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军事] “它们主宰着夜空”——P-61夜间战斗机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0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它们主宰着夜空”——P-61夜间战斗机的故事 

2017-11-17 李昭辉 空军之翼

  译者注:本文原文发表在2017年12月刊的美国《空军》杂志(AIR FORCE Magazine)上,原作者是美国列克星敦研究所(Lexington Institute)的资深研究员、美国国际和战略关系独立研究所(IRIS)的总裁瑞贝卡•格兰特(Rebecca Grant)。瑞贝卡•格兰特同时也是美国空军协会(AFA)下属的米切尔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的总裁。译文所配图片有改动。

  “P-61‘黑寡妇’战斗机向人们初示了现代夜间作战的情形。”


美国陆军航空队第6夜间战斗机中队的P-61“午夜米奇”(Midnight Mickey)正准备执行一次任务,时间是1944年9月,地点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岛某机场。透过天线罩可以看到SCR-720型雷达的抛物面状碟型天线


总体概述

  “午夜米奇”、“快乐的月亮”(Moonhappy)、“沉睡时刻从地狱中冲出的女孩”(Sleepy Time Gal. Outta Hell)、“幽灵”(The Spook)、“夜间袭扰者”(Nocturnal Nuisance)、“毛骨悚然”(The Creep)、“暗夜”(Dark of the Night)、“难以预料的多里斯”(Doubtful Doris)、“活泼的薇薇安”(Vivacious Vivian)、“童贞寡妇”(Virgin Widow)……所有这些名字和其他一些更加绚丽多彩的绰号都曾作为“机鼻艺术”而被喷涂在二战期间服役于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的机鼻上。虽然在今天,几乎每一架美国空军的飞机都能够“主宰”夜空,但在1944年,P-61“黑寡妇”是唯一一种从最开始就专门被设计用来执行夜战任务的战斗机。那么,其秘密武器是什么呢?就是战争期间美国研制的当时最精密复杂的飞行雷达。

  诺斯罗普公司生产了将近700架P-61战斗机。这款飞机出现得太晚了,以至于它们只在战争的最后一年才进行过战斗飞行;而且有大批其他机型——从P-38到英国的“蚊”式——都“分享”了这款飞机的夜战职责。然而,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他任何一种战斗机相比,P-61都更清楚地表明了高度设备化的驾驶舱和双人机组成员配制可以在空战中最充分地利用雷达的优势。

  纳粹德国空军在1940年秋天对伦敦的轰炸大大推动了对一架性能高超的夜间战斗机的需求。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白天顽强地捍卫着领空,但到了晚上,伦敦这座城市犹如敞开了大门,而且其防空火力也是有限的。当时正在英国担任观察员的卡尔•“图伊”•斯帕茨准将(Brig. Gen. Carl A. “Tooey” Spaatz)担心轴心国的夜间远程轰炸机会袭击无防卫的美国沿海城市。


卡尔•“图伊”•斯帕茨将军,此时他已经是上将了

  针对这一问题,答案的一部分是研制一架专门的夜间战斗机,其应具备稳定的飞行品质和必要的速度,以便能追上目标。

  1940年10月,时任诺斯罗普飞机公司首席研究员的弗拉基米尔•帕维尔卡(Vladimir Pavlecka)来到了俄亥俄州代顿市的莱特机场(Wright Field)——时任美国陆军实验性飞行器总监的劳伦斯•克雷吉上校(Col. Laurence C. Craigie)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克雷吉上校让帕维尔卡设计一款双引擎夜间战斗机,并告诫帕维尔卡把相关规格要求记下来,而不是写下来。帕维尔卡在第二天一早就飞回了洛杉矶,并马上去见了他的老板杰克•诺斯罗普。不到一周后,他们的第一个P-61设计方案就送到了代顿市。


弗拉基米尔•帕维尔卡,1901年5月20日出生,曾任诺斯罗普飞机公司的首席研究员,其在航空领域的贡献包括研发了飞机冲铆工艺、硬壳式结构、增压机身和电弧焊枪等。1980年6月28日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

  1941年1月,诺斯罗普公司与军方签订了合同,制造13架YP-61原型机,其66英尺(约20.12米)的翼展让“黑寡妇”看上去像是一架中型轰炸机。双尾撑为飞机带来了舒适的飞行品质,而两台增压发动机为飞机提供了366英里的最高时速(约589千米/时,相当于163.6米/秒)。诺斯罗普的XP-61原型机于1942年5月首飞。
尽管如此,离这款飞机正式投入战斗还有两年的时间。

