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0

[哲史艺丛] 冉云飞:看上去最不可能幽默的伟大诗人杜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9 07: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冉云飞:看上去最不可能幽默的伟大诗人杜甫 

 2017-04-09 冉云飞 大家


文 | 冉云飞



四、五年前,网络上“杜甫很忙”突然爆红,我一看就明白这背后蕴含着的社会心理意义,还为此给腾讯大家专栏写了篇《“杜甫很忙”背后的社会心理分析》。简要说来,“杜甫很忙”是对教材单线条化地几乎只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杜诗中的“老三篇”,以及像祥林嫂一样空洞唠叨他“致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的反感。这种反叛也可以称为一种对整齐划一的、主流美学的疏离。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你对杜甫的认识只停留于高中教育以前,那么你终身都可能会反感杜甫,这就是我们教材编选将人物单线条化的必然后果。这种厌恶也体现在对白居易身上,因为学生们也多被《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搞得焦头烂额,而对一个丰富的白居易毫无感受。要言之,被选入教材既表明你被看重的好运,但也意味着有可能你被搞得令人厌恶的最终结局,鲁迅便是如此,他成了学生的“三怕”之一。因为我们的教材编选原则是,被看上就有可能意味着不被看上那部分被掩盖,看看我两位在一线教育上做得不错的朋友郭初阳、蔡朝阳等所写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就知道我所言不虚。


不过话又说回来,杜甫被年轻人恶搞得“很忙”,自然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信息渠道和欣赏能力的获得,被主流的美学垄断了,他们只能用“很忙”来表达一种消极的疏离。形成他们这样的审美判断固然来自于单线条的教材编写,但说实在的,也并非全是教材编选者的错。教材编选高度垄断,编选教材者也不是因为他有能力编教材,而是因他被分进了教育出版社,如此出来的教材你还期待它有多么高妙,实在是连基本常识与逻辑推理能力都没有。


为什么说“杜甫很忙”的形成,不能全怪教材编写者呢?那是因为我读了一些比较有名的研究杜甫的著述,其见识并不比教材编选者高明多少。“诗圣”这个标签贴起来是非常方便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提法也相当好用,爱国诗人更是一顶可以批发奉送的高帽。如果你还能抬出梁启超“情圣”的招牌,那就算是有点新意的了。换言之,杜甫被人们单线条、扁平化地认识,甚至成了一个干瘪弱小、营养不良的瘦老头的形象,长久盘踞在读者的脑海中。这要拜众多研究杜甫者之赐。也就是说,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除了他的作品与为人外,被研究者如何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杜甫的诗律切精深,雄浑顿挫,这当然是他惯常的特点。不过他的“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的狂,却很少被人特别地提及。如《百忧集行》,人们常爱提及的也是末句:“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而忘记前面所写“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就像我们不容易记得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壮游》节选)事实上我们也不大容易体会他身上的旷达,乃至很少有人提到的幽默。



▍二


说杜甫有幽默感,恐怕有不少人会发笑,甚至有人会说连上帝都笑了。上帝会不会因此发笑,我不知道,倒是我们要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容易忽略杜甫的幽默,或者说即便略微感受到一点杜甫的幽默,却不愿在文章或者演讲中说出来。用搜索引擎来寻找“杜甫的幽默感”,一律指向学者丁启阵兄的两篇短文,分别为《杜甫的幽默》和《杜甫最幽默的诗》。其中有些地方我认可,但也有些他所引的诗句,包括写家庭及友情温馨的诗句,我都觉得与幽默关系不大。如《月夜》与《赠卫八处士》等,至于众所周知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认为这是尖锐批评,不能算是幽默。有这样的差异,或许因我们对幽默定义有差别之故。


要对幽默做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精确定义,可能是有难度的。网络上关于幽默的词条,当然是简单的,“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我觉得这个定义虽短,还是比较有解释力。有趣既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表达方式,可笑也可能是荒唐滑稽的,但都不缺少善意,不过表达方式可能出人意表。总之,无论从情感还是从理智上看,幽默都与常规的认知套路和答案有一点点小小的脱轨。这样看来,杜甫诗中的幽默,虽不能说算多,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提及杜甫诗的幽默,却不能不提及近来读到一本台湾学者孙克宽先生的小书《杜诗欣赏》。恕我孤陋,读的杜甫研究书籍不算少,却从来没有读到过专门谈杜甫幽默的文章与书籍。前述丁启阵兄的两小篇关于杜甫幽默的文章,就是在读了《杜诗欣赏》一书,其中一小节谈及杜甫的幽默后,引起我的搜索热情而注意到的。


据《杜诗欣赏》一书的自序说这本五万字的小书,是孙先生1960年为东海大学杜诗班诸生所写的讲稿。当几年后学生书局想印行他这讲稿时,虽然他认为此书不是学术著作,没有做到“穿穴经籍,穷搜故实”的高度,难免有考订不周之处,“但以今天的青年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欣赏情况而言,用一本小册子,以讲课时的语言,来启发他(她)们对杜诗的趣味,也许有此必要。”因之这册本是讲稿的小书出笼了。


