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0

[体育健身] 沈雷:现场体验“史上最冷”的平昌冬奥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0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雷:现场体验“史上最冷”的平昌冬奥会 

 2018-02-10 沈雷 大家



早在三个月前,平昌的寒冷就为世界所知。


去年11月4日,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落成典礼上举办的韩流演唱会,造成六名现场观众因体温过低而就医,尽管当时的气温“高”达3.4℃。这个意外事件激发了众多媒体的探究欲,于是一连串得到韩国官方承认的数据被广泛传播:平昌郡在冬奥时段(2月9日至25日)的历年平均最低温为-9.8℃,曾经创造过-27.6℃的极端纪录,有望突破利勒哈默尔创造的最冷冬奥会纪录(-11.7℃)……数据还不够贴切表达程度,甚至有韩国媒体做了实验,在夜间入场15分钟左右,所携带的笔就已无法写字。


有感性有理性的全方位阐述,让平昌的寒冷深入人心,甚至可以说制造一定程度的恐慌——尤其是当你不得不面临在一座四处透风的室外场地枯坐四五个小时的挑战时,内心总会不时产生“我的保暖装备是不是足够”的疑问。而在身处平昌的中国记者间,这几日的寒暄开场白也从“吃了吗”“写啥呢”转成了“你去吗”“衣服带够了吗”。


从某种意义而言,大部分记者最终依然选择前往名声不佳的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亲睹开幕式,是出于体验寒冷的找虐心态。单就欣赏或是采访的角度而言,坐在开幕式的现场远远不及观看电视转播,只有提前得到每个环节细节的持权转播商,才能在第一时间将画面与内涵联系起来,而大部分的观众(包括甚至无权坐在监视器前的普通记者们)只能傻乎乎地猜测一番。而酷寒——似乎超越了韩朝联手、火炬点火方式等等成为这届冬奥会开场白的第一主题——却只能通过身临其境来感触。


2月9日,朝韩两国代表团旗手举“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


也许是想帮韩国一把,造就恶劣天气的老天,在最关键的时刻却又伸出了援手。开幕式当天的回暖没有征兆,下午3点左右甚至达到了零上,要知道此前一天最低温尚在-17℃,而此后一天一场预计中的降雪又将把低温拉至零下两位数。唯独令人有些担忧的,是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附近始终未停歇的小风,每秒超过5米的风速比微风稍大,又未够和风,在这样一个寒冬里已经足够杀伤力,每一次掠过裸露在外的肌体,都能抽走属于你的一部分灵魂和意志。


平昌之冷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媒体报道对象后,韩国官方曾拿出了一套整改措施,诸如为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增设防风膜、在看台区安装取暖器,不过在现场几乎全无踪影,或者说即使真的兑现了诺言,也别指望能产生什么效果——传说中的取暖器只有40台,现场人员却多达4万,能制造1对1000制暖效果的,恐怕得是炼钢的高炉;至于防风膜,对于这座每个看台均为独立建筑、寒风可以从四面八方袭来的体育场,不会比40台取暖器产生更大的价值。而人手一套的“开幕式礼袋”里,韩式小皮鼓与手电筒原本就只是现场表演配合道具,除了毯子和坐垫,其他的御寒物件用者寥寥:防风雨衣要想套在本就臃肿的外套之外,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而暖宝宝据部分使用者称无法速效起热;绒线帽对于一些忽略了头部保暖的人士而言应是很不错的补充,但相当数量的帽子却是绿色的。


无论9日当天的气温比起前后数日有多美丽,平昌终究还是寒冷的。但每个人的耐受度天差地别。同排一位美国记者在一个半小时内离席六七次,只为了回到有暖气的媒体工作间缓一缓神,还没等到五环旗升起,就又示意我让他借道而过,“Sorry, last time.”身边也有同行端坐整场没有丝毫异常表情,至多只是轻跺几下脚,无论是看台上有人cosplay特朗普和金正恩,还是韩朝联合入场时,都淡定地端起手机拍摄视频,一旁的我的双手根本不愿意离开口袋。


以我这么一位南方人的正常气温耐受度,在中国代表团入场——也就是整场仪式差不多半程之时,体感基本正常,情况仍属可控,只是偶尔拉高下围脖,尽可能地只留眼睛裸露于外。但随后的痛苦不断加剧。巴赫的鸡汤在耳边成了完全没必要多说的废话,有观众从看台跃下试图与《阿里郎》演唱者合影的滑稽一幕(当然不会出现在转播的镜头里)也激发不起笑意,在意的只有从脚底升起的寒意,一寸寸侵蚀着被牢牢包裹却无可奈何地失陷的肌体。你会怨恨为什么《奥林匹克颂》要连着唱上两段,怨恨全利卿、朴仁菲、安贞焕绕圈的步子为何如此之慢,而韩朝女子冰球选手携手走过的那段楼梯简直长得望不到终点,甚至对金妍儿的舞步毫无兴趣,只求速速点燃圣火,终结最后的悬念。剩下的只有快步跑回室内寻找一杯热饮,任烟花在背后的夜空点亮。


捂着加热的灌装咖啡只消三分钟,方才的寒冷便找不到踪影。平昌的寒冷其实也不过如此,让人忿恨却不至于绝望,让人痛苦尚未至于麻木。你很难认定那些媒体所说的酷寒是假的,毕竟老天在最后关头作了弊调了温,但它们也未必全然正确,至少那个有关被冻僵的笔一定是讹传——我的笔放在包外贯穿全场,它依然可以有效工作,但书写却是有难度的,因为僵硬的手部不便运动。


某些人们以为的事情,通常不尽然如此。走出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后,陆续接收到了不少微信,不得不发出自入场后的第一条朋友圈:“我还活着。”方才的静默,不是因为冷出了毛病,只是在场内WiFi和手机信号全然不起作用罢了。


本文原标题:《平昌之冷,意料之中却又意料之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0:59 AM , Processed in 0.0999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