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百家杂谈] 海外好书,这是最精彩的 6 本 | 远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外好书,这是最精彩的 6 本 | 远读 

 2017-12-29 远读的主创们 远读重洋



2017 年快结束了,在这一年里远读的主创们一共解读了接近 100 本书,这篇文章盘点了今年对各位主创影响最大的书。如果你是我们的读者,那么这份年终书单,你一定不能错过。


接下来就看看主创们推荐的书吧!


孙思远



《原则》

雷·达里奥


2017 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毫无疑问是 9 月份出版的这本《原则》(点击可读)。

书的作者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雷·达里奥。因为我之前曾在华尔街从事媒体工作,对达里奥和桥水基金都再熟悉不过了——桥水基金是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达里奥被称为“对冲基金教父”,媒体甚至管他叫“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这本书有接近 600 页厚,总结了达里奥 40 年人生和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以清单体的形式呈现,所以被称为“原则”。全书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其中许多都非常有启发性,比如,达里奥对待错误的态度:痛苦+反思=进步;再比如,达里奥的决策工具“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以及他在桥水内部推行的“优秀想法至上”和“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等等。

不过,我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这一条条的具体原则,而是达里奥制造这些原则的过程——平常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经历完之后我们会得出一些经验教训,甚至有的时候就是灵光一现,产生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但人类大脑的默认设置是“短时记忆”——只要我们不是刻意重复去记忆某个东西,我们获得的经验也好,想到的好点子也好,很容易就忘掉了。

这本《原则》就是告诉我们:从人生和事业上获得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地进行记录和总结;只有这样,过往的经验才能留存下来,变成自己的方法论和决策依据。自从读了这本书,我也开始在远读重洋内部推行这个“原则”:日常工作中的体会和收获,一定要事无巨细地记下来,慢慢总结凝练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原则。


刘派



《从瘾君子到康复者》

拉塞尔·布兰德


我最喜欢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有一句名言:“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御。”

和王尔德一样,我也是个被种种诱惑困扰的人,每天都要和购物、游戏、熬夜、刷剧、暴食等等“瘾”搏斗。直到我看完了全球著名喜剧演员拉塞尔·布兰德写的这本《从瘾君子到康复者》(点击可读)。

书里说,我们为什么会做一件事上瘾到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在我们潜意识里,每种瘾都代表了一种“安慰性的承诺”。

举个例子,今年双十一流行一张海报,抢眼的文案是“既然喜欢的人不一定能得到,那么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 这背后的逻辑是:得不到自己喜欢的人,但购物给了我们一种安慰性的承诺——买到了东西,那也不算亏嘛!只要能“买”,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就延伸到更复杂的问题:我们的很多瘾,其实是被当前的消费主义社会给生生造出来的。不想玩游戏?不好意思,王者荣耀尚在巅峰,绝地求生的手游就蜂拥而至。不想躺尸刷剧?《小美好》、《旧时光》、《 猎场》、《演员的诞生》,一部接一部,让你无法远离影像的幻梦。

而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没能看透消费社会的陷阱,叫做“我放纵,所以我快乐”。换句话说,我们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看剧购物,都是在满足个人的欲望,背后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行动准则。这项准则的潜台词是“我的快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以自我为中心”,才是“上瘾”那最深层的本质。 如果想要告别上瘾,也就是要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原则。只有一个人不把满足个人欲望作为生活的第一要义,而有更崇高、更长远、更有价值的追求时,他才不会被世俗的诱惑所困扰。

我绝不是想做个清教徒,只是,能拥有拒绝诱惑的能力,真的蛮好的。

2017 年,我在远读重洋一共解读了 9 本原版书,这是我最受用的一本。


吴红飞


《遍尝人生》

埃米莉·瓦尼克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人生该是怎样的?

11 年来北京,开始自己的语言专业学习,但不凑巧的是我太喜欢数学了,于是大学期间,我一直在学习数学,之后就去学了经济,做过同传,跑过投行,后来尝试加入创业团队… 一直在路上,一直觉得不够“专一”,直到我读了埃米莉的这本《遍尝人生》(点击可读),我才明白黄晓明在人头马广告里说的那句话:“人的一生,也能活出不止一生。”我们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来定义,而不是被时代所裹挟。

这本书里我读到最感动的是一个叫兰伯特的老医生的故事,他从医 47 年,但至今还在利用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不仅在一个乐团担任吉他手,还在坚持文学创作,经常写小说写诗歌;他还擅长木雕,精通毛笔画、拼贴画等等。

作者问他:“您都七十几,还能那么坚持啊。”

他反问说:“我们的一生终究为自己而活,为什么不可以更精彩一点呢?”

