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3|回复: 0

[体育健身] 凭什么说中国体育历史才一百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7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凭什么说中国体育历史才一百年? 

 2017-12-12 世界遗产地理 世界遗产地理

新媒体编辑 | 喜多   撰文|康晶  摄影|陈春雨


“体育”是一个外来词,在中国地界儿出现是在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赴日本的留学生把这个日本人译自英语的词汇引进来。


“体育”也是一种近代教育理念,19世纪近代体育在欧洲勃兴。洋务运动之后,“体育”才进入中国的洋学堂,开始兴建西式体育场。


△中央体育场田径运动场门楼,建于1931~1933年,两旁设办公室及裁判员、记者休息室。

 

 由传教士和基督教会兴办的首届全运会 

 

故事要从清末一位朝臣端方说起。


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五大臣率团出使西方考察宪政,历访日、美、英、法、德等10国。回国后,身心体会了西方文明的端方不但力主朝廷尽速立宪,更是积极兴办新式教育,引入西洋文化。


1910年6月5日,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大人在南京主办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举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


全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22个行省参加了展览,设立了展馆,展品多达百万件,被时人誉为“我中国五千年未有之盛举”。


正是在这场历时半年的盛举期间,美国传教士爱克斯纳(D.T.MaxEsner)通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发起,在南洋劝业会场举行了一次“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就是一次运动会。


△193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南京中央体育场举行。画面上正在进行的是男子撑竿跳高。供图/文化传播-FOTOE

 

或许是因为这次运动会成功模仿了1900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和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运动会+博览会”的组办模式,也或许就是因为端方大人南洋劝业会的大手笔影响深远,这次运动会的举办虽是在清廷未亡之际,但在辛亥革命以后被追认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这次运动会的文件用英文,量度用英制,器材、服装用西方标准。比赛设田径、足球、网球、篮球4个项目。田径有50、100、220、440、880码跑,还有120码低栏,880码接力,跳高、跳远、撑竿跳高,铅球、链球等12个单项。比赛分高等组、中等组、学校组三组,设华北、上海、华南、南京苏州、武汉五个区队,14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上海区队获得总分第一,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学校组第一名。


△193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参加田径赛的女选手在休息。供图/文化传播-FOTOE

 

虽然咱们当代人对体育运动会熟悉得近乎麻木,然而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自汉代儒学兴旺2000年来,不论官学还是私学,只重德育、智育而无体育。

 

中国传统的强身健体运动包括早期六艺中的射、御,后世渐兴的马球、蹴鞠,以及中国武术气功等,是与西方竞技体育完全不同的体系,场地也是类型单一、封闭不开放的。

 

所以,第一届中华全国运动会由美国传教士和基督教青年会来兴办,讲英文、用英制,这并不奇怪,因为规则严格到数字计量、以公平竞争为指导思想的竞技体育运动,包括多功能、开放性的田径体育场,本就是我们引进种植的西方文明。

 

1914年,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在天坛举办的又一次运动会被列为第二届全运会。首次由中国人自己主办的第三届全运会于1924年在武汉举行,是由教育家熊希龄、张伯苓等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发起。1930年,在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建议下,第四届全运会在杭州举行。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首次以政府名义组织的。在这次运动会上,蒋介石提议要在首都南京建一座大规模、多功能的体育场,作为下一届全运会会场。

 

这就是即将诞生的南京中央体育场。建成后,它将成为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运动场。


△中央体育场国术场牌坊。

 

 牌楼下的“远东第一”近代体育场 


占地1000亩的中央体育场,以田径场东西轴线为中轴,位于这条中轴线东端的田径场,正门位于西侧,面对着整座体育场建筑群最西端的主入口,它作为标识、导向,同门前的小广场以及广场前的大道一起,迎接每一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参观比赛的观众。

 

这是一座面阔九间、高三层的宏伟建筑,在建筑师眼中“似牌楼非牌楼”,是传统宫苑冲天牌楼的变异形式,气势雄伟又具现代气息。它是民国时期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廷宝先生的作品。杨廷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毕业,曾获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艾默生奖一等奖,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开拓者。中央体育场的诸多建筑就是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代表作。


△田径运动场门楼入口,其上是主席台。

 

