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1

[军事] 需求无止境,预算也有涯——4亿身价的歼15考验钱怎么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3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需求无止境,预算也有涯——4亿身价的歼15考验钱怎么花①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包晓

2017-09-02 08:04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2017年7月13日,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滑跃起飞。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美军F-35一直受到价格过高的诟病,其接近1亿美元的单价曾经让特朗普也大为光火。实际上,F-35只是一个“背锅侠”,因为其定价准确反映了当前武器装备发展的新趋势:单价越来越高,军队的可承受力也越来越低。
中国的武器长时间以性价比高著称,但近日,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袁伟处置空中特情,挽救一架歼-15的新闻经过央视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在事件的后续的报道中,官方媒体首次披露了歼-15接近4亿的单价——这个数字立即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关注。
一架舰载机的造价高达4亿,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如果进行横向比较,我国的歼-15仍属于“物美价廉”。不过,4亿的单价也足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我国军事装备发展的路径正越来越接近一般规律:单价高企是当前世界主流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物美价廉变得越来越难。因此,一国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不仅要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更要符合国防预算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防工业体制改革的推进,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也必须遵循可持续的商业原则:即企业能够盈利和生存。军队为了维持军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通过采购来鼓励企业,使企业获得相当比例的利润。另一方面,中国国防预算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补课”后,随着国家经济增速的调整,其高增速也难以长期维持。对于在各方面向现代化急速迈进的中国军队来说,钱怎么花很可能将成为令人难以取舍的抉择。
就歼-15而言,其4亿的身价虽然也只是一个约数,但它毕竟给了我们一个能够参考的数量级。基于此,再结合国外公开的航母及舰载机的实际价格,使我们有机会对中国的航母战斗群的成本进行估算——这会有助于在思考未来我国军事装备发展的过程中,哪些因素会成为主要的约束因素。本文基于这一思路而成,权当抛砖引玉,供读者思考。
“3代+”战机的价格正在逼近四代机
美国F-16战机在国际市场上的二手机报价仅为1100万-1500万美元(与我国的枭龙新机价格相当),但F-16 Block60/62的单机价格就高达5500-6000万美元。F-16 Block60是在F-16C/D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改造型,包括换用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使得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提高了50%以上;安装AN/APG 80相控阵雷达;加装保型油箱,大幅度增加作战半径等。因此,价格也成倍的增长。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作为我国空军主力之一的苏-27平台和F-16平台在设计之处均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设计冗余,所以在机体外观不发生巨变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结构的加固、安装更为先进的主动电子装备,三代机的升级版能够达到或者接近四代机的基本作战能力——这也是我国空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歼-10、歼-11均是如此。但作为其结果,改进型三代机的价格也会接近四代机。
歼-15的原型是前苏联海军的苏-33。中国从乌克兰获得苏-33的原型机T-10K之后,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以沈飞组装苏-27和深度改造苏-27系列的经济与技术积累为基础,研制出歼-15舰载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歼-15的成本会与苏-27系列类似。
2017年6月,美国海军官员在国会听证会上证实,美海军计划在2018财年投资12.5亿美元采购14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折算成单架价格为9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对比F/A-18E/F的价格,4亿的歼-15在主流舰载机中仍算物美价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歼-15 价格仍然有大幅度上涨的可能。目前的歼-15属于滑跃起飞,而正在测试的弹射型歼-15也已经曝光。相比滑跃起飞型,弹射起飞型歼-15需要在结构上进行加强,这会增加额外的制造和测试成本。以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为例,空军的单座型型号为阵风C,海军的单座型为阵风M,前者的采购为6800万欧元,后者则高达7900万欧元,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为适应弹射和阻拦装置所进行的结构加强。1100万欧元折算成人民币接近8000万。可以想象,歼-15的弹射起飞型,采购价格按照保守估计也要增长10%,其价格可能会超过4.5亿乃至逼近5亿。
歼-15的身价从哪来?
