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1

[人世间] 《冷暖人生》2017-12-05:加勒比海的中国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勒比海的中国人 

 2017-12-09 冷暖人生 晓世
本世界纯属 非虚构

风景秀丽的多米尼克


多米尼克这个地方,如果我们试图从世界地图中将它找出,还得花费一点力气。这个落在中美洲东加勒比海地区拥有7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在过去的很多年间,不曾降落过一架中国的航班,几百号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中国人,每一次往返都需要倒腾三趟班机。


冷暖人生《加勒比海的中国人》节目完整视频


始料未及的劫难

 

2017年9月18日,轮番滚动的新闻播报中出现了一条这样的消息——飓风“玛丽亚”袭卷多米尼克,总理家房顶也被吹跑,而在多米尼克工作和生活的一群中国人,同样经受着这场始料未及的自然灾害。

 

飓风来临的当天,在多米尼克北端朴茨茅斯工作的陈平、孙浩杰等11名中国人聚在一屋。最初,台风预警只挂了三级,几个人没当回事儿,想着风也许是大点儿,但过去就没事了,闷头在房间里打牌。

 

夜里风势渐渐失控,捶着墙都在震动,一道道的闪雷倏地从天上炸到眼前,耳边不断充斥着树木被劈倒的声音,不一会儿,一片哭嚎从四周陡然传来。

 

强烈的风速令气压瞬间降至极低,眼前的房子在不住地摇晃,飓风一波一波地袭来,俨然巨浪滔天,盖过了一切。

 

飓风“玛丽亚”来袭前的云图


陈平和孙浩杰是一家在多米尼克援建农业项目的中资企业的工作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孙浩杰已经在岛上生活了十一年之久,多米尼克历来受到灾害天气的“垂爱”,他多少有些见惯不怪了。但这次飓风“玛丽亚”的毁灭性袭卷,让他至此仍是心有余悸。

 

当时在屋内的他们并不知道,当晚的飓风已经飙升至最高五级,弹丸小岛几乎在一夜间就遭受了重创,就连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也哭丧着脸在Facebook上连续发文直播自己屋顶被吹掀的惨况。

 

仓促之下,陈平、孙浩杰和同事们躲进了驻地一楼的房间角落。他们眼看着玻璃窗被强风吹凹,已经拗起来的玻璃若在瞬间炸裂,碎片就会像子弹一样射向大家,他们纷纷用被褥和窗框堵上。所有的门缝和窗缝也成了高压水枪一样往屋内灌水,整个房间的水深达三英寸。他们手足无措地泡在水里,心里暗暗祈祷房子千万别塌。

 

和土地打交道的“中国专家”

 

今年37岁的孙浩杰是新疆人。此前,他一直生活在完全挨不着海的地方,而过去十一年,他在多米尼克的日子没有一天离开过海。

 

曾在多米尼克工作的孙浩杰


2004年多米尼克宣布与中国建交,第二年,孙浩杰所在的公司便承担起中国政府援助多米尼克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任务,随后,这个任务落到了工作不久的孙浩杰身上。

 

尽管多米尼克与中国路途遥远,每一趟都要花上整整两天的时间,经历三次转机,但这一切,对于当时还年轻又初出国门的孙浩杰来说,通通不在话下——“新疆是离海最远的地方,从亚洲的中心一下子飞到了岛国,一切都很新奇。我是第一次见到海,那个岛非常美,在飞机上就看到整个岛都是绿的,看不到灰色和泥土,飞机就在森林里滑翔而下,特别震撼。降落时在山里穿行而过,最后落在一个小机场里,我当时觉得就像去度假。”

 

但这样的情绪没持续多久,很快,他就被岛上原始的劳作方式惊得目瞪口呆——“太落后了,是你想象不到的落后。”多米尼克日光充足,雨量丰沛,大量的火山灰令土层富含矿物质,这是一块从事农业的风水宝地。

 

