:“稿子已发”,很快,汤国梨原被关押的儿子章导被放了回来;有关方面也来了人,从他们口中可知,北京有电话来,明令章太炎在苏州的私宅,任何人不能占。


1979年,《章太炎全集》出版,汤国梨数十年夙愿终于实现。一年后,98岁高龄的汤国梨病逝于苏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7 04:20 PM , Processed in 0.0459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