  “即使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像P-61这样复杂的飞机也无法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完成设计、测试并投入使用”,历史学家沃伦•汤普森(Warren E. Thompson)这样写道。事实上,直到1944年3月,第一批P-61战斗机才能到达欧洲战区前线;直到1944年6月底,第一批P-61战斗机才运抵太平洋战场。

  夜间作战行动已经等不下去了。美国早期的夜间战斗机只是些在驾驶舱内仓促地换装了原始雷达的机型。在北非战区,四个美军中队飞的是英国的“英俊战士”(Beaufighter)战斗机,并被作为夜间战斗机单位使用。英国研制的高速木制“蚊”(Mosquito)式战斗机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夜间战斗机,美国人甚至曾认真考虑过大量采购这款飞机。


英国“蚊”式战斗机的夜战型NF.Ⅱ

  当时的夜间战斗机依靠地面控制而朝着敌方飞机的方向飞去,等飞抵距敌机几百码近的距离之内后进行目视识别。如果夜间战斗机能够接近它们的目标,那么它们通常就会击落目标;不过对它们而言,在夜晚跟踪和追逐目标是最大的挑战。


  波长为1.5米的SCR-540型雷达——这是英国Mk Ⅳ型雷达的美国版本——的最大探测距离为4000码(约3657.6米)。这款雷达曾被装在一架道格拉斯A-20飞机(改装后的飞机改名为P-70)上进行了测试。批量生产型的P-70飞机装备有一台改进型SCR-520雷达,其波长为10厘米。这种双引擎轻型轰炸/攻击机于1942年作为夜间战斗机而在太平洋战场投入使用,但其飞行速度较慢,而且未采用增压发动机。


安装在A-20(改装后称为P-70)上的SCR-540雷达天线,从左到右分别是:高度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和方位接收天线

  德国人当时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夜间战斗机。梅塞施密特Bf-110G型战斗机在其驾驶舱内配备了一台小型的雷达显示器。这款德国夜间战斗机与其他类型的夜间战斗机,诸如Ju 88和He 219“猫头鹰”(Eagle Owl)一样,通过作用距离较短的地面上的“维尔茨堡”(Würzburg)雷达的引导来接近英国的轰炸机。


一架生产型He 219A夜间战斗机,机首安装有甚高频雷达天线

  英国人当时采用的战术要求轰炸机按照一长串的连续队形飞行。这样,在地面引导员的协调下,从几英里范围内接近的德国战斗机将对英国轰炸机编队产生毁灭性的效果。

  所有这些作战经验都融入了P-61的改进之中。机组成员在战术方面的要求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有一次,诺斯罗普甚至将几名经验丰富的夜间战斗机飞行员带到了工厂里,以便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所关心的事项和要求,如要求加装更多的燃料,采用有取暖设备的驾驶舱,等等。

  YP-61的正式推出是在1943年2月,而新式发动机从一开始就激发起了人们的热情。“当时在奥兰多基地(即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陆军航空队基地,该基地是P-61战斗机的训练场所)里那群熟悉英国夜间战斗机的飞行员们认为P-61是当时最完美的夜间战斗机”,美国陆军部在1943年11月的一份备忘录中这样写道。“这款飞机的操纵特性非常棒”,这份备忘录中继续饱含热情地写道。


第一架XP-61原型机41-19509


1942年5月26日,XP-61在诺斯罗普机场首飞

  P-61的正式公开亮相充满了戏剧性。1944年1月8日,一架生产型P-61战斗机在洛杉矶体育馆上空凌空飞过,当时体育场内有七万五千名观众,这次飞行是陆海军演出的一部分。

  洛杉矶体育场里的观众们无法看到的是飞机驾驶舱内的创新。P-61是第一款专门围绕着性能有了巨大提升的SCR-720型机载拦截雷达而设计的夜间战斗机。这套“完整的雷达”比其前辈们更轻,也更加紧凑。尽管如此,SCR-720型雷达的重量还是高达415磅(约188千克),这还没有把电缆的重量包括在内。碟型的发射天线安装在P-61向前伸出的鼻锥内。方位接收天线沿着机身布置。战争期间,照片审查员们经常把官方图片中P-61伸出的触角一般的天线剪掉。

