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5|回复: 0

[故事分享] 高考恢复40年:定格1977 高考沉浮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6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恢复40年:定格1977 高考沉浮记 

 2017-08-27 童姝贝张宇冯肖慧 每日人物

这是Epoch非虚构故事大赛50强作品的第 19篇。


以下为作者原文,未做任何改动。

2017年是高考恢复第40年,以这个特殊的结点,往前追溯40年,回到1977。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有一群特殊的高考考生,参加一场在12月举行的高考。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成功了,有人因此而彻底改变人生,却也有人阴差阳错错过机会。命运沉浮,都凝结在这些智者的回忆中,带着我们体会其中酸甜。





 | 童姝贝 张宇 冯肖慧

湖南师范大学


伴随着一场淋漓的大雨,人们正式迈入2017年6月,又到了一年中临近高考的时候。高考是全中国人的大事,也是相对而言最公平的改变命运的渠道。2017正是自1977年起,恢复高考的第40年。


从今天回溯过去,40年前因为政治风波失去求学机会的人们,抓住恢复高考的机会,有的人如愿进入大学,有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抱憾而归,人生际遇也从此发生天差地别的改变。



报考:高考恢复风声起



1977年10月21日,恢复高考的消息由全国各大媒体公布。王国安从《湖南日报》上看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因为母亲曾遭到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批斗,家里在政治上受到歧视的王国安,心中惴惴不安,以为自己没有机会。而报纸上写着一条“重在本人表现”,让王国安看到了报考大学的希望——他本人并没有受到过批斗。


王国安出生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如今已成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接受采访时,王国安坐在杭州的一家咖啡厅里。五月的杭州阳光灿烂,一如此时王国安面上洋溢的微笑,他的衣着简单干练,谈及40年前的回忆时,隐隐透着几分自豪。在王国安的言语间,40年前那个瘦弱、倔强、满怀着求学梦的少年身影仿佛在眼前重现。


王国安初中成绩优异,却因为家庭背景,一度失学,几经周折才得上高中。高中毕业后,王国安回乡做了三年农民,除了干农活,他也修过水库,做过兽医,甚至曾学武卖艺。直到1975年,王国安通过招聘考试,成为了公社民办中学教师。


看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王国安正在参加新化县主办的英语教师培训班,他决定报名参加高考试试看。在培训班入校摸底英文考试中,王国安在两个班的成绩为第一,几乎是满分,这使他颇具信心。


与王国安相同,许多怀有求学梦的人们,在得知恢复高考的一刻,都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高考,不论是农民还是下乡知青、回乡青年,他们都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怀着学习知识建设国家的热情。同时,也有知青的回城梦遭到了阻拦,有人碍于知青扎根农村先进典型的身份放弃了高考,也有人在备考过程中受到阻挠,最终落榜。


王国安于师大求学时期的照片



备考:时间匆忙 全凭自学



从10月底报名到12月考试,匆匆一个多月间,王国安并没有太多时间为此做准备,就去参加了考试。在他的回忆中,身在贫困县的他,并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班,也没有复习资料,就这么走进了考场。


而彼时身在茶陵师范的陈洁(化名),却为了高考准备已久。陈洁是“老三届”中最小的68届初中生,她在1965年下半年进入初中,到了1966年上半年,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从1966年5月16日接到通知开始,学校全部停课,陈洁和同学们开始写大字报、批斗,直到1968年毕业,她再也没碰过书本。初中毕业后,陈洁就成为知青下放农村,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


陈洁的初中毕业证书


直到1972年,陈洁在长沙客运段当火车乘务员的同学告诉她,“以后可能要考试,你快复习啊。”原本对数理化一窍不通的陈洁从那时开始自学,她托父亲找来一套数学、物理、化学的课本,在夜晚偷偷看书学习,白天出工也把公式揣在兜里,一面做事,一面记忆。夜里,陈洁在墨水瓶上盖一枚铜钱,在瓶中放入煤油,点燃棉纱为灯芯,就这样躲在被窝里自学。


陈洁把物理书看了许多遍,却不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有错误。她便把不知道的问题都集中起来,把作业都写在一个本子上,每隔几天,就去询问八里路远的一位上过高中的知青。陈洁回忆道:“我吃过晚饭之后,就拿着一盒火柴放肆地跑,有八里路啊!不是现在这个大道,这么窄的田埂路走都不好走,不小心就可能摔到田里面去了。”


然而,1973年,辽宁出了个“白卷英雄”张铁生,曾尝试恢复的高考制度也因随后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被扼杀了,陈洁的高考梦就此第一次梦碎。


2015年陈洁重回茶陵,当初知青下乡居住的屋子因年久失修倒塌。


1976年,表现优异的“五好社员”陈洁被推荐进入茶陵师范,学习普通教育,此时陈洁已满24岁。得知即将恢复高考,陈洁不满足于中专的学历,决定报名参加高考。只有初中学历的陈洁,在他人眼中没学过数理化,并不被看好,均以为她会报考文科。但是怀着成为科学家梦想的陈洁却毅然报考了理科,她不愿被人看低,也想要试试自己几年自学的成果。


10月底到12月高考的一个多月间,陈洁继续自学。她没学过排列组合,就找上过高中的同学借来教材,用一个星期学完了整本书。加上前几年的自学,陈洁就此学完了全部高中数学。同时,在师范的学习也为陈洁提供了帮助,有问题还可以去请教老师。


