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9|回复: 0

[哲史艺丛] 《给我自由》:历史已经终结,自由仍需捍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2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我自由》:历史已经终结,自由仍需捍卫 

 2018-02-06 焦姣 有时书评

1990年代初,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接到了诺顿出版社的邀约,请他写一部美国通史。此时的方纳已是功成名就的大教授,他回到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系任教已近十年,几年前刚从导师理查·霍夫斯塔德手中接过象征哥大历史学最崇高地位的德怀特·克林顿教授讲席,1989年又以《重建:美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获得美国历史学著作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1998年,方纳将这本以“自由”观念为线索、串讲美国历史的小书以《美国自由的故事》为题出版,大受欢迎。此后,应历史学界和出版社的要求,他又以此为基础,扩充写就了上下两卷、1200余页的《给我自由!》。谁曾想到,这部大部头从2004年初版之后,竟然迅速成为美国大学历史系中最流行、销量最大的美国通史教材之一另一本则是方纳在哥大的同事艾伦·布伦克利的《美国历史:与过去相交》。方纳曾经开玩笑说,从《给我自由!》畅销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就失去了自由——出版教材是个名利双收的“苦差使”,盖因美国学界与现实政治互动频繁,其历史观念中也没有“盖棺论定”一说,通史甚至可以一直写到现任总统为止。因此每隔数年,历史教材就要更新一遍。2010年,商务印书馆以英文版2008年第2版为原本,出版了王希教授翻译的《给我自由!》中译本。2017年底,商务印书馆又根据方纳教授2014年修订的英文版第4版,重新出版了新译本,并更名为《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新版较之于前译本增加了近二十万字的内容,主要涉及9·11事件以后美国在宗教、反恐和全球化方面的新变化,以及奥巴马的崛起和执政情况。




r

埃里克·方纳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威特·克林顿历史学讲座教授,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在美国内战史、重建史、黑人史和政治文化史等领域中著述甚丰,成就显著。



撰文 | 焦姣



历史已经终结了,自由还需要捍卫吗?


这样一部体大思精、望之俨然的巨著,读起来却丝毫不令人厌烦。这主要是因为方纳在美国历史中找到了一个变幻多姿却又一以贯之的概念:“自由”。实际上,专业历史学家撰写通史教材往往要冒一定的风险:由于当代史学研究的分工高度细化,对某一段历史深有造诣者未必能见其全豹。历史学家在写作通史的过程中难免要吸纳他人的成果,而这又最考验史家个人的识断功夫,如果一味屈从领域内专家的思路,容易拾人牙慧,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历史研究各不同领域间的关系,胡乱裁剪,又难免贻笑大方。方纳选择“自由”来串讲美国历史,正是为了平衡美国历史上的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以及美国历史研究中不同学派之间的关系,呈现一部更为多彩和均衡的美国史。

         

然而,在美国历史上的众多概念中,为什么方纳单单选择了“自由”来作为美国通史的主线?这其实与方纳开始着手写作《美国自由的故事》时的政治和思想环境相关。在方纳看来,当时已经到了必须要捍卫美国自由的时刻。


1990年春季,方纳以富布赖特学者的身份在莫斯科访问,恰好目睹了立陶宛、俄罗斯相继独立、苏联走向分崩离析的开端。数年之间,风云突变,笼罩美国人头顶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阴云骤然消散。从前,关于自由的意识形态是两极对立的一部分,在美国的政治领袖们看来,自由作为美国的标识,不仅是美国繁荣发展、赢得世界领导地位的根源,也是所有反苏联的国家应该效仿的对象。在冷战话语中,美国“自由”的性质是纯净而单一的,但在方纳看来,这种两极化的思维恰恰扼杀了美国自由观念内在的多元性。因此,随着冷战的结束,“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也走向了终结,历史学家终于可以重新挖掘美国历史中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自由”观念和形态,并且大胆地宣扬它们同样具有“美国性”(Americanness)。


更重要的是,方纳在书中反复强调美国的自由是多样的、复合的,某些少人提及的“少数派”自由观念对于美国历史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同样是美国历史的基石。这实际上是他对于90年代初共和党保守派宣扬的狭隘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回应。1994年,方纳看到参选众议员的纽特·金格里奇在电视访谈中大肆宣扬他的“与美国立约”(Contract with America)理论,金格里奇称,美国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减少政府管制、发展自由贸易——这些就是美国自由的真谛。顿时,方纳愤怒地对着电视机咆哮起来:“纽特,你说的才不是唯一的(美国自由)!”


