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4

[休闲时尚] 本周知乎热榜 | 经常做什么会让一个人的气质变猥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4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周知乎热榜 | 经常做什么会让一个人的气质变猥琐?


本周知乎热榜

(6.18 - 6.24)





1


经常做什么会让一个人的气质变猥琐?


热榜曝光次数 51,602,062


知友:J小姐(5400+ 赞同)


如果抛开性格不谈,单谈气质,那大部分伏案工作者都有一种淡淡的猥琐气质。


刚刚过去的戛纳节,克里斯汀的出场有点儿令人一言难尽,颜值还在线,长腿也十分傲人,但这个高低肩和严重的颈前倾令形象大打折扣。



现代人伏案工作的较多,又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所以像克里斯汀这种弯弯曲曲的形体并不少见:



女星中公认体态最差的就是杨幂,很多人说她美,但是没有人说她气质好,形态太差了,乌龟脖,猥琐肩,看起来很没有精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有一场血海深仇的狠戏,脖子前伸便一秒破功了。



所以,经常含胸驼背会非常折损一个人的气质,希望更多的姑娘可以重视自己的形体。



知友:六层楼(10000+ 赞同,妇产科学硕士)


不要笑,千万不要笑,一定千万不要笑。


这是我第一次跟导师出门诊时,导师给我的忠告。


在妇科门诊的男医生的表情管理非常重要,因为稍不注意就变成了猥琐的代表。这大概是妇产科男医生第一件要学会的事情,就算你是面若桃花,你也很难保证笑起来的样子是天真纯净的……尤其是有了岁月的痕迹之后,笑起来总是难免会有一丝邪魅。


肯定会有人说不会啊~我挺喜欢医生笑的……而且,感觉笑起来好像都没有那么紧张了。


是的,大多数科室的医生的笑容八九不离十就代表了病情比较轻,情况不严重之类的潜台词,妇产科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妇产科的女医生都不是很爱笑,但是妇产科男医生却不行……就算像我这样的妇产科吴彦祖,也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


老六是吃过亏的人……


有一日,一位母亲带着未成年的女儿来看病。


小女孩儿在描述病情时总是被母亲打断,然后母亲结果话头来时滔滔不绝,然后我就笑着对小女孩儿说:小玉(化名),你要不要试着独立地把自己的病情讲给哥哥听呢?


小女孩儿点点头。


然后,我面带微笑,对家长说:孩子可以讲清楚的,您到门外等一下,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再叫您。


(当然,我是觉得微笑着跟家长说比较礼貌。)


结果家长直接生气:有什么话不能直接问我啊?这是我女儿,我能不知道是什么事啊!你这医生怎么回事?一看你就不怀好意……退号,我要换医生!


当时就感觉莫名其妙。


导师在旁边看到了,说:小六,下次直接说家长门外等候,尽量不要笑,因为你的笑看上去有点儿不怀好意……尤其是问到性生活之类的问题时更得注意。


- 啊?真的啊?


- 是的,虽然你自己感觉不到,但是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其实很敏感的。


- 哦。我以为微笑着会更礼貌一些。


- 其实最好的状态是不要展露自己的表情,无论是笑还是难过,这样让患者看来你是冷静地平稳地状态, 除非是患者跟你开玩笑或者患者本身大大咧咧的情况是可以的,否则……说实话,你笑起来的确不怎么好看……


……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


牙齿非常白的女生,她们是怎么做到的?


热榜曝光次数 1,086,960


知友:乔牧心(2000+ 赞同,戏剧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听我一句劝,有一口好牙,也许能帮你多活十年。


为了劝我先生好好刷牙,我经常动用出一套非常简单的逻辑:你看许多老年人,就是吸收变弱营养不良,慢慢消耗完生命的。到了老年时期,一口烂牙,无法咀嚼,唾液分泌又不足,营养怎么可能好。一口好牙也许能帮你多活十年。


这不是危言耸听,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口腔健康的标准是「8020」:80 岁的老人有 20 颗健康的原生牙,也就是 20 颗可用于咀嚼且不松动的牙齿。


年龄的龄字,就是从「齿」部,齿即龄也。


我从小学开始第一次正畸,然后前几年发现咬合有问题,开始第二次正畸,至今戴牙套的时间加起来也有五年了。和牙医们打交道久了,也久病成医,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护牙方法。


不管是牙齿美白,还是口气清新,基础都是口腔健康。


牙齿美白和口气清新主要有这么几项手段:


1. 整齐


首先,整齐的牙齿一定是美的基础,不整齐的牙齿会导致重叠处无法清洁,积累牙菌斑(肉眼很难看见的细菌生物膜)、牙结石、还有色素沉淀。


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刷牙能刷到的部位,现在成了清洁死角,健康都成问题,美白就不用说了。


