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1

[旅游天地] 新版打工环游世界:一对夫妇的两年流浪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5 07: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过上打工旅行的生活,他们放弃了很多,但他们说,这就是自己想过的生活。此外,他们全盘托出了他们的打工旅行攻略。


9.jpg
本文作者Andrew Blackman与妻子Genie Austin摄于摩洛哥。 图片来源:GENIE AUSTIN
ANDREW BLACKMAN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4月 25日 16:41

在摩洛哥港口城市丹吉尔过的那个圣诞节,浓缩了我们流浪生活的苦与乐。

几年前,我和妻子吉妮(Genie)变卖了大部分家当,余下的塞进箱子里,放到伦敦南部我父母家的阁楼上。我们买了辆二手丰田车,开去了意大利。那年,我38岁,吉妮41岁。我们想游遍欧洲,不设归期。而且,我们不仅想云游四方,期间还要坚持工作,赚足够的钱来应付开销,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流浪下去,想流浪多久就流浪多久。

圣诞节那天,我们的亲朋好友纷纷回到家里,彼此交换礼物,坐在餐桌前享用传统的烤火鸡和配菜。同一天的摩洛哥阳光明媚,我俩在丹吉尔海边散步,12月25日对当地人来说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有人牵着一队骆驼,沿海滩而行。一个显得焦躁不安的小伙子低声问我要不要印度大麻,看我摇了摇头后,又问要不要去参观古堡,我再次婉拒。吉妮和我在丹吉尔老城错综复杂的巷子里钻来钻去,心不在焉地和店家为几块地毯讨价还价,一杯又一杯地喝着甜薄荷茶,就这样消磨了一下午的时光。

说起我俩现在的生活,人们一般都羡慕不已。也许他们以为我们是在给自己放长假,也许因为他们总听大师级人物鼓励大家去“追寻梦想”。

我们的选择和割舍

也许,我们是在追寻梦想,但绝不是长假。这种生活不过就是一种选择,和其他任何一种选择一样,有利有弊。我们牺牲了一些东西,比如和家人常聚的机会、高薪工作、安全感和归属感,但也得到了其他东西,如行动上的自由、有机会探索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俩很荣幸能够在40岁出头的年纪,做出这样的选择。但说到底,这不过是个选择,而且是个我认为很多人即使有机会也不愿做的选择。

很多流浪者在谈起当初的选择时都会这样开头:我们不过是卖了所有家当,开始旅行。我早些时候也这样讲。听起来这是个自然又热血的选择,但其实吉妮和我是经过了多年酝酿,才踏出这一步。我到现在还留着那本快翻烂了的1995年版《打工环游世界》(Work Your Way Around the World),书里提供了很多现在看来已经过时的建议,比如哪些地方需要英文老师、葡萄采摘工人或调酒师。很多年前我在纽约遇到吉妮时,她的包里装了本小时候得来的袖珍地图册。她在地图册上勾勾画画,写满了想去的地方。

然而,如何踏出这一步,我俩想了差不多10年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我们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先是在纽约,后来在伦敦。我起初从事银行工作,后来做了记者,吉妮是摄影师兼教师。我们好像永远也存不够旅行所需的一大笔钱。梦想只好被搁置,我们也只好每年出去度度假,聊以自慰。

9-1.jpg
希腊圣托里尼岛的蓝色穹顶教堂 图片来源:GENIE AUSTIN

后来渐渐地,我们做起了自由职业。这个工作的好处是,无论你在哪里──伦敦还是曼谷,只要有顺畅的网络连接,就能干活挣钱。这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大不一样,长途旅行的梦想又开始蠢蠢欲动。

幸运的是,我从2003年开始一直为《华尔街日报》撰文,这给我开了一个好头,后来我又陆续接了其他出版物和网站给我的自由采写任务。拥有固定客户非常重要,因为你很难做到不停对外兜售奇思妙想。此外,英国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了几本我的小说,让我有些版税收入。

吉妮也是个自由撰稿人,此外她还通过Skype给别人上摄影课。

正是上述种种工作,我们才能勉强维持现在的流浪生活。当然我们也惊讶地发现,在外流浪的花费并不比伦敦的开销高太多。

在伦敦,我们一个月的开支大约是2,500美元,而打工旅行每天的花费预算是100美元多一点,算下来每月差不多3,200美元。虽然比伦敦的开销大,但生活质量却大大提高,因为我们总是能去没去过的地方。在外漂泊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是住酒店,这就免了做饭和打扫卫生,需要支付的账单也变少了。

花同样的钱能过上怎样的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季节差别都很大。在丹吉尔的那个圣诞节,我们住进了海边一家四星级酒店的豪华房,一整天小吃和茶点不断,搭了几次出租车,还享用了一顿有五道主菜的海鲜大餐。而在夏天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能住市郊公寓的一个备用卧室,并从超市买一些人工蟹棒,就谢天谢地了。