《美国自由的故事》
作者: 【美】埃里克·方纳 

译者: 王希
版本: 商务印书馆  2002年10月



美国自由:谁的荣光?


在政治环境之外,90年代学界关于“碎片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也是方纳写作的策动力。历史学家们焦虑地发现,随着新史学的兴起,历史似乎已经被分割为各个不同群体、种族和族裔的历史,细碎的历史领域之间对话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当历史走向碎化之时,“自由”这个概念还是一条串讲美国历史的金线吗?作为美国内战和重建领域的专家,方纳不可能不熟知“自由”观念在美国历史中的多样性。1864年4月,当内战逐渐迈向最为血腥的转折点时,林肯在一场公共演讲中感慨道:“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给‘自由’这个词下一个好的定义,……我们都宣称是为了自由;但在使用同一个词的时候,我们所指的却不是同一件事。”奴隶的人身自由与奴隶主的“财产自由”相矛盾,林肯用生动的比方说道,既然狼的自由与羊的自由不能同存,难道我们不应该把狼的字典中的“自由”否定掉吗?——难道一百多年后,随着多元历史的兴起,美国历史中的诸多“自由”观念就注定走向彼此否定?

       

  “自由”在美国历史叙事中的中心地位,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共识史学”。1955年,共识史学旗手路易斯·哈茨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一书中提出,美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形态虽然多样,却从未超出洛克主义的自由观念范围。方纳的导师霍夫斯塔德与共识学派之间虽然始终若即若离,但在1945与进步主义史学分道扬镳后,也写出了《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这样带有“共识派”倾向的著作。方纳本人出身纽约的左派知识分子世家,其叔父菲利普·方纳是美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40年代美国的“赤色恐慌”中因持左翼政治立场而被大学解职。方纳明白,在美国自由表面“共识”的薄冰之下,潜藏着彼此冲突和交缠的暗流。1995年,风头正劲的学界新锐方纳、黑人史学家詹姆斯·奥利弗·霍顿与年过八十的共识史学宿耆、著有三卷本巨著《美国人》的丹尼尔·布尔斯廷之间有过一场关于“谁拥有历史?”的公开辩论,布尔斯廷在辩论中就忧心忡忡地表示,当下时兴的种种“少数派的历史”不仅撕裂了历史书写,并且还会造成美国人彼此离心离德——正如小阿瑟·施莱辛格数年前刚刚警告过的,以“错误的方式”重写历史,带来的可能是“美利坚的解体”。

         

方纳要做的,不是把保守主义者从美国“自由”的神坛上拉下来,而是要将曾在美国历史中出现过的诸多“自由”并置到美国自由的核心叙事中去。在维护美国政治史主流叙事的同时,挖掘“自由”的众多面向,将不同群体的经验都吸纳到一部融贯的美国史中,这正是方纳史学生涯不变的主题。在他的处女作《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的初版封面设计中,反复出现的三处“自由”就有意使用了不同的字体。既然林肯时代的共和党人能够将废奴派民主党、辉格党、自由土地派、本土派等主张各异的群体融为一炉,使得共和党在短短数年内从一个新兴小党崛起为执政大党,我们又凭什么认为多元主义为美国带来的必然是分裂呢?


《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
作者:【美】埃里克·方纳

译者:王希 
版本: 商务印书馆  2011年1月



超越美国的自由


2003年,方纳曾经投书《纽约时报》称,在伊拉克战争步入尾声之际,美国人切不可忘记的一点就是“并非所有自由都源自于美国”。正如1995年方纳与布尔斯廷辩论时所说,美国自由的历史固然伟大,却也常常沦为民族国家“鼓与呼”的工具。在布尔斯廷笔下,美国人是自由的伟大探索者,方纳希望这种探索不要止步于民族国家的疆界。在方纳看来,他的美国自由的历史写的既是美国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历,也是自由的分析类型。不同的人如何理解自由、谁有资格享有自由、谁被排斥在自由之外,这些问题其实与任何社会都息息相关。美国自由的形态或许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标杆,但美国人追寻自由的历史却深嵌在我们对于人类未来的思考之中。


《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

作者: 【美】埃里克·方纳 

译者: 王希 

版本: 商务印书馆  2017年12月



本文首发于“有时书评”微信公众号。撰文:焦姣;编辑:徐学勤、雪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04:41 AM , Processed in 0.0535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