多米尼克的粗放种植环境


但由于当地农民长期粗放式种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极低,本地消费严重依赖高价进口,整个国家仅有一个像样的菜市场,就连最普通的西红柿,都漫天要价至每磅22元人民币。多米尼克的农作物主要以香蕉等根茎类为主,蔬菜成了稀奇物种,国内农民长期沿用的起垄和施肥技术,在这里甚至前所未闻。

 

当地的农民到哪儿都是扛着一把开山刀,郊外多处不曾有人踏足的土地路面状况复杂,他们随时需要开路;种植、挖土、掘土、锄草,也全靠这把刀。他们还盛行大张旗鼓地烧荒,将庞大的作物砍掉,一把火烧光,拢一拢就可以播种,这几乎就是他们搞农业的所有动作,真正意义上的刀耕火种。

 

物资的匮乏同样给孙浩杰和同事们出了难题,他们甚至不得不从国内空运一些寻常的琐碎零件。然而最让他们头疼的,是岛民们的态度。

 

起初,中国人在岛上仍属少数,当地居民对他们抱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当地官员卖力地在中间斡旋,但岛民们脸上始终挂着不咸不淡的神色。为了尽快获得农民们的信任,项目组的人拉起袖子下田野,亲手建起了一座农业示范区。

 

孙浩杰等人亲手修建农业示范园


孙浩杰他们带着拖拉机手直接上场,土地里散落着大量的石块,他们干脆将拖拉机停在一边,赤膊上阵,挪开石头,收拾边边角角,花三天时间把一整块土地都修理好了。

 

他们走的那天,农民们砍下一堆椰子和香蕉,走了很远的路给送过来。和土地打交道,孙浩杰和同事顾不上饭点,经常扒拉两口凑合过去;遇上外出的时候,车上只留了俩面包果,他们在路边捡点儿干柴烤上,刮一刮掰开后混着咸菜就吃了——“农民是看在眼里的,中国专家就是这样子的,就在这儿跟我们一样。”

 

当地农民从内心接纳了这群异国来客,他们眼看着那些过去只能在超市买到的昂贵蔬果居然也出现了自家土地上,前来学习的农民一拨接着一拨,过去让他们甚是戒备的“中国专家”成了村民们最信任的人。


2015年飓风“艾瑞卡”横扫多米尼克,全国大量道路惨遭摧毁,政府纵然全力抢救也无暇顾及通往山区农场的小道。眼看着成批的蔬果要烂在地里,走投无路的农民们最后向项目组发出了求救——“我们当时已经不分内外了,彻底投入到抢险救灾当中。我们抄着铁撬就上,帮农民疏通道路,手上全起了血泡。明显感觉到他们就是无以为报,只是一遍遍地说My brother,this is my brother,他说这就是我的兄弟。”

 

孙浩杰和当地的朋友


孙浩杰和那些土生土长的农民打成一片,十一年中,他放弃了太多轮岗的机会,死心塌地留了下来——“有一句老话叫‘人骗庄稼一天,庄稼骗人一年’。庄稼是最实在的,你对它好不好,立马就反映在收成上,农民也是一样的。时间长了,你会有一股非常强烈的荣誉感,我们一定要把事情做漂亮,待着也很舒畅。”

 

人性里的温暖和疯狂,都在失控的社会中淋漓尽致

 

回到飓风“玛丽亚”虐袭多米尼克的那个夜晚,肆虐的飓风直至清晨四点才渐歇,一夜无眠的孙浩杰和同事打着手电往门外走。驻地屋顶已经被吹飞,屋外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没有一个房子是好的,房顶基本上全被揭完了。零零星星的有人在捡东西,周围全都是哭嚎声。”电线杆和树桩纠缠着倏倏倒地,一切能被吹倒的都在地上,海边的浪潮有三四米高,一波一波地卷来,满目疮痍。

 

孙浩杰和同事们徒步五公里来到项目园区,一夜时间,这一片已经面目全非——“库房都冲到大路上来了,挖掘机、装载机、拖拉机所有东西都挤坏了,围栏全都完了,基本上全毁了,心里那个凉啊。十多年的心血,哗哗地就没了。”“我们看着这个项目从零起步,十年时间,一下全都没了。就像小孩子搭积木一样,全都倒了。”