经济上的不安全感

我们的预算还必须考虑到保险等每年的固定开支。如果我们的车子挡风玻璃出现了破损,或需要换新轮胎,这些费用也从每天的预算中出。所以,一旦出现意外开支,我们就得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里紧衣缩食。

9-2.jpg
挪威地处北极圈的罗弗敦群岛上的垂钓小屋 图片来源: GENIE AUSTIN

去年夏天在挪威,坐渡轮花掉了我们470美元,大大超出预算。于是,我们不得不放弃住酒店的打算,改为在爱彼迎(Airbnb)上租公寓或房间。不仅如此,我们在挪威逗留期间也没有下馆子。在入不敷出的窘况改变前,我们甚至连咖啡馆都没敢去。

此外,我们还要预留出大约四分之一的收入在英国上交所得税,也就是说每月我们至少要赚4,250美元,才能保持收支平衡,才能继续流浪下去。

显然,和很多朋友相比,我们在经济上并没有保障,很可能永远都没有。我们也不想要孩子,这是基于几个考虑做出的选择,其中一个考虑是,没孩子我们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生活。我们没有储蓄,除了一辆丰田车和我父母家阁楼上的几个箱子外,我们一无所有。没有工作保障。日子掰成一天天过,每天都要确保自己的进账足够让我们奔赴下一个地方。

我们现在的计划是多赚些钱,同时也开始存钱。虽然我们还没有退休打算(除非身体条件不允许),但未来某一天我们也会需要用钱。

这种生活方式在别人看来可能有点不太稳定,但我们并不像别人那么发愁。如果哪天我们病了,或无法工作,那就暂停旅行,在某个花费不大的地方住下来,休养生息一番。因为没有抵押贷款或学费等还款负担,所以如有必要,我们可以立即将开支削减到约等于目前四分之一的水平。

没错,很多工作现在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机会了。因此,对那些认为高薪厚职才是传统意义上“有抱负”的人,我不会推荐这种生活方式。

在吉妮和我看来,“抱负”一直另有所指。我们的抱负是完成有创意的项目,看到它们出版或展览。我们的抱负是去认识这个世界,了解世界上的人们如何生活,将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表达出来。

回想当年的伦敦生活,我常对工作感到不满。收入的一多半都付了房租、税费和账单。因为我并不是很享受当时的生活,所以我认为幸福的获得都取决于未来某些条件的达成。比如,如果我能挣更多钱,如果能获大奖,如果某部小说赢得评论界赞誉,如果能签一个愿支付高额定金的大出版商,那我就会很开心。很多个如果。

活在当下

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有梦就去追,毫不拖延,因此没有沉重的包袱。自由职业让我变开心了,在它的帮助下,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写小说也更快乐了,因为我不再把希望寄托于那些让人生别开洞天、让我一夜暴富的事上。我想说,生平第一次,我活在了当下,而不是只顾做白日梦,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像Facebook上喊的口号。活在当下之后,我对生活和工作更加满意。

同样,我们发现全职旅行和休闲度假完全是两个概念。以前,度假于我们常是逃避,这里有一个推和拉的动作,即推开日常的工作、杂役和通勤,把自己向理想生活(放松、兴奋、美景、新奇和自由)拉近。度假结束,恐惧感来袭,但同时也会松口气,因为我们又要回到熟悉的天地,回归日常。

长期在外漂泊不同于度假,前者不会让我有逃避和兴奋的感觉,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仍要工作,仍要付账单。我们没有模式可切换,无法沉湎于那种短期度假式的开支无度的状态,那样做是不可持续的。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寻找完美酒店、看到最美景色的压力也不像度假那么大,旅途不顺利,也不会那么失望。碰到下雨天,我们就在酒店房间里窝一天,抓紧时间赶工作,不会因为浪费了一天而心生懊恼。如果一个地方不吸引我们,我们就动身去下一个地方。如果一个地方让我们欢喜,我们可以想住多久住多久。

我们的旅行计划经常说变就变。比如,原本打算在贝尔格莱德呆三天,后来足足呆了一个月。其实抵达贝尔格莱德后,差不多两个小时我们就逛完了所有景点,但我们爱极了这个城市的闲散气质,人不多,也没什么商业旅游的味道。除此之外,时髦的咖啡馆、稀奇古怪的店铺、友好的当地人、美味的布雷克(burek,填了肉馅或奶酪的酥饼)以及复杂又悲情的历史亦让我们恋恋不舍。

一程又一程的旅行漂泊还转移了我们的兴趣点。在欧洲旅行,如果拉一个单子,写上必去的教堂、城堡和博物馆,很快你就能圆满“毕业”。我俩现在则是非常开心地绕过了很多“必看”景点,因为它们往往十分相似。