所以作为口腔正畸科的常客,我个人是非常推荐正畸(即矫正牙齿)的。无论是唇侧舌侧的托槽金属(大钢牙),还是透明或陶瓷托槽,或者是我现在在戴的隐形无托槽矫治器(隐适美),大家去三甲医院咨询医生和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就好。


2. 清洁


要美白一定要做好牙齿的清洁。


洗牙


清洁这一项学问就很大了,如果大家平日里比较疏于清洁,我建议最好先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洗牙。我之前大概每半年洗一次,后来用了电动牙刷后改为每一年洗一次。


洗牙可以去三甲医院洗,也可以去口腔诊所洗。总的来说,三甲医院费用较低,而且,医生平时见惯了各种牙周严重疾病的人,下手一般比较狠,让我觉得很值。当然,前提是不怕痛。


有次去洗牙,医生阿姨估计比较闲,说叫我忍一忍给我来个大清洁,把龈下的牙结石都给我刮得干干净净,那个酸爽,真的想到就流下了眼泪。


私立的口腔诊所呢,服务会比较好,几乎没痛感,(我也有点怀疑会不会没有洗得很干净?),价格比较高,就看大家怎么选择了。


关于洗牙,还有最后一句要唠叨的:(除非有重大口腔疾病)洗牙之后牙齿不会变松!


觉得自己洗完之后牙缝变大了是因为之前填满牙缝的脏东西被洗掉了,牙龈的炎症消除了。洗完之后(感觉自己)牙缝越大的人,越说明平时的牙齿清洁做得不到位!


所以除了定期洗牙以外,每天的清洁也很重要!


刷牙


刷牙是去除牙菌斑,防止色素沉淀和牙结石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很会刷牙了,我先说几个比较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图片来自网络


保护牙龈,牙刷头要选择软毛;


保护牙釉质,选择柔和摩擦剂的牙膏;


早上起床不要第一时间刷牙!正确地应该是起床后清水漱口,饭后十五分钟再刷牙。


BASS 刷牙法大家都知道了,我再贴一遍:


将牙刷与牙长轴呈 45° 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 10 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 1mm,每次刷 2~3 个牙。


图源见水印


我自己感受上来说,使用超声波式的电动牙刷后,配上小号软毛刷头,每次刷牙两分钟,加上 30 秒的美白程序,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


认真刷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 70% 的牙菌斑,而牙齿与牙齿之间,刷不到的部位,就需要用到牙线。我一般出门会随身携带牙线,饭后去洗手间把牙缝里的蔬菜和肉的残渣清理一下,防止笑起来「露馅」,同时也避免口腔里一直有上顿饭的气味。


而我在家刷牙前一般会用水牙线,感觉清洁力可能略不如传统牙线,主要是方便。


很多人护肤保养品都很贵了,但是牙膏还是超市随便拿的,这是个人卫生个人护理的一个死角。因为大家没有普及关于牙齿护理的知识,不知道劣质牙膏的危害。其实牙的健康不只是一个白的问题,口腔的健康和美也是很相关的。


要像护理皮肤一样护理牙齿,才能吃得香笑得美。


不要用某牌号称消炎止血作用的牙膏。我的所有牙医都非常不推荐,因为那种牙膏指标不治本,把流血的表象控制住了,深层的病因其实并没有被解决。


也不是说贵的就是好的,其实我们的免费的唾液就对口腔健康有非常好的作用。


首先,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帮助消化,其次,唾液可以杀菌,抑制牙菌斑的滋生,丰富的唾液更能稀释口腔里的钙盐,减缓牙结石的产生。


分泌的唾液量,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也会受到饮食、环境、年龄以及情绪或唾液腺病变等影响。口腔的滋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口腔护理步骤。


不用带酒精和劣质刺激性强的漱口水和牙膏是第一步。


3. 美白产品和冷光等其他医美手段


各种品牌(有名的佳洁士、各种火的、小众的)美白牙贴、美白啫喱我都试过,如果你日常做好了刷牙、洗牙,把严重的茶垢咖啡渍牙结石等都去除干净的话,这些外部的美容剂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也有引起牙龈敏感的可能性。


我小学有个同学口腔唾液分泌不足,洗完牙一周后,牙齿就会出现明显的咖啡色污渍。去看了很多医生,都说除了调节口腔唾液分泌以外,就是多洗牙,或者贴美白贴。


冷光美白是很多朋友都去做过的,我也去了解过,我的牙医告诉我牙釉质健康的时候就是透出牙本质淡淡的黄色,如果硬要去追求纯白,而做冷光,也许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和危害。


做完冷光,我们的牙齿都会有一定的脱钙的情况,特别是如果保护不好,容易对牙齿牙龈造成伤害。冷光也有不适合的人群,对于牙釉质发育不好,或者后天牙釉质有损伤的人来说,做冷光会造成牙齿磨损甚至隐裂,一定要注意。另外刚做完冷光,着色剂在黑暗环境下会有一些荧光发亮(比如在 KTV 里),想一想还挺尴尬的。所以大家想做的话,还需要自己权衡,谨慎选择。


其他的例如许多明星做的烤瓷牙,是会磨掉本来健康的牙釉质,去贴一个假的牙表面,从强度和健康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为了老年不掉牙,我坚决不推荐用健康去换美。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成长过程中,哪些道理让人懂之恨晚?


