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9|回复: 0

[女性天地] 女神越活越年轻的奥秘,生物学诺奖得主告诉你 | 远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1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神越活越年轻的奥秘,生物学诺奖得主告诉你 | 远读 

 2018-03-08 王思涵 远读重洋

又是一年一度的妇女、啊不,女神节了。


然而,越来越多的女性同胞拒绝过 3 月 8 号的女神节,而是更青睐于 3 月 7 号的女生节。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女人的天敌:


点击魔镜浮现答案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TpxQ/640?wx_fmt=png); background-position: 50% 5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衰老



这个不可逆的自然现象,让无数人头大。但总有一部分人群,好像受到上天眷顾,无论年龄多大,相貌永远年轻。

比如神奇的“林志”家族:



365 天送祝福的蔡国庆:



千年如一日的何炅:



以及下图的台湾妈妈和两位女儿,你分得清哪个是妈妈吗?



其实,对青春的追求就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对“能活多少年”无比的执着,以至于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只为“多活几年”。

那么——


1

人为什么会变老?


衰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众所周知,人的身体由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不停地分裂更新换代。每 7 年,这些细胞就会完成一次全员的更新。


当然,细胞分裂并不是无限的。1961 年,美国微生物学家奥那多·海佛烈克(Leonard Hayflick)提出了“海夫利克极限”论。该理论指出:人类体内细胞在分裂 56 次后即因自产毒素而消亡。当人的全部细胞停止分裂,新陈代谢也会随之停止,人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也就是说,细胞分裂 56 次就是身体新陈代谢周期的极限,一旦到达了这个极限,我们的身体就会走向衰老、死亡。


这 56 次分裂的极限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决定性因素的原理,是否就能够延长细胞分裂次数,得以长寿?


这答案就是端粒。


今天这本书的主作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是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她在 1975 年获得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 UCSF(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


《端粒效应》(The Telomere Effect)这本书就是她与她的团队成员之一,艾丽莎·易佩尔(Elissa Epel)多年以来研究成果的精华。




布莱克本是端粒和端粒酶研究领域的先驱,研究时间超过 40 年,曾荣获《时代》杂志 2007 年该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100 大人物之一。


2

什么是端粒?


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长得像一个帽子一样保护着染色体的两头。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它的长短影响着细胞分裂周期。



在细胞分裂时,它可以防止染色体的末端直接相连。


想象一个没有绳花保护的鞋带,它的两头一定有无数的线头,非常的凌乱,很容易和其他线打结。端粒就起着绳花的作用,防止染色体在分裂时和其他染色体末端连接。



就像绳花用久了会磨损一样,每次染色体分裂后,端粒都会因为磨损而变短。当分裂次数过多、端粒过短时,细胞就接近衰老。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端粒太短,它已经保护不了染色体的两头,细胞便会停止分裂。这就是细胞达到了海夫利克极限,分裂 56 次自行消亡。


所以,细胞分裂次数的上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端粒的长短。


新生婴儿拥有的端粒数量大概是 1 万对;

到了 35 岁,端粒的数量减少到 7500 对;

65 岁时仅剩 4800 对


这些消失了的端粒,正是因为达到了细胞分裂的极限。


3

端粒长,则寿命长?


端粒的长度是不是可以和人的寿命挂钩?科学研究表明:是的。


美国研究“基因与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疾病影响”最大的机构之一,RPGEH 组织,他们测量了 10 万个志愿者唾液端粒的长短,跟踪实验长达 3 年。


他们发现,人体的端粒长度,从 20 岁开始缩短,到 75 岁耗尽。这一发现在他们的数据图中所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数据竟然在 75 岁后开始反弹。难道说 75 岁后,端粒开始自我恢复?