我们习惯了不提前做计划,走到哪里算哪里,这让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我们好像总是到一个地方后,发现那里刚刚结束了一个地方性的节日,而著名的狂欢节还要等好几个月。或者到了一个主要以特色美食闻名的地方,却没赶对季节。我们总说下次再去,但我怀疑大部分地方我们永远不会再去了。

9-3.jpg
在马其顿卖奶酪的约鲁克妇女 图片来源:GENIE AUSTIN

不过,当我们在对的时间去了对的地方,那种感觉比事先安排好要美妙得多。有一次,我们开车去别的什么地方,途经马其顿东部小城斯提普(Štip),看到一个市场里,女人们穿着色彩艳丽的传统服装坐在地上卖奶酪。上前打听后得知,她们是约鲁克人,讲土耳其语,是14世纪在附近山上安家的游牧族群中的一个小分支。能够遇见她们、买一些她们的奶酪、手脚并用地和她们交谈、了解一点她们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这种不期而遇的经历让我们更为开心。我觉得,定好行程、有导游陪同的“去看约鲁克人”,有点种族侵扰的意思。

有人经常问我们,作为一对跨种族夫妻,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难题。当然有,我们很多次被人直勾勾地盯着看,偶尔也遭遇过敌意,但整体来说我们碰到的人都非常善良、热情。在挪威北部,我们从一个人手里租了一个房间,人家大清早爬起来送我们去搭轮渡,并且坚持要接我们,因为我们无法把车停在轮渡码头,第二天又给我们做了顿丰盛的午餐。在阿尔巴尼亚南部,一位老妇人不仅允许我俩拍她和女儿挑拣橄榄的照片,还邀请我们到家里喝咖啡。最后离开的时候,她还硬塞给了我们好些刚摘的新鲜橘子,多到我们几乎拿不动。

可以说,我们遇到的大多不是难题,而是小麻烦,没想到日常琐事在不同的地方会有那么大的差异。比方说,在法国某些城镇泊车,你要在仪表盘上放一个用硬纸板做的简易表,告诉别人你什么时候回来。在摩洛哥,虽然没有官方统一收费标准,但你应该给为你看车、停车时指挥你进出的人小费。在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某些地方,付钱不能用现金。还有像过路费和公共交通这种事,当地人可能习以为常,但初来乍到者却摸不着头脑。

工作和旅行的平衡

拿捏工作和旅行时间的平衡也不容易。当你驾车八小时横穿沙漠、好不容易穿过拥堵的市区、入住新酒店的登记手续又办理了很久之后,逼迫自己回复邮件、做完当天的工作可能是个不小的挑战。

有时交稿截止期迫近,而酒店的Wi-Fi速度却慢得如同上世纪90年代的拨号上网。有时我们一连几天在酒店、大堂和附近各咖啡馆之间奔波,就是找不到一个足够安静、Wi-Fi够快、不冷不热也不被打扰的地方。有时,我们会想念以前在家的简单熟悉感。

还要再流浪多久?好处是,这完全由我们来定。我们没有给自己设定诸如要去多少个国家或大陆的目标。对我们来说,旅行不是给列表上的地名打勾,或去很多知名景点“到此一游”,而只是要决定今天、明天、下礼拜我们想去哪、做什么,是电影《摩托日记》里切﹒格瓦拉说的那句“Viajamos por viajar”,意思是“为了旅行而旅行”。

如果有一天我们厌倦了漂泊,病了,或钱花光了,我们就停下来,在某个地方安家,换个新的活法。但是眼下,我们还有整个世界要去探索。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7: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浪者之歌
华尔街日报  2017 年 04 月 25 日 16:37:32

一对夫妇为了过上不停探索世界的生活,放弃了很多,也收获了常人不曾体会的乐趣。妻子用照片记录了这两年流浪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01.jpg
笔者的妻子吉妮·奥斯丁一直用镜头记录着这段与丈夫一起打工流浪的生活经历。上图是摩洛哥南部撒哈拉沙漠中的骆驼。
Genie Austin



02.jpg
意大利五渔村的马纳罗拉小镇。
Genie Austin



03.jpg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名男子坐在长凳上。
Genie Austin



04.jpg
斯洛伐克奇奇马尼村,房子的外墙上绘着复杂的图案。
Genie Austin



05.jpg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街头的一位音乐人。
Genie Austin



06.jpg
被称作“萨拉热窝玫瑰”的弹坑,纪念着上世纪90年代早期这座城市在围攻中遭受的致命迫击炮袭击。
Genie Austin



07.jpg
羊群在西西里埃特纳火山脚下吃草,埃特纳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
Genie Austin



08.jpg
在阿尔巴尼亚的部分乡下地区,驴子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Genie Austin



09.jpg
摩洛哥M’Rirt镇的Meskiny Zahra妇女合作社内,一名在织传统毛毯的女子用手调整织布机。
Genie Austin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7 08:20 PM , Processed in 0.0588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