“冬天的时候教室很冷,我们十二月考试,下雪天我好多同学就躲在寝室里面不出来,我还要到教室里面读书,抓紧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来学习。”陈洁回忆,那时候学习的艰难使她终生难忘。



放榜:金榜题名天下知



转眼来到12月,考场外拉起了警戒线,考生们坐在考场里奋笔疾书。许多77年湖南考生心中印象最深的高考题,都是语文命题作文《心中有话向党说》。陈洁忆起她在作文中所写的内容,“我就是说我非常想读书,这几年耽误了,还有国家建设需要人才,就这些东西,可能老师也看中了那篇文章。”


高考过后,茶陵师范的校长前去改政治试卷,顺道把分数抄了回来。茶陵师范参加高考的所有考生中,一共有五人过线,而陈洁正是其中的第一名,分数为236分。陈洁颇为自豪地回忆,“当时整条街都炸了,因为我一个初中生,没有学过数理化,考理科,在我们师范考第一名。”


然而,“在校学生不予录取”这一规定让陈洁再次梦碎,五名过线的学生没有一个能上大学。这无疑使陈洁瞬间从天堂坠入地狱。


“开始本来没有这个规定,如果有这个规定我就不会报名了。”谈及没能被录取的原因,即使已经过去40年,陈洁仍旧无法释怀,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那个时候听到这个消息,感觉人就要死了!就要死了!”


当时的陈洁感到这辈子都没有希望了。她想到没能考上大学,读完师范的她仍然需要回到农村,她依旧还是知青的身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返城,也许就要在深山中当一辈子的农民,就愈加感到绝望。


在陈洁心中,236分的分数在本科线为200分左右的1977年,肯定能上一个很不错的大学。奈何天意弄人,一直以来在师范班上都是佼佼者的她,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犹如天塌地陷。陈洁甚至想过要寻死。


与此同时,同样通过本科线的王国安的命运就在此刻开始改变。


1978年1月,县教育局门口张榜公布了高考中过线的考生名字。王国安听说自己榜上有名,几乎不敢相信,他问自己:“我中了?我是不是在做梦?”


一个公社考出了两个本科大学生,王国安和伍东红。戏剧性的是,这两人的母亲都曾被批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却双双考上了大学。这在当地成为了新闻,也使得常年遭受政治压迫家庭迎来了幸福的曙光。王国安笑谈:“考出一个大学生,给父母、给家族带来的那种阳光灿烂是无法想象的,从地狱跑到天堂。”



尾声:命运自沉浮



狂喜之后,王国安又开始忧心忡忡,他和伍东红一致认为,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考上以后不能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不能去读大学。王国安亲自去找了多次在大会上点名批评母亲的公社书记罗海林,又找到区委书记谢鸿海,请他们在政审时如实评价其本人。王国安回忆道:“我自我介绍我是乌石公社邹解银考上了大学的儿子时,谢鸿敏用非常诧异的目光望着我,含含糊糊地说不出什么话来。”


唯恐录取通知书被当地的支书扣留,王国安找到县邮电局工作的远亲,请对方见到录取通知书时直接通知王国安本人去领取。在焦虑的等待过后,王国安一个人走了几十里路,终于拿到了湖南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1978年3月,王国安带着可能被遣送回乡的忐忑前往长沙报到,在求学过程中也不敢给家里寄一封信。


王国安的命运由此改变,40年后的他说着一口略带家乡口音的流利英语,凭着自身丰富的学识,成为了主授商务英语的经济学教授。


“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振兴家庭。”此刻,王国安脸上的笑容中带着欣慰和自豪,“在我之后的弟弟妹妹,都上学了、出国了,大部分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家中有三个获得了博士学位、六名获得了硕士学位,还有不少优秀的后代正在茁壮成长。”在王国安心中,他们都是从落后农村飞出的金凤凰,这一切的起点都是从1977年恢复的那场高考。


回想起来,王国安认为高考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从一个最底层的放牛娃,到如今的大学教授。与现在的人没有考上大学也有许多选择不同,那时的他别无选择,考上了前途无限,没考上就只是农民。


而失去上大学资格的陈洁的命运轨迹大不相同。1978年,于茶陵师范毕业后,陈洁再次回到了曾经下放的公社教书。一年后,她抓住机会从民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在1979年下半年回城,终于脱离了知青身份,在长沙做了三十年小学老师直到退休。


陈洁的茶陵师范毕业证书


如今,已有65岁的陈洁,扎着高高的马尾辫,打扮潮流,行走和谈话间,仍然精气神十足。她没能进入大学,却始终保留着一颗渴求知识的心,她做了三十年人民教师,将知识的种子洒向充满希望的下一代,结出一朵朵知识之花。


陈洁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的意义重大,对于个人、对整个国家而言,都意义非凡。她情绪激昂地谈到:“恢复高考那意义可大了!整整十一年中国都没有培养出大学的人才,我很羡慕你们可以读书,我们那个时候在农村里想死了都没有书读,很想、很想读书,但是没有机会。”


如今,1977级的大学生几乎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在1997年,高考报考人数是570万,录取27万人,录取率仅为4.8%,在当时艰苦的学习环境下,能够考上大学的人无疑都天资卓越、勤奋刻苦。40年来,无数中国人走过高考独木桥,走上梦想的求学之路,高考也经历了数次改革,每一次改变都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1977年10月21日,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重新点燃了无数青年人求学的希望。直到40年后的今天,高考仍是众多贫寒学子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都将要、正在或者曾经为了自己的求学梦,而为“高考”奋斗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1:25 AM , Processed in 0.03393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