很可惜,这是一个幸存者现象。也就是说,很多拥有短端粒的人在 75 岁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幸存的都是拥有更长、更健康端粒的人。


不仅如此,2015 年哥本哈根的一个 64000 人的实验表明,端粒的缩短会增加因癌症、心脏病等疾病死亡的概率



不难看出,端粒的长短预示了死亡率。而且,RPGEH 10 万人的实验也对志愿者进行了跟踪。他们发现,当把所有死亡原因都算在内的时候,端粒较短的人群死亡率更高。


所以,端粒对人的寿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端粒的初始长短遗传于父母,是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长寿的父母通常会有长寿的孩子。


这时候大家就会关心:


既然我们无法控制端粒的初始长度,而它又会不断地缩短,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重新长出来?


别说,还真有


4

端粒界的“修补匠”:端粒酶


人体内有一种物质,它的工作就是专门修复端粒:端粒酶。作者布莱克本就是因为发现了端粒酶的存在而获得诺贝尔奖。


端粒酶通过复制 DNA,把损失的端粒填补起来,让端粒得到修复延长,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最终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但是我们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人体所产生的端粒酶数量,跟不上端粒消耗的速度,甚至在某一时间点,端粒酶会停止生长。


如果不能自我生产,我们能不能像补维生素一样,吃端粒酶类的补品?


可惜,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端粒酶数量过多,人体将无法控制细胞分裂。当一个细胞永无止尽的分裂时,它就变成了癌细胞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摄入人造端粒酶会大大增加这些酶转化为癌细胞的概率。所以,从作者的专业角度来看,摄入人造端粒酶并不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这么说来,人类好像对端粒的自然缩短束手无策,只能认命。真的是这样吗?


5

你的端粒,你做主


布莱克本在端粒界奋战了几十年。她一直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了解了端粒的来龙去脉以后,我们是不是能通过改良生活习惯,促进端粒酶的再生,保持端粒的健康状态?


这本《端粒效应》就是布莱克本给出的答案。在介绍了端粒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后,布莱克本和易佩尔就要为读者们揭晓: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与端粒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当下又能做出哪些改变,减少端粒的磨损?


6

你的焦虑正在杀死你的端粒


为了找到压力和端粒的关系,作者找到了一群长时间在高压下工作的人:看护人员。


看护是一个 24 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身体上的疲劳还不算什么,看护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每天都在经受着挑战。


2004 年,作者们找到了一组孩子有先天疾病的母亲,还有另一组有着健全孩子的母亲,对她们进行了跟踪研究。


最终发现,照顾孩子的时间越久、感到自身压力越大的母亲,端粒数量越低、长度越短。把她们个人的其他影响因素(年龄、身体状况等)控制以后,得到的结果还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端粒的长度与承受压力的时间长短有关。


短期的压力并不会伤害你的端粒,这种刺激反而会增强细胞的体格;


但是长时间的压力则会给端粒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这么说,如果我有一份高压的工作,是不是我的端粒就无药可救了呢?实际上并非如此。


研究还发现,有的母亲们即使在压力山大之下,依然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健康端粒。这让作者感到无比兴奋,她们是怎么做到的?


在做了各种针对压力的研究后,布莱克本和易佩尔发现,即使你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也有办法保持端粒健康,而且不用强行脱离高压的环境。


压力有两种,一种是客观环境造成的“经历压力”,另一种是主观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在这些母亲身上,她们受到的“经历压力”程度是相近的,但不是所有人对压力的“反应”都相同。确切的说,只有一种压力反应直接导致了端粒的损伤,那就是“心理压力”,或者叫它“危机焦虑”(Threat Stress)。


7

危机焦虑


危机焦虑不是现代人独有的,而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面对危机所作出的本能反应。


当我们受到捕猎者的威胁,比如面前冲过来一头狮子,危机焦虑就会陡然上升。我们的大脑会不由自主地想象我们被袭击的画面,并提前做好被袭击后的创伤恢复准备。


打个比方,假如明天你有一场面向 300 个观众的重要演讲,你今天是不是会特别紧张?入睡前,你会不会一遍遍地背稿子,设想出 100 种演讲失败的情况?