而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说,各个领域真正有成就的人,大多也是多项潜能者。投资大师查理·芒格也是不断在多种学习中转换,本科学的数学,后来喜欢物理,之后参军去了,再后来攻读热力学、气象学,最后跑去哈佛商学院学法律,他的第一份职业正是律师。他说,只有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才能锻炼出更有创新能力的大脑,这就是著名的“多元思维模型”。

总之,这是本人生的“启示之书”、“方法之书”,也是 2017 年我认为最值得你去品读的一本书。我也曾扪心自问,这样会不会太浮躁,不懂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如此没有将任何领域立为一生的追求,是否没有自己的世界?但是真的,有时候,你会过于敏感、热爱这个世界,每发现一个感兴趣的领域都相见恨晚,激动不已。



王思涵


《洞察力》

艾米·赫尔曼


今年解读过的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艾米·赫尔曼的《洞察力》(点击可读)。

这本书的核心是帮助人们通过观察艺术品,来提升自己的洞察力。通过她的洞察力训练,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技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发现本应存在却缺失的;看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们平时在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时候(不只是表面的事物,也包括深层次的思考),无时无刻不在被我们的主观认知所误导着。而这种主观的认知不仅阻挡了我们看到客观的事情真相,还往往会领我们进入思想误区,最终导致错误的判断。

虽然偏见这个主题一点都不新颖,是大家都知道存在的东西,然而很少有好的作品能够告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甩掉偏见,不戴有色眼镜看世界。通过《洞察力》这本书,我们发现客观的认知可以通过训练而增强。而这本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作者通过让学员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从而训练自己的客观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观察艺术品的方法最有说服力的地方就是作者的培训成果,她指导过 FBI、CIA、纽约警视厅、伦敦警视厅等政府机构,成功帮助各国的警力拥有更加敏锐的破案能力。

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因洞察力的提升而提高。很多事情不用深问就能洞晓,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增强个人的客观信息收集能力。

这是不是很神奇?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来一探究竟吧!


靳薪


《佛教即真实》

罗伯特·莱特


如果有人问你,你人生中做过最值当的投资是什么,你会说什么?

去读了某名校的 MBA?投资一支股票赚的盆钵满贯?

但是《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却说,到现在,我人生中做过最值的投资是参加了一个为期十天的冥想训练。这次冥想,我通过观察自己的感受,了解了更多有关于我自身和人类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次冥想练习教会我的专注和清净,我不可能写出《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

那么,冥想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吗?

我可以肯定的回答说:是的。

今年 9 月份我读了《佛教即真实》这本书,我觉得可以称这本书是影响我一生的一本著作,它带我走进了冥想的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像尤瓦尔·赫拉利一样,也进行了冥想课程的训练,并且在书里描写了自己作为一个初学者的全过程。他说,冥想可以帮助他身心得到彻底的释放和解脱。

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什么那么多成就非凡的人,像乔布斯、雷·达里奥、赫拉利、科比等等,他们都进行冥想练习,并且对冥想赞不绝口呢?

那段时间,我正好也处于焦虑的状态,每天晚上经常失眠。抱着一个想试试的心态,我开始了冥想练习。没想到,练习冥想的第一个晚上就有了效果,我不仅能很快入睡,而且第二天早晨醒来之后也神清气爽。但是,我从冥想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它改善了我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感,而是它真正能让我的大脑静下来,思绪不再乱跑,让我获得深度的宁静。这种安宁的感觉就像你的身体逐渐下沉,沉入了海底,你听不到任何外界嘈杂的声音,观察到的只有自己。

之前我误以为冥想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离我们很远,但练习了之后才发现冥想其实只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练习,一种能够帮助你快速地掌控专注力、自制力、创造力的方式。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总是无法用言语去表达,相信你尝试过之后,也会明白大脑静下来的感觉有多美妙。


吴显昆


《生命 3.0》

麦克斯·泰格马克


2017 年在远读重洋我一共读了 21 本原版书,写了 21 篇文章。在这些书里对我启发最大的,是 MIT 教授麦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所著的《生命 3.0》(点击可读)。我大概花了 300 多个小时在这本书的阅读和解读上。

这本书是说人工智能的。但是它的角度更为宏大,把生物的演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统一到一起,创造了一个更为优美、更具一致性、更本质的理论。

就像清政府需要等洋人把炮打进城之后才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有问题,人工智能,或者未来的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才能让人类产生真正深入的反思。

这种反思必然是苦痛的,它会让你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愚蠢。而这种缺陷是刻在基因里的,人的一切需求本质上都来源于吃饭(生存)和做爱(繁衍),也深深被困在了这座监狱里。

当认识到自己的愚蠢之后,我才重新审视了生活中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现过去的思维世界里充满了偏见和误解。对宗教、对消费主义、对工业社会、对爱,都有了重新的理解。

人呐,就是自己不知道。不过换个角度来想,作为一种有重大缺陷的生物,被淘汰或者被统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被高阶的文明代替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这本书可以配合赫胥黎的《知觉之门》来看。《知觉之门》可能迅速让你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有了阅读《知觉之门》的基础后,再阅读《生命 3.0》也许更能接受自己作为人类的愚蠢,从而产生更痛彻心扉的自省,产生对未来更深入的思考。

毕竟一个人的成功啊,不仅要看个人的努力,还要结合历史的进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5:48 PM , Processed in 0.08441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