官媒此次提到的“4亿”应该是指海军从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采购歼-15的价格,该价格应包含了沈飞的研发成本摊销、制造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制造成本的概念容易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装备价格中“摊销的研发成本”的占比可能不低。
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1996年,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开始总装苏-27SK;21世纪初,我国从乌克兰获得了T-10K-3(苏-33的原型机)样机。这两个事件应该是我国舰载机选择歼-15的重要节点。歼-15项目立项于2001年左右,2009年首飞,期间经历接近10年。如果把歼-15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那么所有涉及这个项目的人员、设备、材料和测试产生的支出都应计入歼-15项目,形成成本。迄今为止,歼-15的研发成本仍是高度保密。但按照我国的一般规律,沈飞可能只承担一部分费用。再加上舰载机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歼-15目前有限的产量,其研发成本可能要比空军的歼-11系列高出50%以上。
这一数字的得出,是基于在我国自主研制四代机的过程中,顾诵芬院士的《顾诵芬文集》中具有很强参考意义的数字。顾老在文中披露了当时对四代机研制成本的估算,文中写道“我们参照国内第三代战斗机歼-10和歼-11的研制费用及目前的单机价格,按2002年的币值,进行了匡算和分析,初步结果是总研制经费约需371亿元,包括制造试验试飞飞机8架及预生产型飞机6架。其中飞机机体研制费约200亿元,发动机研制费约60亿元,机载电子设备研制费约75亿元,机载武器研制费约36亿元。此费用与第三代战斗机歼-10和歼-11的发展和引进费用总和大致相当。单机价格4.5亿—5亿元,略高于引进苏-27的3500万美元。考虑第四代战斗机技术集成度的重大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费比明显好于第三代战斗机。”
顾院士的这段描述针对的是四代机,而且顾院士的4.5亿-5亿元的设想与目前我国四代机歼-20的实际成本可能有较大出入,因为歼-15的价格显然已经达到这一水平,歼-20只会更高。但反向思考,既然顾院士估算的单机成本与歼-15基本类似,那么我们从价格反推,可知歼-15的研发成本也很可能在350亿-400亿元左右。
不过,研发成本的摊销是按照预期产量来进行的。假设歼-15的研发成本为400亿人民币,预期产量为200架,那么每架歼-15的摊销费用就是2亿人民币,如果预期产量是300架,那么摊销金额就会降低至为1.3亿元/架。因此,如果歼-15的生产线能够持续下去,海军持续采购,未来歼-15的价格还会有下调的空间。
那么,除了研发成本摊销,歼-15单价的大头还有哪些呢?
* 发动机
去年珠海航展期间,曾有报道称中国再次向俄罗斯订购100台AL-31发动机。据俄罗斯专家当时的估算,单台AL-31的价格为3300万人民币左右,由于每架歼-15需要2台AL-31,因此歼-15的成本中,发动机至少要占据6600万元人民币。
* 材料以及人工成本
与美英法等国的飞机制造商不同,中国与俄罗斯的飞机制造材料以及人工成本是相对低廉的。而且随着产量的提高和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单架战斗机的人工成本会逐步降低。
* 利润
军品销售的毛利率非常高。读者若有兴趣,可以查阅我国一家以军方为主要销售对象的上市公司,天和防务的财务报表。据统计,该公司的毛利率曾一度高达96%,最低也在50%以上。沈飞的毛利率自然不能与天和防务相比,但军工产品的高毛利率是一个客观事实。笔者前文提到,因为军事工业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军方在采购产品时会给予制造商一个较高的毛利率以保障企业持续的研发能力。如果我们假设沈飞的平均毛利率为30%,那么每架歼-15的毛利就将达到1.2亿元。
价格与战斗力同步增长
歼-15的价格印证了一项曾被或多或少忽略的事实,即曾经以廉价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武器装备,在我国的军工行业水平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过程中,其生产成本也正在迅速追赶世界一流。
那么,这里就要引入一个重要问题:单价4亿的舰载机到底贵不贵?如果纵向比较,在我国武器装备体系中,这个价格无疑是昂贵的;但如果拿美国和法国的主流舰载机与之相比,这个价格又相对低廉的。
至于歼-15是否划算,则完全是另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中国最新引进的苏-35为例,根据网络公开的数字结合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苏-35价格在7000-9000万美元之间(依据配置不同),歼-15的价格已经逼近了苏-35,但两者的作战能力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而以昂贵著称的F-35C,其最新批次(第9批次)的平均售价为1.322亿美元(不含发动机),可知一架F-35C大致相当于两架歼-15。但从作战效能上看,F-35C的综合能力又要领先歼-15一代。