热榜曝光次数 15,975,818


知乎机构号:摩米Momself(100+ 赞同,知乎编辑推荐)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替罪羊,看到这一点,矛盾就有化解的可能。


什么是「替罪羊」现象?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团体咨询。一个外国老师邀请十多个小伙伴分享个人生活的感受。刚开始大家一直没说话,这时有个人开口了(我们暂且称她为 A 小姐吧),讲的是她朋友一些很无关的事儿,很显然,这些内容并不符合团体咨询的主题。A 小姐讲了至少二十分钟。


每个人都很煎熬,很不耐烦。她讲完后,有人表示很不满,说她讲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这时,老师说,「你们派她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开场,其实是代表了团体的某种动力,也许是表达对我的抗拒。」


其他人不干了:「这是她的个人行为,不关我们的事,怎么能说是『我们派她的』呢?」外国老师忽然问:「既然如此,那么,你们为什么不打断他?」


大家一下子又沉默了。事实上,不管我们心里有多不愿意承认,A 小姐讲那些无关的事情确实是所有人默许的。


我们当时纷纷解释:「让人把话说完是基本礼貌啊;我自己并没有更好的东西可讲啦等等(这是意识层面)。」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一想,造成那个局面,是不是所有人都参与了?我们没有制止。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关系(这是行动方面)。


过了一段时间,我慢慢意识到,这个团体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外国老师其实是有戒备的,可能是因为大家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也可能因为老师是外国人,大家还没准备好把自己开放地毫无保留地交代出去。


这时候,无意识里都有想「试探」一下的愿望,但每个人又不允许自己明目张胆地这样做。所以 A 小姐用她的方式来「不配合」外国老师的时候,大家没有那么旗帜鲜明地反对。某种意义上,这个人是被我们当枪使了,大家一边利用她,一边还会在心里鄙视她,排斥她。


在团体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做的一些事情,看上去是与整个团体的期待不符,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你会发现,这个人的行为在某个层面上,也许反而迎合了这个团体或者组织一些无意识的潜在的要求。这就是「替罪羊」最原始的概念。


「替罪羊」其实是在替整个团体去表达一些东西,他占据了团体当中的某一个角色。但是在意识层面,我们好像又看不到这个部分,就会觉得这个人有问题,甚至责备他。


我们都有同样的记忆吧,在一个小学的班级里,会出现不同的角色,听老师话的女班长,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性格孤僻的怪人,跟每个人都相处得很好的「万金油」等。「班级」这个系统会把不同的角色慢慢分化出来,分配到适合他的人物上去。


当这个班的学生升入中学,每个人都进入了一个新系统。一个孩子在新系统里就可能被分配到一个不太一样的角色。最调皮捣蛋的小孩去到一个新的班里,发现有人居然比自己还调皮,自己无论如何没法在「调皮」方面超过他,他也许就会调整自己的状态,会变得很不一样。所以,当环境改变,一个人的角色也会变化。


你看到家里的那只「替罪羊」了吗?


在一个家庭里,也会遵循这样的规律,它会分派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不同的感受。


比如发生在家庭中的焦虑,「焦虑」在一个系统里有很重要的警戒功能,它能够去识别一些危险。通常谁会充当这个警戒的角色?是妈妈。妈妈的焦虑能帮助家里的每个人规避一些风险,或者提高他们的安全系数,可惜,爸爸和孩子并不领情,反而觉得妈妈唠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让人心烦。


「替罪羊」现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当一个人把情绪表达出来的时候,其他人往往就没有这个情绪了,或者说其他人这方面的需要被满足了一些,以至于他就会变得比较平和一点。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们排队时有人插队,在公共场合遭遇熊孩子等,当我们碰到这些事情时,通常会有人发火,一旦有人发火之后,另外的人好像变得心平气和,他们会觉得发火的这个人好奇怪,干嘛这么生气啊!然后就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当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表达不一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理解对方。生气的人会说,「你怎么可以那么轻松那么若无其事」,轻松的人会说,「你的情绪控制能力怎么那么差,这种事挺常见的,你为什么要那么抓狂」。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生气的部分,也都有平和的部分,只是在一个系统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罢了,但他们彼此会觉得对方跟自己不一样,或者说问题在对方的身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


 天天担心害怕失去你的人 

 为什么最后会先离开?


