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0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2881期:这里自建屋密布 有人住了一阵子有人住了一辈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0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7.11.20
这里自建屋密布 有人住了一阵子有人住了一辈子
本期作者:王远凌 马力 李小童



“城中村”系列第八期继续讲述重庆新桥工业园区里,从95后到八旬老人在这里或短暂或长久的生活。(摄影&视频/王远凌 马力 李小童)



1.jpg
重庆新桥有个山洞,是1927年修建成渝公路时凿山而出的,这条重庆最老的公路在交通系统大发展的近二十年间并没失了繁华,特别是山地城市,城市交通路网基本延续城市规划的早期思路,难做大改动,只是农田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自建屋。从卫星地图上看去,这都是密密麻麻的蓝色小块,那是廉价的彩钢瓦屋顶,大点的多是厂房仓库,小点的多做居住使用。这里有老居民,也有外来的打工者。(摄影&视频/王远凌 马力 李小童)



2.jpg
82岁的胡国民打小住在新桥,解放后这修建了新桥医院,他就去医院当帮工。1955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但还没轮到他上前线,战争就结束了。于是他转业回了地方的军工厂,一直干到退休又回到了新桥。刚退休时,这里到处都在自己修房子,他和儿子女儿也在自家地里修了三栋大小不一的房屋,后来也陆续出租了。胡国民在春节的时候觉得自家房子有点老旧,便用亮黄色的油漆进行了粉刷。



3.jpg
80岁的胡俊兰在这里住了近50年,自从建国后这里建立了重庆铝制品厂开始,他们家就在这里工作。她的先生在这里上班,后来女儿又到厂里接班。她现在跟女儿做邻居,住的是原来铝制品厂技校教室改成的职工宿舍,单间没有卫生间,条件很艰苦,这一排宿舍其他家都把房子外租给打工者了。其实他们家在城里面是买了房子的,但由于习惯了居住平房和这里的生活方式,才没有搬到城里面住。



4.jpg
66岁的袁文华租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的小屋内,他在这里的十二年间房租一直都只有每月100块钱。他每天的工作是在街区外给人看相算命,家中的姐妹也在这个地方打工,他们已经跟老家没有了往来。



5.jpg
62岁的邹仁兰老家在重庆潼南,2005年随着丈夫来重庆打工。刚开始老公在这个片区做棒棒,她就找了个地方给人擦皮鞋。后来由于年纪大,工作强度大,她患上椎间盘突出就彻底不工作了。他们住的房子是一个套间,有厨房厕所,但很小,刚来的时候每月房租180块钱,最近这两年涨到了两百。这个房子是原来当地人自己修建的,4层高,楼下三层用来出租给他们这样的打工者,最顶上一层是自用,这样的结构在整个片区很典型。



6.jpg
58岁的高家英是从城里嫁到这里来的,刚来的时候她觉得这里就是农村。退休后,因为身体的原因,她又到这边来住,她觉得平房远离城市也挺自在的。



7.jpg
51岁的杨胜国是工业园区内最普通的打工者,重庆大足人,四年前跟着同为老乡的老板来此工作,做一线工人。他跟另一个工友住在原来工厂办公室改装的一间宿舍内,包吃包住,一个月150元的租金也是老板承担。杨胜国每个月的工资有2300元。



8.jpg
51岁的冯成芳2000年初来到新桥,之前他们家一直住在离主城区更近的石桥铺,那时由于修成渝高速,他们家成了拆迁户。在获得了补偿款后,冯成芳家联合其他两家人来到这里修建了一幢自建屋,随后的近十几年她都一直住在这里当起了包租婆,他们也看着这里从一片菜地逐渐变的房屋密布。



9.jpg
51岁的唐意文做的是收滞制品的生意,就是到工厂回收生产出来但又常年没有卖掉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虽然近乎于废品,但内部零件都还很新,所以他就把这些东西拆开,把零件归类再分销。他刚到这里来,租了一个80平米的仓库,月租不到两千块钱。他算是早年进城的打工者,老家所在的重庆两路早已经纳入到城市体系,所以他其实又算是城里人。小本生意,加上工作惯了,从他的打扮你很难将他跟在其他门市做汽车配件的老板联系起来。



10.jpg
刘国亮,潼南人,来这里工作已经有5年,以前他在全国各地跑,现在来到重庆打工,回家方便了许多。



11.jpg
来自合川的张建民,2005年就来到这里做摩托车零件加工。之前他做过很多工作,后来在这里租了一个50平方左右的房子,放了两台机器,他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实在忙不过来时,才让老婆过来帮忙。在这里,他既是老板又是工人。



12.jpg
铜梁人李元秀之前在广州打工,因为是制作眼镜的工作,一直都是坐着,她的身体越来越差。这两年她回到重庆找工作,这里离家近,回家方便了许多。



13.jpg
来自四川的苏怀冬以前在广州打工,做过很多行业,收入和现在差不多,但是两年才能回一次家。现在他来重庆打工,一家人都在这边,他在歌乐山买了房子。苏怀冬平下班没事时会和同事一起玩手游。



14.jpg
1995年出生的陈涛跟父母一直生活在这里,今年父母帮他租了个门面,他开始做自己的理发店。他希望能好好做起来,攒钱结婚。这里的新生一代不再仅仅满足于改变生活,而更看重如何提升生活,真正如一个都市人那样去拥抱生活、享受生活。这种勃勃雄心使得城中村内充满着为生活打拼的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8:57 PM , Processed in 0.0574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