忘词了怎么办?

观众根本听不进去怎么办?

我准备的笑话都没有人笑怎么办?

……


你不断地回想起从前演讲失败的经历,自信心大受打击,对明天的演讲更没有把握了。


结果,你整晚都没有睡好。




危机焦虑程度很高的人,往往都有预见性的担忧。他们把很多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想象得非常糟糕,因而感到恐惧、焦虑,甚至自卑。


所以,压力产生的危害主要不是来自外在的“经历压力”,而是它给你带来的心理上的胁迫感——即使“经历”本身还没有发生。


如果你的心智长时间地被这些心理层面的压力所占据,那么端粒缩短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心理压力很大,有着高度的危机焦虑,有没有什么办法做出积极的调整?


当然有,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一个人的反应不可能是完全负面,或者完全乐观的,他的反应一定是危机性反应挑战性反应(Challenge response)的综合。



挑战性反应会调动体内的积极响应:心跳加速,血氧含量增加,各种生理反应都在为迎接挑战而准备。


挑战性反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做出决定、完成工作,还能让你的大脑保持年轻。实验人员在运动员身上发现,挑战性反应更强烈的运动员更容易取胜。


只要挑战性反应的占比大于危机性反应,你就可以健康地面对经历压力,你就能更好地去选择你的生活体验:将危机转化为挑战。


这听起来无比简单,不就是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吗?


确实,这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拥有积极心态的方法是什么?作者就给我们列了两个。


8

当下你可以做的改变


1/ 减少自尊心的威胁(Ego threat)


每当你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的时候,拿起纸和笔,写下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最好和那些带给你压力的事情无关)。例如,你的人生目标、你的愿景规划。


当下的事情非常棘手,带给你极大的困扰。但是,你要提醒自己,你最终的远大目标是什么,当前的压力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压力正在用什么方式,帮助你走上正确的道路。


换句话说,眼前的重负,是为了未来的诗与远方所打下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你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是由你内心的价值观所支撑的,而不是来自于单个事件的结果。没有任何压力能够打垮你,只要你不再否定自己的价值。


2/ 将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分开(Distancing)


情绪掺杂在思考当中的时候,你很难拥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很容易被情绪给带走,陷入焦虑、恐惧、自我唾弃的旋涡。因此,你需要将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隔离开。


语言上的隔离: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与其说“我觉得……让我感到困扰”。应该说“小明(你的名字)觉得……让他感到困扰。”


你将自己置身事外,可以有效地避免当局者迷,不被涌上来的情绪所绑架。


时间上的隔离:当你在思考眼前的事情的时候,因为时间上离你最近,所以它会被无限放大,好像“这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了”。


下次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你要问自己:“10 年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还大吗?”实验表明,认清一件事的非永久性,能够帮助你更早地看淡它。




9

小结


《端粒效应》这本书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一句话是随便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推敲后才写就的。


让我们迅速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 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

  • 端粒的的长短影响着细胞分裂周期,与寿命的长短有直接的关系。

  • 端粒酶可以修复磨损的端粒,但是人体产出的端粒酶数量微乎其微。作者并不建议摄入人造的端粒酶,因为很容易致癌。

  • 长期压力所带来的危机焦虑感,危害着端粒的健康。然而,只要能够将负面的心理反应转化为挑战性反应,即使面对高压,也不会损害身体健康。

  • 减少自尊心的威胁,将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分开,是转变心态的核心。


拥有健康的端粒,才会有健康的细胞,才会有年轻的身体。


本期话题

你的私家保养秘诀是什么?欢迎大家在留言区里和我们一起分享~


下周预告

下周的文章中,我们会继续讨论影响端粒的生活习惯。比如:节食减肥根本没用,碳酸饮料的危害堪比吸烟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9:12 AM , Processed in 0.0463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