热榜曝光次数 5,506,944


知友:曾旻(200+ 赞同,心理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卡达克斯(Cadaqués)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布拉瓦海岸 (Costa Brava) 的一座滨海小城,是许多欧洲游客在炎热酷暑时蜂拥而至的度假胜地。但是,在春秋两个季节,这里的居民都生活在对一种狂暴的海风的恐惧中,当地人称之为「山魔」。


南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其小说中有一篇关于「山魔」的细致描述。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从对山魔的恐慌中逃离出来之后,下定决心此生永远不再回去。他确信,只要再回到那里,等待他的一定是死亡。


可是一群叛逆的瑞典人,在盛夏过后,强行拉着这位小伙子前往卡达克斯。


几天后,作者得知了那位不幸的年轻小伙的命运。「因为极其害怕即将开始的故地重游,他趁那些疯狂的瑞典人不注意,从行进的车上纵身跳入了万丈深渊,试图逃避那无法逃避的死亡」


这篇短小的故事出自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集《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初读这个故事,我很惊讶于这位小伙子最终的选择,也深度怀疑山魔的魔力,感觉这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家特有的夸张手法。


直到我在知乎上看到了问题:「天天担心害怕失去你的人,为什么最后会先离开?」


我恍然大悟。这并不是什么虚构和夸张,这是全人类面对恐惧和未知时的共同命运。


面对恐惧与未知,选择回避与逃离,是写进人类基因里的行为模式。


而「害怕失去」是很难调节的情绪感受,它会不断强化人们对于「失去」可能带来的极端糟糕处境的想象。永远不要低估恐惧时,人们的想象力。


离开一定是痛苦的,但是离开前的恐惧和未知,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于彼此关系的想象,一定比离开本身更难以承受。


害怕分开的人选择主动分开,害怕结束的人选择主动结束,都是源于人们对分开和结束的糟糕处境的想象。这种头脑中的虚构并非凭空产生,它来自于人们对关系的经验。


感知过「被抛弃」的人,头脑里会自动生存「被抛弃」的故事原型,每当相处中出现裂痕或分歧,他们会自动把「被抛弃」的故事再次创造出来,一遍遍恐吓自己,让这段难以割舍的恋情变成了又一次「被抛弃」剧本的预演。


面对这样的伴侣,需要的是看到并安抚他们内心里深藏的恐惧和不安,而那份不安的来源也一定是隐秘的。


强硬地拉扯他们去卡达克斯看海,告诉他们山魔并不致命,并不能让他们消除恐惧。他们需要的是能够一份坚持陪伴的、不离不弃的矫正性情感体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


 有哪些关于食品的冷知识?


热榜曝光次数 1,075,623


知乎机构号:丁香医生(1200+ 赞同,医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一、食品包装上写的「不含蔗糖」不一定等于「无糖」。


「不含蔗糖」是指不含白砂糖,然而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还有葡萄糖、麦芽糖、果葡糖浆、糊精……个个都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那些声称「无蔗糖」的产品当中,确实没有蔗糖,但可能加了其他糖啊。


看,一款声称无蔗糖的豆浆粉中,其实加入了麦芽糖浆:




万一有糖尿病患者不知道,吃过这样的食品,血糖反而上升了,却发现不了原因,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二、一些「高膳食纤维」饼干不仅不能让你减肥,还可能让你长胖。


现代人大多严重缺乏膳食纤维,连推荐数量的一半也吃不到,所以增加一些纤维供应,的确是件大好事。


甚至有的产品干脆宣称,「纤维含量 10%」,更让人动心。


这些纤维的确存在,但是,高纤维的同时可能也有着超高的脂肪。


比如,某高纤维粗粮饼干,脂肪含量高达 33%,一口下去,三分之一都是油:



为啥要加油?粮食、豆类中主要含的都是不溶性纤维,吃起来特别「粗糙」,像是在吞咽干草。


含 3% 的纤维已经能带来扎嗓子的感觉,10% 就更别提了。


所以,不加油,口感不好,没人买啊!


三、一些「不含防腐剂」的食物反而得小心。


例如一些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


大量的盐和糖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所以这些食物通常会宣称自己「不含防腐剂」,但它们其实并不健康。


看,一款宣传不含防腐剂的果脯,碳水化合物(糖)含量超级高:



一些腌制品、酱、咸菜、蜜饯果脯等常宣称不含有防腐剂的食物,通常都是那种咸味特浓,甚至再加糖掩盖的产品。


大量糖 / 盐的健康危害,要比百分之零点几的防腐剂厉害得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5:40 AM , Processed in 0.0634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