但是,不管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歼-15作为我国首款舰载机,国家既已投入了巨额研发费用,形成了宝贵的经验财富,便不会被轻易地抛弃。笔者认为,歼-15的命运恐怕不会像有些媒体或者专家所言,会轻易被更先进的隐身舰载机所替代,而是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我国舰载机的绝对主力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力挺歼-15的原因有二:
首先,歼-15研发已经投入了大量经费。舰载机的立项和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策需要审慎,但认定了方向就要坚定走下去,不轻易放弃。歼-15的能力如何是一个可供开放讨论的问题,但仅从经费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应该坚持继续生产歼-15。因为歼-15的订单量越大,前期的投入就越值。
去年曾有报道称我国又从俄罗斯进口了100台AL-31的发动机。考虑到舰载机对引擎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笔者倾向于认为相当数量的AL-31将主要用于歼-15。毕竟,歼-15的产量要满足我国已经下水和正在建造的航母的需要(国内曾有报道称目前歼-15生产线已经停产,但停产可能是为了生产歼-16,同时配合第二艘航母服役的节奏,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再生产)。“辽宁舰“能够搭载最多20架歼-15,后续001A的载机数量应该在24架左右。未来国产航母如果使用弹射技术,能够搭载的歼-15将增至40-50架。如果按照未来十年内我国服役和下水四艘航母的节奏判断,海军航空兵大概需要200架左右的歼-15(首批歼-15会在未来10年内被陆续替换),其中还会包括单价更高的弹射型歼-15。单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歼-15平台不应被轻易取代或放弃。
第二,下一代舰载机的研制耗费更为巨大,而我国的国防预算能否支撑需要权衡。歼-15只是我国现代军事装备高成本的冰山一角。歼-15已经达到了每架4亿人民币,那么歼-20呢?由于使用了全新的研发思路(歼-15的研制是依托苏-33的样机进行的,而且沈飞组装苏-27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隐身设计,歼-20的售价可能会接近国际市场上同类战斗机的价格,即达到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亿)。未来我国再研制一款隐身舰载机,其研发成本也会相当高昂。目前,我国仍处在军事装备的“补课期”,有大量的新项目需要攻克,像战略核潜艇、大型航母、战略核武器,以及高性能的战略轰炸机等都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与这些项目相比,新型舰载机的需求是否足够紧迫?就经费分配而言,我国的科研预算是否能够同时承担这么多的重大项目?笔者认为,即便要研制一款新型的舰载隐身战斗机,立项可能也要等到几年之后。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需求无止境,预算也有涯——4亿身价的歼15考验钱怎么花②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包晓

2017-09-22 08:00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航母战斗群发展路径背后的成本因素
2017年,我国国防预算首次突破1万亿人民币。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国防预算分析,从2011年至今,我国国防预算已经增长了80%。国防预算的绝对数字看似高,但考虑到现有军工产品的高价格和我国发展先进武器的迫切需求,1万亿的国防预算绝对算不上宽裕。
自辽宁舰服役至今,关于未来中国应拥有多少艘航母的讨论不绝于耳。但若仅从要保持2-3个常备航母战斗群处于值勤状态的角度出发,6艘航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字。那么,一艘航母大约需要多少钱呢?尽管我国航母的造价并未公布,但可以从一些外围数据圈定一个大体的范围。
2014年,时任海军信息化中心主任的尹卓少将在做客人民网时透露,我国052C/D驱逐舰的造价大约为50万元/吨。若按照这一标准进行粗略估算,排水量为6万吨左右的辽宁舰的制造成本约在30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辽宁舰属于十分特殊的改装,其巨大的工程量(拉回来先要进行全舰细致的投影测绘,做出评估,然后再按照图纸进行内部结构的设计)、漫长的工时、首次改造大舰所需的技术探索,都会推动其成本进一步升高,其结果甚至可能高于新建一艘进入量产阶段的航母。
若就以300亿的成本来考虑,那辽宁舰在国际同类舰只中处于什么水平?考虑到汇率变动的原因,文章选择外军近年来下水的航母作为横向参考。首先,根据日本防卫省在2011年公布的数据,常规动力的“出云”号直升机航母的建造预算为12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人民币约100亿元(以当时汇率计算)。2016年底下水的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布什”号公开的造价为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0亿左右。也就是说,“出云”号直升机航母的每吨造价约为30万元/吨,“布什”号的造价约为45万元/吨。与之相比,我国军舰50万元/吨的造价并不算低。