寒斋所藏《杜诗欣赏》系没有出版日期及出版社的竖繁版,大约是彼时的盗版亦未可知。我还看到过1974年学生书局所出的再版本,差不多不久广文书局似乎也出过,此书销路应该不算太差。集中文辞的典雅,文白的融洽,喻事的贴切,比大陆介绍杜诗的小册子高出不少。其大目录也袭用以前论诗品人的格调而来:前言第一、背景第二、本质第三、诗风第四、特质第五、前人述评第六、结论第七。在“本质第三”的大目下有“责任感、同情心、幽默感、知足型”。



讲到杜甫的幽默,作者一开始就说到谐趣,是由朱光潜的《诗论》里论陶渊明、杜甫、韩愈三家之例引发。一上来他就举杜诗里高度严肃的诗篇里所蕴含的幽默感,如《北征》:“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孙克宽解说道:“写不解事的女孩子娇痴之态,在血泪交横的一篇诗中,注入这一点谐趣,通篇便‘宛转生情’了。”(p.30)梁启超曾说杜甫是“情圣”,其体现在家人、友戚、社会、国家乃至大自然方面的情感及相关表达,堪称古今之高手。正因有情,才能在血泪交流的现实中有这样的观察,《北征》接下来的“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就显得相当自然了,与杜公同期所写的《月夜》对照起来读,就更能体会其细腻情深之过人。


接下来孙克宽分析《丽人行》、《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可叹》、《严公仲夏枉驾草堂携酒馔》、《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复愁十二首》(之十一“每恨陶彭泽”)。我曾说丁启阵兄的两篇文章里连批评和温情,都归之于幽默,有失之过宽之嫌,他把《覆舟二首》视为“杜甫最幽默的诗”,我不太认可,因为我认为讥刺甚过了幽默。我将自己认同的他所列的杜甫幽默诗罗列如后,以便将来全面研究杜甫幽默诗乃至编一个幽默诗选本出来的有心人:《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饮中八仙歌》。有心人一经对比,就看出来了,在杜甫幽默诗的“选目”上,孙、丁二位只有一首《北征》是相同的。当然这并不表明他们在余下来未能尽举的“选目”上就一定不再重叠,但从中可以看出关于“幽默”的领会,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萧涤非先生主编的十二卷《杜甫全集校注》,算是杜诗版校注中目前为止之集大成者,我读毕其长达几万字的前言,深觉写得相当有水平,细腻周到,但基本没有提到杜诗中的幽默。大约凡是研究杜甫的人,都被他“诗史”与“诗圣”的名头,以及爱国忠君诗人的标签,以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所谓理想,给捆住了思维。这不仅是我们长期线性化、扁平化思维,作茧自缚的结果,而且也是对人性的丰富与立体缺少相当认知的必然体现——杜甫当然不是圣人,他作为人的局限亦复难为其掩盖,可惜从这方面来评说杜诗的也不多,这也是值得花精力做的一件事——这样的思维盲区,在杜甫研究界恐怕已是一种沉疴痼疾。杜甫写给孩子或是从孩子们的角度所写的诗,其可爱乃至幽默,往往被人忽略,就算是“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餐”(《彭衙行》)的写实也少不了爱怜与幽默。我们难以想像一个父亲,在孩子面前完全没有幽默感,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



《杜甫全集校注》我尚未通读一过,也没有细数过其中与幽默有关的诗章,因此没有办法得出一个杜甫幽默诗的具体统计数据。除了孙、丁二位所举的杜诗中的幽默篇章外,我觉得大抵说来,杜甫的戏赠、戏作、戏呈之作,都应该算在幽默诗里面,诸如《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戏赠友二首》、《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戏作花卿歌》等。就是有不少纯写风景的诗,人固然是隐藏的,但也可以从中看出老杜高明而细腻的幽默,如《江畔独步寻花七首》,其中的“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其二)、“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其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其五)、“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其七),并不惊心动魄,但你细细体味,其间的幽默令你会心莞尔。


老杜还有更为“出格”的诗句,就是在《社日两篇》里所写。其一写“尚想东方朔,诙谐割肉归”,写社日祀土神之他人的欢乐,追及东方朔在社日等不及分肉的大官来,即自割其所当分之肉而归的事。《汉书·东方朔传》载:“大官奏之,诏朔自责,朔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诙谐者谓此。”《社日两篇》之其二一起首就说:“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两首诗综合起来看,杜甫很为自己贫穷漂泊的遭际鸣不平。诙谐割肉和少时割肉均上史书,固然令人为杜甫的遭际有同情之感,但亦可从这些句子里,看出杜甫并不缺乏在辛酸之中暗藏着的幽默。


杜诗从句子上看,气象万千,从情感来观察,则是百转千回。百转千回,所以需要我们配得上他那颗敏慧细腻的心。幽默当然不是杜甫的主调,但若是忘记他这方面的才能而不表彰出来,实在是对不住杜甫给我们贡献这些如此绝妙的诗章。


(本文发表时略有删减)


【作者简介】 

冉云飞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5 12:19 PM , Processed in 0.0747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