 

孙浩杰和同事们站在满目疮痍的园区里,冒着雨对智能温室和种苗进行修复。就连那块农业中心的牌匾,都是他们在七八百米的河沟淤泥里挖出来的。番号没丢,大家都觉得安慰。

 

孙浩杰和同事们捡回番号


不止园区,整个多米尼克彻底陷入瘫痪。水电、交通、通信、食物一切都中断了,多次尝试联系外界没有任何回复以后,项目组决定自救。

 

停电期间冰箱已经废弃了,为了防止肉类腐烂,陈平带着大伙将肉炒熟腌好,准备打一场持久战。但大家在外出购买淡水时发现,外头的世界已经失控了。

 

监狱被吹翻,犯人全都逃离,警察维护无力,多米尼克陷入了无政府状态的困境之中。中国商店都被一抢而空,华商知道受灾受难,护着商品不但无济于事还会激发矛盾,最后索性将大门敞开。人性里的温暖和疯狂,都在失控的社会中淋漓尽致。

 

多米尼克灾后满目疮痍


眼看着局势恶化,9月21日,57名朴茨茅斯华人一致决定,派孙浩杰和另一位代表前往大使馆求救,其余人等负责联络船只,从朴茨茅斯海路集中前往首都罗索。

 

次日凌晨,孙浩杰俩人立即动身出发,对于这一趟穿越大半个国家的路途,孙浩杰头脑里对自己的生死已经没有把握——“我跟副组长丁永生说:‘我把我的家属托付给你了,我出去以后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照顾好他们,照顾好这个团队。如果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回来,你们的船联系好了就走,不要等我们。我一个人,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我没有吃没有喝的,大不了跟当地人一起,他们吃什么我吃什么,不用担心我。’可是我爱人听到我说这话,她眼圈就红了。”

 

每一天都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孙浩杰和妻子都在多米尼克的项目工作,妻子魏新苗是他的大学师妹,三年前才来到多米尼克,此前二人一直分隔两地,明信片和一通通电话是两人唯一的联络。2011年,两年爱情长跑结束,孙浩杰和魏新苗结为夫妻,三年后,妻子在公司的安排下来到多米尼克农业项目组,放弃了她硕士专业担当项目翻译,成了丈夫的同事。

 

妻子和孙浩杰一起工作


在项目组里,像孙浩杰这样带着家属的员工并不多见,他们多在适婚年龄就申请轮岗回国。而像陈平这样已经48岁还抛家舍业长期驻外的员工,更是少之又少,在长年的驻外生活中陈平已经适应了自己的角色——“我们在这个地方待着,你已经不是你了,你就是一个中国人,别人不会说某某怎么样,他会说你中国人怎么样。”


去年才来到多米尼克的陈平虽然是项目组的新人,但在外派人员眼里他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资格”。大学毕业,陈平曾在新疆兵团农业生产科担任文职。2001年,32岁的他告别妻女来到墨西哥工作,一去就是12年。在炎热多雨的墨西哥,他一点一点地适应了当地的语言和气候,以及当地充斥着毒品和枪支的生活日常——“有一回我去门口的小商店买烟,刚进去准备掏钱,两个拿着枪的人从门口冲进来,搜完身上的钱,把我们关在后面的小黑房里。我听见半天没动静了,才敢往外走。”

 

在墨西哥的日子,陈平曾经被人用枪指过脑袋,也险些在枪战中被流弹击中,但这些看似糟糕的过往在陈平看来,都是发着光的冒险,他总觉得自己活在一种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生活里。

 

陈平在墨西哥工作时留影


和孙浩杰一样,陈平也只能通过电话和家人联络,那会儿电话费高得离奇,一分钟好几十块钱,他每个月只有10分钟通话时间,这点儿时间往往只够寒暄,但能听到家人的声音已经弥足。

 

2011年11月的一个深夜,陈平突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身患癌症的父亲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陈平蓦然意识到,对家人而言,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两年后女儿高考前夕,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国内。