抛开航母总体庞大的建造成本,这一对比反映了一个不同于大家往常印象、甚至多少有些难以接受的事实,即我国目前建造舰艇、特别是大型军舰的实际成本要高于美国和日本。不过,影响单位建造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如建造熟练度、设备成熟度等,但是它至少说明我国船舶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日等人工成本更高的发达国家相比并未占到多少优势,而这一现象也与中国制造业成本整体升高的趋势相吻合。
基于此,再加上弹射技术等新型装备的采用和航母的大型化,未来我国国产航母的造价很可能会更高,甚至超过400亿的水平。如果使用核动力,造价还会进一步提高。但这也并非航母花费的终点,毕竟航母只有配备了舰载机及护卫和辅助舰只,才能具备完整的战斗力。
辽宁舰搭载各型战机约30架,其中20架歼-15的价格可知为80亿,直升机的价格按照5000万/架的价格估算约为5亿,那么整艘辽宁舰的采购成本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一个航母战斗群配置1艘055型驱逐舰、1-2艘052D型驱逐舰、2艘054A型护卫舰、1艘攻击性核潜艇和1艘补给舰的配置,则一个航母战斗群的采购成本可能达到600-700亿元人民币左右(尚未计入运营维护成本)。
此外,可以预期的是,新一代国产航母将会使用更为复杂的弹射技术和先进的电子技术,航母的价格难免会继续上升。未来若发展配备弹射装置的核动力航母,其成本很有可能会介于“福特”号(129亿美元)与“布什”号之间(62亿美元),毕竟首款舰载核反应堆的研发和生产很可能耗资甚巨。届时,整个航母战斗群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达到上千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国防预算的承受力
那么,我国的国防预算能否承担如此规模的采购呢?
中国近十年军费开支,不难看出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 中国军网 图
尽管陆海空三军军费各自的占比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造价的持续攀升无疑会制约我国航母战斗群的建造数量与发展进度。海军虽然是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重点,毕竟也只是三军之一。假如我国军费在未来五年增速与今年大体持平,海军年均可获得35%的占比,那么在未来5年,海军每年可大致获得3500亿至4500亿元左右的预算,每年的预算增长额度大致为250亿-300亿元。若预算的存量主要用于维持现有部队的开支,增量用于新装备的采购,那么留给新增采购的额度恐怕不足以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完成一个航母战斗群的采购,可能需要在三至四个财政年度才能完成采购。不过,也有一种方法能够增加用于采购新装备的资金,即大量淘汰落后的装备,腾出维护的资金。
以10年建成4艘航母,形成2个常备航母战斗群的规模测算,我国海军未来至少需要约1200亿元采购4艘航母、至少200亿元采购4艘055型万吨驱逐舰、至少280亿元采购8艘052D型驱逐舰,舰载机如果按照200架的规模采购,总金额也将达到800亿元左右——上述几项总计就已经达到至少约2500亿元(还未算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提升)。如果算上海军正在全力推进的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和新一代攻击性核潜艇的研发建造,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海军需要在装备上投入的经费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节采购的节奏才能满足预算的需求,将是我军难以回避的问题。而类似的问题,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也在艰难地寻找答案。
小结
001A航母的下水打破了许多国内外媒体对于首艘国产航母的的预测,因为其配置要比大多数的预期更为保守。笔者也相信,国产航母今后的发展路径将会继续相对保守——抛开技术难度和成熟度不谈,仅仅从预算上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歼-15的价格表明,随着我国军事装备的质量水平正在接近世界一流,我国军事装备的采购价格也在接近世界一流。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非人为因素所能根本上扭转。从长期的趋势来看,我国的国防预算与装备发展之间的约束关系会越来越清晰。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入中速,加之财政减负的力度加大,以后我国国防经费常年稳定在7%的增长已属不易。因此,尽管军队的规模还要考虑到战略需要与国力支持的水平,但未来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一支装备更为精良,但规模更小的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全面降低成本的问题也应引起军队和工业部门的重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4:57 PM , Processed in 0.13550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