  在理想的情况下,SCR-720型雷达在夜间作战中最大能对前方180度的范围进行扫描。该型雷达可把电磁波能量集中到一个前向的锥形区域内,这相比于英国人或德国人的那套基于尖峰信号或球形能量区域的雷达系统而言是一个进步。这款雷达的探测距离为8500码(约7772.4米),或者说在17000英尺(约5182米)的高度上可以探测到5英里(约8千米)远的目标,这给了机组成员足够的时间去跟踪和拦截目标并开火将其击落。P-61战斗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坐在飞行员后面的雷达操作员。


SCR-720型雷达的碟状天线,其直径为29英寸(约73.66厘米)

  “雷达操作员在XP-61中被给予了最好的位置——他们的座椅位于飞行员驾驶舱的后上方,拥有极好的前向视野”,迈克尔•奥利里(Michael O'Leary)在他的著作《二战美国陆航战斗机》(USAAF Fighters of World War Two)一书中这样写道。雷达操作员所在空间的边缘衬有毛皮。红色的座舱灯光照射着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这也对夜间视物有帮助。诺斯罗普公司还设计了一种用于替代座舱照明的低照度荧光系统。后期型号的P-61在前面增加了一台示波器,这样飞行员就可以与他们的雷达操作员共同看到他们正在接近的敌机的雷达回波情况了。


P-61A的飞行员座舱(左)和雷达操作员座舱(右)

  战斗任务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航炮。P-61在机腹下方安装有四门2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这为“黑寡妇”提供了压倒性的火力。后来,在太平洋战场服役的许多P-61战机都进行了改装,在机身顶部的炮塔上额外安装了几挺12.7毫米口径的机枪。当然了,当P-61的机组成员在朝着德军或日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开火时是不会使用曳光弹的。

  另一项提高飞机隐匿性的创新是发明了一种新的、亚光的黑色涂装方案。英国人的经验表明,当飞机被探照灯的光芒所笼罩时,完全的黑色涂装可使飞机只呈现出一个微弱的白色剪影。1943年10月,在佛罗里达州进行了飞行测试,对比了橄榄绿色涂装、完全的黑色涂装及亚光的黑色涂装。在通过探照灯光束的飞行中,有80%的采用了亚光的黑色涂装方案的飞机没有被发现。

  由于官僚习气的影响,一些早期型号的P-61被喷涂成了橄榄绿色。极少数P-61最终其机鼻被漆成了明快的黄色和红色,这在白天看上去有些碍眼,但在夜间却不明显。


一架正在飞行的诺斯罗普P-61,涂上了陆航的标准橄榄绿色。最终,大多数P-61呈现出来的还是标志性的黑色涂装


  为P-61挑选的飞行员和雷达操作员都是已经在其他类型的飞机上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拥有B-25飞行经历的人被认为是特别理想的P-61飞行员和雷达操作员人选。一些雷达操作员曾与英国皇家空军一起飞行,或在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夜间战斗机上服役过。即使有了这样的基础,机组成员在正式驾驶P-61之前也需要在奥兰多机场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当P-61战斗机最终被派往海外执行任务的时候,战区指挥官们都非常急于让这款飞机加入夜间作战行动以保护前沿阵地。

  首先于1944年3月抵达英国的是由奥里斯•约翰逊少校(Maj. Oris B. Johnson)指挥的第422夜间战斗机中队。即使经过了7个月的操作训练,面对复杂的P-61,仍有不少持怀疑态度者。拥有其他类型的夜间战斗机飞行经验的战斗飞行员们甚至用自己的经历去“炮轰”他们的上司,这就迫使人们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

  斯帕茨将军通过允许在颇受欣赏的“蚊”式和新的P-61之间展开“飞行比赛”而解决了一大争议。这一“飞行比赛”于1944年7月5日在英格兰的赫恩(Hurn)机场举行。地勤人员把他们的P-61调整到了最完美的状态,它击败了“蚊”式——尽管飞行员们也都承认这款英国飞机所具有的优点。

  事实上,无论对同盟国还是轴心国而言,两者都有很多事要做。为了对抗盟军在1944年6月6日发起的诺曼底登陆,希特勒发起了一场新攻势:用V-1巡航导弹(即所谓的“嗡嗡炸弹”)轰炸英格兰。第422夜间战斗机中队于1944年7月开始担负起了抵御夜间发射的V-1导弹的职责。