进入建筑内部,是西式的屋顶和楼层,这里原来设有体育场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裁判员、记者的休息室,现在,还有墙上张挂的当年体育场的旧照片在提醒着它的历史。

 

田径场西面中轴线两侧南北对称分布的是国术场和篮球场。北面的篮球场入口是三开间牌坊,仿古的望柱头顶仍能看到当年刻画的云纹,拾级登上入口的平台,当年用水泥代替石材围成的栏杆,树影婆娑下还能辨清上面的雕纹。


△中央体育场国术场石栏上精美的花纹。


而南面的国术馆则只剩高阶入口上的牌坊和平台,从平台三面望去,凌乱的树林、灌木丛和荒疏的草地在下午的阳光里,散发着颇有些苍凉的历史感—当年,国术馆可容观众5400余人,再往南还建有6个网球场和6个排球场,现在都只能在老平面图中见到了。

 

仍留遗迹的还有一处游泳池,在田径场西北面。入口是一座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五脊六兽的庑殿琉璃瓦顶,雕梁画栋。在这个中国传统建筑外衣内,则是完全现代化标准的西式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9条泳道,浅水区1.2米,深水区3.3米,可供跳台跳水,池壁还设有水下灯光。池水为蓄聚的山水、井水,设有自动循环换水装置,合乎卫生标准。2001年,游泳池被改建成室内游泳馆,但围绕场馆的老牌楼还树立在旁,透过游泳馆的玻璃窗,默默观瞧着馆内嬉水的孩子们。

 

中央体育场的修建工程历时一年。1931年5月10日上午10时,蒋介石在紫金山脚下的奠基礼上发表讲话说:“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育尤为重要。


中央体育场的建设共斥资160万元,建成后除了如今留有遗迹的田径场、篮球场、国术场、游泳场,还有网球场、排球场、棒球场、足球场和跑马场,总共可容纳观众6万余人,当时堪称“远东第一”。


△秋日,中央体育场的看台上落满了梧桐叶,平添了几分萧瑟。这里如今是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的精神一直在这儿延续。


 危难之下的盛况 


自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实现了对中国全境的统一,虽然之后的一段时期接连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等日寇挑衅大事件,东北沦于日本,华北岌岌可危,但这段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诸多领域都达到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国民政府也就有暇继续体育强民的政策。

 

1933年10~20日,第五届全运会在首都南京的中央体育场举办。大会的名誉会长是林森,名誉副会长有蒋介石、汪精卫、于右任、孙科、戴季陶、宋子文等政要。这些国民党政要的参与,足见国民政府对此次全运会的重视。

 

全国各省市选派的运动员2697人参加了这场在中央体育场举办的首场体育盛会,一时盛况空前。在这次运动会上,运动员共打破21项田径、4项游泳全国纪录,上海代表队获得这届全运会的奖牌总数第一。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东北运动员刘长春分别以10秒7和22秒1的优异成绩创造了100米和200米两项短跑全国最好纪录,这两项纪录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打破—这位“中国奥运第一人”为中央体育场留下了值得纪念的黄金记录。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很有成就的美国学者周锡瑞有论:体育场成为民国城市的一个固定标志,它象征了民国政府克服旧中国“东亚病夫”形象的决心。


△田径场看台上,一位老大爷在锻炼身体。这个看台可容观众3万余人,为20世纪初期全国最大的田径运动场。


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市政建设中意在对改造民众身体及生活方式的努力一直存在—在当时新兴的、代表文明进步的公园中,就多设可供民众健身的体育场。


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首都建设摆脱了古代都城建设的传统模式,走上城市近代化道路,拟定了诸多“都市计划”,进行了一系列城市规划运动,中央体育场的建设就在规划之中。严格说,这座位于城郊中山陵脚下的体育场被赋予更多“中山崇拜”的“革命象征”意义,而少了方便市民的公共运动场色彩。


但是,正如时人的期待,推动体育,助民众养成“坚毅、勇敢、自律、尊重规则、高贵诚实”之性情,培养“公民资格”。


而体育运动场正是一处良好基地。




 

原标题为《紫金山脚下的体育启蒙》,有删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6 11:12 AM , Processed in 0.09510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