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5|回复: 1

[哲史艺丛] 做个懒虫,有好处|1天1本书 No.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个懒虫,有好处 

 2018-01-23 兰川 1天1本书

这是我们分享的第18本书:《童话心理学》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阿燕朗读音频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童话心理学》。这本书专门分析童话里蕴含的不为人知的真相。读完之后,你会觉得一直以来都没有读懂童话。听这种说法,可能有不少朋友是这个反应:

 

开玩笑呢?童话有什么读不懂的?连童话都读不懂的人,基本上能和书本说再见了。

 

但是!我想说,其实百分之八十的童话读者,并没有读懂童话的深意。不信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童话里的事儿,根据就是日本作家河合隼雄的《童话心理学》。

 

可能有人并不了解河合隼雄,不要紧,一小段介绍让你知道他在心理学方面有多权威:

 

河合隼雄,临床心理学者、心理治疗师,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在专研心理学的时候,他把格林童话当做样本做了研读和分析,因此在童话心理学方面很有见地。



既然河合隼雄这么牛叉,那么他对童话究竟是怎么解读的呢?

 

首先,他指出童话故事的讲述和人的心灵构造有关。因为童话主要面向的是儿童,而儿童这个群体受世俗生活影响较小,他们的心灵更接近纯真,更能反映人的真实需求。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

 

比如说,关于懒惰和勤奋。大人们当然觉得勤奋好,但小孩从小就有偷懒的想法。父母们苦口婆心教育孩子从小要勤快,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老师们教育孩子读书要努力,要勤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童话站在哪一边呢?很抱歉,是偷懒的一边。河合隼雄在《童话心理学》中不断举例说明:做个懒虫,有好处。

 

请看《三个懒虫》:

 

国王有三个儿子,他临终时把儿子们叫到病榻前,宣布要将王位传给最懒的人。

 

大王子说:“我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如果有水滴到眼睛里叫我睡不着,我也懒得闭上眼睛。”

 

二王子说:“我坐在火炉边烤火时,宁肯让火烧着我的脚后跟,我也懒得把脚往后缩一下。”

 

第三个王子更懒,他说:“即使我要被绞死,绞索已经套到脖子上,这时有谁往我手里塞把刀让我割断绞索,我还是宁肯被绞死,也懒得举起手割断绳子。”

 

国王听了十分激动,把王位传给了三王子。因为他懒出了最高境界。可是,为什么国王要把王位传给最懒的人呢?

 

这就要说到人的心理了。就像别的童话里最终满足“王子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一样,这个童话满足了人潜意识的偷懒的愿望。没有人不爱偷懒,就连那么努力写作的村上春树还说,“假如不吃苦头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吃更好”。

 

但是懒惰有好处吗?答案是肯定的,有。

 

童话故事赞扬懒虫,绝不是传递负能量,而是在提倡创造力。

《格林童话》作者 格林兄弟

 

在日本故事《柿子树上的对话》中,主人公是个懒虫,想吃柿子但又懒得爬树,于是在树底下铺了一张席子,张大嘴巴仰面朝树地躺在上面。他躺在那里,竟然得到了比柿子更珍贵的礼物——他听到了两只乌鸦的对话,从中获得灵感,成为了有钱人,再也不用为吃饭而操心了。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两只乌鸦的对话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不会留意听的,只有懒虫才听得见。就像生活中,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忙碌工作的人很难得到什么及时有效的讯息,等消息传到他们耳朵里,早就成了旧闻,早错过了最佳时机。

 

这个故事还反映了现代人“用工作来逃避生活”的现象。埋头工作的人,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内心都顾不上倾听,每天只是机械地去完成工作而已。或许最勤快的人才是最懒惰的人——勤于机械性的工作,而懒于动脑筋。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就理解了前面说到的那位国王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最懒惰的儿子了。

 

不仅如此,懒惰还可以是一种生活姿态。太疲于奔命,只能让人焦虑万分。偶尔偷个小懒,给自己放个小假,享受享受生活,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比如童话《十二个懒长工》的童话故事里讲的,某个主人的十二个长工,每天晚上有气无力地往草地上一躺,各自吹嘘自己的懒功。十二个男人把自己的懒功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一个个关于懒惰的故事,让他们笑得直不起腰来,一天的疲劳也因此一扫而光。

 

谁说懒虫就应该是被批判的对象呢?与其天天教育孩子如何勤奋刻苦,倒不如多教教他们如何用最少的力气实现最好的愿望。当然,前提是不妨碍、不损害到别人。

 

我们从小就担心自己没用,自我贬低的时候会说“我真没用”,被人瞧不起的时候,还会被骂“你这个废物”。但河合隼雄在书中引用《庄子》的故事,表明童话里提倡懒惰的缘由。同时指出人应该意识到“无用之用”的可贵。

约翰·加兹比·查普曼作品《一个懒惰的渔夫》


一个匠人师傅看见土地庙前一棵神木,是栎树,很大,很粗,树冠荫蔽几千头牛,树身足够造十多艘船。大栎树吸引了很多游人,但这位匠人师傅却低着头一直走路。他的徒弟一直在树下留连,徘徊了很久,才跑去追匠人师傅。他说:“这么大的奇树,您不肯留步看看,只顾赶路,为什么呀?”

 

匠人说:“有什么可看的,那是坏树,不值一谈,做船容易沉,做棺很快朽,做家具会破裂,做门要溢脂液,做柱要招白蚁。不成材的坏木啊,毫无用处,所以才长寿,活到了现今。”

 

晚上的时候,这个匠人梦到栎树和他说话:

 

“你凭什么说我是坏木,我能活下来全靠着自己无用。如果像那些所谓好木看齐,大有用处,结果就是被人利用,早早死去。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实现完完全全的无用。说白了,你和我也一样,在造物主眼里,我们都是物,还是无用的好,你要是追求有用,那就离你的死期不远了。”

 

在奉行进步、强势的时代里,追求无用和懒惰,绝不会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一些童话却间接赞扬了懒虫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实现自己某种愿望,就像那颗大栎树通过自己的无用获得长寿一样。但它真的无用吗?它的高大的树冠,不也在为那么多头牛洒下荫凉吗?这正是它的智慧之处,既不损伤自己,还能造福别人。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题,《童话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童话故事的多种主题,比如母爱、青春期、父性原理等。读完后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没读懂童话,想必很多给小朋友们读睡前故事的大人们也未必把握住了其中精髓。尤其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故事,比如《白雪公主》《玫瑰公主》《特露德太太》等。

 

我想,与其自己把童话故事的寓意讲成成人世界里的心灵鸡汤,倒不如真的去听听童话心理学家是如何解读童话的。或许你会发现,很多故事的真意和我们所理解的完全相反。

 

千万别小看了童话,每个人都连着童话的脐带,阅读童话就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探秘。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861907F-F0E0-48A6-8082-A302A68591AE.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8:39 PM , Processed in 0.0363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