德国V-1巡航导弹,因其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而被称为“嗡嗡炸弹”

  摧毁一枚V-1导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嗡嗡炸弹”的速度很快,在其飞行的最后阶段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地面俯冲。理想的情况是,夜间战斗机可以在英吉利海峡上空拦截V-1导弹,因为此时其被雷达探测到的飞行轨迹相当显眼,而且击落它们不会造成附带伤害——因为是在海面上。拦截战术要求P-61飞行员瞄准V-1导弹的发动机,而如果机身与导弹相撞的话可能会让V-1炸成一团可以把P-61包围在内的火球。

  1944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英国的地面控制拦截雷达系统通过远程雷达发现了四枚入侵的V-1导弹。飞行员赫尔曼•恩斯特中尉(Lt. Herman E. Ernst)和雷达操作员爱德华•科普塞尔中尉(Lt. Edward H. Kopsel)驾机升空追赶这些导弹,他们看到一架英国皇家空军的“蚊”式咬住了第一枚V-1。恩斯特中尉从5000英尺(约1524米)的高空俯冲了下去,一直飞到了距离另一枚V-1导弹900英尺(约275米)的地方。他把这枚导弹击落在了英吉利海峡之中。


赫尔曼•恩斯特中尉在P-61座舱内的留影

  不久之后,P-61也跟随着推进中的盟军来到了欧洲大陆。它们被部署到了临时机场之中,并与日益复杂的空战雷达控制系统融合在了一起。它们的一大特殊作用是猎杀纳粹德国空军袭扰盟军部队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交战中,P-61的机组成员需要近距离进行最后的目视识别。


一架P-61夜间战斗机,摄于法国的一处机场内

  保罗•史密斯中尉(Lt. Paul Smith)和罗伯特•蒂尔尼中尉(Lt. Robert Tierney)将成为未来的夜间战斗机王牌。在他们初期的一次战斗中,他们飞到了与他们的“猎物”非常近的地方,结果他们发现自己正在与一架Bf-110进行缠斗。“黑寡妇”的转弯性能是如此之好,以至于它始终与这架Bf -110保持着紧密接触,直到两架飞机的翅膀撞在了一起。

  最终,史密斯让这架P-61恢复了控制,并飞了回去。其他的P-61飞行员也普遍证实了P-61优良的飞行品质。P-61机载雷达的升级与地面控制雷达的升级是相配合的。当P-61中队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境内的前方机场时,他们需要配备一台跟踪雷达,就和在英格兰境内部署的那种能把它们引导到V-1导弹附近的跟踪雷达一样。解决方法是什么呢?答案是人们把60吨重的AN/CPS-1雷达打包装好后运到了欧洲大陆,而且随着空中行动的不断推进,其还可以不断向前搬迁。

  一俟在1944年9月安装完毕,这款雷达(AN/CPS-1)就为盟军提供了200英里(约320千米)的覆盖范围,以及对单架飞机进行跟踪的能力。通过将这款雷达与英国制造的测高仪配合使用,就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地面控制中心,可以提供有关交战情况的距离、高度和方位角。


AN/CPS-1机动式微波预警雷达的天线

  根据大卫•斯皮尔斯(David N. Spires)所著的《巴顿大军的空中力量》(Airpower for Patton’s Army)一书中的说法,“只有雷达系统才有可能让司令部获得新的夜间进攻能力。”第19战术空中司令部(XIX Tactical Air Command)的雷达控制了许多白天的飞行活动,以及所有夜间战斗机的作战活动。其战机的击落数开始逐渐上升。

  第422夜间战斗机中队击落了43架敌机——几乎轴心国方面飞过的各种机型该中队都至少击落过一架。1945年3月,恩斯特中尉和科普塞尔中尉在一夜之间就摧毁了两架Ju-87,并击伤了一架Bf-110。根据恩斯特中尉的说法,他们是从比利时的一处机场起飞的,然后联系了第8航空队麾下名为“Nuthouse”的雷达站。“Nuthouse”雷达站当时湮没在了海量的雷达空管引导信息之中,因此恩斯特中尉的这架P-61就被暂时搁置在了一边——结果其恰好落入了盟军的防空火力区。恩斯特中尉急忙退到了离德军领空较近的地方以暂时躲避一下自己人的高炮火力。很快,来自雷达站的引导信息就传来了,恩斯特中尉和科普塞尔中尉在当天晚上获得了两次胜利,这使得他们以官方认可的王牌身份结束了这个难忘的夜晚。