2016年,老东家的召唤让陈平再度出山,出任多米尼克项目组的蔬菜专家。一年后的9月20日,持续六期的援助项目告一段落,多米尼克农业部本打算在当天为每一位成员颁发“杰出贡献奖”,这也是外国人在多米尼克首次获此殊荣,然而还未等他们品尝到荣誉的滋味,便迎来天有不测之风云。

 

现实版的《战狼2》

 

另一头,孙浩杰和同事在夜幕中驱车十几公里以后,完全被困于废墟之中,他们决定弃车徒步。终于在路上耗费了10多个小时以后于次日早上9点抵达了罗索码头的撤侨临时指挥所。国内第一时间通过仅有的卫星电话与大使馆取得联系,经统一安排,决定立刻协调船只,将受困同胞转移至附近的安提瓜和巴布达。


整个多米尼克都陷入停滞


在失联了81小时以后,孙浩杰终于和中国驻多米尼克大使卢坤碰上面——“卢坤大使整整几天几夜没有睡觉,50多岁的人了,眼睛通红,非常憔悴。看到我以后,第一句话就说:‘哎呀,你们人好就太好了,最担心的就是你们,因为你们最远。你们朴茨茅斯的项目组愿意转移的华人就赶快想办法到首都来,那个救援船你们不来,不开船。’”

 

9月22日,带着这个关乎57人安危的消息,孙浩杰他们再次徒步10小时回到驻地,撤离指令传达下去以后,大家分头联络船只,并在次日在码头集中,准备登船。朴茨茅斯地区的议员以及农业站站长也来到现场,为大家送行——“他们的脸上有说不尽的情绪,他很需要你的帮助,也知道他保护不了你,给不了你任何东西,没办法保障你的任何东西,他只能安安全全地把你送走。我们握手握了很长时间。”

 

与此同时,救援队伍从安巴租下一艘商业渡轮,将400多名滞留在多米尼克的同胞转移安置好。在地球的另一侧,中国民航局指令下达,东航立即协调两架商务包机赶赴安巴接返受灾同胞。9月30日上午,加勒比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机场第一次出现中国航班的身影。这两家飞机从上海出发,跨过半个地球,飞越19个国家的领空,降落于此。

 


在多米尼克的侨民顺利抵沪


当看到停靠的东航飞机和机坪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时,多日饱受惊吓与疲惫的众人不禁一阵欢呼。2017年10月1日,经过20多小时的飞行,384名受灾同胞终于赶在国庆节抵达上海——“当时我们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外面就是黄浦江。国庆期间那个国旗招展,感情就从内心跟江水一样就奔涌出来了,回国真好,回来了真好。”

 

多米尼克万里大撤侨的行动被人们称之为现实版的《战狼2》。对于此次的撤侨行动,有媒体评论,在人手不足、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国人一个不差地安全撤离,对于已经满目疮痍的多米尼克而言,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场被飓风吹醒的美梦

 

飞机降落后,孙浩杰和妻儿直奔家中。今年的中秋节,他们和双方父母吃了一顿热闹的团圆饭,这也是过去十一年,孙浩杰第一个在家过的中秋节。陈平回家后则一头钻进厨房,承包了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十三年的驻外生涯,留下了偌大一片亲情空白,他试图尽力弥补。

 

陈平在天桥上看着现今的家乡


虽然已经在国内安顿下来,孙浩杰和陈平依然挂念着多米尼克的一切——“我们走的时候,当地人有一种说法,就说你们在这儿这么多年了,钱也挣了,最后关头你跑了,中国人的印象留得不好。但后来想想,我们当时只会更多地消耗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什么都帮不上,撤了其实是一件好事。等我们到时候回去,帮他们恢复重建。一直挺想那边的,老想着啥时候能回去啊。”

 

“就像做了一场梦,等到结局的时候,你回味起来都是甜的。但如果说这个梦就是一场飓风收尾,你不甘心,不希望它是这么一个结局。”


文字编辑:Yiinghu

视频编导:骆骁

视频制作:邹温阳

统筹:蒋涵琦

微信编辑:田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09:29 AM , Processed in 0.03295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