  少数在欧洲战场作战的P-61机组成员最终以“半王牌”(semi-aces)的身份迎来了战争的结束,这里的“半王牌”是这些飞行员的朋友们的叫法——他们的可信战果是击落了4架德军战斗机和1枚V-1导弹的组合,但这一记录已经算是令人满意的了。


在同一时期的太平洋战场上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乔治•肯尼将军(Gen. George C. Kenney)、柯蒂斯•李梅少将和巴顿将军一样渴望在太平洋战场上得到夜间战斗机的保护。快速的“跳岛作战”意味着各处空军基地上挤满了价值不菲的飞机和机组人员。随着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向菲律宾群岛推进,以及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的舰队迫近马里亚纳群岛,日本方面只得在夜间为其占据的岛屿提供补给。

  1944年夏,“黑寡妇”来到了太平洋战场。从事夜间作战资历最深的单位之一就是第6夜间战斗机中队——该中队从瓜达尔卡纳尔战役起就在战斗了。第6夜间战斗机中队将其P-70换装为P-61,并于1944年6月被重新部署到了塞班岛,最终又于1945年3月来到了硫磺岛上。


第6夜间战斗机中队的一架P-61正在补充燃料和弹药,摄于塞班岛某机场,时间是1944年

  麦克阿瑟想要保护他的机场和登陆部队,并给日军的夜间补给线造成严重的破坏。肯尼将军用第421夜间战斗机中队来对付日军的运输船队——这些船队正在菲律宾群岛的奥尔莫克(Ormoc)开展源源不断的补给活动。肯尼将军命令P-61“整晚袭扰日军的船队,看看我们是否能阻止他们卸货”。这一招的确奏效了,肯尼后来写道,日军的船只“在破晓后不久我们对其发起攻击时始终无法靠岸,甲板上堆满了高高的箱子,同时挤满了士兵”。这些夜间战斗机还击落了7架试图掩护船队的日本飞机。


第547夜间战斗机中队装备的P-61战斗机,摄于菲律宾群岛上的林加延(lingayan)机场,时间是1945年初。通过“机鼻艺术”可以识别出一架名叫“抱抱兔”(Snuggle Bunny)的P-61,即从左边数第二架飞机

  部署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418夜间战斗机中队是卡罗尔•史密斯少校(Maj. Carroll C. Smith)所在的老部队。史密斯少校后来成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头号夜间战斗机王牌。在菲律宾群岛那充斥着激烈战斗的天空中,史密斯少校和他的雷达操作军官菲利普•波特中尉(Lt. Philip Porter)曾在一天晚上就干掉了四架日本飞机。


空勤人员正在检查一架隶属于第6夜间战斗机中队的“黑寡妇”的SCR-720雷达系统,地点是塞班岛


空勤人员正在检修一架P-61夜间战斗机顶部炮塔上的四联装12.7毫米口径机枪,地点是塞班岛

  史密斯少校曾描述过P-61是如何在天上徘徊以等待目标出现的。1944年12月29日黄昏后的一个小时,战斗机引导员向史密斯发来了信息,指出一架飞机正在从西南方向接近,高度8000英尺(约2438米),距离12至15英里(约19.3至24千米)。两位机组成员确定了一条截击路线,并在云层中进进出出地追赶了这架日军的“欧文”7分钟——这里所说的“欧文”(Irving)是一种大型的双发护航战斗机(译者注:即中岛“月光”夜间战斗机,编号J1N1-S)。最终,来自史密斯和波特的一连串射击击落了这架“欧文”。

  然后,史密斯和波特又回到船队上空继续监视,果然,另一架“欧文”在几分钟之后接近了船队。史密斯和波特在800英尺(约244米)的高空开火了,一连串20毫米口径的炮弹将这架日本飞机送到了海底。在降落并加油之后,史密斯和波特又在水面上方200英尺(约61米)处捕捉到并击落了一架正在缓慢飞行的“卢夫”(Rufe)水上飞机(译者注:即二式水上战斗机,编号A6M2-N,实际上是零式战斗机的水上飞机型号)。

  “我们转着圈地追赶这架‘卢夫’,就像在大木桶中追赶一只浑身涂满了油脂的猪猡一样”,史密斯少校后来这样描绘道。经过两个小时的巡逻后,史密斯和波特捕捉到了他们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猎物——这是一架被称为“弗兰克”(Frank)的日本新式中型轰炸机(译者注:原文如此,但查阅资料可知被盟军给予代号“弗兰克”的是旧日本陆军的四式战斗机,即中岛Ki-84“疾风”),其最高速度可达400英里/时(约644千米/时,相当于178.8米/秒)。史密斯觉得他的弹药快要告罄了,于是他稳稳地接近了目标,以求一击命中。在75英尺(约23米)的高度上,P-61开火击落了这架“弗兰克”。“我的枪法和我们如何接近目标的能力直接相关”,史密斯这样说道。


  P-61战斗机曾被派往中国,以保护李梅将军设在四川成都的B-29基地。日军的空中活动强度正在减弱,但没有人想让纳粹德国空军夜间空袭苏联波尔塔瓦的悲剧再次发生——这场袭击摧毁了盟军停放在地面上的轰炸机(译者注:1944年6月21日至22日夜间,纳粹德国空军第6航空队出动上百架轰炸机对苏联的波尔塔瓦空军基地实施了空袭,重创了驻留于此地以执行穿梭轰炸任务的美军B-17机群,给盟军方面造成了重大损失)。B-29轰炸机太珍贵了,以至于没人敢冒险。为了抵达成都,P-61及其飞行员们都是先乘船前往印度,然后飞越“驼峰航线”以到达他们的新基地。“黑寡妇”们经常被从成都或其他太平洋战场的前方空军基地中派出,以护送失联或受伤的B-29轰炸机返回基地。有时它们也会猎杀和扫射日军的补给车辆。


第426夜间战斗机中队的机组成员在他们首个位于中国四川成都的作战基地内合影,时间是1944年

  在二战所有的战场上,P-61的作战日志中都记录了许多“入侵者”任务,即在天黑以后搜寻地面或海上目标。巴顿将军想要在晚上切断德国人的补给线,所以第19战术空中司令部将第425夜间战斗机中队的任务转为扫射德国的公路和铁路交通,以便在夜间协助保护巴顿将军的坦克部队,并削弱德军的补给。

  在太平洋战场上,第427夜间战斗机中队在1945年2月加挂了翼下火箭弹,以提高他们的战斗力。该中队独特的机鼻艺术(这种机鼻艺术也有拍摄“公开宣传镜头”的作用)表明了该中队所承担的“入侵者”任务——被闪电刺穿的半月剪影。


第427夜间战斗机中队的“机鼻艺术”涂鸦——被闪电刺穿的半月剪影。虽然P-61是夜间战斗机,所以画上月亮也说得通,但译者认为也有可能不是月亮而是日本的红色“日之丸”标志,因为二战期间美军将“日之丸”等标志以贬损的形象画出来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黑寡妇”始终令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航空爱好者们着迷。有一架P-61C被收藏在史密森尼(Smithsonian)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乌德沃尔哈齐(Udvar-Hazy)中心,另一架P-61则在代顿市的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中展出。还有一架P-61在战争期间留在了中国,并长期陈列在北京一所大学的博物馆内(译者注:这架P-61B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尾号为42-39715。该机原隶属于驻中国的第427夜间战斗机中队,战争结束后遗留在了中国)。


上世纪80年代北航校园内饱经风霜的那架P-61

  一个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有关“忠诚”的故事让一架尾号为42-39445的P-61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架P-61B部署在新几内亚,其在一次起飞后坠毁了,此时距离它加入所在的中队才仅仅过去了5天的时间。该机在新几内亚塞克洛普斯山(Mount Cyclops)的山坡上以55度的角度静静地躺着。幸存的机组成员没有忘记这架飞机。四十年后,吉恩(Gene)和拉斯•斯特林(Russ Strine)成立了中大西洋航空博物馆(Mid-Atlantic Aviation Museum),他们曾公开表示过“回收”这架P-61的心愿。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多次探险活动终于把这架被遗弃的“黑寡妇”给救了出来,现在这架飞机已经被恢复到了完美的状态,并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市(Reading,Pa.)进行了展出。

飞机的残骸在山顶上待了40年,说是修复不如说重造


修复中的42-3944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美国陆军航空队最大、也是最重的战斗机让人们得以一瞥未来的作战形态。这款夜间截击机及其测距雷达向人们预示了现代战斗的样子,即飞行员和雷达操作员组成一个一体化的团队而进行战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8:10 AM , Processed in 0.0331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